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7 10:08:06

文档简介

山西 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八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70分钟,分值:7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八上历史新教材 1~7 课。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欣赏漫画有时需要运用历史知识,图中的人物被称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一位( )
A.领导抗击倭寇斗争的民族英雄 B.领导抗击荷兰殖民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C.领导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D.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2.运用表格梳理重大史事、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是重要的学史方法。以下表格内容表明( )
时间 1840-1842年 1865-1878年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侵略 鸦片战争 阿古柏侵占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抗 三元里人民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A.列强侵略势力伸向我国西南地区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
C.统治阶级对救亡图存的不断探索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
步履的蹒跚。”如下图所示废墟见证了( )
A.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B.日军在旅顺口屠杀中国居民
C.八国联军在天津进攻义和团 D.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
4.马克思在评价 19世纪中期的国际关系时指出:“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
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下列对马克思这一评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俄国未直接参战,但利用外交手段攫取中国领土,反映列强侵华的隐蔽性
B.俄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仅通过贸易获利,体现其经济侵略的独特性
C.俄国与英法共同出兵,但战后分赃不均,导致马克思对其行为提出批评
D.俄国因地理优势独占中国市场,使其他列强无法获得同等经济利益
5.1860年,当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际,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却主动寻求与英法合作,请求外国军队协助镇
压江南地区的反抗势力。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其将维护统治秩序置于民族利益之上
B.外国侵略势力已完全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江南地区民众普遍支持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D.清政府内部在抵抗外敌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6.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体现了农民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决心 B.表达了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C.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D.顺应了当时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7.如表:1904年法国人弗朗索瓦·加多弗尔在造访武汉后撰写《汉口三镇》一书,该书记载内容印证( )
书影(封面) 全书内容 插图
一、湖广与汉口
二、张之洞总督
三、《劝学篇》
四、武昌(学校、工厂、铁路)
五、汉阳(政府、铁厂、兵工厂)
六、汉口(贸易、铁路、航运)
汉阳城郊和铁厂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武昌起义
8.下表系列事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近代中国( )
时间 事件
19世纪 6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1874年 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19世纪 70年代 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A.台湾地区被美日俄三国侵占 B.人民英勇抗击西方列强的侵略
C.边疆地区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下图漫画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旅顺大屠杀 D.威海卫战役
10.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
家是( )
A.张謇 B.卢作孚 C.侯德榜 D.郭沫若
11.1895年 5月 10日《申报》报道:“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
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B.推动清政府全面改革科举制度
C.直接导致《马关条约》的废除
D.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在中国近代史上,报刊是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据此,阅读下方相
关史料,完成下面小题。
《时务报》主要观点:“法者天下
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国闻报》目的:“通上下之
情”“通中外之故”
12.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宣传( )
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13.上述报刊的宣传产生的作用是( )
A.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开启了学习西方科学的思潮
14.下图是一则 1900年前后义和团团民所散发的揭帖漫画。“猪”者,“主”也,“羊”者,“洋”也。画面上,
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头。此漫画反映了义
和团( )
A.带有封建迷信的落后色彩 B.对清王朝缺乏清晰的认识
C.反抗帝国主义的鲜明倾向 D.由民间秘密结社发展而来
15.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
会下沉。如图的外力分别是( )
A.《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
B.《南京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
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接受“二十一条”
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护法运动失败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16.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近代中国”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8分)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围绕“史料的分类和辨析”搜集到下列不同类型的史料。
①三元里平英团旧址 ②魏源的《海国图志》 ③《林则徐日记》 ④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⑤《曾国藩家书》 ⑥《李秀成自述》
对应史料
种类 含义 价值
(填序号)
文字产生之后,人们利用文字和书籍,将自己的
文献史料
活动记录下来。如:文书档案、传记、报刊等
又称文物,主要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
实物史料
种遗存。如: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
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传说、
口述史料
史诗、回忆录等
(1)根据上面表格中对不同史料的界定,为列出的史料找到对应的类型,并简述这些史料的价值。(4
分)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们以“鉴赏雕塑·感知英勇斗争”为主题,在网络中搜集到下面雕塑。
①李秀成 ②林则徐 ③邓世昌 ④左宗棠 ⑤梁启超
(2)请将雕塑人物英雄事迹所发生时间,按照顺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的序号。(4分)
17.民族英雄·中华脊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余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
外夷虽狡,余总不惧。
——摘编自《林则徐家书》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坚持反抗;中法战争中冯子材近七十高
龄仍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材料三 左宗棠慷慨陈词,坚决反对放弃新疆,他针对清廷的心理状态,高度赞扬了乾隆帝收复新疆的
历史功绩和坚定态度……把收复新疆提到保障全国安全的高度。左宗棠的结论是东则海防,西则塞防,
二者并重,不可偏废……在整个进军新疆的过程中,各地、各族人民,或为向导,或随同攻伐,积极
支持清军……除了制订“先北后南”的正确的战略部署外,他还巧妙地运用了“缓进速战”的策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能够佐证林则徐“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的历史事件,
并概括其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2分)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个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进行解说,并分析这种民族精神产生的影响。(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有利因素,并回答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4分)
18.列强入侵·屈辱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汹涌地向东方泛滥,而中国就成了它们的一个主要觊
觎目标。……英国殖民者和中国人初次见面便使用了后来所惯用的炮舰政策。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
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 我
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三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世纪的第一年所
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
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用“炮舰政策”于 1840年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其结果
如何?(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条约使台湾离开了“母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条约对
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3)材料三中“中国在 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该
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如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国的这些屈辱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2分)
19.危机加剧·探寻救亡。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唤起民族觉醒。(15分)
【导图·推动社会进步】
(1)根据洋务运动时期单元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图中①、②两处的内容,并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
因。(4分)
【建筑·承载历史信息】
(2)观察下列两个建筑的照片,分别简述它们承载的历史信息和历史价值。(4分)
【阐释·早期探寻历程】
(3)观察下列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条理清楚)(7分)山西 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A A C B C D A
11 12 13 14 15
A D A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16.(8分)
【答案】(1)文献史料:②⑤(1分) 实物史料:①④(1分) 口述史料:③⑥(1分)
价值:为研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依据。(1分)
(2)空格处依次为:①④③⑤(一共 4个空,每个空填写正确分别得 1分,顺序完全正确得 4分)
17.(10分)
【答案】(1)事件:虎门销烟。(1分)精神品质:体现了林则徐敢于反击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1分)
(2)【示例一】冯子材:临危受命,以老将之勇,率军民同抗法军,镇南关一役大捷,扬国威,捍卫
了领土完整,彰显了民族精神,成为晚清抗法英雄。
【示例二】邓世昌: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甲午海战中,面对强敌,指挥若定,舰伤弹尽,仍毅然撞
向敌舰,壮烈殉国,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崇高精神,黄海碧血,英名永存。
(2分,任选一个作答,写出具体人物、事件过程得 1分,能在事件基础上进行升华,答出影响再得 1
分,或者回答近代其他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亦可)
影响:有利于激发国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新发展等。(任答一点即
可得 2分)
(3)有利因素:左宗棠个人的坚定信念;人民的支持配合;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收复新疆是反侵略
的正义战争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粉碎了侵略者企图分裂西北边疆的阴谋;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
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等。(2分,只要答案中包含维护国家统一即可得 2分)
18.(12分)
【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1分)
结果: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答出《南
京条约》得 1分,答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得 1分)
(2)条约:《马关条约》。(1分)
主要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只有“大
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得 1分)
(3)国耻: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2分,只有“八国联军侵华”得 1分,答出“占领北京”或类似
意思再得 1分)
条约:《辛丑条约》。(1分)
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分)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等。(2分,任意一点即可)
19.(15分)
【答案】(1)①:“自强”“求富”(1分)
②:创办军事工业:19世纪 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
批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19世纪 70年代起,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1分,只要答出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即可得分)
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顽固派的阻
挠、破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2分,任意两点即可)
(2)图一:历史信息:戊戌变法时期在文化教育领域,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
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分)
历史价值:京师大学堂承载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里程碑,培养了大批人才,并在历
史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分)
图二:历史信息: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
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谭嗣同等人参与的变法历时 103天,又被称为“百日维新”。(1分)
历史价值:谭嗣同纪念馆不仅是一座纪念历史人物的场所,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价值的建筑。通
过其建筑风格、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传承勇于改
革创新,勇于将国家与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精神品质。(1分)
(3)示例
论点:列强的侵略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分)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
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
影响,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4分)
因此,面对列强的侵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促进了近代社会
的进步。(1分)
评分说明:观点正确,紧扣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观点不正确或者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
依次酌情赋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