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暑期辅导教案第2讲-八下化学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暑期辅导教案第2讲-八下化学总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24 21: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年
级:
辅导科目:科学
授课日期
××年××月××日


A
/
B
/
C
/
D
/
E
/
F段


化学总复习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八年级下册第2章和第3章中的化学知识。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2、回忆第2章和第3章的主要知识内容。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1.图
2.表
3.计算机图像
4.公式
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1.分子的定义: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三、原子的定义与性质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2、原子的性质(1)原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3)原子间有空隙:如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此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3、物质的构成(1)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2)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碳(石墨)、磷等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氦气、氖气和氩气等稀有气体。(3)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食盐、烧碱(氢氧化钠)等。则:
物质
分子
原子
离子不同的分子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不同;化学性质一样。(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果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6、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五、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⑴
原子半径:10-10米数量级⑵
原子质量:10-26千克、10-27千克数量级2、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往往不同。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历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
西瓜模型
卢瑟福
行星绕太阳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波尔
分层模型
现代科学家
电子云模型二、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⑴
原子
中子:不带电荷(电中性)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绕核高速运动。⑵
同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⑶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⑷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5)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6)原子核内质子数可以为零。三、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如碳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元素只有种类而不讲个数。2、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如氢有氕、氘、氚三种同尾数原子。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3、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化学分析、消除细菌、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4、同位素原子的表达: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四、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第三种基本微粒: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3、离子的分类: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如:钠离子(Na+)、铜离子(Cu2+)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42-)离子所带电荷数取决于它得失电子的数目。4、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负电联系
得电子
得电子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组成物质的元素一.元素的种类1.物质由元素组成,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2、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金属元素---铁、铜、铝…3、元素的类型
非金属元素---氧、氢、碳…
稀有气体---氦、氖、氩…4、元素名称的由来:金属元素常用“钅”作偏旁,除汞外;非金属元素如是气态的以“气”作偏旁,液态的以“氵”作偏旁,固态的以“石”作偏旁。3、单质与化合物………………元素存在形态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游离态)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态)注意点:单质与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所以概念陈述时,必须强调纯净物。若说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起只有碳元素;若说成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单质中元素为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二、元素的分布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并:硅>铝>铁>钙2、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氮气78%体积百分数,下同)、第二位的是氧元素(氧气21%)、稀有气体(0.94%)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5、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6、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7、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表示元素的符号一、元素符号1、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2、熟记P18表格中元素名称和符号3、元素符号的意义---以N(氮)为例:

“N”表示氮元素---表示一种元素⑵
“N”表示一个氮原子---表示一个原子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族---纵行为族:七个主族、七个副族、0族和第八族。周期---横行为周期:七个周期和镧素、锕系。2.每一个周期都是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结束;3.每一主族基本上是非金属元素开始,金属元素结束。4.第1~4主族基本上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全部是金属,第5~7主族以非金属为主,0族全部是稀有气体。5.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6.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表示物质的符号一、化学式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书写原则①
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是能凭空想像;②
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有一种化学式。⑴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①
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右下角标出构成1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②
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⑵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①
氧与其它元素组成,氧写在右边;读法: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如:MgO
、CuO
、CO2

SO2
、Fe3O4、P2O5
、MnO2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②
氢与其它元素组合,一般情况下氢写在左边;读法:某化氢-------氢化物如:H2O、HCl、H2S。氢与其它元素组合也有例外,如NH3(氨气)、CH4(甲烷)③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金属左,非金属右。读法:某化某二、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某种物质
2、表示组成物质的种类3、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4、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例】分析化学式“CO2”
表示的意义⑴
表示二氧化碳⑵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⑶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⑷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三、离子的符号1、离子符号的表示:

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如Na+
Cl-⑵
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
如:铵根离子NH4+ 碳酸根离子CO32-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不显电性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显电性2、常见的原子团离子离子名称离子符号所带电荷数氢氧根离子OH--1硫酸根离子SO42--2硝酸根离子NO3--1碳酸根离子CO32--2碳酸氢根离子HCO3--1铵根离子NH4++1亚硫酸根离子SO32--2磷酸根离子PO43--3氯酸根离子ClO3--1高锰酸根离子MnO4--1四、化合价1、化合价的含义:各种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原子之间都有固定的化合数目,用化合价表示这种性质。⑴
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即化合价是在化合时体现出来的。⑵
化合价的种类:有正价和负价之分。⑶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用带“+”、“-”的小数字表示。
如:铁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Fe⑷
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根据此来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见课本P25表)
常见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价硫齐全;二价铜汞最常见。3、常见原子团化合价:(见P25表)⑴
原子团化合价与原子团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⑵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就是该原子团的化合价。4、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2价。⑵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⑶
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和金属结合形成化合物时显负价、与氧元素结合时显正价。⑷
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⑸
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可能显示相同的化合价,如
SO2
CO2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5、元素化合价的应用⑴
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求出其中元素的化合价;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总和为零⑵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一、相对原子质量1、标准: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标准=1.661×10-27千克)2、相对原子质量---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符号为“1”,无须表明4.“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二、相对分子质量1、定义: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相对分子质量例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6+1)×2=74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三.化学式意义
例⑴
表示某种物质
二氧化碳

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碳元素和氧元素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⑷
表示物质分子的结构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⑸
表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类型:以AxBy为例1.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xa
+
yb2.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A原子个数:B原子个数=
x
:y3.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B元素质量=x
a:yb4.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A元素的质量分数A%=
—————100%5.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
元素A的质MA
=
MAxOy×A%第3章空气与生命空气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利用。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制作保护气用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氧气和氧化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硫在氧气中燃烧:(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3)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氧气的制取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2
2H2O
+O2↑2KMnO4K2MnO4
+
MnO2
+O2↑2KClO3
2KCl
+3O2↑实验室装置图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
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灭酒精灯。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催化剂。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
本身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本身化学性质灭火和火灾自救
(1)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燃烧条件
跟氧气充分接触(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
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

元素种类

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
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
写出化学方程式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列出方程求解
写出简明答案四、二氧化碳①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③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可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其固体称干冰。(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不能供呼吸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
CaCO3
+H2O
(4)
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
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五、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保护臭氧层。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六、空气污染与保护空气污染(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
②土地沙漠化
③车辆尾气的排放
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空气污染的种类:①汽车尾气
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

SO2
④酸雨保护空气
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

控制污染源
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防

植树造林。1.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涵义:(1)H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S2-“前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后2”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
2O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4)2H2
“前2”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①氯化钠________②硫________
③二氧化碳________④氧化镁________⑤氮气________⑥氯化铁________
⑦硫酸________
⑧硝酸银________⑨硫化锌________
⑩氢氧化铜________
3.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看了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下图),对产品的含氮量产生了疑问,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硝酸铵的含氮量进行了计算,都认为包装袋上标注的含氮量不准确。小组中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14/80×100%=l7.5%,而王明同学计算的结果大于34%。由于计算结果不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了讨论。(1)你认为李华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
___________。(2)计算硝酸铵中的含氮量,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袋产品中含纯硝酸铵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4.上图表示的是地壳里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金属元素有_________种。
⑵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_。
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1)表示氢元素 表示一个氢原子。(2)2个S离子 S离子的化合价是-2价(3)物质水 一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内有2个氢原子(4)2个H分子  一个H分子由2个H原子构成2、NaCl  S  CO2  MgO  N2 FeCl3 H2SO4 AgNO3 ZnS Cu(OH)23、否  28/80×100%=35% 4、6
7.73% FeO Fe2O3 Fe3O45.食品、烧烤食品等被营养专家称作“垃圾食品”,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食物中还会产生一些强致癌物质,故此类食品不宜多吃、常吃。如在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化学式为(C2H3CHO)。试回答:⑴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⑵丙烯醛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⑶丙烯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⑷112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答案:56;C:H:O=9:1:4;28.6%;72g6.10克赤铁矿的样品,经分析化验测得其中含Fe2O39.6克,求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67.2%7.某生产碳酸氢铵(NH4HCO3)的化肥厂,为谋取利益,打出“本厂生产的优质碳酸氢铵,属国际首创,含氮量全球最高,达到20.1%”的广告。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广告的荒谬之处。答案:纯净的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为17.7%8、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变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再将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成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常温情况下能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如下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现象:
,说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⑴
;⑵
。11、医疗上需要160千克氧气,需要电解多少千克水 同时可得到多少千克的氢气 12、味精吃多了会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的缘故。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过6克。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有“氯化钠含量≤20%”。同学们想测定此味精中氯化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进行了如下实验:(味精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硝酸银反应)称取该味精样品5.0克,溶于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烘干、称量,得到AgCl沉淀2.87克。反应方程式为:NaCl
+
AgNO3
==
NaNO3
+
AgCl↓试通过计算分析该品牌味精中氯化钠含量是否与包装上的说明相符?.答案:8、红
CO2+H2O=H2CO3

H2CO3=H2O+CO29、2Na2O2
+2CO2=
2Na2CO3+O210、蜡烛火焰自下而上熄灭
CO2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
CO2密度比空气大11、180千克
20千克12、不相符

NaCl
质量为
1.17克,
含量为23.4%

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内容,教师点评。(略)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
原子核
宏观
微观
+3
xa
xa
+
yb
商品名:硝酸铵NH4N03

重:50Kg
含氮量:34%
×××化工有限公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