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模拟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7 09: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综合测试检测卷
1.(2024秋 蓟州区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sǒu) 涨潮(zhǎng) 酝踉(niàng)
B.黄晕(yùn) 混杂(hǔn) 斗笠(lì)
C.支撑(chēng) 薄烟(bó) 笼罩(lǒng)
D.嘹亮(liáo) 蓑衣(suō) 应和(hé)
2.(2024秋 景县期中)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B.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别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让我干。
C.“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D.哪吒角色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榜”等作品中。
3.(2024秋 景县期中)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4.(2024秋 阜城县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没有请假就擅自离开学校的队伍,小王被狠狠地挨批了。
B.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市终于荣获国家文明城市。
C.彰显新时代治国理念的“中国梦”一词,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
D.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化作共同民族的记忆。
5.(2024秋 枣强县期中)下列对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既交代了写作对象,又交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
B.本文记叙了作者由童年嬉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再现了当时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
C.从文中“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我们可感受到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D.本文插叙美女蛇的传说,是为了告诉人们不要应陌生人的话及做人之险。
6.(2024秋 阜城县期中)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B.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C.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D.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7.(2024秋 景洪市期中)根据阅读经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五猖会》的故事情节(  )
A.老莱娱亲 B.讲义事件
C.背诵《鉴略》 D.酒楼叙旧
8.(2024秋 宽甸县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A.“仍然、劳作、应该”分别是连词、名词、介词。
B.“军事生活、脱离劳动”分别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C.“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句话的宾语是“劳动”。
D.“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这句话的主干是“母亲煮饭”。
9.(2024秋 邢台月考)下面是同学们对名家散文中语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的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已萌芽的情景。“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将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雪过后小村庄淡雅的景色。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
10.(2024秋 东坡区校级月考)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胸怀宽广,山水也会豪迈,“(1)   ,(2)   ”(《观沧海》曹操);思念友人,明月也来深切关心,“(3)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悟出自然之趣,江夜也充满生活哲理,“(5)   ,(6)   ”(《次北固山下》王湾);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7)   ,(8)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11.(2024秋 翔安区期末)七年某班的同学打算收集童话故事并进行阅读分享,请你帮助他们。
童话是孩子们“爱的礼物”。通过怪dàn(①)不经的故事,使孩子们学会感知爱,懂得爱。并让他们确信:在付出所有的努力之后,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在等待着他——而只有这种信念才能给他贮(A.chǔ B.zhù)蓄力量,使他带着自信和自尊去安全健康地成长。
童话是成人们“幸福的礼物”。德国诗人席勒说:“更深的意义寓于我童年听到的童话故事之中,而不是生活教给我的真理之中。”童话保留了孩子干净的心灵、美好的憧憬、澄(A.chéng B.dèng)澈的童年与美丽的灵感,而这些就是酝niàng(②)幸福的甘泉。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童话故事对一代又一代的少年来说是亲切的、熟悉的,唤起我们心中一种难以言说的柔情和向往:仿佛春日午后的阳光【甲】,仿佛母亲温柔的手【乙】,仿佛回到从前的【丙】,仿佛我们与它早已熟悉,又仿佛是【丁】。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怪dàn    不经
②酝niàng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贮蓄    (A.chǔ B.zhù)
②澄澈    (A.chéng B.dèng)
(3)以下几个句子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处,最符合语境的是    
①美好时光
②照拂在清新的绿枝上
③第一次相遇
④拂过脸庞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4)语段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句子。
12.(2024秋 惠东县期中)名著阅读。
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枪,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
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①   
《故乡》 ②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勇敢无畏
③    父亲 我忐忑着,拿着书来了。父亲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不讲理,专制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④   
13.(2024 自贡)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零乱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头戴斗笠穿行于山中,“宜”字写出了“野行”的愉悦。
B.“溪云”句与“山雨欲来风满楼”都写山雨将至,而景象全然不同。
C.颈联写雨中行,“任”字以马喻人,表现了诗人遇雨的从容与泰然。
D.这首诗从多角度着笔写山雨,情感真切自然,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2)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尾联所描写的雨后景象。
14.(2024秋 故城县期中)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 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见往事耳    
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当日知其所亡    
④遂七年不返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15.(2024秋 鼓楼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奇怪的国王
(法)圣埃克苏佩里
第一颗小行星上住着的是国王。国王身穿装饰着貂皮的紫色长袍,坐在简单然而很气派的宝座上。
“有个子民过来啦!”看到小王子时,国王惊喜地说。听到这句话,小王子心里想:“他怎么会认识我呢?我可从来没有见过他!”他不知道对国王来说,世界很简单。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走近点,让我看清楚你的样子,”国王说,他为终于当上某个人的国王而感到自豪。小王子环顾四周,想找个位子坐下,但整个星球都被豪华的貂皮长袍给盖住了。所以他只能继续站着;由于很累,他打了个哈欠。
“在国王面前打哈欠是违反礼仪的行为,”这位君主说,“我禁止你打哈欠。”“我忍不住呀,”小王子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走了很长的路,中间又没有睡觉……”这时国王说:“那我命令你打哈欠。我已经很多年没看到别人打哈欠啦。我很想看人打哈欠。快点!再打几个啊。这是命令。”
“你吓到我了……我打不出来……”小王子涨红了脸说。
“嗯!嗯!”国王回答说,“那我……我命令你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他说得磕磕巴巴,似乎很生气。因为国王最在乎的是他的权威得到尊重。他容忍不了反抗。他是个专制的君主。但他又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所以他颁布的命令总是合情合理的。
“我可以坐下吗?”小王子胆怯地问。“我命令你坐下,”国王回答说,同时很威风地朝里面拉了拉他那件貂皮长袍。但小王子感到很好奇。这个星球很小。国王能统治什么呢?“陛下,”小王子说,“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我命令你问我,”国王赶紧说。
“陛下,你都统治些什么呢?”
“一切,”国王非常简明地回答。
“什么?”
国王并不说话,只是挥挥手,表示他说的一切包括他的星球、其他行星和恒星。
“你统治这一切啊?”小王子问。“是的,”国王回答。看来他不仅是专制的君主,他还是宇宙之王。
“星星也听你的话吗?”“当然,”国王说,“它们非常听话。我绝不容忍叛逆。”
这种权力让小王子感到很惊奇。要是他自己也有这种权力,那每天就不只可以看四十四次日落啦,而是可以看七十二次,甚至一百次、两百次,还不用搬动椅子!由于因为想起了那个被他遗弃的星球而感到伤心,小王子鼓起勇气,请求国王帮他一个忙。“我想看看日落……请您帮帮忙……请命令太阳下山……”
“你会得到你的日落。我会命令太阳落下。但我要依照科学的统治方式,等到合适的时机再下命令。”“那是什么时候呢?”小王子问。“嗯!嗯!”国王边回答边翻看一本很厚的历书,“大概是在……是在……今天合适的时机大概是在七点四十分!到时你会发现我的命令得到很好的遵守。”
小王子打了个哈欠。他很遗憾看不到日落。然后他觉得有点无聊了。“我在这里没事做啦,”他对国王说,“我要走了。”
“不许走。”国王说。
小王子虽然已经做好离开的准备,但又不想让这位年老的君主难过。“如果陛下你希望你的命令得到遵守,那么你可以给我下达合理的命令。比如说,你可以命令我一分钟内就离开。我觉得合适的时机已经到啦……”
国王没有回答,小王子犹豫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就动身了。
“我任命你当我的大使,”国王赶紧大声说。他摆出高高在上的气派。
“大人真是奇怪啊。”小王子心里想……
小王子继续踏上了他的旅程。
(选自《小王子》,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列对文中的句子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个子民过来啦!”一句要重读“子民”“过来”,强调国王见到小王子后的惊喜。
B.“你吓到我了……我打不出来……”需要读得断断续续,体现出小王子的害怕、紧张。
C.“星星也听你的话吗?”读出疑惑、轻蔑的语气,体现小王子对国王拥有权力的怀疑。
D.“大概是在……是在……”中的“大概”要轻读,稍作停顿,读出国王的尴尬和窘迫。
(3)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他说得磕磕巴巴,似乎很生气。(加点词“似乎”为什么不能去掉?)
②“大人真是奇怪啊。”小王子心里想……(“奇怪”体现在哪里?)
(4)文中的国王和《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6.(2024秋 无为市期末)新年伊始,回首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有过许多的感动。同学的鼓励,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教导……这些都曾带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
请以“生活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抄袭他人;
(3)不少于500字。
期末综合测试检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4秋 蓟州区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sǒu) 涨潮(zhǎng) 酝踉(niàng)
B.黄晕(yùn) 混杂(hǔn) 斗笠(lì)
C.支撑(chēng) 薄烟(bó) 笼罩(lǒng)
D.嘹亮(liáo) 蓑衣(suō) 应和(hé)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意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
【解答】A.有误,“酝踉”的“踉”应为“酿”;
B.有误,“混杂”的“混”应读“hùn”;
C.正确;
D.有误,“应和”的“和”应读“hè”;
故选:C。
2.(2024秋 景县期中)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B.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别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让我干。
C.“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D.哪吒角色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榜”等作品中。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有误,第一个句号用错,和后文构成完整的意思,应将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
B.正确。
C.有误,“十三、四岁”表概数,不需要停顿,顿号删掉;
D.有误,引号里面是书籍名称,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故选:B。
3.(2024秋 景县期中)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
A:分类不正确;
B:分类不正确;
C:分类正确;
D:分类不正确。
故选:C。
4.(2024秋 阜城县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没有请假就擅自离开学校的队伍,小王被狠狠地挨批了。
B.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市终于荣获国家文明城市。
C.彰显新时代治国理念的“中国梦”一词,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
D.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化作共同民族的记忆。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挨批”一词本身就含有被动的意念与“被”语意重复,应改为“批评”.
B.有误,成分残缺,应在“文明城市”后加上“称号”一词
C.表述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共同”应放在“记忆”之前。
故选:C。
5.(2024秋 枣强县期中)下列对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既交代了写作对象,又交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
B.本文记叙了作者由童年嬉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再现了当时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
C.从文中“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我们可感受到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D.本文插叙美女蛇的传说,是为了告诉人们不要应陌生人的话及做人之险。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文中插叙美女蛇的传说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和情趣。
故选:D。
6.(2024秋 阜城县期中)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B.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C.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D.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按照词语意思的顺序应该是首先“高尚”然后是“纯粹”接着是“有道德”,最后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
故选:A。
7.(2024秋 景洪市期中)根据阅读经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五猖会》的故事情节(  )
A.老莱娱亲 B.讲义事件
C.背诵《鉴略》 D.酒楼叙旧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
【解答】“老莱娱亲”出自《二十四孝图》;“讲义事件”出自《藤野先生》;“背诵《鉴略》”出自《五猖会》;“酒楼叙旧”出自《范爱农》。
故选:C。
8.(2024秋 宽甸县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A.“仍然、劳作、应该”分别是连词、名词、介词。
B.“军事生活、脱离劳动”分别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C.“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句话的宾语是“劳动”。
D.“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这句话的主干是“母亲煮饭”。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辨析能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仍然”是副词,“应该”是动词。
B.有误,“军事生活”是偏正短语,不是主谓短语。
C.有误,这句话的宾语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D.正确。
故选:D。
9.(2024秋 邢台月考)下面是同学们对名家散文中语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的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已萌芽的情景。“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将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雪过后小村庄淡雅的景色。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修辞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语境分析选项内容是否合适。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中的“害羞”一词可以看出句中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D。
10.(2024秋 东坡区校级月考)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胸怀宽广,山水也会豪迈,“(1) 水何澹澹 ,(2) 山岛竦峙 ”(《观沧海》曹操);思念友人,明月也来深切关心,“(3) 我寄愁心与明月 ,(4)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悟出自然之趣,江夜也充满生活哲理,“(5) 海日生残夜 ,(6)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7) 夕阳西下 ,(8)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的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解答】(1)水何澹澹(易错字:何、澹)
(2)山岛竦峙(易错字:竦、峙)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随君直到夜郎西(易错字:郎)
(5)海日生残夜(易错字:生)
(6)江春入旧年
(7)夕阳西下
(8)断肠人在天涯(易错字:涯)
11.(2024秋 翔安区期末)七年某班的同学打算收集童话故事并进行阅读分享,请你帮助他们。
童话是孩子们“爱的礼物”。通过怪dàn(①)不经的故事,使孩子们学会感知爱,懂得爱。并让他们确信:在付出所有的努力之后,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在等待着他——而只有这种信念才能给他贮(A.chǔ B.zhù)蓄力量,使他带着自信和自尊去安全健康地成长。
童话是成人们“幸福的礼物”。德国诗人席勒说:“更深的意义寓于我童年听到的童话故事之中,而不是生活教给我的真理之中。”童话保留了孩子干净的心灵、美好的憧憬、澄(A.chéng B.dèng)澈的童年与美丽的灵感,而这些就是酝niàng(②)幸福的甘泉。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童话故事对一代又一代的少年来说是亲切的、熟悉的,唤起我们心中一种难以言说的柔情和向往:仿佛春日午后的阳光【甲】,仿佛母亲温柔的手【乙】,仿佛回到从前的【丙】,仿佛我们与它早已熟悉,又仿佛是【丁】。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怪dàn  诞 不经
②酝niàng   酿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贮蓄  B (A.chǔ B.zhù)
②澄澈  A (A.chéng B.dèng)
(3)以下几个句子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处,最符合语境的是  B 
①美好时光
②照拂在清新的绿枝上
③第一次相遇
④拂过脸庞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4)语段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句子。
【答案】(1)诞 酿
(2)B A
(3)B
(4)通过怪诞不经的故事,孩子们学会感知爱,懂得爱。/怪诞不经的故事,使孩子们学会感知爱,懂得爱。
【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怪诞不经:guài dàn bù jīng,古怪荒唐,不合常理。
②酝酿:yùn niàng,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
(2)本题考查字音。
贮蓄:zhù xù,释义是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故选B。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甲】处,由“仿佛春日午后的阳光”可知,“照拂在清新的绿枝上”与之衔接,形容阳光照耀在绿枝上的情景;【乙】处,结合“仿佛母亲温柔的手”可知,“拂过脸庞”与之衔接,点明安徒生童话带给人的温暖就像母亲的手抚摸脸庞;【丙】处,由“仿佛回到从前的”可知,此处为“美好时光”;【丁】处,由“仿佛我们与它早已熟悉,又仿佛是”可知,此处用“第一次相遇”点明安徒生童话带给人们既亲切又陌生的感受。因此排序为:②④①③。
故选:B。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
画线句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解答】答案:
(1)诞 酿
(2)B A
(3)B
(4)通过怪诞不经的故事,孩子们学会感知爱,懂得爱。/怪诞不经的故事,使孩子们学会感知爱,懂得爱。
12.(2024秋 惠东县期中)名著阅读。
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枪,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
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① 淳朴善良 
《故乡》 ② 少年闰土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勇敢无畏
③ 《五猖会》  父亲 我忐忑着,拿着书来了。父亲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不讲理,专制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④ 严谨,认真 
【答案】①淳朴善良②少年闰土(或闰土)③《五猖会》④严谨,认真
【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要认真阅读,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这是阿长听到“我”对她说恭喜恭喜时的神态,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渴望幸福,容易满足的人,“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这一动作描写也是体现阿长对幸福的渴望,所以第①空填“淳朴善良、渴望幸福”。“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个外貌描写是《故乡》中少年闰土的形象特征,所以第②空填“少年闰土(或闰土)”。“我忐忑着,拿着书来了。父亲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这是《五猖会》中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让“我”背书的情形,第③空填“《五猖会》”。“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是藤野先生指导“我”画解剖图时的谆谆教诲,体现藤野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所以第④空填“严谨,认真”。
答案:
①淳朴善良②少年闰土(或闰土)③《五猖会》④严谨,认真
13.(2024 自贡)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零乱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头戴斗笠穿行于山中,“宜”字写出了“野行”的愉悦。
B.“溪云”句与“山雨欲来风满楼”都写山雨将至,而景象全然不同。
C.颈联写雨中行,“任”字以马喻人,表现了诗人遇雨的从容与泰然。
D.这首诗从多角度着笔写山雨,情感真切自然,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2)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尾联所描写的雨后景象。
【答案】(1)C
(2)示例:雨后初晴,本来雨雾笼罩的群山一下子又全部凸突出来,山上大大小小的瀑布一齐飞流,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象。
【分析】《山雨》是晚清诗人何绍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紧围绕“山雨”的题意,首联描写山中未雨之景,颔联写遇雨之景,颈联写雨中之景,尾联写雨后之景。全诗用笔细腻,景象逼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ABD.正确。
C.有误,颈联“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意思是:骑在马上衣巾全被雨淋湿,村边的瓜豆枝叶在风雨中纷乱倾倒。“马上衣巾任沾湿”,诗人骑在马上,任意雨水淋湿衣巾。“任”字是“任意”的意思,表现了诗人遇雨的从容与泰然,并非比喻句。
故选:C。
(2)本题考查描述诗句画面。尾联“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写雨后之景,意思是:但见雨过天晴山峰又层出,万条瀑布齐飞的景象是如此新奇。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一景象即可。示例:雨脚渐渐断绝,天色放晴,云雾全失,峰峦尽出,一片明朗璀璨景象。雨水化成的无数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润,呈现万瀑齐飞的壮丽景观。
答案:
(1)C
(2)示例:雨后初晴,本来雨雾笼罩的群山一下子又全部凸突出来,山上大大小小的瀑布一齐飞流,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象。
参考译文:
一个个的斗笠在树林出没,人们在初凉的山野行走分外适宜。溪润上空的云雾填满了深山谷,山间乍下大雨行人尚不知。骑马人的衣巾全被雨淋湿,村边的瓜豆枝叶在风雨中纷乱倾倒。但见雨过天晴山峰又层出,万条瀑布齐飞的景象是如此新奇。
14.(2024秋 故城县期中)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 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见往事耳  了解 
②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③当日知其所亡  每天 
④遂七年不返  于是,就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①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②句意: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了……的时候。
③句意: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日:每天。
④句意:于是七年没有回来。遂:于是,就。
(2)此题考查对古文朗读停顿的把握能力。短句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句意来分析。可先翻译句子,根据完整的意义单位划分停顿。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意义是否相对完整。这里是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相对难度不大。“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根据句意可这样停顿“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也可采用排除法,把是完整意义单位的词语给分开的选项排除,从而确定停顿划分正确的选项。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应该选B。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读四个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表述,对照文章相关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对错。
A.有误,甲文段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现孙权要求吕蒙要涉猎广泛,但不要求钻研经书。并非“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最好是直译,做到字字落实,不好直译的选择意译。特殊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意表达顺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关键词:以:用;辞:推辞。)
②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关键词:何异:有什么不同;斯:这。)
答案:
(1)①见:了解。②及:到了……的时候。③日:每天。④遂:于是,就。
(2)B。
(3)A。
(4)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②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15.(2024秋 鼓楼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奇怪的国王
(法)圣埃克苏佩里
第一颗小行星上住着的是国王。国王身穿装饰着貂皮的紫色长袍,坐在简单然而很气派的宝座上。
“有个子民过来啦!”看到小王子时,国王惊喜地说。听到这句话,小王子心里想:“他怎么会认识我呢?我可从来没有见过他!”他不知道对国王来说,世界很简单。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走近点,让我看清楚你的样子,”国王说,他为终于当上某个人的国王而感到自豪。小王子环顾四周,想找个位子坐下,但整个星球都被豪华的貂皮长袍给盖住了。所以他只能继续站着;由于很累,他打了个哈欠。
“在国王面前打哈欠是违反礼仪的行为,”这位君主说,“我禁止你打哈欠。”“我忍不住呀,”小王子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走了很长的路,中间又没有睡觉……”这时国王说:“那我命令你打哈欠。我已经很多年没看到别人打哈欠啦。我很想看人打哈欠。快点!再打几个啊。这是命令。”
“你吓到我了……我打不出来……”小王子涨红了脸说。
“嗯!嗯!”国王回答说,“那我……我命令你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他说得磕磕巴巴,似乎很生气。因为国王最在乎的是他的权威得到尊重。他容忍不了反抗。他是个专制的君主。但他又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所以他颁布的命令总是合情合理的。
“我可以坐下吗?”小王子胆怯地问。“我命令你坐下,”国王回答说,同时很威风地朝里面拉了拉他那件貂皮长袍。但小王子感到很好奇。这个星球很小。国王能统治什么呢?“陛下,”小王子说,“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我命令你问我,”国王赶紧说。
“陛下,你都统治些什么呢?”
“一切,”国王非常简明地回答。
“什么?”
国王并不说话,只是挥挥手,表示他说的一切包括他的星球、其他行星和恒星。
“你统治这一切啊?”小王子问。“是的,”国王回答。看来他不仅是专制的君主,他还是宇宙之王。
“星星也听你的话吗?”“当然,”国王说,“它们非常听话。我绝不容忍叛逆。”
这种权力让小王子感到很惊奇。要是他自己也有这种权力,那每天就不只可以看四十四次日落啦,而是可以看七十二次,甚至一百次、两百次,还不用搬动椅子!由于因为想起了那个被他遗弃的星球而感到伤心,小王子鼓起勇气,请求国王帮他一个忙。“我想看看日落……请您帮帮忙……请命令太阳下山……”
“你会得到你的日落。我会命令太阳落下。但我要依照科学的统治方式,等到合适的时机再下命令。”“那是什么时候呢?”小王子问。“嗯!嗯!”国王边回答边翻看一本很厚的历书,“大概是在……是在……今天合适的时机大概是在七点四十分!到时你会发现我的命令得到很好的遵守。”
小王子打了个哈欠。他很遗憾看不到日落。然后他觉得有点无聊了。“我在这里没事做啦,”他对国王说,“我要走了。”
“不许走。”国王说。
小王子虽然已经做好离开的准备,但又不想让这位年老的君主难过。“如果陛下你希望你的命令得到遵守,那么你可以给我下达合理的命令。比如说,你可以命令我一分钟内就离开。我觉得合适的时机已经到啦……”
国王没有回答,小王子犹豫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就动身了。
“我任命你当我的大使,”国王赶紧大声说。他摆出高高在上的气派。
“大人真是奇怪啊。”小王子心里想……
小王子继续踏上了他的旅程。
(选自《小王子》,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列对文中的句子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有个子民过来啦!”一句要重读“子民”“过来”,强调国王见到小王子后的惊喜。
B.“你吓到我了……我打不出来……”需要读得断断续续,体现出小王子的害怕、紧张。
C.“星星也听你的话吗?”读出疑惑、轻蔑的语气,体现小王子对国王拥有权力的怀疑。
D.“大概是在……是在……”中的“大概”要轻读,稍作停顿,读出国王的尴尬和窘迫。
(3)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他说得磕磕巴巴,似乎很生气。(加点词“似乎”为什么不能去掉?)
②“大人真是奇怪啊。”小王子心里想……(“奇怪”体现在哪里?)
(4)文中的国王和《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小王子来到一颗小行星与奇怪的国王交谈,感到无聊便离开了。
(2)C
(3)①“似乎”表示国王并非真的生气,而是为了掩盖小王子不按照他的命令打哈欠的尴尬,故作生气。
②他总是喜欢给别人下命令;他的命令都是无中生有,没有实际意义;可他还总摆出高高在上的气派。
(4)①都有着强烈的虚荣心:本文的国王通过时时刻刻命令别人来展现自己的权利,《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通过每天换新装来炫耀自己。②都很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明明没无人执行国王的命令,他还不断发布命令,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皇帝明明没有看见新衣,还装出赞美的样子,即使在被孩子揭穿后,还强撑着走完游行大典。
【分析】本文选自《小王子》。文章记叙了小王子来到第一颗小行星上与这里住着的国王相见、交谈、分别的经过,塑造了一位有着强烈的虚荣心、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国王的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根据“第一颗小行星上住着的是国王。国王身穿装饰着貂皮的紫色长袍,坐在简单然而很气派的宝座上”“小王子打了个哈欠。他很遗憾看不到日落。然后他觉得有点无聊了”“小王子继续踏上了他的旅程”等可知,本文记叙了小王子来到一颗小行星与奇怪的国王交谈,感到无聊便离开了的故事。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ABD.正确;
C.有误,“星星也听你的话吗”一句体现了小王子对国王拥有权力的怀疑,应读出疑惑的语气,没有轻蔑之意。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根据上句“‘嗯!嗯!’国王回答说,‘那我……我命令你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可知,“他说得磕磕巴巴,似乎很生气”一句的“似乎”表示国王并非真的生气,而是为了掩盖小王子不按照他的命令打哈欠的尴尬,故作生气。
②根据“我禁止你打哈欠”“那我……我命令你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我命令你问我”可知,他总是喜欢给别人下命令;他的命令都是无中生有,没有实际意义;根据“国王并不说话,只是挥挥手,表示他说的一切包括他的星球、其他行星和恒星”“看来他不仅是专制的君主,他还是宇宙之王”可知,他还总摆出高高在上的气派。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析。
根据“我禁止你打哈欠”“那我……我命令你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我命令你问我”可知,本文的国王通过时时刻刻命令别人来展现自己的权利;根据“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可知,《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通过每天换新装来炫耀自己。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两人的共同点是:都有着强烈的虚荣心。
本文中的国王明知无人执行自己的命令,他还不断发布命令,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明明没有看见新衣,还装出赞美的样子,即使在被孩子揭穿后,还强撑着走完游行大典。都有着强烈的虚荣心:都很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答案:
(1)小王子来到一颗小行星与奇怪的国王交谈,感到无聊便离开了。
(2)C
(3)①“似乎”表示国王并非真的生气,而是为了掩盖小王子不按照他的命令打哈欠的尴尬,故作生气。
②他总是喜欢给别人下命令;他的命令都是无中生有,没有实际意义;可他还总摆出高高在上的气派。
(4)①都有着强烈的虚荣心:本文的国王通过时时刻刻命令别人来展现自己的权利,《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通过每天换新装来炫耀自己。②都很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明明没无人执行国王的命令,他还不断发布命令,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皇帝明明没有看见新衣,还装出赞美的样子,即使在被孩子揭穿后,还强撑着走完游行大典。
16.(2024秋 无为市期末)新年伊始,回首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有过许多的感动。同学的鼓励,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教导……这些都曾带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
请以“生活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抄袭他人;
(3)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生活中的感动
时光的流逝冲淡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岁月的流沙沉淀出璀璨的珍珠。每每回想起那幅画面,心中油然而生起深深地感动与敬意。
记得那是仲秋时节,一个星期天的夜晚,天还没有黑下来,南边的天空突然飘过来一团乌云,只一会儿功夫就铺满了整个天空,隐隐约约还能听到轰隆隆的雷声。要下雨了!爸爸妈妈赶紧到外边,把忙碌了一天才挤出来的枣皮和掰下来的香菇往家里拿。我知道,为了不使这些堆积在一起的、湿漉漉的枣皮和香菇变色而卖不上价,就必须今晚把它们全部烘干。好在我家有一台烘干机,但烘干的责任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爸爸的肩上。我本以为要不了多久就能烘干了,劳累了一天的爸爸也能睡个好觉了。于是我便没有过问,早早就进入我的房间入睡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我起来上厕所。打开堂屋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借着晨曦的微光发现院子里的地面已是湿漉漉的。正要踏出大门,突然我看到放烘干机的厢房内的灯还亮着。是爸爸忘了关灯吗?不会的!难道烘干那些贵重的东西需要这么长时间吗?那爸爸岂不是累坏了吗!
我走过去,轻轻推开虚掩的门。那情景使我心头一热,眼泪便不自觉地滑出了眼眶。爸爸靠在椅子上,似睡非睡的样子,炉子里的火苗照着他那古铜色的慈祥和蔼的面孔,他的嘴里还噙着一根吸了一半,但已熄了火的烟头;右手拿着一根柴禾,已耷拉下去,但那只手似乎还在用劲往炉子里填,可他实在已是疲惫不堪了。我含着泪慢慢走到他面前,正想把他手中的柴禾取下,他醒了,他把柴填了进去,回头看看我,立刻装出一幅精神饱满的样子说:“孩子,这天多冷呀,快去睡觉,小心着凉,你爸爸我呀还结实着呢!”他脸上充满了笑容,可我却已是泪流满面。我哽咽着说:“爸,你快去休息吧!别累着了。我来照护吧。”爸爸却用命令的口吻说:“这怎么行!快去睡!”“爸!”“快去吧!”我只好离开了烘干室。
爸爸呀!请你关心一下你自己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要为了我们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分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生活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的关键词是“感动”,“感动”就是人的感情受到冲击时的一种反应,因此感动可理解为一种心理活动,写作时可回忆曾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景或情,为何而感动,感动之余又给我带来怎样的心灵启发等等。文章最好采用用第一人称来写,写“我”的事情。立意方面。例如可以着眼家庭生活,从父母的角度立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之爱,令人感动;着眼学校生活,从老师的角度立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之爱,令人感动;着眼社会生活,从平凡而伟大之人的角度立意,“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爱国之情,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立意上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构思选材。本文要求写作记叙文。所选感动的事情一定是闪烁着人类真诚、善良、美好的人性光辉,或者这件事给你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要么令你深省,要么催你奋进,要么使你受到深刻教育,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例如,可以这样思考:这件事发生在学校,同学帮助了你,老师关心你,你很感动;也可以是一个亲情故事,妈妈在百忙中给你过生日,你生病了,妈妈送你看病,你很感动;也可以是放学回家的路上你看到的感人的事情、现象等等。写时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解答】例文:
生活中的感动
时光的流逝冲淡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岁月的流沙沉淀出璀璨的珍珠。每每回想起那幅画面,心中油然而生起深深地感动与敬意。
记得那是仲秋时节,一个星期天的夜晚,天还没有黑下来,南边的天空突然飘过来一团乌云,只一会儿功夫就铺满了整个天空,隐隐约约还能听到轰隆隆的雷声。要下雨了!爸爸妈妈赶紧到外边,把忙碌了一天才挤出来的枣皮和掰下来的香菇往家里拿。我知道,为了不使这些堆积在一起的、湿漉漉的枣皮和香菇变色而卖不上价,就必须今晚把它们全部烘干。好在我家有一台烘干机,但烘干的责任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爸爸的肩上。我本以为要不了多久就能烘干了,劳累了一天的爸爸也能睡个好觉了。于是我便没有过问,早早就进入我的房间入睡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我起来上厕所。打开堂屋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借着晨曦的微光发现院子里的地面已是湿漉漉的。正要踏出大门,突然我看到放烘干机的厢房内的灯还亮着。是爸爸忘了关灯吗?不会的!难道烘干那些贵重的东西需要这么长时间吗?那爸爸岂不是累坏了吗!
我走过去,轻轻推开虚掩的门。那情景使我心头一热,眼泪便不自觉地滑出了眼眶。爸爸靠在椅子上,似睡非睡的样子,炉子里的火苗照着他那古铜色的慈祥和蔼的面孔,他的嘴里还噙着一根吸了一半,但已熄了火的烟头;右手拿着一根柴禾,已耷拉下去,但那只手似乎还在用劲往炉子里填,可他实在已是疲惫不堪了。我含着泪慢慢走到他面前,正想把他手中的柴禾取下,他醒了,他把柴填了进去,回头看看我,立刻装出一幅精神饱满的样子说:“孩子,这天多冷呀,快去睡觉,小心着凉,你爸爸我呀还结实着呢!”他脸上充满了笑容,可我却已是泪流满面。我哽咽着说:“爸,你快去休息吧!别累着了。我来照护吧。”爸爸却用命令的口吻说:“这怎么行!快去睡!”“爸!”“快去吧!”我只好离开了烘干室。
爸爸呀!请你关心一下你自己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要为了我们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