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局部抗战
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共14年)
国共
第二次
合作
淞沪
会战
台儿庄
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
长沙会战
豫湘桂
战役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中共七大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1931.9
1936.12
1937.7
8月
12月
9月
1938.3
1940.8
1944
1945.8
6月
1941.12
(1931.9.18——1945.9.2)
从九一八事变
到西安事变
第16课
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概况,认识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径,它是日本局部侵华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的史实,认识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3.了解和掌握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和民族利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企图侵略中国东北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
材料六:1930年—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材料五:“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日本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③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在东北驻军
④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⑤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一、东北告急
1.背景:
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800米
7500米
①国内:
②国际: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此为借口,突袭_______、进攻________。
_________沦陷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
北大营
沈阳城
东北三省
2.概况:
阅读教材P96,归纳九一八事变的概况
一、东北告急
12小时占领沈阳
1星期控制辽宁
4个月占领东北
东北沦陷
一、东北告急
探究:为什么东北这么快沦陷?
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国民书》( 1931年9月22日)
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一、东北告急
我要把这里作为我攻打中国的大本营,要怎么做才能让这里的人听我的话呢?
新京(长春)
伪满洲国(1932年-1945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扶植傀儡伪政权。
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侵略举措:(1)建立伪满洲国
一、东北告急
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一、东北告急
3.侵略举措:(2)日本在中国的残暴统治
知识拓展:日本731部队的罪行
活体解剖:
在不使用麻药的情况下,对活人进行解剖,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准确数据和病变信息,手段极其残忍。
冻伤实验:
强迫受害者的双手裸露在零下35度的户外,并往上淋冰水,十小时后,手已完全坏死,此时将其双手浸入温水中进行解冻,然后将手上坏死的组织撕下,双手只剩白骨。
细菌感染实验:
将鼠疫、伤寒、霍乱等病菌注射到人体内,观察被感染者的病情发展及症状变化,记录从发病到死亡的全过程,以此来研究细菌武器的效果。
一、东北告急
3.侵略举措:(3)制造一二 八事变
(1)目的
(2)时间
(3)经过
(4)抗日英雄
(5)结果
掩盖侵略东北行径
1932年1月—5月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
蒋光鼐·蔡廷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
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规定日军可以留驻上海;
蒋光鼐
蔡廷锴
上海
为日军全面侵华埋下伏笔
1931年11月
驻防黑龙江的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指挥所部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终因伤亡过大而撤退
东北军将领马占山
1932年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初
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抗日义勇军
东北抗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赵尚志
4.东北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东北告急
东北
华北
中国军队:自卫反击
1933年1月
日本攻占山海关
日军:扩大侵略
长城一线、察哈尔
收复多伦
长城抗战
“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成为类似伪满洲国的特殊地区,从而建立起日本的殖民统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华北危急!
1.华北危机:
冯玉祥
吉鸿昌
二、华北告急
1931年
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
一二八事变 进攻上海;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
1933年
攻占山海关和热河, 进犯长城
1935年
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2年 吉林长春
伪满洲国
1931年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3年
热河事变
1935年1月始 华北事变
1932年 上海
一二 八事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二、华北告急
面对日本侵略各方态度如何?
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国民党
爱国
学生
1935年8月“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起一二·九运动
共产党
二、华北告急
2.一二·九运动
时间 1935年12月9日
先锋 学生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
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二、华北告急
西安事变背景:张学良、杨虎城最终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杨对时局宣言》( 1936年12月12日)
东北沦陷,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的不满
张杨多次规劝无果,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 呼吁抗日,遭到残酷镇压
1.背景:
三、全国告急
此时的张学良被派到西北(陕西西安)剿共,当他看到国难当头,学生请愿,将士请命,曾经的“不抵抗将军”张学良会作出什么样的抉择呢?是继续忠蒋剿共,还是抗日救国呢?
张学良
杨虎城
与红军停战吧,该抗日了
那我们只能出此下策了
愚蠢,攘外必先安内。
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三、全国告急
时间
人物
目的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概况
兵谏亭
张学良和杨虎城
三、全国告急
三、全国告急
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去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合作探究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处置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是“放蒋”?还是“杀蒋”?结合当时的国内情况,你觉得怎样处置蒋介石合适?请说出你的理由。
放蒋?
杀蒋?
中共的态度:
囚蒋?
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局势动荡,倘若处死蒋死,中国必纷争四起、群雄割据,使日本有机可乘,有利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所以,蒋不可杀。
3.结果:
宋美龄到西安劝解
中共调停斡旋
外敌当前国家为重
周恩来
蒋介石接受协议
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三、全国告急
4.意义:
材料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西安事变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毛泽东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之前 西安事变 之后
国共关系 剿共、内战 和平 解决
民众抗日 分散、自发的局部抗战
联合抗日
有组织有纪律的联合抗战
②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三、全国告急
张、杨的命运在此转折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
张、杨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软禁12年,1949年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享年56岁。
▲1950年,杨虎城将军的棺木在重庆上船运回家乡西安
张学良被蒋介石父子软禁54年,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后定居美国,2001年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幽禁时的张学良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吊唁中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5年12月9日
1936年12月12日
一 · 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
抗战开始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5年
华北危机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课堂小结
1. 某同学整理了口述资料,做了如下笔记:“我的爷爷叫高录,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吉林省大台村。爷爷读小学时,要学习日语,依旧记得几个日语数字的读音……”与上述教育经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华北危机 D.西安事变
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中“这件事”结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B.蒋介石主动接受停止内战的主张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A
C
实战演练
3. 1932年以前,中国的制片公司所拍多是武侠片、侦探片、爱情片,但之后,这类题材的影片遭到广大观众的厌恶,很多制片公司开始大量吸收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去编剧和导演彩片。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观众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
C.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中国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
4.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的这一转变( )
A.宣告全国名义上统一 B.消除国共两党的分歧
C.加速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C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