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A、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A、B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7 14:41:00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单(B)
建议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45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10分)
zhú jiàn (1)太阳一出来,笼罩在湖面上的雾就 消散了。
dī àn kuān kuò
站在 上, 的湖面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zhuānɡ jiɑ
我在小路上散步,路边有一片 地,远处是
pú tɑo
一个 园。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涨潮 涨价 上涨 河水暴涨
B.号角 号叫 记号 风号浪吼
C.闷雷 闷热 沉闷 闷闷不乐
D. 模范 模糊 模特 一模一样
(2) 下列词语中的“漫”与“漫天卷地”的“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漫不经心 B.漫无边际
C.漫漫长夜 D.漫山遍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海面风平浪静,轮船静静地航行着。
B.他实力超群,在赛道上齐头并进,跑在最前面。
C.看到有人出现,羚羊群浩浩荡荡地飞奔而去。
D.他们拼尽全力,把摇摇欲坠的古楼重新修缮了。
(4)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画面,将词语填入文段中合适的位置。(3分)
多美的小雪花啊!一开始( ),小小的,又轻又柔,仿佛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着翅膀,一片片绒毛( )地落下来。接着小雪花慢慢变大,变厚了,变得( ),仿佛天宫里的仙子用力地摇动着玉树,使那洁白无瑕的花瓣纷纷落下来。
飘飘悠悠 B.零零落落
C.若隐若现 D.密密麻麻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一瞬间,花坛变了,变成了一池争奇斗艳的荷花。②荷花丛中有一只仙鹤;一脚凌空,展翅欲飞。③这些猴子,狮子,孔雀,又都在不停活动着。④有时候,它像个花坛,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鲜花。⑤晚霞千姿百态,变化无常。⑥有时候,晚霞又合拢起来,变成一只灵活的猴子、一头威武的狮子、一只漂亮的孔雀。
⑥③④①②⑤ B.⑤④②①⑥③
C.④①②⑥③⑤ D.⑤④①②⑥③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分)
(1)“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霸占”写出了白云的霸道不讲理。 ( )
(2)“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句子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来衬托大潮的雄伟壮观。 ( )
(3)“悄无声息”“低声细语”“山崩地裂”是按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 )
4.按要求完成练习。(13分)
(1)根据右边游客拍摄的钱塘江大
潮图片,默写出《观潮》中对应的
句子,感受大潮的壮美。(3分)
(2)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照样子,用“春风”开头写一个排比句)(3分)
(3)联系生活,把变化的画面写清楚,注意加点词语。(3分)
雨下了起来,细如牛毛的雨斜斜地织着。过了一会儿,
,不久就在地上汇成了小溪。“咔嚓!”一个大炸雷,就像震碎了天河,顿时,
,只一会儿工夫,
,院子里成了一片汪洋。
(4)仿照示例,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4分)
例:锣鼓喧天——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不时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
①人声鼎沸——

②鸦雀无声——

5.口语交际。(8分)
同学们在讨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的话题,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下列针对话题的发言,跑题的一项是( )。(2分)
A.小明: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小刚:建议父母外出时少开汽车,多乘坐公交车
C.小华:树木能为我们提供氧气,净化环境
D.小兰:应该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2)除了同学们的上述建议,你还有哪些建议?写出三条,注意要切实可行。(6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25分)
(一) (10分)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为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为什么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其中很有一番道理呢!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吗,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这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的。
天空之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小,而蓝色光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的天空就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下列选项中,作为这篇短文的题目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 B.天空为何呈现蓝色
C.太阳光的奥秘 D.大自然色彩的奥秘
2.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1)雪把太阳的七种光全吸收了,因此是白色的。 ( )
(2)物体只反射黄光时,它看上去就是黄色的。 ( )
(3)大气中的微粒反射了蓝色的光,所以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 )
(4)因为太阳的七种光全部通过了冰,所以冰看上去是透明的。 ( )
3.你能回答“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了吗?请写一写。(4分)
(二)心系竹林(15分)
①故乡的竹林,远远望去,犹如一床厚厚的绿被软软地盖着大山。清风过处,绿被子也随风起伏,仿佛是大山恬静休憩时均匀的呼吸。那竹林的绿是很浓很浓的,顺着山坡缓缓地蔓延,浸绿了巍峨的山峰,润绿了薄云缭绕的山谷,也映绿了远处的山峦。
②走进竹林,层层叠叠的叶子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它们把阳光碎成点点的斑儿,零星地洒在铺满黄叶的地上,宛如一块绣了星星的黄锦。
③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下一片嫩嫩的竹叶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的幽幽清香。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块儿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炕上般的感觉,那么舒畅,那么惬意。闭了眼,让叶间的光点儿照在眼上,便感到红彤彤的一片。我们在这一片红亮的色彩中,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将来……
④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竹林中去寻找竹荪,那是一种灰白色的菌类,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小水珠,鲜灵灵的。我将它们采上一大把,蹦跳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又添了一份清香四溢的菌汤。初冬时节,那一株株嫩笋已经长高,裹在它们身上的笋壳也随风飘落。母亲就把那壳儿捡了来,拭去上面的绒毛,然后剪成鞋底的形状,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布条纳成“千层底”,母亲说那样的鞋底可以隔湿。于是到了冬天,当皑皑白雪压弯竹梢时,我便穿着母亲做的暖和的新鞋和伙伴们在竹林中堆雪人,打雪仗了。
⑤时间流逝,我现在已远离了故乡,可是我的心仍系在竹林里。
读文章第①②段,作者在介绍故乡的竹林时,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写的,先写了竹林“ ”的特点,又写了竹林“ ”的特点。(2分)
2.读文章时要人情人境。读文中画“ ”的句子,发挥想象补写句子。(6分)
我仿佛看到了
;仿佛听到了
,还听到了
,仿佛尝到了 。
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2分)
“时间流逝,我现在已远离了故乡,可是我的心仍系在竹林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A.对母亲的怀念。
B.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C.对竹林及故乡的思念之情。
D.对和自己一起在竹林中堆雪人、打雪仗的伙伴们的怀念。
读文章第①②段时,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写一写。(3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星空璀璨是一种美,彩霞漫天是一种美,小雨淅沥是一种美。请你选择一种自然现象写一篇习作,展现它的美。题目自拟。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单(B)
答案
一、1. (1)逐渐 堤岸 宽阔 (2)庄稼 葡萄
(1)A (2)D (3)B (4)B A D (5)D
(1)×(2)√(3)√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 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只写第一句亦可)
(2)示例:春风吹绿了幼嫩的草芽,吹开了枝头的花蕾,也吹化了冰封的湖面。
(3)示例:雨越下越大 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地面就积了半尺来深的水
(4)示例:①节日里,广场上的人很多,吵吵嚷嚷,十分热闹 ②考场里,考生们认认真真地做题,没有一点声音
5.(1)C
(2)示例:①家里的水要循环利用;②纸张正面用完,还可以用反面;③将废电池放到指定的回收地点。
二、(一) 1. D
2.(1)×(2)√(3)√(4)√
3.示例: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 蓝、靛、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不同的物体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大自然就有了五颜六色。
(二) 1.远 近 绿 茂盛
2.示例:小伙伴们摘下竹叶放入口中 伙伴们用竹叶吹出的百灵鸟叫般的声音 竹枝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竹叶的清香
3.示例:竹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帮助。
4. C
5.示例:我仿佛看见漫山遍野都是翠绿翠绿的竹林,竹叶随风起伏,好像绿色的波涛。
三、略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单(A)
(限时: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词句段运用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 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 zhènɡ)得颤动起来。
2.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áo hào)浪吼。
3.归巢的鸟儿,尽(jǐn jìn)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三、我会辨字组词。(6分)
朝( ) 居( )
潮( ) 据( )
我( ) 堤( )
鹅( ) 提( )
盼( ) 填( )
粉( ) 镇( )
四、把词语补充完推雨部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4分)
人( )人( ) ( )( )并进
( )( )地裂 低( )细( )
( )( )鼎沸 ( )( )欲聋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A.看 B.景象或样子 C.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2.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
A.拉,引领向前 B.连带,带累
3.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
A.富有,豪奢 B.空泛 C.宽广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
例: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秋风吹来,一片片黄叶犹如
(2) 雪花犹如 ,

(3)雨越下越大,犹如

2.从下面第一行词语中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来描述它,再写下来。(2分)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书写累计
七、认真书写下面一段话。(注意:字要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3分)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八、把《鹿柴》一诗补充完整。(3分)
鹿 柴
[唐]
空山不见人, 。
返景入深林, 。
交际与实践
九、口语交际。(5分)
爱护环境,应从身边小事做起。看到下列情景,你会怎说?
1.看到一位填写“哗哗”地放着自来水慢吞吞地洗着手时,我会走上去,对他说:“

2.看到堵车很严重,要等很长时间是,我会对开车的爸爸说:“ ”
十、根据下面的报道,写一句提示语。(3分)
下面是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有些地段的长城状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写乱画。
请你写一句提示语,友善地提醒游客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写乱画。
十一、品读语段,按要求做题。(11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 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 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2.选一选。(填序号)(3分)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写的是大潮的( )。
A.形态 B.声音
(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写的是大潮的( )。
A.形态 B.声音
(3)这两段话描写的是( )的景象。
A.潮来前 B.潮来时 C.潮头过后
3.这两段话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2分)
4.读了语段,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3分)
十二、课外专项阅读。(14分)
崂山的瀑布
崂山不高,不如泰山那样雄伟,华山那样险峻,黄山那样奇丽,恒山那样秀美,却有其独特的风采。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左边是山,右边就是海,人在山海之间,立刻感到心胸开阔,静气怡神。
海的宽阔让山自愧不如,而山中也有一景让海望山兴叹,那就是瀑布。
从山脚拾级而上,首先看到山谷中奔腾的溪水。再往上走, 水流渐渐地宽了,在一个低洼处蓄成了一个小潭,前边一道白练隐约可见,隆隆的水声传入耳际,这便是“龙潭瀑”了。
龙潭瀑很壮观,高几十米,宽六七米,上窄下宽,像一把微微打开的玉扇倒悬在山石之上。虽称不上“飞流直下三千尺”,但也从空中直泻而下,像是哪个法力无边的仙人在向人间挥洒着玉液琼浆,捧一口喝下去,顿觉爬山时的倦意和满身的暑气全消,清凉直透心脾,唇边留下一股淡淡的清香。真正的玉液琼浆还会比这崂山的水好多少呢
瀑布流下的水形成一个不大的小潭—龙潭。潭水清澈透明,潭底的每一块碎石都历历在目。清水倒映出了天、云、山、瀑,这是一幅大自然在水面作出的画。阳光又给这幅美妙绝伦 的画镶上金色的画框,使人不得不叹息:谁能在水面上作画呢 大自然真是个人类所不能企及的能工巧匠。
文中提到了我国的泰山、华山、黄山、恒山,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 、 、 。(2分)
2.“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唐代诗人李白写庐山瀑布的诗句,我知道这句诗的后一句是: 。从短文中找出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相关的句子,用“ ”标出来。(4分)
3.这篇短文写了 的龙潭瀑,主要是抓住龙潭瀑
和 的特点来写的。(3分)
4.短文第四自然段中,用“玉扇”“玉液琼浆”分别比喻什么?(2分)
用“玉扇”比喻: 。
用“玉液琼浆”比喻: 。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句,把它改成陈述句是:
(3分)
练笔与习作
十三、小练笔。(5分)
读一读课文《走月亮》的第六自然段,说说“我”都有哪些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亮下面的某个情景吗?如和小朋友在月下捉迷藏,和好朋友在月下捉萤火虫……选一个情景写一写吧,写出自己的感受。(100字左右)
十四、作文。(25分)
以下两题,只选做其中一题。
1.你曾经跟随爸爸妈妈游览过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呢?请你选择一处,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把景观的特点写具体,让大家喜欢上这个地方。别忘了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2.愉快的暑假结束了,在假期里你或许游览过风景名胜,或许参加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许到亲戚朋友家做过客……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与收获吗?请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单(A) 参考答案
一、b8ng zh-n h1o j@n
二、余波 顿时 逐渐 犹如 葡萄 庄稼 风俗 鹅卵石
三、唐朝 潮水 居住 根据 我们 白鹅 堤岸 提水 盼望 粉笔 填空 小镇
四、山 海 齐头 山崩 声 语 人声 震耳
1.齐头并进 2.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五、1.B 2.A 3.C
六、1.(1)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 一大片一大片地飘落下来
(3)断了线的珠子哗啦啦地往下落
2. 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雷雨即将到来。一会儿工夫果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像瓢泼一样。过了一会儿,雨小了,慢慢地,雨停了。
七、略
八、1.王维 但闻人语响 复照青苔上
九、示例:1.同学,你快点洗手吧,否则会浪费很多水,我们要节约用水呀!
2.爸爸,请您将汽车熄火,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还可以节省汽油。
十、例:一纸一屑煞风景,一举一动显文明。
十一、1.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2.(1)A (2)B (3)B
3.从远到近 从远处、再近些、越来越近
4.示例: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似乎听到了震天动地的浪潮声……
十二、1.雄伟 险峻 奇丽 秀美
2.疑是银河落九天 但也从空中直泻而下,像是哪个法力无边的仙人在向人间挥洒着玉液琼浆
3.崂山 壮观 潭水清澈透明
4.龙潭瀑 龙潭瀑的水
5.反问 真正的玉液琼浆比这崂山的水好不了多少。
十三、示例:圆圆的月亮,发出一束束淡黄的柔光,撒遍大地,树
叶上,闪着亮晶晶的光,好似大雨初晴的晨露。乡下的月夜是静寂的,几声虫鸣,格外清晰。站在院子里,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爱抚自己的孩子一样。
十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