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测试,含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测试,含部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8 08: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必修三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有一个物理学实验:“先在木板上刻了光滑的木槽,把木板一端抬高,让小球自上而下自由滚动,然后改变木板长度和倾角,总共做了一百多次实验,记下每次运动时间和距离的关系。通过实验,他证实了小球运动速度和时间成正比,运动距离和时间的平方成反比。”你认为这个实验最先有可能是下列哪一位物理学家做的?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据此判断,启蒙运动在思想方面的先驱者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法拉第
3.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近代科学的兴起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三民主义
4.(右图行星的发现反映了哪一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
A.落体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
5.(2010·南京模拟)20世纪初,有科学家发表这样的现点:“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竟是用两个在互相匀速移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泉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不管这遭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这位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昔朗克
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去”,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下列哪一理论驱散了这一“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7.某物理学理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物理年(右图是国际物理年标识)。这一物理学理论是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光电效应理论
8.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
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9.科比先生是1892年从美国某中学毕业的,毕业后他列出了自己想干的几件事,最有可能完成的是
A、写一篇关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论文B、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享受电气时代的愉悦
C、在电灯下认真阅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全文D、去英国和瓦特讨论蒸汽机原理
10.推动欧洲首次普及使用机器、轮船和铁路的重要因素是
A.内燃机的创制
B.蒸汽机的改良
C.电动机的发明
D.发电机的普及
11.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
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
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蒸汽机车
机器时代的享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3.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14.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①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研制成功发电机 ③发明电动机 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16.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无线电报技术属于同一时代的发明是
A.汽船
B.火车
C.计算机
D.电灯
17.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18.下图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它所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它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19.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具体表现在
①网络远程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②网络语音或视频电话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③网上银行、网上购物改变了人们的商品交易方式
④网络游戏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①电子计算机
②蒸汽机
③人造地球卫星
④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21、右图行星的发现反映
了哪一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
A.落体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
22、《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23、恩格斯对一部著作的评价是:“……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到,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地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列宁评价这部著作的作者:“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题干材料描述的著作及其作者应该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
B.《物种起源》,达尔文
C.《创造亚当》,普朗克
D.《天演论》,严复
24、“……人类的这种处境,很让普罗米修斯心忧。于是他就恳求万神之王宙斯,希望他能赐给人类火种。可是,宙斯以为不能给人类太多的帮助,否则就无法统治人类,而且人类还会征服宇宙,直接威胁神的权威。”下列人物中对宙斯威胁最大的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
C.马丁·路德
D.达尔文
25、科技史专家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
②飞机
③手机
④磁悬浮列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26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A.飞梭
B.万能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27、、与下图中②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电子技术的应用
D.网络技术的应用
28、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
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
(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的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29、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时代》的语言非常正确
B.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30、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汽机车的出现,改善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方式
B.电力的使用,使人们的思想交流方式多样化
C.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拓宽了人们活动的空间范围
D.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减少
31、有学者认为,“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信息”。下列能典型反映信息社会到来的是
A.信息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B.网络技术的出现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证券行业的成熟
32、“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33、近代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都居于领先地位的是


A.蒸汽能源的广泛运用
B.交通运输工具的创造发明
C.电力能源的广泛运用
D.石油产品的广泛出现
34、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35、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
A.内燃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火车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
36、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②是英国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7、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期,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原因是
A.纽可门蒸汽机的发明
B.改良蒸汽机得到推广C.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D.能源消费的日趋单一
38、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匣”。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相对论C.进化论
D.网络信息技术
39、美国人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A.现代信息技术使战争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C.现代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D.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
40、由《环球时报》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
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答案
1、【解析】A
以实验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是伽利略开创的。
2、【解析】B注意时间: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A项在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观点;C项于20世纪初提出著名的相对论;D项在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3、【解析】B
伽利略开创的近代科学,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是对经典力学的发展;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这成为资产阶级反专制和教会的启蒙运动的背景之一。启蒙运动极大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对中国的辛亥革命自然也有影响。
4、【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发现的。
5、【解析】A
提取信息:题中理论是光速不变理论,所以这个科学家应该是爱因斯坦
6、【解析】D他所说的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普朗克量子理论提出的这一量子理论打破了能量的辐射是连续的这一传统物理学的观点。
7、【解析】B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大基本支柱。
8、【解析】A前者是达尔文进化论
,而后者是相对论论理论。
9、【解析】A
B和C项中的电子邮箱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都是二战后出现的,D项中的瓦特则在1819年已经去世,故B、C、D三项错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于19世纪中期,只有A符合要求。
10、【解析】B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改良为欧洲普及使用机器、轮船和铁路提供了动力。其他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1、【解析】D从第一个图得出蒸气时代的到来,生活的改变,但是从第二个图的水质看出环境污染。
12、【解析】C从火车出现可以判断出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3、【解析】B
自由、民主精神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主要主张,因此原因是近代工业化发展
14、【解析】D
关键词是“电力火花”。与电有关的有①、②、③,④是内燃机创制方面的。
15、【解析】C 电磁感应理论为电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发电机的问世解决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16、【解析】D
无线电报技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B属于第一次革命工业的成果;C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7、【解析】D
A项为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B项汽车、C项飞机、D项电灯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B、C两项属于交通工具方面的发明;而电灯的发明,即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迅速跨入电气时代,因而,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意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最为突出。
18、【解析】C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传媒,与其它传媒(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共同发挥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19、【解析】D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交易方式和娱乐生活,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20、C【解析】C
蒸汽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子计算机出现于1946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苏联1957年发射的。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的。
21、【解析】B
冥王星的发现根据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22、A实际上问的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当然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23、【解析】B
从恩格斯的言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推翻了……神创的、不变的观点”可以看出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24、【解析】D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科学的解释了生物的起源。否定了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
25、【解析】C前者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者是指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其中属于前者的是蒸汽机,故选C。
26、【解析】B
从题干中内容可以看出“它”属于动力方面的革命,故选B
27、【解析】B图中②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此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正确。
28、【解析】A
科技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水平质量提高,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29、【解析】B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得出结论:短短的20年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
30、【解析】D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人们获得的信息也更便捷,但是并没有使人与人的交往减少。
31、A
32、B
33、B
34、C
35、C
36、A
37、B
38、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史实的能力,范围是现代科学革命—相对论。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
E=mc?2是原子弹制造的科学理论基础,也正因为这个公式原子弹才得以诞生,可以说爱因斯坦创立了原子弹,故答案为B项。
39、答案:C解析:
“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体现的是科技含量在战争中的作用。
40、答案:A
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