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7 08:44:10

文档简介

山西 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八年级 语 文
(满分 12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用 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
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 1~3单元。
6.难度系数:0.78。
一、古典之美(26分)
(一)
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下面是以“诗歌之美”为主题的诗文名句积累卡,请你
把其中空缺处的诗文名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渡荆门送别》中借写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
(2)《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诗句
是: , 。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巍峨的山峰,明净的溪流,让人沉醉;“ , ”,
石壁色彩斑斓,让人惊叹。
(4)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 ”,夕阳西下,鱼跃水面,
这是大自然的律动。作者不由感慨万千,“ , ”,能欣赏这奇景何其幸运
啊!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2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对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怅然若失之感 B.岁月沧桑之感 C.忘我陶醉之情 D.思乡念家之意
(二)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此石经始①禹凿,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
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
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⑦赑⑧怒,鼓⑨若山腾⑩,浚波 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 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
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有删改)
【注释】①经始:开始。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⑨鼓:鼓荡。⑩山腾:
像山腾起。 浚(jùn)波:大的波浪。 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
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4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 5—6题。(6分)
陶侃母湛氏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gàn)人。侃少为浔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鲊①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
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鄱阳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投侃宿。时冰
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仆马甚多,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剪头发,卖得数斗米。
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遂具精馔,从者俱给,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注释】①鲊(zhǎ):腌鱼 ②孝廉:指功名。 ③室如悬磬:悬:挂;磬:乐器,中空。 屋
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 ④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
5.陶侃母“以书责侃”的主要原因是( )(2分)
A.于我无益 B.以增吾忧 C.鲊太昂贵 D.此为官物
6.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你对陶侃母亲形象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7分)
①新华社斯德哥尔摩 10月 3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 3日宣布,将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皮埃尔·阿
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吕利耶,以表彰他们将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的电
子动力学。
②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汉斯·埃勒格伦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
他说,今年的获奖成果是实验方法,为人类探索原子和分子内的电子世界提供了新工具。
③阿戈斯蒂尼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克劳斯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主任和德国
慕尼黑大学教授,吕利耶是瑞典隆德大学教授。
④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获奖研究成果“展示了一种产生极短光脉冲的方法,它
可用于测量电子移动或改变能量的快速过程”。公报说,探究真正短暂的事件需要特殊技术,在电子世界中,
变化发生在十分之几阿秒内。
⑤获奖者们的实验产生了如此短的、以阿秒为测量单位的光脉冲,这些脉冲可用于提供原子和分子内
部过程的图像。公报说,获奖研究成果使得以前无法追踪的快速过程研究成为可能,还在许多不同领域有
潜在应用,例如电子学中了解和控制电子在材料中的行为,还可在医学诊断中用于识别不同分子。
⑥公报援引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伊娃·奥尔松的话说,我们现在可以打开电子世界的大门,
阿秒物理学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受电子支配的机制。下一步研究将是如何利用它们。
⑦吕利耶当天在接受电话连线采访时表示,获得诺奖对她来说“意义重大”,作为获奖的女科学家她感到
很高兴。
⑧三名获奖者将平分 1100 万瑞典克朗(约合 100 万美元)奖金。
7.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③段中所列的三名科学家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新考向 请按照“倒金字塔结构”梳理本则消息,补全图表。(3 分)
最重要事实 (1)第①段:三名科学家荣获 202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次要事实 (2)第②—⑥段:
再次要事实 (3)第⑦段:获奖者接受采访。
最次要事实 (4)第⑧段: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问题。
10.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你会想到什么?请从右图的词云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
你的理解。(100 字左右)(注:词云图中字号越大,表示该词语出现的次数越多)(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炊烟是乡村的眉眼》,完成 11-13题。(共 14分)
炊烟是乡村的眉眼
凌泽泉
①乡村里,醒得最早的当是炊烟。
②天色微明,栖息在枝头的鸟儿还在酣睡,不知谁家的屋顶上空已升腾起一缕缕灰色的炊烟,细细的、
柔柔的,像刚睁开惺忪之眼的小孩儿,一时间还没辨清方向,盲目地向四野张望,而后挪开脚步,晃晃悠
悠地绕过叶尖上挑着的露珠,孤单地向远处的天空飘去。
③村人们陆续拉开了门闩,将新一天的光亮照进屋内,鸡鸭鹅们率先冲出,门前场地一下子热闹非凡。
清醒过来的村庄养足了精气神,欢快地披上霞光,聆听着禾苗抽枝拔节的声响。此刻,家家屋顶上升起的
炊烟,手挽手,肩并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温暖着每一方屋顶,然后恋恋不舍地迈开脚步,把属于村庄
的气息播撒到遥远的天宇。细瞧去,炊烟里分明藏着屋檐下的诸多秘密,其实,每一柱炊烟下,都有一双
添柴草的手,都有一份不愿示人的心思。
④站在对面的山梁,细心地看着家家屋顶上的炊烟,就能明白其中的韵味。谁家灶洞前坐着的姑娘,
添进了捋得整整齐齐的稻秸,那乳白的炊烟轻盈盈的,目光明亮地向天空飘去;谁家灶洞前坐着的新媳妇,
塞进一把把干燥的豆荚,那烟灰色的炊烟步履匆匆,兴冲冲地向着空中赶去;谁家灶洞前坐着的农妇扔进
了一把把粗粮,一阵白一阵黑的炊烟手忙脚乱,一撒手就到处乱窜;谁家灶洞前坐着的老奶奶,塞进一片
片湿了身子的柴片,浓黑的炊烟喘着粗气,带着阵阵咳嗽,在天空中艰难地迈着步;谁家灶洞前坐着患病
的老人,断断续续地塞进一把把碎木屑,时断时续的炊烟上气不接下气,让枝头的鸟儿也心生担忧。
⑤日上中天,不知谁家的烟囱耐不住性子,哈出了第一口热气,接着,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一柱柱炊
烟像披挂在蓝天下的一幅淡墨长卷,在天地间摆出色香味齐全的农家宴,不知哪位汉子率先嗅到了饭香中
咸鹅的喷香,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抽去全身的力气,身子骨一下子酥软的他,赶忙放下农具,向着炊烟升起
的村庄迈开了归去的脚步。这一动不打紧,邻田的乡亲们纷纷抬起头,当他们的目光与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相遇的一刹那,一个个都像鼓满气的轮胎被戳了个针眼儿,身子里的那份干劲儿瞬间坍塌,纷纷丢下农活
儿,忙着去亲近屋顶上升起的那一缕缕炊烟。归家的脚步越来越近,锅盖摁不住的饭菜香味儿早已从窗户、
从门洞里钻出,与门前的那条小花狗一道,兴高采烈地去迎接归来的农人。
⑥日落西山,一缕炊烟不知打谁家的屋顶慢悠悠地升起,鸟儿扇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徘徊在枝头,仿
佛在对即将逝去的白昼作深情的回望,鸡呀鸭呀迈着方步,被慢慢追过来的夜色追赶着,向门洞里走去。
放学的孩子伏在门洞前的宽板凳上,一笔一画地写着作业,灶洞前,添加柴草的手不慌不乱,就像是在一
瓢一瓢地舀着月光。家家户户屋顶上的炊烟,像是留恋白昼似的,低低地在房前屋后萦绕,夜色慢着身子
也在向屋顶靠近,迷了眼的炊烟不紧不慢地踱着步子,它们不愿再去高远的天空,只想留在树梢或屋脊上,
和露珠一起过夜。
⑦炊烟里有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它们向天空倾诉,天空能听得懂。
(选自《散文选刊》2021年第 2期)
11.阅读散文,要把握修辞。请从以下句子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A家屋顶上升起的炊烟,手挽手,肩并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温暖着每一方屋顶,然后恋恋不舍地
迈开脚步,把属于村庄的气息播撒到遥远的天宇。(第③段)
B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一柱柱炊烟像披挂在蓝天下的一幅淡墨长卷,在天地间摆出色香味齐全的农家
宴来。(第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散文,要聚焦文眼。本文以“炊烟是乡村的眉眼”为题,有何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游·文蕴】阅读散文,要关注留白。这篇文章的结尾段便是一处意味深长的留白。炊烟会向天空倾诉
什么?天空会如何回应?请根据文意,设计一组炊烟和天空的对话。(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实之思(27 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8分)
永远不要细嚼人生的烦恼
余秋莹
①人生向来坎坷无数,磨难和曲折就像一碗粗粝涩口的面条,越是细嚼,越是难以下咽。不如快快咽
下,忘掉艰辛的过程,先填饱肚子,再来过日子。培养良好的心态,不去细嚼人生的烦恼,才能让生活变
得津津有味。
②以平常心,看待得失成败。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世上的荣华利禄,不过是烟火流云。只
因我不计得失,所以才永世长存。”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生,空手而来,必
然空手而归。在你我的时间尽头,一切都将化成云烟。因此,在拥有时,要好好珍惜;失去之后,要舍得
放开。失去之后还紧追不舍,最终追回来的只有无尽的落寞和悲伤。能拥有的即使再不济也比会失去的强,
只有懂得珍惜,舍得放手的人,才能邂逅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拥有。
③以豁达心,面对人生风雨。人生犹如一杯茶,先品尝苦涩,方能品味甘甜。总有人对茶敬而远之,
认为其入口苦涩。他们疑惑不解,为何有人会钟情于苦味之物。然而,人生亦如茶般,充满了艰辛与磨难。
纵使百般不愿,我们也无法对生活说不。唯有不断调整心态,勇敢面对人生的坎坷。人生如海,即便选择
了阳光明媚的日子出海,也难免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心之所向,人之所望,皆非易得之物。唯有历经
风雨,尝尽酸甜,方能领略成功的甘美。
④以包容心,释怀一切恩怨。丰子恺有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曾看过这样
一个故事:有一个小花匠,种花的本领很强,不论什么样的花,都能被他养得很好。一天,他挑水浇花时
不小心被一只狗咬了,气得他拿着网兜就抓住了狗。他为了解恨,正想着将这狗教训一顿时,一个老和尚
恰巧路过此处,劝他把狗放了。小花匠恨恨地说:“它咬疼了我,我必须让它也感受痛苦!”老和尚帮他处理
好伤口,劝道:“狗咬疼了你,你就伤害回去,那下次它遇见你,又会扑上来咬你。冤冤相报何时了,你又
何必为了与一只狗计较,浪费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受更多的伤呢?”可见,面对生活中的恩恩怨怨,不要耿
耿于怀,将过去清零,才能重新开始。反之,如若恩怨一旦留下种子,就会在心底生根发芽,甚至吞噬人
生。若总是沉溺于那些恩怨中无法自拔,心灵无法得到解脱,只会伤人伤己。只有以包容心释怀一切,与
过往恩怨握手言和,生活才不会有所负累。
⑤一个人的福深福浅,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正所谓:“花谢芳不败,心静
人自在。”只有把心静下来了,才有闲心品味出自己的幸福。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4.阅读选文第④段,理清行文思路,完成下列思维导图。(3 分)
15.以下材料链接属于什么类型的论据?放在第几段最合适,为什么?(5分)
材料链接:
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他寓居和州,身处陋室,但他却提笔写下“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途径扬州,半生风雨,他却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他用始终如一的
乐观人生态度,写就名垂千古的篇章,终成一代诗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网络上铺天盖地“围炉煮茶”的消息,激起了八年级同学探究茶文化的兴趣,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完
成下面小题。(14分)
【材料一】
①中式的装修、火红的炭炉、古朴的茶具、精致的茶点,三五好友围坐闲聊……随着气温渐渐降低,
“围炉煮茶”正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引得众人追捧。
②围炉煮茶,乍看十分新颖,其实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记录煮茶的过程。时至今日,
许多地方的人们对这种形式并不陌生,在云南,“火塘烤茶”已经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在湖南
等地也有冬天烤炭火、烧煤炉的习惯,再摆上一些水果零食,家人朋友就能唠上好一会儿家常。这种形式
也不止见于南方地区,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
味。这些活动一度是人们冬日生活的重要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高楼大厦取代了平房宅院,燃气灶
台取代了笼火烧煤,围炉煮茶才逐渐远离了生活舞台。
③从烟熏火燎的取暖方式,到走红网络的休闲方式。围炉煮茶的重新出圈,得益于煮茶带来的仪式感
和社交属性,三五好友喝着茶聊着天,不时翻动烤盘上的食物,减少了玩手机的频率,这种“慢社交”加
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④体验围炉煮茶的消费者,更多是奔着这种独特的体验而来。古香古色的院子,自己动手煮茶,在这
一方小院里,年轻人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不仅能满足
消费者的休闲和社交需求,还能提供其他娱乐方式提供不了的文化审美。
⑤近几年,从“汉服热”到“围炉煮茶”国潮风逐渐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当代年轻人赋
予新内涵、新玩法,这也让人们看到,新时代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也需要插上潮流的翅膀,唤
醒年轻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找到与当代人的精神契合点。
【材料二】
①八(1)班的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了两则关于“围炉煮茶”的评论:
②留言一:坐在一个小圆桌边忙着不停翻面。炭烤炉的火力不好掌握,茶煮开了,红薯还半生不熟,
枣子又烤焦了,没感觉到放松,反而神经很紧绷。
③留言二:前几天,有几个同事邀请我去围炉煮茶,一向爱喝茶的我就去了,一到那里感觉跟我想象
中的很不一样。几个人局促地围着,桌子之间的间隙很近,隔壁桌的烟味飘过来很呛人。和朋友的双人套
餐将近四百块,食品没有什么特色,不过是花生、大枣、柿子一些普通的烤物,服务员也没有一点可以服
务的地方。
【材料三】
①八(3)班的同学提供了一则关于“围炉煮茶”的热搜:
②胡女士在家里围炉煮茶,因为比较冷没有开窗户,3 小时后她有点意识模糊并狂吐,到医院就诊,经
检查是一氧化碳中度中毒,需要接受一周的治疗。
③“之所以围炉煮茶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通风接气不畅。”针对热搜上一氧化
碳中毒的事件,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刘丙涛这样说。现代人围炉煮茶的环境不像古
人,而是在密封性很强的楼房屋内,如果长时间不通风,就会造成一氧化碳聚积,导致中毒。
④“有的商家店内会装通风换气设备,但居民在自己家中长时间围炉煮茶,一是不易让炭火充分燃烧,
继而产生一氧化碳,二是因怕冷不愿开窗,难保不出意外。”刘丙涛说,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中毒不易被
察觉,更增加了危险性。
⑤乘着走红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商家支起茶摊。在围炉煮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同时,质疑也相伴而
来。很多消费者在初次尝鲜后,基本不会复购。在现实的杯盘狼藉面前,所谓的“氛围感”“松弛感”难
免有点失真。当前新事物层出不穷,即便没有围炉煮茶,寻求体验式消费的年轻人也会找到其他替代物。
当围炉煮茶的新鲜感过去后,为氛围进行高消费的人恐怕也会尽数散去。
16.结合三则材料,下列关于“围炉煮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国潮风的出现,是新时代的需要,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融合。
B.围炉煮茶是一种新颖的生活方式,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记录煮茶的过程。
C.围炉煮茶味道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给年轻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D.靠氛围感、仪式感支撑起来的围炉煮茶热想要长期存在,急需改进,否则很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取
代。
17.结合材料一和链接材料探究“围炉煮茶”出圈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
汪曾祺曾说过:“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
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
18.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为围炉煮茶的长久发展提出几点建议。(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 3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植入不同的“神经元”,我们便拥有了不同的视角,会发现原本习以为常的世界居然如此有趣、有爱。如
果可以,你想植入哪种神经元?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以“我在大脑里植入了__________的神经元”为开头,
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文章不少于 600 字;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山西 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八年级参考答案
1.(10分)(1)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3)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2分)C
3.(4分)(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水不是凿石用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4.(4分)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5.(2分)D
6.(4分)(示例)三名科学家荣获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7.(2分)不能。第③段中三名科学家的排列顺序和第①段中三人的排列顺序是对应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8. (2分)三名获奖者的基本信息、研究成果及其意义;交代奖金金额。
9. (3分)示例一:我会想到“成长”。红军的成长,是战火淬炼的蜕变。从井冈山斗争到长征,年轻战
士们起初或许青涩,却在一次次战斗、突围、爬雪山过草地中,学会咬紧牙关、相互扶持。如红小鬼,从
起初需要照顾的孩子,成长为能传递情报、坚守岗位的“小战士”,他们用足迹丈量苦难,让革命的火种,
在成长中愈发炽热明亮。
示例二:我会想到“乐观向上”。红军的乐观向上,是苦难里开出的花。过草地时,野菜充饥、风雨侵衣,
战士们却能把皮带煮成“美食”分享,把泥泞山路当“天然练兵场”。即便面对敌人围追堵截,篝火旁仍
有歌声响起。这份刻在骨子里的乐观,不是对苦难的无视,而是坚信“黑暗尽头是曙光”的底气。
示例三:我会想到“梦想”。红军的梦想,是照亮暗夜的火炬。他们怀揣“让全中国百姓得解放”的梦,
从瑞金出发,跨越万水千山。飞夺泸定桥时,铁索寒光映着战士们“为梦想死战”的眼神;过雪山时,风
雪呼啸盖不住“建立新世界”的轻声呢喃。这梦想,让个体渺小的力量汇聚成洪流,冲破旧世界枷锁,奔
赴黎明曙光。
10.(6分)A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炊烟升腾、飘散之态描绘成“手挽手,肩并肩”的亲密伙伴,“恋
恋不舍”一词赋予炊烟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乡村清晨充满生机和温暖的画面,饱含对乡村生活
的眷恋与温情。
B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一柱柱炊烟比作披挂的淡墨长卷,气势磅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乡村正午的壮阔
图景,营造古朴、淡雅的意境;又将炊烟比作色香味齐全的农家筵宴,凸显乡村生活的烟火温情,暗含农
人对家的眷恋之情。
11.(3分)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炊烟比作乡村的眉眼,化抽象为具体,新颖生动,吸引读者阅读
兴趣;②文章以不同时段的炊烟为线索,炊烟有如眉眼,观察乡村一天的生活,看见农人的酸甜苦辣,是
乡村生活与情感的载体,这个标题点明文章内容;③炊烟如眉眼般传递着家的温暖、乡村生活的烟火气,
寄托了作者对乡村传统生活的喜爱与怀念,揭示文章主旨。
12.(6分)炊烟:天空啊,家家户户的炊烟里都藏着心思呢。你看这家乳白的烟轻盈盈的,羞怯的姑娘正
憧憬着未来,那边炊烟一阵白一阵黑,农妇正手忙脚乱地扔粗糠,这个患病的老人断断续续地塞碎木屑,
炊烟上气不接下气……这些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你都听得懂吗?
天空:傻孩子,你飘多高,我就听多远。你看那些落在树梢的烟,明早会变成露珠,替你们吻遍禾苗的叶
子;那些飘进银河的烟,后半夜会变成星光,照着晚归的农人踩稳田埂。你们的日子啊,都在我怀里呢。
13.(5分)A.老和尚劝小花匠放狗,避免冤冤相报
B.恩怨留下种子,会吞噬人生;沉溺恩怨,伤人伤己。
C.以包容心释怀一切,才能解脱心灵。
14.(3分)材料链接属于事实论据。放在第③段最合适。因为该段论述“以豁达心,面对人生风雨”,而
刘禹锡的例子正体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与本段观点一致。
15.(5分)B
16.(2分)①围炉煮茶是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②围炉煮茶是一
种“慢社交”,能给人带来的仪式感,减少了玩手机的频率,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③围炉煮茶是传统
文化被当代年轻人赋予了新内涵、新玩法,能提供其他娱乐方式提供不了的文化审美。
17.(6分)①围炉煮茶的空间要开阔不局促;②炭烤炉的火力有专门的服务员掌握;③价位合理不要过高,
符合大众需求;④食品要有特色并且多样化,符合客人的味蕾需求;⑤确保活动空间通风良好,普及一氧
化碳中毒预防知识及应急措施。
18.(6分)①围炉煮茶的空间要开阔不局促;②炭烤炉的火力有专门的服务员掌握;③价位合理不要过高,
符合大众需求;④食品要有特色并且多样化,符合客人的味蕾需求;⑤确保活动空间通风良好,普及一氧
化碳中毒预防知识及应急措施。
19.(40分)例文:
我在大脑里植入了外婆的神经元
我在大脑里植入了外婆的神经元,当指尖触到那只旧藤筐时,世界突然变了模样。
以前我总嫌外婆麻烦——她总把我穿旧的校服、玩坏的玩具塞进藤筐,说“留着有用”。我偷偷翻出
过泛黄的练习本,上面是我小学时歪歪扭扭的字,还有外婆用红笔描的笔画,当时只觉得她“爱囤破烂”,
现在却从指尖传来一阵温热的悸动:这是外婆怕我忘了小时候的样子,才小心收着啊。有次我看到她对着
藤筐里的布偶兔子叹气,那是我五岁时哭着要买的,耳朵都磨破了,此刻我忽然能感受到她的心思:这兔
子陪着我长大,也陪着她熬过无数个我上学不在家的白天。
周末陪外婆去买菜,以前我总催她“快点走”,现在却能感受到她每走一步的小心。她的膝盖在阴雨
天会隐隐作痛,所以每过一个水洼都要扶着墙慢慢挪;看到卖糖糕的小摊,她眼睛亮了亮——那是我小时
候最爱的零食,每次放学她都站在巷口,手里攥着裹着油纸的糖糕,怕凉了揣在怀里。我拉着她的手慢慢
走,像她小时候牵我那样,掌心传来她粗糙的纹路,那是常年洗衣做饭磨出来的,忽然懂了她常说的“慢
慢来”,不是磨蹭,是想把和我在一起的时光,走得再久一点。
回家后外婆系上围裙做饭,我凑过去帮忙,她却把我往外推:“油烟大,你去写作业。”以前我总乖
乖走开,现在却能闻到她切辣椒时呛出的眼泪味。她炒我爱吃的番茄炒蛋时,会特意多放糖,因为我小时
候说“甜一点才好吃”;盛饭时总给我碗里多舀一勺,怕我没吃饱。我站在旁边帮她递盘子,看着她额头
上的汗珠,忽然明白,她做的不是家常菜,是藏在烟火里的牵挂。
晚上外婆给我缝扣子,台灯下她的手在布料上穿梭。以前我总觉得她缝得慢,现在却能感觉到穿针时
的吃力——她的老花镜度数又深了,线要穿好几次才能进针孔;指尖被针扎到的瞬间,我心里也跟着一疼,
她只是把手指放进嘴里吮一下,继续缝,怕耽误我第二天穿校服。
植入外婆的神经元后,我没获得什么“超能力”,却看清了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藤筐里的不是破烂,
是回忆;慢慢的脚步里,是牵挂;炒锅里的甜,是记了多年的喜好;缝衣针上的小血点,是最朴素的爱。
原来习以为常的日常里,藏着外婆用一辈子织成的温柔,而我终于学会,用她的眼睛,重新爱上这个有她
的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