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瓶维生素够吃16天吗?——小数运算的实际应用第9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这瓶维生素够吃16天吗?——小数运算的实际应用第9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08: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主题) 这瓶维生素够吃16天吗?——小数运算的实际应用 课时 第9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本课时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应能将小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问题,发展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本课通过“药瓶服用说明”这一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药品信息中提取关键数据(每片含量、每日次数、每次剂量、总片数),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多步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估算意识。
二、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在“药品服用”这一生活情境中,准确识别并提取相关数学信息,如“0.1mg/片”“每日3次”“每次0.2mg”“共100片”,理解其含义。
2. 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出解决“一瓶药够吃几天”或“16天需要多少药”的算式,并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进行计算,最终判断药量是否充足。
三、学习重点
1. 能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提取有效数学信息,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能根据生活经验合理选择解题策略,正确进行多步小数运算。
四、学习难点
1. 理解“每次0.2mg”与“每片0.1mg”之间的关系,即每次需服用2片。
2. 在计算过程中保持单位的一致性,避免因单位混淆导致错误。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信息提取:让学生复述药瓶上的所有信息,并解释每条信息的意思,评价其阅读理解和信息处理能力。
2. 策略选择:提问“要判断够不够吃16天,我们可以先算什么?”观察学生是倾向于先算每天消耗量还是先算总需求量,评价其思维灵活性。
3. 计算过程:检查学生的列式和计算步骤,重点关注是否正确计算了每日用药量(0.2×3=0.6mg)和每日服药片数(0.2÷0.1=2片)。
4. 结果判断:要求学生给出明确结论并说明理由,如“够”或“不够”,评价其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整个“小数除法”单元的综合应用课,旨在检验和提升学生将运算技能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但面对药品剂量这类涉及健康的问题,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忽略细节。他们可能直接用100片除以16天,而不考虑每日服用次数和剂量。因此,教学中必须放慢节奏,引导学生逐字阅读说明,画出关键词,理清“片”与“mg”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应鼓励多种解法,如:方法一,先算每天吃几片(0.2÷0.1=2片,2×3=6片),再算100片能吃几天(100÷6≈16.7天),大于16天,所以够;方法二,先算16天总共需要多少片(6×16=96片),96<100,所以够。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1)、展示药品信息,引发关注。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个药瓶。”
板书信息:“药瓶信息:0.1mg/片 × 100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0.2mg。”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逐一解释:
“0.1mg/片”表示每一片药含有0.1毫克的有效成分。
“×100片”表示这瓶药一共有100片。
“每日3次”表示一天要吃三次药。
“每次0.2mg”表示每一次吃药需要摄入0.2毫克的有效成分。
(2)、聚焦核心疑问,明确任务。
呈现问题:“这瓶维生素够吃16天吗?”
强调:“这是一个关系到用药安全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算清楚。” 二、分析数量,构建模型。 (1)、确定每日消耗量,进行单位换算。
提问:“要想知道够不够吃16天,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
引导回答:“得先知道每天要吃多少毫克。”
列式:0.2 mg/次 × 3 次/天 = 0.6 mg/天
追问:“但我们药瓶上给的是‘片’,不是‘mg’。怎么把毫克换成片数呢?”
引导思考:“每次要0.2mg,而每片是0.1mg,所以一次要吃几片?”
列式:0.2 ÷ 0.1 = 2(片)
“那么一天就要吃:2片/次 × 3次/天 = 6(片)”
(2)、选择解题路径,分步计算。
路径一:计算药能吃几天。
总片数 ÷ 每日片数 = 可吃天数
100 ÷ 6 ≈ 16.67(天)
因为16.67 > 16,所以够吃。
路径二:计算16天需要多少片。
每日片数 × 天数 = 总需片数
6 × 16 = 96(片)
因为96 < 100,所以够吃。
对比两种方法,得出相同结论。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变式训练,巩固技能。
出示类似问题:
“如果改为每日2次,每次0.3mg,这瓶药能吃几天?”
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析和计算。
(2)、综合应用,解决复杂问题。
结合教材第40页第13题:“欣欣超市某天出售鲅鱼96千克,带鱼90千克。鲅鱼每千克24.5元,带鱼每千克36.8元。两种鱼一共卖了多少元钱?”
引导学生分步列式:
鲅鱼总价:96 × 24.5 =
带鱼总价:90 × 36.8 =
总收入: + =
八、作业与检测(对应学习目标)
一、基础练习
1. 一瓶止咳糖浆有150毫升,医生嘱咐每次喝10.5毫升,每天喝3次。这瓶糖浆够喝5天吗?(列式计算)
二、应用提升
2. 小明家上个月用电180千瓦时,电费单价是0.58元/千瓦时。他家这个月计划节约用电,平均每天比上个月少用2千瓦时。按这个计划,这个月(30天)的电费是多少元?
三、拓展思考
3. 查找家中一种药品的说明书,记录下服用剂量和总数量,自己编一道数学题,并解答。
九、学后反思
1. 我学会了如何从药品说明书中提取数学信息,并用小数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2. 我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比如先算能吃几天,或者先算需要多少药。
3. 我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正确的计算能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比如用药是否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