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8 20: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通过友好谈判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
A.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B.和平解放西藏
C.建立西藏自治区
D.平定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5.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6.如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8.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9.如图是某地的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C.杂交水稻技术的使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1.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体现了农民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区.经济特区的设立(  )
A.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
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D.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
14.如图所示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祖国的和平统一
C.经济体制改革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5.第58届联大主席亨特说:“人们都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是(  )
A.初级阶段理论
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洗雪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汪辜会谈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7.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18.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D.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19.《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指新中国著名科学家(  )
A.李四光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2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21.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
A.十一届届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23.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下列哪次会议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4.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再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评选为上一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他能够获选是因为(  )
A.率军挺进大别山
B.指挥淮海战役
C.领导改革开放
D.发表南方讲话
25.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中,下列文明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境内,一座外形近似“金”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它位于(  )
A.
B.
C.
D.
26.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两河流域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奴隶主民主政治
27.7世界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日本
28.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如所示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A.
希腊帕特农神庙
B.
巴黎圣母院
C.
洛阳白马寺
D.
麦加大清真寺
29.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希腊城邦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共和国
30.小明同学在百度图库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如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西周分封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如图所示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指出《共同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颁布的?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它所起的作用如何?
材料二
“54宪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诞生,见证了中国法制化进步的起步。“54宪法”所留给中国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在这里,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的第一步。在“54宪法”通过七天之后,依据这部宪法的规定当选为第一任主席的毛泽东这样评价该法:“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4宪法”性质如何?这部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不仅完全打断了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的正常进程,而且使得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遭到肆无忌惮地践踏,共和国宪法的权威彻底丧失。
﹣﹣新浪网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他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带来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材料四
它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总结了新中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统一,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中新网(4)材料四是对一部新宪法的评论,这部新宪法是哪一年通过的?有何重大意义?
(5)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32.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项主要任务便是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此,在“一五计划”当中,国家将株洲等15个城市列为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并集中主要力量实施外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156个重点项目中,株洲占有4个,即扩建331厂,新建硬质合金厂、发电厂、洗煤厂……新中国的宏伟工业蓝图由此展开,工业株洲的华丽篇章开始书写。
﹣﹣《株洲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
材料二
如图所示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2)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品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1956
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材料三中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材料四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柱,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1993.11。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综合上述几则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3.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摘编自百度文库材料三
如图1所示
材料四
如图2所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材料四图片所反映的是我国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分析】由题干中“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可知本题考查的新中国成立,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理解.
【解答】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C.“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对题内容进行准确的解读,理解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的含义.
 
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通过友好谈判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
A.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B.和平解放西藏
C.建立西藏自治区
D.平定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故选B.
【点评】注意西藏和平解放内容的识记.
 
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解答】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
( http: / / www.21cnjy.com )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邱少云、黄继光都是朝鲜战场上的英雄,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
故选A.
【点评】注意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的识记.
 
4.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内容和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解答】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而实施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记土地改革的完成意义.
 
5.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分析】此题为图片选择题,通过图片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能力.
【解答】从图片中观察,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所实行的重要措施,因此可概括为巩固新生政权.
故选D.
【点评】注意图片信息的解读和概括.
 
6.如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解答】1953年﹣﹣1956年新中国开展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采取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
故选D.
【点评】抓住关键词“公私合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解答】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8.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的记忆.
【解答】据课本所学我们知道,195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共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开始的.只有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与题目时间相符.
故选B.
【点评】平常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9.如图是某地的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C.杂交水稻技术的使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分析】本题考查了“大跃进”运动.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195
( http: / / www.21cnjy.com )8年数据突然提高数倍,这是不正常的,可知它出现的原因是“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跃进”运动的相关史实.
 
10.1971年11月8日,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相关内容.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10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美国人惊呼“中国人来了”.
故选D.
【点评】1971年10月25日,第26
( http: / / www.21cnjy.com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1.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对外开放始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题干给出了一段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设问考查“让世界进入中国”即对外开放开始标志.我国首先开放的区域.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注意题干中设问考查“让世界进入中国”即对外开放开始标志.
 
1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体现了农民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解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9年,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A完成的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所有制;B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C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D.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区.经济特区的设立(  )
A.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
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D.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
【分析】本题考查了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了深圳等经济区的作用.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随后对外开放地区逐步扩大,这说明经济特区的设立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A经济特区设立与农村改革无关,B它标志着对外开放的开始不是格局的形成,D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而经济特区设立是在1980年.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四个选项,逐一排除.
 
14.如图所示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祖国的和平统一
C.经济体制改革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成就.
【解答】①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改革开放后企业管理体制;
③改革开放后设经济特区;
④改革开放后实现祖国统一,就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故选D.
【点评】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即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管理、经济特区等成就.
 
15.第58届联大主席亨特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是(  )
A.初级阶段理论
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邓小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这句话.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解决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两制”是指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但不是祖国统一方面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故选B.
【点评】“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16.洗雪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汪辜会谈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洗雪百年国耻,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
 
17.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关内容.
【解答】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国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华势力是阻碍两岸和平统一的巨大障碍,故A的说法不对.由题干中“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可以看出,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故C的说法错误.尽管海峡两岸关系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两岸还没有实现统一,故D的说法是错误的.题干中那些变化充分说明,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关内容.
 
18.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D.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研究原子弹的背景及意义的知识.
【解答】中国没有研究出原子弹之前,帝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中国的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C.
【点评】注意原子弹的背景及意义的识记.
 
19.《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道:“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指新中国著名科学家(  )
A.李四光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
【解答】题干中特别强调的是“粮食和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据此可知材料中人物为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
 
2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解答】把握住材料中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信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姓‘资’姓‘社’等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召开的,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二大是1982年召开的,邓小平明确提出,要走自已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是1987年召开的,会议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选D.
【点评】识记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的时间及其主要内容.
 
21.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
A.十一届届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点,应把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的把握.
 
22.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解答】据题意“自1978年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可知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都加以控制,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供应丰富,满足人民的需要,各种票证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故选D.
【点评】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改革开放的变化.
 
23.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下列哪次会议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的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1997年9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全军的旗帜.
故选C.
【点评】注意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识记.
 
24.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再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评选为上一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他能够获选是因为(  )
A.率军挺进大别山
B.指挥淮海战役
C.领导改革开放
D.发表南方讲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点.
【解答】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ABD的时间不符合题文要求.
故选C.
【点评】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5.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下列文明古国境内,一座外形近似“金”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它位于(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文明成就.
【解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对应图片A.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古代埃及文明成就﹣﹣金字塔.
 
26.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两河流域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奴隶主民主政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重点识记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解答】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金字塔是埃及的成就,种姓制度是印度的成就,奴隶主民主政治是雅典的成就.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附近.
 
27.7世界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日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故选D.
【点评】注意大化改新内容的识记.
 
28.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如所示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A.
希腊帕特农神庙
B.
巴黎圣母院
C.
洛阳白马寺
D.
麦加大清真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
【解答】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所以答案是A.
故选A.
【点评】本题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
 
29.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希腊城邦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共和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匿战争.
【解答】布匿战争指的是公元前3﹣2世纪,为争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奴隶,罗马共和国和商业强国迦太基之间的战争.
故选D.
【点评】迦太基是西亚腓尼基人的后裔,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因此罗马对迦太基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30.小明同学在百度图库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如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西周分封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骑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图片中有不同等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划分,可以排除种姓制度,里面有骑士,中国古代没有这一阶层,排除CD项.骑士在中古西欧是指那些拥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如图所示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颁布的?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它所起的作用如何?
材料二
“54宪法”的诞生,见证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法制化进步的起步。“54宪法”所留给中国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在这里,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的第一步。在“54宪法”通过七天之后,依据这部宪法的规定当选为第一任主席的毛泽东这样评价该法:“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4宪法”性质如何?这部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不仅完全打断了把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的正常进程,而且使得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遭到肆无忌惮地践踏,共和国宪法的权威彻底丧失。
﹣﹣新浪网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他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带来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材料四
它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总结了新中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统一,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中新网(4)材料四是对一部新宪法的评论,这部新宪法是哪一年通过的?有何重大意义?
(5)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分析】(1)本题考查了《共同纲领》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1954年宪法的性质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及其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4)本题考查了1982年宪法的相关知识.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一和所学知,《共同纲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由《共同纲领》第一条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可知,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据材料二“‘54宪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诞生,见证了中国法制化进步的起步.‘54宪法’所留给中国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在这里,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的第一步”并结合所学知,“54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据所学知,1966年,中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由材料三“文化大革命不仅完全打断了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的正常进程,而且使得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遭到肆无忌惮地践踏,共和国宪法的权威彻底丧失”可知,文化大革命使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由材料四“体现了党的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可知,这应是对我国1982年宪法的评论.这部宪法是在1982年通过的.它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1982年,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5)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点评】识记建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及遭遇的挫折.
 
32.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项主要任务便是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此,在“一五计划”当中,国家将株洲等15个城市列为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并集中主要力量实施外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156个重点项目中,株洲占有4个,即扩建331厂,新建硬质合金厂、发电厂、洗煤厂……新中国的宏伟工业蓝图由此展开,工业株洲的华丽篇章开始书写。
﹣﹣《株洲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
材料二
如图所示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2)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1956
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材料三中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材料四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1993.11。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综合上述几则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1)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
(2)本题考查了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本题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本题考查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本题考查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
【解答】(1)由材料一“集中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力量实施外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156个重点项目中,株洲占有4个,即扩建331厂,新建硬质合金厂、发电厂、洗煤厂…”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2)观察材料二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可知,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巨幅增长,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3)由材料和所学知,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中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走出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由材料四“
国有大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可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据所学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由上面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到了90年代,特别是中共十四大之后,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故答案为: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产量巨幅增长;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点评】识记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了解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33.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摘编自百度文库材料三
如图1所示
材料四
如图2所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尼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访华,中美双方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材料四图片所反映的是我国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外交特征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亚非会议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尼克松访华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是的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素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中国的反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可知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是:中国近代外交具有软弱性、妥协性、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外交.
(2)由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恩来总理参加亚非会议的历史.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针对与会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图一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推动我国在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4)图二是《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反映的是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状况.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5)新中国成立之前,特别是清朝后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中国的贫穷落后,中国外交呈现出软弱性、妥协性、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外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故答案为:
(1)软弱性、妥协性、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外交.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3)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4)2001年,我国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点评】本题以中国近现代外交为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外交特征、亚非会议、尼克松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