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Word+ PPT)+同步练习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Word+ PPT)+同步练习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17 23:12:06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能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能够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用微粒的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 微粒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体积和质量上都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 ,肉眼根本看不到;这些微粒总是在不断地 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 越快 ;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 间隔 ,而且对于不同状态的物质,微粒之间间隔的大小不同,一般说来,对于同种物质,气态时微粒和微粒之间的间隔 最大 ,固态时微粒与微粒之间的间隔 最小 。
3.构成物质的微粒常见的有 分子 、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子 等。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
4.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 没有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 分子 发生了改变;在物理变化中,不但 原子 没有变,而且 分子 也没发生变化,而是微粒与微粒之间的 间隔 发生了改变。
实验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提出问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是静止的吗
【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氨气溶于水后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实验用品(仪器和药品):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胶头滴管、试管、玻璃棒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实验步骤:按照课本P49“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好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表格。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实验现象:
(1)实验1说明了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
(2)实验2说明了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3)实验3说明了 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 。
2.得出结论: 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
【探索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氨水做实验呢
氨水易挥发,能很快看到现象。
(2)为什么是氨水的微粒进入了酚酞中,而不是酚酞的微粒进入氨水中呢 这说明了什么
氨水易挥发,氨分子运动速度快;这说明不同的微粒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3)浓氨水中溶解有氨气,还有水,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否可能是水分子而不是氨分子呢
不会是水分子,因为实验1已经可以证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提出新问题】微粒的运动速率除了和微粒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搜集资料】分别将两滴品红溶液同时滴入两杯体积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水中,发现品红在温度高的水中扩散得快而在温度低的水中扩散得慢。
【得出结论】 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探究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收集资料】①一杯小米倒入一杯黄豆中,体积小于两杯。
②100
mL的酒精和100
mL的水混合后小于200
mL。
③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然后堵住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现吸有空气的容易压缩而吸有水的不易压缩。
【得出结论】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 间隔 的;
②气态时微粒之间间隔 大 ,而固态、液态时微粒之间间隔 小 。
合作探究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阅读课本P50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并仔细观察分析图3-5和图3-6。
【归纳总结】
①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②图3-6表示的变化是 化学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变化后形成了新的 分子 ,因此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 原子 不可分。
③上述变化中,反应前后的分子性质不同,因此 分子 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
④上述变化中,变化前后原子始终没有再分成更小微粒,因此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⑤ 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水银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 原子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课本P51“讨论”,并进行展示。
见《导学测评》P14人教版初中化学《3.1分子和原子》练习及答案分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培优训练题】
1.(全国复赛题)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热冰”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2.(广东初赛)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25
m3的石油气在加压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B
经过加油站常闻到汽油的气味
分子是运动的
C
100
mL氧气和100
mL氮气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
分子的质量非常小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3.(山西中考题改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创新题】
4.“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
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相互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是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
(1)材料一说明

(2)有人对道尔顿观点做了如下修正,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一切物质”应该为“有的物质”
②“变化”只指“化学变化”而不能指其他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1.A
解析:水结成“热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导致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同时水分子排列由无序转变为有序,水变成热冰的过程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2.C
解析:气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3.(1)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或分子很小)
(2)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
解析:蔗糖溶于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溶解后蔗糖不见了,说明分子非常小;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可以重新组成组成新的分子。
4.(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但真实存在
(2)D
解析:原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此外还有分子、离子等;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物质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实质,而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时,原子不会“分裂”
或“创造”,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共12张PPT)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和原子
1
能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能够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2
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用微粒的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微粒
最小
越快

间隔
运动
2
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体积和质量上都很_______,肉眼根本看不到;这些微粒总是在不断地_______,而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________;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________,而且对于不同状态的物质,微粒之间间隔的大小不同,一般说来,对于同种物质,气态时微粒和微粒之间的间隔 ______,固态时微粒与微粒之间的间隔_________。
最大
3
构成物质的微粒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等。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 的最小微粒,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
4
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没有改变,而_________发生了改变;在物理变化中,不但_________没有变,而且 _______也没发生变化,而是微粒与微粒之间的______ 发生了改变。
分子
原子
原子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分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间隔
实验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1
实验原理:氨气溶于水后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是静止的吗
【设计实验方案】
2
实验用品(仪器和药品):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胶头滴管、试管、玻璃棒等。
3
实验步骤:按照课本P49“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好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表格。
1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实验1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
【探索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氨水做实验呢
2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答案:
氨水易挥发,能很快看到现象。
(2)为什么是氨水的微粒进入了酚酞中,而不是酚酞的微粒进入氨水中呢 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氨水易挥发,氨分子运动速度快;这说明不同的微粒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3)浓氨水中溶解有氨气,还有水,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否可能是水分子而不是氨分子呢
答案:
不会是水分子,因为实验1已经可以证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提出新问题】微粒的运动速率除了和微粒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搜集资料】分别将两滴品红溶液同时滴入两杯体积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水中,发现品红在温度高的水中扩散得快而在温度低的水中扩散得慢。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探究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收集资料】①一杯小米倒入一杯黄豆中,体积小于两杯。
②100
mL的酒精和100
mL的水混合后小于200
mL。
③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然后堵住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现吸有空气的容易压缩而吸有水的不易压缩。
【得出结论】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________的;
②气态时微粒之间间隔______,而固态、液态时微粒之间间隔_________。
合作探究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阅读课本P50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并仔细观察分析图3-5和图3-6。
间隔


【归纳总结】
①分子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②图3-6表示的变化是___________,在这个变化中,变化后形成了新的_________,因此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可分,______ 不可分。
③上述变化中,反应前后的分子性质不同,因此________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④上述变化中,变化前后原子始终没有再分成更小微粒,因此 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⑤________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水银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____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课本P51“讨论”,并进行展示。
原子
化学变化
分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化学性质
原子
分子
原子1.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2.以下事例最能明显地证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改变的是(
)
3.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水变为“热冰”属于化学变化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5.分别将等量的品红同时加入盛有相同体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当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的溶液变成了红色(如图所示)。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6.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①③;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③④⑤;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美酒飘香 ②盐咸糖甜 ③干冰升华 ④轮胎爆胎 ⑤热胀冷缩 ⑥水银非银
7.如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答出两条即可)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1)a、b物质均属于_________
(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探究创新
9.某同学在学习分子有关性质后,进行如下实验:①把200
mL水与100
mL乙醇混合;②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几滴红墨水。
请你根据所学分子的有关知识,预测、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
(1)混合后的溶液中,下列关系成立的是(m—液体的质量、V——液体的体积、ρ——液体的密度):____
(填序号)。
①混合后溶液的质量:m混=m水+m乙醇
②混合后溶液的体积:V混=V水+V乙醇
③混合后的密度:ρ混=
(2)取用乙醇时,闻到乙醇的香味,说明分子________,实验②中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也可以证明分子的这种性质。
参考答案
1.D
2.A
3.A
4.D
5.C
6.③④⑤
②⑥
7.(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8.混合物
它们都是由不同种(或两种)分子构成(2)分解
9.(1)①(2)总是不断运动的
经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