(共34张PPT)
《拉贝日记》
1937年夏季在北平郊区卢沟桥发生所谓的“中日摩擦”时,在南京的我们曾认为,这起发生在北方的小小的事件会在当地加以调停解决的。后来天津也遭厄运,去北方的铁路因此而中断,造成了不便。
——《拉贝日记》
所谓的“中日摩擦”指什么事件 最后解决了吗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以及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
2.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以及中共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以七七事变、淞沪会战为例,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抗日的爱国精神。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学习目标
七七事变
壹
1、背景:
1933年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1935年策动“华北自治运动”,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不抵抗,要剿共!
1936年日本在不断的增兵中国,部署发动全面侵华的计划;形势十分危急,战争一触即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件
卢沟桥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七七事变
2.请结合教材,梳理七七事变概况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经过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本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
→遭拒,炮轰我军防地
→中国守军反抗
平绥铁路
平汉铁路
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日军重兵占据
日控伪蒙军
日本控制区
卢沟桥
一、七七事变
平汉铁路
平汉铁路
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日军重兵
占据
日控伪蒙军
日本控制区
3.为什么日本要在卢沟桥挑起事端?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
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一、七七事变
4.中国守军英勇抵抗
北平保卫战: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全面入侵中国。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系于国家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1892—1937)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七七事变
思维延伸:
比较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项目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 1937年7月7日
性质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结果 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
相似点 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都是日本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
一、七七事变
第二次
国共合作
贰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 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 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1、背景: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军 长 :
八路军
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
南方八省红军
游击队
朱 德
彭德怀
叶 挺
共产党方面
——改编军队(党外合作)
国民党方面
——1937年9月发表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2.合作经过:
2.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研读
阅读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哪些努力。
接受三民主义
停止武装斗争
改编红军
承认国民政府统一
回顾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七七事变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步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间 1924-1927(国民革命时期) 1937-1945(全民族抗战时期)
背景 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任务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1937年9月,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党外合作,共产党保持政治、组织上的独立性
成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同点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面临强大的敌人;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对比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淞沪会战
叁
思考:北平、天津沦陷后,日本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三、淞沪会战
1.时间:
1937年8月——11月
2.主要战役: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3.结果: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三、淞沪会战
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孤军坚守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消灭日军200多人,激战四昼夜,后奉命撤出。
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
姚子青与宝山守卫战
谢晋元与四行仓库的战斗
三、淞沪会战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一个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第一场大型会战,是中日战争中
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
三、淞沪会战
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为中国大量工厂、战略物资、文教资源转移到大后方赢得了时间。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淞沪会战对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史事
全国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一批重要工厂企业和技术人员陆续向大后方迁移。截至1940年,内迁工厂总数有600家左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中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迁到西南、西北。这些工厂、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内迁,为国家保存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文化教育的人才。
三、淞沪会战
◎上海
南京
◎
重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战时陪都
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批准[大陆命第8号]“进攻敌国首都南京。”
南京
大屠杀
肆
上海
南京
上海失陷(1937.11)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七七事变
平津失陷
八一三事变
上海失陷
攻打南京
陪都重庆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上海失陷后,日军向中国军队进行追击,直奔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陪都:重庆
首都:南京
南京保卫战
1、背景:
四、南京大屠杀
全国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一批重要工厂企业和技术人员陆续向大后方迁移。
截至1940年,内迁工厂总数有600家左右。
100余所高校和中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迁到西南、西北。。
这些工厂、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内迁,为国家保存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文化教育的人才。
相关史事
四、南京大屠杀
1、时间:
1937.12.13起,持续40多天
2、屠杀人数:
30万人以上(包含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南京大屠杀中进行杀人比赛的日本刽子手野田岩和向井敏明
四、南京大屠杀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战火中的南京
四、南京大屠杀
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又一个,再一个同胞惨遭屠戮 直至300000人
意味着在那场持续6周的人间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殒命。
意味着无数家庭的破裂,被残害的可能是父亲、母亲、孩子,亦可能是全家。
意味着侵华日军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极为黑暗的一页,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四、南京大屠杀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铭记耻辱,增强民族凝聚力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2、国家自强,发展才是硬道理
科技、教育、军事等强国
2014年12月13日中国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四、南京大屠杀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铭记历史 警钟长鸣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学完此课,你有怎样的思考?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缅怀历史?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间 地点: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 卢沟桥
淞沪会战
时间:
意义:
标志:
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 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意义: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7年8月—11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课堂小结
1.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维护团结抗战大局。这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c
2.1938年5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由此可知,抗日战争( )
A.需要得到国际援助 B.坚持国共两党合作
C.具有双重历史任务 D.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d
实战演练
3.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曾这样报道淞沪会战:“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据此可知,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 )
A.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4.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
C.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
d
b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