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7 08:5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篇名句默写
1.(2025 鼓楼区校级模拟)名句名篇默写。
(1)一位家长引用《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告诫孩子要诚恳待人而不可盛气凌人,这样才能广交好 友而不至于变成孤家寡人。
(2)漫步于秋色浓郁的枫树林,小雅同学为即将与友人远别而黯然神伤,自然而然想起《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    ?    ”两句。
(3)古诗词常常将“雪”作为喻体,借其鲜明的特点来描摹各种风景或人物。诗句“    ,    ”可以为证。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就选拔人才、广开言路提出“    ,    ”,这种治国理政的理念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    ,    ”,描绘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
(6)自然界中的日和月亘古不变,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请写出含有“日月”意象的两句:“    ,    。”
2.(2025 靖远县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明周末随父母回到老家看望祖父。黄昏时,他站在老屋门前远眺,只见远处的村庄显得迷蒙隐约。他不禁想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    ”。
(2)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描写了作者初登山顶见到的奇景,前一句赋予静态的山以人的动态,后一句表现了白雪反射出的光辉。
(3)在古代诗歌中,鸥鸟或是清幽环境的营造者,或是旅人的伴侣,或是孤独的象征……如“    ,    ”。
3.(2025 鼓楼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 卫风 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表面上描写桑叶,实则写人的爱情,由物及人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屈原《离骚》(节选)中的“    ,    ”也运用了该手法,表达对时光易逝的忧虑。
(2)盘庚迁都时遭到了臣民的反对,在课堂上讲解这一知识点时,于老师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    ,    ”两句点明了反对盘庚迁都的群体。
(3)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暗示性和联想性,“落木”和“江”两个意象以其独特的内涵而倍受喜爱,小张想引用包含这两个意象的诗句“    ,    ”,用于渲染作文的环境描写。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小序中,谈及自己有“归欤”之情,是因为“质性自然”。这与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回忆自己“    ,    ”是一致的。
(5)班会课上,老师引用《种树郭橐驼传》中“    ,    ”,教导学生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避免拔苗助长。
(6)古诗词中活跃着虫鱼鸟兽的身影,比如“    ,    ”上下两句均有动物的意象,诗人借此来表情达意,言志抒怀。
4.(2025 开福区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朋友突然到访,家中无丰盛的酒食款待,小杨不禁想起杜甫在《客至》中,面对“    ,    ”。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府职能部门当任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用《礼运》中的两句表述是:“    ,    。”
(3)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手法,三国人物经常作为典故入诗,如“    ,    ”。
5.(2025 红桥区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应以天下为己任,勇担使命,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发出的激昂呼喊:“    ,    ?”
(2)谯畿在学习《诗经》时,听到老师讲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抒情特点时,想到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两句,赞美了《离骚》兼有“风雅”之美。
(3)“猿”善攀爬,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重要的意象,诗人常常借此营造孤寂、愁苦、哀伤的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杜鹃啼血猇哀鸣”一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    ”的诗句,《蜀道难》中有“    ”一句。
6.(2025 菏泽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说:“成由勤俭破由奢。”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以“    ,    ”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警示统治者要时刻保持清醒与自律。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两句,表达出诗人对过往为官经历的反思;而《归园田居》中“    ,    ”两句,则抒发了他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的畅快之情。
(3)唐宋诗词中常以夸张数字突显时空广度,如“    ,    ”两句。
7.(2025 长沙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暑期快来了,李老师发短信给语文课代表,用了《荀子 劝学》中的“    ,    ”,希望她登高望远,多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来表现洞箫音乐的艺术效果,其实早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    ”中就已经用到了相似的意象和手法来表现箜篌音乐的艺术魅力。
(3)“玉”在日常用语中经常出现,如“宁为玉碎”包含着宁折不弯的爱国气节,“化干戈为玉帛”包含着团结友爱的风尚。“玉”也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化作佳句,而且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两句是:“    ,    。”
8.(2025 南宁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寄居在天地之间的一只蜉蝣,将渺小的人类比作大海里的一颗粟米。紧接着,他用“    ,    ”两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
(2)在一次关于“使命与追求”的主题演讲中,演讲者引用《论语 泰伯》中的“    ,    ”两句,鼓励大家要有宽广胸怀、坚毅意志,勇担艰巨的时代使命。
(3)乌鸦常在黄昏时分啼叫,声音凄厉,因而常被古代诗人用来烘托凄凉冷落的氛围或表达孤寂悲凉的情感,比如“    ,    ”。
9.(2025 成华区校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2)刘克庄的《贺新郎》下阕中,“    ,    ”与“国脉微如缕”呼应,写出了北方敌人猖狂入侵、军情紧急的局势。
(3)“澄江”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和其它意象共同营造出雄浑苍凉等意境,如:“    ,    。”
10.(2025 南开区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 劝学》)
(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    ,    ”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
11.(2025 和平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大学之道》)
(2)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3)“木叶”“落木”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寂寞之感,杜甫《登高》中的“    ,    ”便是借秋天落叶营造凄清氛围的佳句。
(4)霜、露,在古诗词中不仅会交代时令信息,还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有时也会作为喻体出现,或形容白发,或形容浪花,如“    ”。
12.(2025 朝阳区校级四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枝一叶总关情。《扬州慢》中,姜夔所写的“    ”与《黍离》中“彼稷之苗”的荒凉场景颇为相似;而《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来体现繁华凋零之意。
(2)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无比愤懑,但最后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句子是“    ?    ”。
(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指汉武帝刘彻。唐人诗歌中常有以“汉”代“唐”的委婉避讳方式,如“    ,    ”。
13.(2025 山东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面临重大抉择之际,张老师铭记《<论语>十二章》中的古训:“    ,    。”他深知,真正的君子以道义为先,而浅薄之人则往往见利忘义。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    ”两句,表达了对仁爱治国理念的殷切期望,并对秦国国君未能如此行事的遗憾。
(3)当你独自漫步于江边,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你不禁想起古诗文中的“    ,    ”两句,就是借助“风”来营造氛围、抒发情感。
14.(2025 山东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既要像“古之圣人”那样“    ”,又要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    ”。
(2)城市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对象,柳永《望海潮》中“    ”一句,描绘出杭州西湖边老少同乐的欢愉场景;姜夔《扬州慢》则通过“    ”一句,写出原本繁华的扬州长街遭劫后的满目荒凉。
(3)在《论语 学而》中,孔子指出君子“好学”的行为表现,除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外,还有“    ,    ”。
15.(2025 衡水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群人“    ,    ”。然后一路酣歌归家的理想景象。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如柳永《望海潮》便以“    ,    ”;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组对偶表现杭州市民物质的充裕与精神的充实。
(3)古诗词中有不少句子使用“空”字,营造不同的意境氛围,或空旷清新,或萧瑟悲伤,或孤寂无奈等,如“    ,    ”。
16.(2025 浙江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用“    ,    ”这两句诗表现了自己从梦境惊醒时惊惧怅惘的情态。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这两句话形象地表现出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所产生的威慑作用。
(3)“马”是古人生活中的常见动物,既可以作交通工具,也可以驰骋疆场,唐诗宋词中常常有借写马来寄托情怀的诗词,如“    ,    ”。
17.(2025 开福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雨滂沱时,年久失修的顶楼教室漏雨,小明笑言:“这就如《项脊轩志》中描写修葺前的旧阁子一样‘    ,    ’,别有一番景象。”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表达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
(3)古人对生命易衰非常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中生发出感叹,这样的诗句在唐宋诗词中比比皆是,如“    ,    ”。
18.(2025 盐城校级三模)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会课上,李老师使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话,提醒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全靠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颗钉子。”从《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可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3)古典诗词中的“星”意象,常引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思,如“    ,    ”就是如此。
19.(2025 邯郸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    ,    ”表现出他对变法会遭人怨诽早有预料,毫不畏惧,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柔中带刚,态度鲜明。
(2)《李凭箜篌引》中“    ”,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将抽象的箜筷声化为具体可感的听觉感受与视觉形象,使读者能通过联想和想象,仿佛亲耳听到那美妙的乐声。
(3)“以花为骨,以水为魂”,在《红楼梦》中,“水”意象是全书的主导意象之一。在古诗词中,不乏含“水”意象的佳句,比如“    ,    ”。
20.(2025 广州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民为邦本。魏征意识到民众的力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不在于大小,“    ”。杜牧认为人民是国家稳固的根基,他在《阿房宫赋》中感叹,“    ”,就完全可以与秦国相抗衡。
(2)《桂枝香 金陵怀古》暗用前人诗句却浑然无迹,如“    ”一句化用了谢朓“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一句化用了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
(3)小兰同学打算以“环境与成长”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胡老师建议她引用古诗文名句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于是小兰打算引用“    ,    ”两句来表达高洁的品质不受环境影响这一观点。
名篇名句默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5 鼓楼区校级模拟)名句名篇默写。
(1)一位家长引用《谏太宗十思疏》中“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两句,告诫孩子要诚恳待人而不可盛气凌人,这样才能广交好 友而不至于变成孤家寡人。
(2)漫步于秋色浓郁的枫树林,小雅同学为即将与友人远别而黯然神伤,自然而然想起《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 晓来谁染霜林醉  ? 总是离人泪  ”两句。
(3)古诗词常常将“雪”作为喻体,借其鲜明的特点来描摹各种风景或人物。诗句“ 孤光自照  , 肝肺皆冰雪  ”可以为证。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就选拔人才、广开言路提出“ 简能而任之  , 择善而从之  ”,这种治国理政的理念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描绘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
(6)自然界中的日和月亘古不变,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请写出含有“日月”意象的两句:“ 日月忽其不淹兮  , 春与秋其代序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3)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4)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5)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6)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重点字:竭)
(2)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重点字:醉)
(3)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重点字:肺)
(4)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重点字:简)
(5)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
(6)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重点字:淹)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2025 靖远县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明周末随父母回到老家看望祖父。黄昏时,他站在老屋门前远眺,只见远处的村庄显得迷蒙隐约。他不禁想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2)姚鼐《登泰山记》中,“ 苍山负雪  , 明烛天南  ”两句描写了作者初登山顶见到的奇景,前一句赋予静态的山以人的动态,后一句表现了白雪反射出的光辉。
(3)在古代诗歌中,鸥鸟或是清幽环境的营造者,或是旅人的伴侣,或是孤独的象征……如“ 舍南舍北皆春水  , 但见群鸥日日来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重点字:暧)
(2)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重点字:苍)
(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重点字:鸥)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3.(2025 鼓楼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 卫风 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表面上描写桑叶,实则写人的爱情,由物及人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屈原《离骚》(节选)中的“ 惟草木之零落兮  , 恐美人之迟暮  ”也运用了该手法,表达对时光易逝的忧虑。
(2)盘庚迁都时遭到了臣民的反对,在课堂上讲解这一知识点时,于老师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 胥怨者民也  ,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两句点明了反对盘庚迁都的群体。
(3)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暗示性和联想性,“落木”和“江”两个意象以其独特的内涵而倍受喜爱,小张想引用包含这两个意象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用于渲染作文的环境描写。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小序中,谈及自己有“归欤”之情,是因为“质性自然”。这与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回忆自己“ 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  ”是一致的。
(5)班会课上,老师引用《种树郭橐驼传》中“ 能顺木之天  , 以致其性焉尔  ”,教导学生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避免拔苗助长。
(6)古诗词中活跃着虫鱼鸟兽的身影,比如“ 朝避猛虎  , 夕避长蛇  ”上下两句均有动物的意象,诗人借此来表情达意,言志抒怀。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2)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4)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5)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6)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重点字:惟)
(2)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重点字:胥)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4)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重点字:韵)
(5)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重点字:焉)
(6)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重点字:避)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4.(2025 开福区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朋友突然到访,家中无丰盛的酒食款待,小杨不禁想起杜甫在《客至》中,面对“ 盘飧市远无兼味  , 樽酒家贫只旧醅  ”。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府职能部门当任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用《礼运》中的两句表述是:“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3)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手法,三国人物经常作为典故入诗,如“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2)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重点字:飧)
(2)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重点字:睦)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重点字:捷)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5.(2025 红桥区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应以天下为己任,勇担使命,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发出的激昂呼喊:“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  ?”
(2)谯畿在学习《诗经》时,听到老师讲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抒情特点时,想到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国风》好色而不淫  , 《小雅》怨诽而不乱  ”两句,赞美了《离骚》兼有“风雅”之美。
(3)“猿”善攀爬,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重要的意象,诗人常常借此营造孤寂、愁苦、哀伤的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杜鹃啼血猇哀鸣”一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 渌水荡漾清猿啼  ”的诗句,《蜀道难》中有“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一句。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3)渌水荡漾清猿啼 猿猱欲度愁攀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重点字:苍)
(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重点字:淫)
(3)渌水荡漾清猿啼 猿猱欲度愁攀援(重点字:渌)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6.(2025 菏泽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说:“成由勤俭破由奢。”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以“ (不念)居安思危  , 戒奢以俭  ”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警示统治者要时刻保持清醒与自律。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两句,表达出诗人对过往为官经历的反思;而《归园田居》中“ 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自然  ”两句,则抒发了他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的畅快之情。
(3)唐宋诗词中常以夸张数字突显时空广度,如“ 天台四万八千丈  , 对此欲倒东南倾  ”两句。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2)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3)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重点字:奢)
(2)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重点字:樊)
(3)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重点字:倾)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7.(2025 长沙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暑期快来了,李老师发短信给语文课代表,用了《荀子 劝学》中的“ 吾尝跂而望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希望她登高望远,多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来表现洞箫音乐的艺术效果,其实早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梦入神山教神妪  , 老鱼跳波瘦蛟舞  ”中就已经用到了相似的意象和手法来表现箜篌音乐的艺术魅力。
(3)“玉”在日常用语中经常出现,如“宁为玉碎”包含着宁折不弯的爱国气节,“化干戈为玉帛”包含着团结友爱的风尚。“玉”也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化作佳句,而且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两句是:“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重点字:跂)
(2)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重点字:舞)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字:沧)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8.(2025 南宁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寄居在天地之间的一只蜉蝣,将渺小的人类比作大海里的一颗粟米。紧接着,他用“ 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  ”两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
(2)在一次关于“使命与追求”的主题演讲中,演讲者引用《论语 泰伯》中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两句,鼓励大家要有宽广胸怀、坚毅意志,勇担艰巨的时代使命。
(3)乌鸦常在黄昏时分啼叫,声音凄厉,因而常被古代诗人用来烘托凄凉冷落的氛围或表达孤寂悲凉的情感,比如“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重点字:臾)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毅)
(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重点字:藤)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9.(2025 成华区校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度义而后动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2)刘克庄的《贺新郎》下阕中,“ 闻说北风吹面急  , 边上冲梯屡舞  ”与“国脉微如缕”呼应,写出了北方敌人猖狂入侵、军情紧急的局势。
(3)“澄江”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和其它意象共同营造出雄浑苍凉等意境,如:“ 千里澄江似练  , 翠峰如簇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闻说北风吹面急 边上冲梯屡舞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重点字:度)
(2)闻说北风吹面急 边上冲梯屡舞(重点字:屡)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重点字:练)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0.(2025 南开区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荀子 劝学》)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 我欲因之梦吴越  , 一夜飞度镜湖月  ”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虽九死其犹未悔
(4)齐彭殇为妄作
(5)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万里悲秋常作客(重点字:作)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重点字:鳝)
(3)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犹)
(4)齐彭殇为妄作(重点字:殇)
(5)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重点字:度)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1.(2025 和平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
(2)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3)“木叶”“落木”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寂寞之感,杜甫《登高》中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便是借秋天落叶营造凄清氛围的佳句。
(4)霜、露,在古诗词中不仅会交代时令信息,还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有时也会作为喻体出现,或形容白发,或形容浪花,如“ 艰难苦恨繁霜鬓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4)月落乌啼霜满天 艰难苦恨繁霜鬓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重点字:弩)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4)月落乌啼霜满天 艰难苦恨繁霜鬓(重点字:鬓)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12.(2025 朝阳区校级四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枝一叶总关情。《扬州慢》中,姜夔所写的“ 尽荠麦青青  ”与《黍离》中“彼稷之苗”的荒凉场景颇为相似;而《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但寒烟衰草凝绿  ”来体现繁华凋零之意。
(2)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无比愤懑,但最后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句子是“ 心非木石岂无惑  ? 吞声踯躅不敢言  ”。
(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指汉武帝刘彻。唐人诗歌中常有以“汉”代“唐”的委婉避讳方式,如“ 汉家烟尘在东北  , 汉将辞家破残贼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尽荠麦青青 但寒烟衰草凝绿
(2)心非木石岂无惑 吞声踯躅不敢言
(3)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尽荠麦青青 但寒烟衰草凝绿(重点字:荠、衰)
(2)心非木石岂无惑 吞声踯躅不敢言(重点字:踯、躅)
(3)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重点字:贼)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13.(2025 山东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面临重大抉择之际,张老师铭记《<论语>十二章》中的古训:“ 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他深知,真正的君子以道义为先,而浅薄之人则往往见利忘义。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两句,表达了对仁爱治国理念的殷切期望,并对秦国国君未能如此行事的遗憾。
(3)当你独自漫步于江边,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你不禁想起古诗文中的“ 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  ”两句,就是借助“风”来营造氛围、抒发情感。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重点字:喻)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
(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重点字:徐)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14.(2025 山东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既要像“古之圣人”那样“ 犹且从师而问焉  ”,又要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 不耻相师  ”。
(2)城市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对象,柳永《望海潮》中“ 嬉嬉钓叟莲娃  ”一句,描绘出杭州西湖边老少同乐的欢愉场景;姜夔《扬州慢》则通过“  尽荠麦青青  ”一句,写出原本繁华的扬州长街遭劫后的满目荒凉。
(3)在《论语 学而》中,孔子指出君子“好学”的行为表现,除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外,还有“ 敏于事而慎于言  , 就有道而正焉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 不耻相师
(2)嬉嬉钓叟莲娃 尽荠麦青青
(3)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犹且从师而问焉 不耻相师(重点字:犹)
(2)嬉嬉钓叟莲娃 尽荠麦青青(重点字:嬉、叟)
(3)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重点字:慎)
【点评】《师说》名句辑录:
1.《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5.(2025 衡水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群人“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然后一路酣歌归家的理想景象。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如柳永《望海潮》便以“ 市列珠玑  , 户盈罗绮  ”;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组对偶表现杭州市民物质的充裕与精神的充实。
(3)古诗词中有不少句子使用“空”字,营造不同的意境氛围,或空旷清新,或萧瑟悲伤,或孤寂无奈等,如“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浴乎沂 风乎舞雩
(2)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3)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浴乎沂 风乎舞雩(重点字:沂、雩)
(2)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重点字:玑)
(3)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重点字:新)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16.(2025 浙江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用“ 忽魂悸以魄动  , 恍惊起而长嗟  ”这两句诗表现了自己从梦境惊醒时惊惧怅惘的情态。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这两句话形象地表现出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所产生的威慑作用。
(3)“马”是古人生活中的常见动物,既可以作交通工具,也可以驰骋疆场,唐诗宋词中常常有借写马来寄托情怀的诗词,如“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重点字:悸、恍)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重点字:牧、报)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重点字:戈)
【点评】《过秦论》名句辑录: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式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并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句子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3.最能揭示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外采取了一系列文治武攻之举措。在南方: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在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5.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17.(2025 开福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雨滂沱时,年久失修的顶楼教室漏雨,小明笑言:“这就如《项脊轩志》中描写修葺前的旧阁子一样‘ 尘泥渗漉  , 雨泽下注  ’,别有一番景象。”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表达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
(3)古人对生命易衰非常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中生发出感叹,这样的诗句在唐宋诗词中比比皆是,如“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重点字:漉)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雁)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鬓)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8.(2025 盐城校级三模)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会课上,李老师使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有善始者实繁  , 能克终者盖寡  ”两句话,提醒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全靠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颗钉子。”从《阿房宫赋》中的“ 钉头磷磷  , 多于在庾之粟粒  ”两句可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3)古典诗词中的“星”意象,常引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思,如“ 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  ”就是如此。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2)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3)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重点字:寡)
(2)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重点字:粟)
(3)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重点字:垂)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9.(2025 邯郸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 至于怨诽之多  ,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表现出他对变法会遭人怨诽早有预料,毫不畏惧,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柔中带刚,态度鲜明。
(2)《李凭箜篌引》中“ 昆山玉碎凤凰叫  ”,以声写声,“ 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形写声,将抽象的箜筷声化为具体可感的听觉感受与视觉形象,使读者能通过联想和想象,仿佛亲耳听到那美妙的乐声。
(3)“以花为骨,以水为魂”,在《红楼梦》中,“水”意象是全书的主导意象之一。在古诗词中,不乏含“水”意象的佳句,比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至于怨诽之多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3)示例一: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示例二: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示例三: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至于怨诽之多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重点字:诽)
(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重点字:蓉)
(3)示例一: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重点字:愁)
示例二: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重点字:暖)
示例三: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重点字:潮)
【点评】《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辑录: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6)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0.(2025 广州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民为邦本。魏征意识到民众的力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不在于大小,“ 可畏惟人  ”。杜牧认为人民是国家稳固的根基,他在《阿房宫赋》中感叹,“ 使六国各爱其人  ”,就完全可以与秦国相抗衡。
(2)《桂枝香 金陵怀古》暗用前人诗句却浑然无迹,如“ 千里澄江似练  ”一句化用了谢朓“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星河鹭起  ”一句化用了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
(3)小兰同学打算以“环境与成长”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胡老师建议她引用古诗文名句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于是小兰打算引用“ 不获世之滋垢  ,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两句来表达高洁的品质不受环境影响这一观点。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可畏惟人 使六国各爱其人
(2)千里澄江练 星河鹭起
(3)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可畏惟人 使六国各爱其人(重点字:惟)
(2)千里澄江练 星河鹭起(重点字:鹭)
(3)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重点字:皭、濯、涟、秽)
【点评】《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的名句辑录: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2)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