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提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提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11:2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生命现象中,能体现此特征的是(  )
A.乌贼在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人在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
D.桃花盛开,有粉色的,也有白色的
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病毒不能繁殖后代
②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稻田里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④一个变形虫只对应细胞层次
⑤乌龟和松树具有完全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3.(2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咏物抒情诗,诗句描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够生长和繁殖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2分)你知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吗?请你选出下列一组都属于生物的是(  )
①珊瑚②珊瑚虫③钟乳石④克隆羊⑤机器人⑥衣藻⑦珍珠⑧新冠病毒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⑦
5.(2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6.(2分)人类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7.(2分)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8.(2分)浏阳大围山中动、植物种类繁多,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大围山最可能是一个(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9.(2分)“呦呦麋鹿鸣,白鹭引伴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有麋鹿7840头,植物约500种,动物1000多种,其中丹顶鹤等珍稀鸟类30多种。多种多样的生物主要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景观多样性
10.(2分)走进初夏,葱郁的黄海森林、宁静的大纵湖、美丽的东方湿地、绚烂的荷兰花海等,展开了一幅大美盐城的画卷。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11.(2分)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原生物多样性”。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C.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小白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
12.(2分)近年来,花猪成为新型宠物。有迷你猪、越南花猪、格洛斯特郡花猪等多个品种。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异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13.(2分)下列有关科学家对生物学的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B.达尔文创立了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理论
C.林奈、达尔文和哈维对生物学的研究都主要运用了观察的方法
D.今天的分子生物学是建立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的
14.(2分)首创双名法命名动植物的学者是18世纪瑞典人(  )
A.林奈 B.鲁迅 C.张衡 D.张青莲
15.(2分)以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微生物学之父”是(  )
A.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B.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C.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
16.(2分)生物学上,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拉马克 C.哈维 D.林奈
17.(2分)蝴蝶和蜻蜓是两种不同的昆虫,要弄清楚这两者之间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有哪些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同时积极思考
B.只用肉眼观察,不能借助任何观察工具
C.要实事求是,全面、仔细观察,无需与他人交流
D.观察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记录
18.(2分)下列活动不需要进行调查的是(  )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B.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C.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D.统计某校学生近视情况
19.(2分)研究光照对金鱼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②制订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③②④⑥⑤ D.⑥⑤④③②①
20.(2分)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阶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结果如图。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阶段 实验时间 实验处理
Ⅰ 第1~5天 无人工光照
Ⅱ 第6~10天 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
Ⅲ 第11~15天 无人工光照
A.增加光照时间,能够提高三类动物的活跃程度
B.第11~15天的结果说明动物的活跃程度完全恢复
C.Ⅱ与Ⅰ相比,活跃程度变化率最大的是腐食动物
D.本实验说明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是有利的
21.(2分)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
A.有光和无光 B.温度和水分
C.0℃和25℃ D.有水和无水
22.(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23.(2分)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24.(2分)舞草又名跳舞草,属豆科舞草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各枝的叶柄上长有三枚清秀的叶片,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自行起舞”,故名曰“舞草”,给人以清新和神秘之感。此事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废物 D.应激性
25.(2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指(  )
A.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6.(2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所谓协议,是为庆祝2022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主题在纪念“昆蒙框架”的顺利通过和全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达成历史性共识的同时也表明,保护生物多样性,从纸上的目标到现实的行动需要汇聚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有草原、湿地、海洋等
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27.(2分)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多种多样,“鲸鱼喷水柱”(如图)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够生长
C.能进行呼吸 D.能够繁殖后代
28.(2分)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A. B.
C. D.
29.(2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
B.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
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
D.该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
30.(2分)如图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其中能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的实验结果(  )
A.甲组和乙组的种子都不萌发
B.甲组和乙组的种子萌发数相同
C.甲组的种子萌发数少于乙组
D.甲组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
31.(10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植物见光变绿的情况,如“竹笋出土被阳光照射后会转变为绿色”,“白萝卜底下部分是白色,地上部分却发绿”,“大白菜外部叶片为绿色的,内部叶片却是白色的”,类似现象还有很多。“爱上生物学社团”的同学对这一现象很好奇,提出来“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照?”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 分组 A组 B组
第一步 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注A、B,并加入等量土壤
第二步 各植入10粒大豆种子并加入适量清水
第三步 ? 遮光(黑暗处理)
第四步 放入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五步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长成球色豆苗和黄白色豆苗的数量)
(1)植物体变绿的原因是合成了     。
(2)本实验探究的单一变量是     ,所以实验第三步对A组的处理应是     。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两组实验所加入土壤的理化性质,清水的量和环境的温度都应     。
(4)社团同学观察发现,A组全为绿色,B组幼苗全为黄白色。请同学们依据观察结果写出实验结论     。
32.(10分)资料分析:
资料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分为各种亚类559种.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中,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我国还是水稻和大豆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国,这两种作物的品种分类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我国也是世界上家养动物类群和品种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938个类群.
资料2: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从红豆杉的枝叶和树皮中提取了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紫杉醇,这种成分在抗肿瘤方面有显著作用,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居高不下,正因为如此,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林区,通过偷采滥伐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使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0年间,云南野生红豆杉资源几乎消耗了80%.
资料3: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1992奶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第55届联大会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5月22日.
资料4: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之一,它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金枪鱼还是该海域的顶级消费者,它捕食章鱼,而章鱼所捕食的小鱼要吃大量的浮游藻类.
(1)分析资料1,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生物多样性包括    ,资料4所说黄岩岛水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其中    多样性.
(2)分析资料2可知,造成云南野生红豆杉数量锐减的原因是    ,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其他原因吗?(至少两点)    .
(3)从资料3中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已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请你写出至少两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
33.(12分)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但不同生物之间又有一些共性:
(1)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     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能够     。(如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棵大树,婴儿能长成成人。)
(3)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     ,并把体内产生的     排出体外。(如人类的一日三餐,排泄和排便)
(4)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还有     的特性。(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5)生物体对     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如大袋鼠有躲避敌害的行为)
34.(8分)我市荣成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色美丽怡人,前去考查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了下面这一幕幕场景:
公园里生活这芦苇、小鱼、水草、野鸭、白鹭等各种生物。①湖内的芦苇有的嫩绿的尖刚刚露出水面,有的却已经比人还高了;②小鱼在水中嬉戏,不时地吐出一串串小气泡;③当它们听到我们晃动芦苇的声音后立即游的无影无踪了;④野鸭一头钻进水里捉出了一条小鱼,喜出望外的吞了下去;⑤在一处比较隐蔽的地方,一只野鸭正在孵卵;⑥一阵微风吹过,柳树的枝条轻轻摆动,几片树叶飘下。
(1)请你从以上该生物小组的记述中分别归纳出生物的6个特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野鸭孵出来的小野鸭和妈妈长得很相似,这能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但孵出的小野鸭中也有和父母长得不同的,这反映出的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生命现象中,能体现此特征的是(  )
A.乌贼在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人在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
D.桃花盛开,有粉色的,也有白色的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有利于个体的生存,A不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如人在长时间奔跑时会出汗,C符合题意。
D.樱花盛开,有粉色的,也有白色的,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病毒不能繁殖后代
②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稻田里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④一个变形虫只对应细胞层次
⑤乌龟和松树具有完全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答案】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解答】解:①病毒能够通过自我复制繁殖后代,①错误;
②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细胞不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错误;
③群落是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③正确;
④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④错误;
⑤乌龟与松树相比,多了系统层次,两者不完全相同,⑤错误;
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所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⑥正确。
综上,③⑥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即可解答。
3.(2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咏物抒情诗,诗句描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够生长和繁殖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说的是春天来了,红豆又发了新枝,体现的是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故选:B。
【点评】明白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2分)你知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吗?请你选出下列一组都属于生物的是(  )
①珊瑚②珊瑚虫③钟乳石④克隆羊⑤机器人⑥衣藻⑦珍珠⑧新冠病毒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⑦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①珊瑚、③钟乳石、⑤机器人、⑦珍珠,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生物;
②珊瑚虫、④克隆羊、⑥衣藻、⑧新冠病毒,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2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A者(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 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
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A、地球内部温度非常高没有生物,故选项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缺少生物部分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故选项D符合题意。用逐一排除法。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及对生物圈概念的理解。
6.(2分)人类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答案】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解: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以及各个圈层里的生物。
7.(2分)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C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功能。
【解答】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8.(2分)浏阳大围山中动、植物种类繁多,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大围山最可能是一个(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A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据此解答.
【解答】解: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所以大围山最可能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9.(2分)“呦呦麋鹿鸣,白鹭引伴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有麋鹿7840头,植物约500种,动物1000多种,其中丹顶鹤等珍稀鸟类30多种。多种多样的生物主要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景观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资料中: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有麋鹿7840头,植物约500种,动物1000多种,其中丹顶鹤等珍稀鸟类3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走进初夏,葱郁的黄海森林、宁静的大纵湖、美丽的东方湿地、绚烂的荷兰花海等,展开了一幅大美盐城的画卷。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森林、大纵湖、湿地、荷兰花海分别代表森林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原生物多样性”。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C.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小白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当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时,生物种群的食物来源减少,水源、氧气含量等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物种灭绝。因此,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B正确。
C、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状态,C正确。
D、小白鼠在科学研究中作为常用的实验动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而非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指的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近年来,花猪成为新型宠物。有迷你猪、越南花猪、格洛斯特郡花猪等多个品种。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异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包括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和不同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解答】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花猪成为新型宠物。有迷你猪、越南花猪、格洛斯特郡花猪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相关知识。
13.(2分)下列有关科学家对生物学的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B.达尔文创立了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理论
C.林奈、达尔文和哈维对生物学的研究都主要运用了观察的方法
D.今天的分子生物学是建立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的
【答案】C
【分析】(1)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生物命名法,根据生物的形态、习性、大小各异进行分类,被称为“分类学之父”,将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多个界,每个界有分成若干门,从属关系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运用考察、调查、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建立了“进化学说”;
(3)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都分子生物学阶段。
【解答】解: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即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A正确。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创立了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用的是考查、调查、分类、比较等方法,B正确。
C、瑞典科学家林奈和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进行科学研究时都运用的是观察描述法,而科学家哈维在发现血液循环时用的方法是实验法,C错误。
D、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D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生物学史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2分)首创双名法命名动植物的学者是18世纪瑞典人(  )
A.林奈 B.鲁迅 C.张衡 D.张青莲
【答案】A
【分析】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
【解答】解: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故选:A。
【点评】掌握几位伟大生物学家的重大发现和发明,要注意平时对知识的积累。
15.(2分)以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微生物学之父”是(  )
A.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B.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C.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
【答案】B
【分析】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解答】解: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A错误;
B、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B正确;
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
D、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D错误。
故选:B。
【点评】注意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事迹,注意知识的积累。
16.(2分)生物学上,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拉马克 C.哈维 D.林奈
【答案】C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首先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在题目给出的四位科学家都为生物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其中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达尔文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虎克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哈维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和胚胎学家,他著有《心动论》即《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叙述了它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
【解答】解:哈维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和胚胎学家,他著有《心动论》即《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叙述了它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
故选:C。
【点评】了解为生物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的科学家,学习他们为开学事业而拼搏的精神。
17.(2分)蝴蝶和蜻蜓是两种不同的昆虫,要弄清楚这两者之间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有哪些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同时积极思考
B.只用肉眼观察,不能借助任何观察工具
C.要实事求是,全面、仔细观察,无需与他人交流
D.观察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记录
【答案】A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解答】解:A.要了解蝴蝶和蜻蜓之间的差异,需要对它们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A正确。
B.在进行科学观察时,仅仅依靠肉眼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观察时可以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来帮助观察,以便更清晰地看到昆虫的细节,B错误。
C.观察时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看法,通过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认识,纠正可能存在的误解,C错误。
D.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客观地记录所见所闻,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选择性记录。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能避免对后续分析造成误导,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观察法。
18.(2分)下列活动不需要进行调查的是(  )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B.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C.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D.统计某校学生近视情况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解答】解: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ABD采用的都是调查法。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做三刺鱼繁殖时期的模拟实验和观察涡虫对光行为反应实验,对蚂蚁、三刺鱼和涡虫施加了影响,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实验法。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是实验法。
故选:C。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种方法的过程以及特点。
19.(2分)研究光照对金鱼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②制订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③②④⑥⑤ D.⑥⑤④③②①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①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②制订计划、④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⑤表达和交流。
故选:C。
【点评】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考试的重点,必须要掌握并且会运用。
20.(2分)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阶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结果如图。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阶段 实验时间 实验处理
Ⅰ 第1~5天 无人工光照
Ⅱ 第6~10天 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
Ⅲ 第11~15天 无人工光照
A.增加光照时间,能够提高三类动物的活跃程度
B.第11~15天的结果说明动物的活跃程度完全恢复
C.Ⅱ与Ⅰ相比,活跃程度变化率最大的是腐食动物
D.本实验说明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是有利的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捕获量与动物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分析Ⅰ与Ⅱ可知,增加光照时间,能够提高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活跃程度,但降低植食动物的活跃程度,A错误。
BD、三种动物的第11~15天的捕获量少于第1~5天的捕获量,说明动物的活跃程度未完全恢复,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是不利的,BD错误。
C、Ⅱ与Ⅰ相比,人为增加光照时间时,植食动物的活跃程度降低,肉食动物的活跃程度变为Ⅰ的2倍,腐食动物的活跃程度变为Ⅰ的4倍,所以变化率最大的是腐食动物,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关键是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及掌握对照实验的设置特点。
21.(2分)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
A.有光和无光 B.温度和水分
C.0℃和25℃ D.有水和无水
【答案】B
【分析】本题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有关知识。科学探究是我们一般采用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解答】解:作为对照性的探究实验,我们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A、“有光和无光”唯一变量是:光;
B、“温度和水分”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水分;
C、“0℃和25℃”变量是温度;
D、“有水和无水”变量是水。
故选:B。
【点评】设立对照组是要有唯一变量。
22.(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A
【分析】本题以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入手.
【解答】解: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3.(2分)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关系。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区别: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观察法没有。
【解答】解:(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
(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选项A、B、C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选项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声波。
故选:D。
【点评】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
24.(2分)舞草又名跳舞草,属豆科舞草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各枝的叶柄上长有三枚清秀的叶片,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自行起舞”,故名曰“舞草”,给人以清新和神秘之感。此事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废物 D.应激性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跳舞草在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叶片受声波刺激时会随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即具有应激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的共同特征,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5.(2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指(  )
A.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2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所谓协议,是为庆祝2022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主题在纪念“昆蒙框架”的顺利通过和全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达成历史性共识的同时也表明,保护生物多样性,从纸上的目标到现实的行动需要汇聚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有草原、湿地、海洋等
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解:A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B错误。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有草原、湿地、海洋等。C正确。
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通过杂交的方式使水稻的某些优质基因进行重组,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所以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和保护措施。
27.(2分)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多种多样,“鲸鱼喷水柱”(如图)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够生长
C.能进行呼吸 D.能够繁殖后代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鲸鱼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鲸鱼喷水柱”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进行呼吸,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8.(2分)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入手。
【解答】解:该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水分,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A、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但是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影响、干扰的实验结果。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说明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该选项符合题意。
C、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另一侧是干土,这样实验变量是水分和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由选项C可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设置对照实验是,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干扰。
29.(2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
B.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
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
D.该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变量是食物中是否有泡沫塑料。
【解答】解:AB、本实验A组喂麦麸,B组喂等量的泡沫塑料,实验控制的变量是食物中是否有泡沫塑料,除了这一变量外,其它因素都要保持一致,并处于最适宜状态,这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A错误、B正确。
CD、根据题干中: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说明黄粉虫把泡沫塑料当成食物,并且还能消化泡沫塑料,而且体重也增加,因此得出结论: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这个实验结论给我们的提示:利用生物方法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0.(2分)如图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其中能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的实验结果(  )
A.甲组和乙组的种子都不萌发
B.甲组和乙组的种子萌发数相同
C.甲组的种子萌发数少于乙组
D.甲组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
【答案】D
【分析】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解答】解:装置甲喷洒的是清水,装置乙喷洒的是酸雨,若甲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种子萌发数(乙装置种子的萌发数明显少于装置甲),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实验。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
31.(10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植物见光变绿的情况,如“竹笋出土被阳光照射后会转变为绿色”,“白萝卜底下部分是白色,地上部分却发绿”,“大白菜外部叶片为绿色的,内部叶片却是白色的”,类似现象还有很多。“爱上生物学社团”的同学对这一现象很好奇,提出来“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照?”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 分组 A组 B组
第一步 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注A、B,并加入等量土壤
第二步 各植入10粒大豆种子并加入适量清水
第三步 ? 遮光(黑暗处理)
第四步 放入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五步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长成球色豆苗和黄白色豆苗的数量)
(1)植物体变绿的原因是合成了  叶绿素  。
(2)本实验探究的单一变量是  光照  ,所以实验第三步对A组的处理应是  不遮光  。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两组实验所加入土壤的理化性质,清水的量和环境的温度都应  相同  。
(4)社团同学观察发现,A组全为绿色,B组幼苗全为黄白色。请同学们依据观察结果写出实验结论  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
【答案】(1)叶绿素;叶绿体;
(2)光照;不遮光;
(3)相同;
(4)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变量应该是光照,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解答】解:(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一种细胞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只有绿色植物的绿色部位有叶绿素。
(2)本实验探究的单一变量是光照,所以实验第三步对A组的处理应是 不遮光。这样就设置了有光照和没有光照的对照实验。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还要注意实验中只许一个变量,其它的条件要相同,因此两组实验加入土壤的理化性质、清水的量和环境的温度等都应相同。
(4)若社团的同学观察发现,A组幼苗全为绿色,B组幼苗全为黄白色,由此推出实验结论: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故答案为:(1)叶绿素;叶绿体;
(2)光照;不遮光;
(3)相同;
(4)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2.(10分)资料分析:
资料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分为各种亚类559种.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中,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我国还是水稻和大豆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国,这两种作物的品种分类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我国也是世界上家养动物类群和品种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938个类群.
资料2: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从红豆杉的枝叶和树皮中提取了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紫杉醇,这种成分在抗肿瘤方面有显著作用,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居高不下,正因为如此,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林区,通过偷采滥伐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使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0年间,云南野生红豆杉资源几乎消耗了80%.
资料3: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1992奶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第55届联大会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5月22日.
资料4: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之一,它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金枪鱼还是该海域的顶级消费者,它捕食章鱼,而章鱼所捕食的小鱼要吃大量的浮游藻类.
(1)分析资料1,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资料4所说黄岩岛水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其中 物种  多样性.
(2)分析资料2可知,造成云南野生红豆杉数量锐减的原因是 通过偷采滥伐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使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其他原因吗?(至少两点) 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  .
(3)从资料3中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已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请你写出至少两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动植物迁出原地实行迁地保护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4所说黄岩岛水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其中物种的多样性.
(2)分析资料2可知,造成云南野生红豆杉数量锐减的原因是通过偷采滥伐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使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其他原因还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资料3中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已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
故答案为:(1)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顺序可以颠倒);物种
(2)通过偷采滥伐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使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答对两点即可得分)
(3)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动植物迁出原地实行迁地保护
【点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中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和掌握,明确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
33.(12分)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但不同生物之间又有一些共性:
(1)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  细胞  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能够  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棵大树,婴儿能长成成人。)
(3)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  营养  ,并把体内产生的  废物  排出体外。(如人类的一日三餐,排泄和排便)
(4)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还有  遗传和变异  的特性。(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5)生物体对  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如大袋鼠有躲避敌害的行为)
【答案】(1)细胞。
(2)生长、发育和繁殖。
(3)营养;废物。
(4)遗传和变异。
(5)外界刺激。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1)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棵大树,婴儿能长成成人,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性。
(3)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要产生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而这些废物对生物是有害的,要及时排出体外。因此,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及时排出体外。
(4)“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说明豆的后代是豆,瓜的后代是瓜,指的是生物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因此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表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生物体通过繁殖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还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如大袋鼠躲避敌害的行为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答案为:
(1)细胞。
(2)生长、发育和繁殖。
(3)营养;废物。
(4)遗传和变异。
(5)外界刺激。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4.(8分)我市荣成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色美丽怡人,前去考查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了下面这一幕幕场景:
公园里生活这芦苇、小鱼、水草、野鸭、白鹭等各种生物。①湖内的芦苇有的嫩绿的尖刚刚露出水面,有的却已经比人还高了;②小鱼在水中嬉戏,不时地吐出一串串小气泡;③当它们听到我们晃动芦苇的声音后立即游的无影无踪了;④野鸭一头钻进水里捉出了一条小鱼,喜出望外的吞了下去;⑤在一处比较隐蔽的地方,一只野鸭正在孵卵;⑥一阵微风吹过,柳树的枝条轻轻摆动,几片树叶飘下。
(1)请你从以上该生物小组的记述中分别归纳出生物的6个特征:
① 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② 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④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⑤ 生物能繁殖  、⑥ 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
(2)野鸭孵出来的小野鸭和妈妈长得很相似,这能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遗传  ,但孵出的小野鸭中也有和父母长得不同的,这反映出的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变异  。
【答案】(1)生物能生长和发育;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繁殖;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2)遗传;变异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1)①湖内的芦苇有的嫩绿的尖刚刚露出水面,有的却已经比人还高了,说明生物能生长和发育;②小鱼在水中嬉戏,不时地吐出一串串小气泡,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③当它们听到我们晃动芦苇的声音后立即游的无影无踪了,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④野鸭一头钻进水里捉出了一条小鱼,喜出望外的吞了下去,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⑤在一处比较隐蔽的地方,一只野鸭正在孵卵,说明生物能繁殖;⑥一阵微风吹过,柳树的枝条轻轻摆动,几片树叶飘下,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2)生物在亲代与子代间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存在差异这属于变异现象;野鸭孵出来的小野鸭和妈妈长得很相似,但也有不同,这能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遗传和变异。
(3)上述文中的所有生物属于植物和动物,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答案为:
(1)生物能生长和发育;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繁殖;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2)遗传;变异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