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水循环课件 (55张)高一地理 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水循环课件 (55张)高一地理 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7 08: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在达州看“海”
李白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入海不复回。
(对)
(不对)
海洋水


地下水
大气水
冰川水
生物水
watermelon 西瓜
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
①从形态分
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分布次广;
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1)、水体的类型
水圈的结构
(1)、水体的类型
②从空间分布分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海洋水:
大气水:
陆地水:
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
占0.001%;
约占3.47%,供应人类所需淡水;
地表水
地下水
陆地水


空间
分类
循环
周期
(2)、陆地水体
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潜水
承压水
冰川水
地下水
其他
水体
永冻土底冰
土壤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生物水
全球水
液态淡水
人类可利用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和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Question1
以上两种水循环类型哪一种规模更大?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
连连看
你能正确选择水循环的类型吗?
A 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
B 亚马孙河的河流径流
C 洞庭湖水注入长江
D 未登陆的台风形成降水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2001
2004
1973
1986
2000
2014
咸海的忧虑
至2014年冬,咸海基本干涸
咸海
近年来
,咸
海面积逐渐萎缩
试从水循环角度
分析原因。
水循环概括
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哪些环节
地表径流流速快
,下渗少
地下径流少
地表径流流速减慢
,下渗多
地下径流增多
地表径流减少
普通农田
砂田
西北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 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砂石覆盖层结构疏松,孔隙较大,渗透性好,下渗量大
砂石覆盖层可以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2. 读”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①差异:砂田平均蒸发量小于裸田。
②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地表,减少地面吸收的热能,减少表层土壤水分汽化,从而使砂石覆盖下的土壤蒸发量较裸地大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蓄水、保水作用明显)。
思维发散
城市看“海”
城市的积水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将去往哪里?
2021年10月2日至7日,山西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全省过程降水量在15.4毫米至285.2毫米之间。其中最大降水出现在临汾市大宁县,全省117个县(市、区)中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其中,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
思维发散
看“海”成因
1、地面硬化、绿地面积减少,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2、城市建设使湖泊、河流面积减少,蓄水排水能力差
3、城市排水管道堵塞,管网建设滞后,排水能力差等
思维发散
解看“海”之策
透水砖
城市绿地
思维发散
解看“海”之策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人类活动 影响的环节
跨流域调水 _________
人工降雨作业 降水
植树造林 _____、___________、蒸发
兴修水利工程 蒸发、下渗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梯田及平整土地 _____、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下渗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1.把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无水可用
有水但不能用
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 使地 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不是。
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
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 冰川 极地 冰川 海洋
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水资源短缺
“水华”
2、物质迁移 ---- 塑造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
黄河三角洲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A、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B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能量转换
黄河上游特别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延绵,水流湍急,总落差1500多米,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全国
著名的水电“ 富矿 ”。
4、影响全球的
气候和生态
海陆之间、
高低纬度间
的水热输送
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宋书·天文志》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序号与“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
《宋书·天文志》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
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下图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3.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d → b → c → d
B.b → c →a → d
C.c → a → b → d
D.d → a → b → c
下图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4.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活动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下图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5.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爱德华·利纳克尔发明了一套能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
7.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图示水循环环节⑦往往规模过小或消失,主要原因是(  )
A.环节①量过小
B.没有环节③
C.环节④理论值过大
D.环节⑥⑧量过大
水循环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第1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结合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右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2—3题。
2.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结合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3.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读“海绵城市简图”,完成4—5题。
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有
A.增加下渗量
B.减少蒸发量
C.增加地表径流
D.减少地下径流
5.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哀牢山地区哈尼先民创造的“森林—聚落—梯田—河谷”系统形成了独特的能量和物质流动,千百年来处在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区的哈尼梯田却很少发生山洪、干旱等气象灾害。
(1)“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间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循环。
(2)梯田对地表径流的
影响主要表现为
陆地内
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或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
哀牢山地区哈尼先民创造的“森林—聚落—梯田—河谷”系统形成了独特的能量和物质流动,千百年来处在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区的哈尼梯田却很少发生山洪、干旱等气象灾害。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从森林、梯田、河谷的角度分析哈尼梯田地区很少发生干旱灾害的原因。
①降水时森林使下渗量增加,形成山泉水,为梯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②同时森林的蒸腾、梯田和河流的蒸发增加了水汽,增加了降水量;
③气流沿河谷上升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从而保证了梯田充足而稳定的灌溉水源,减少了干旱灾害的发生。
拜 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