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2章消化系统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2章消化系统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11: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2章消化系统检测题
一、选择题
1.(2025七下·罗湖期末)在适宜的条件下,食物中的两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某段内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在口腔内,甲可能是脂肪,乙可能是淀粉
B.若在胃内,甲可能是淀粉,乙可能是脂肪
C.若在小肠内,甲可能是脂肪,乙可能是淀粉
D.若在大肠内,甲可能是水,乙可能是无机盐
2.(2025七下·福田期末)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各个部分的消化情况,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消化道各部分都有消化功能
B.X是淀粉,最终分解为麦芽糖
C.口腔分泌唾液参与蛋白质分解
D.部位D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3.(2025七下·罗湖期末)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 )
A.纤维素 B.葡萄糖 C.脂肪酸 D.维生素
4.(2025·安定模拟)小秦今天的早餐是牛奶和面包。有关小秦所食早餐的消化,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流经胃时,面包开始被消化 B.早餐中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肝脏分泌的蛋白酶,可以消化牛奶 D.早餐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
5.(2025七下·罗湖期末)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C.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装和小肠绒毛
6.(2025七下·罗湖期末)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是一条细长的管道,基本上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B.③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里没有酶
C.④是兼具消化与吸收功能的消化道器官
D.⑤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胃
7.(2025七下·龙湖期末)在劳动课堂的“端午美食制作”实践课上,同学们亲手包制粽子。粽子的食材中糖类含量较多的是(  )
A.糯米 B.咸蛋黄 C.五花肉 D.鱿鱼干
8.(2025七下·福田期末)妈妈为临近期末考试的小福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米饭、炒猪肝、消蒸鲫鱼。为了均衡膳食,请补充一种食物使食谱营养更合理( )
A.豉油鸡 B.煲仔饭 C.粉丝蒸扇贝 D.清炒菜心
9.(2025七下·福田期末)小田总爱大量喝碳酸饮料,最近体检发现骨密度偏低,有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他要改掉这个习惯并注意补充的营养成分是( )
A.铁和维生素B B.钙和维生素A C.钙和维生素D D.碘和维生素C
10.(2025七下·增城期末)以下为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
A.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是肺,是a、b气体交换的场所
C.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是心脏,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
D.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内完成
11.(2025七下·增城期末)某同学腹痛难忍,医生诊断需通过肠道显微胶囊辅助检查。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它可以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那么,肠道显微胶囊经过的结构是(  )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⑤→⑥→⑦→⑨ D.②→③→⑤→⑦→⑧→⑨
12.(2025七下·增城期末)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很少,却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相符的是(  )
A.坏血病———维生素A B.神经炎———维生素C
C.地方性甲状腺肿——钙 D.儿童佝偻病——维生素D
(2025·宝安期末)【主题情境】自然界中淀粉合成过程复杂,我国科学家首次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合成速率高于自然生物过程。
13.(2025七下·绥宁期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下述特点中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内有胆汁、胰液等多种消化液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14.淀粉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形成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淀粉及其消化物质经过的器官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5.下图表示淀粉经过过程甲、乙最终被分解成b物质并吸收进入血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葡萄糖 B.过程甲发生在人体口腔
C.胰液参与过程乙 D.b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
16.(2025七下·深圳期末)“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有利于体内组织细胞的更新,主要是由于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7.(2025七下·深圳期末) 下列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糖类和脂质 B.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C.糖类、脂质和维生素 D.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18.(2025七下·金牛期末)2025年5月20日是第36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下列是为中学生设计的营养早餐,搭配最合理的是(  )
A.牛奶、馒头、鸡蛋、西蓝花 B.小米粥、馒头、鸡蛋
C.牛奶、鸡蛋、西蓝花 D.豆浆、牛奶、馒头、鸡蛋
19.(2025七下·庐江期末)图中,器官M最可能的是( )
A.肝 B.食道 C.胃 D.小肠
20.(2025七下·宁江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可以表示唾液腺,②为唾液B.若①是胰腺,则②中不含脂肪酶
C.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以是脂肪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以表示吸收
21.(2025七下·英德期中)小亮想给爷爷设计一份营养搭配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少的食物应该是(  )
A.米饭 B.水果 C.蔬菜 D.肥肉
22.(2025七下·长春期中)消化系统中,有消化功能但无吸收功能的是 (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3.(2025七下·湛江期中)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
A.消化道和肺 B.消化道和消化腺
C.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
24.(2025七下·韶关期中)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黎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猛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观察结果如下:
汁液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25.(2025·东莞模拟)《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B.“五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
C.“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D.“五粟”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大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读图理解题
26.(2024七下·南皮期末)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1是   ,它所分泌的   中   (填“含”或“不含”)消化酶,能对图二中   (填“X”“Y”或“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起乳化作用。
(2)图二中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最终被分解为   。
(3)图二中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填序号),在该器官内被初步消化的物质是   (填名称)。
三、资料分析题
27.(2025·宝安期末)加工方式会影响食物组分的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科研团队探究不同程度加工方式对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食物 80℃热加工时间(分钟) 维生素C含量下降比例(%)
A 西瓜 2.5 10.2
B 3.5 64.4
C 芒果 2.5 1.63
D 3.5 27
(1)人体内维生素C含量少,作用大。若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   病。
(2)本实验探究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的加工方式是   。为减少实验误差,同种处理需重复实验多次求   。
(3)根据数据分析,加工后西瓜和芒果的维生素C含量均   。其中A组和   组形成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当下不少人喜欢喝“水果茶”。结合实验结论,从食物营养角度,你对“水果茶”制作的合理建议是:   。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5七下·项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探究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探究:课堂上李老师告诉同学们每天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水果,能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小明对此非常感兴趣,他想知道桔子、苹果和葡萄三种水果中哪种含维生素C较多。根据维生素C溶液能使蓝色的加碘淀粉溶液褪色的原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称量相同质量的桔子、苹果和葡萄,用榨汁机分别榨出汁液;
第二步:取三个洁净、干燥的相同烧杯做好标记,把新鲜的水果汁液倒入其中;
第三步:在三支洁净、干燥的相同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加碘淀粉溶液;
第四步: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分别吸取不同的果汁逐滴滴入到加碘淀粉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直到加碘淀粉溶液的蓝色完全褪去为止,记录此时所用水果汁液的滴数;
第五步:重复实验三次,得到平均值如下表。
被测定水果汁 桔子汁 苹果汁 葡萄汁
滴数 5滴 11滴 8滴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2)小明设计的五个步骤中,你认为实验第   步不合理,原因是   。
(3)实验第五步重复实验三次的目的是   。
(4)根据实验结果,小明的实验结论是:三种水果中   含有最多的维生素C。
(5)同桌小芳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小明告诉她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患了   病,同时建议小芳平时应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做到合理膳食,学会健康生活。
五、综合应用题
29.(2025七下·英德期中)图1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需要在消化系统中消化成小分子营养物质以后才能被吸收,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和   构成。
(2)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该营养物质在图2中能消化的部位是   (填序号,2分)。
(3)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建议多吃图1中B和C,因为富含丰富的   。图2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填序号)。
(4)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   ,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其益处是   。
30.(2024七下·大田期中)小明起床晚了,没来得及吃早餐就匆忙赶往学校,导致他在体育课上感觉头晕、心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小明目前的状况,此时他补充 最为合适。
A.鸡蛋 B.火腿肠 C.牛奶 D.巧克力
(2)图一中,该食物被人体消化后,营养物质主要在   (填序号)被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组织细胞内,并经过呼吸作用,释放生命活动所需的   。
(3)此后,小明坚持每天吃早餐,他常吃的早餐食谱有3种(如图二所示);其中   号食谱搭配不合理,需要补充的营养物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口腔是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对脂肪和蛋白质没有消化功能,所以,若是在口腔内,甲可以是脂肪,脂肪不消化,乙是淀粉,A说法正确。
B、胃是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对脂肪和淀粉无消化作用,所以,若在胃内,甲可能是淀粉,乙可能是蛋白质,B说法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会被消化,所以,若在小肠内,甲曲线不会有,乙可能是淀粉、蛋白质或者脂肪,C说法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会被消化,大肠没有消化功能,有吸收功能,并且,水和无机盐不需要被消化,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①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②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③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答案】D
【解析】【解答】A、在消化道中,咽、食道、大肠等基本没有消化功能,A说法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营养物质X在A口腔内即被消化,因此,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曲线,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B说法错误。
C、口腔分泌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可以参与淀粉的分解,C说法错误。
D、D是小肠,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的主要部位,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1)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随后,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在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消化糖类的酶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始于胃,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在小肠里,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这些酶使得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最终,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答案】B
【解析】【解答】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选项中,葡萄糖是制药的能源物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营养成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储存在皮下等处,属于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
4.【答案】B
【解析】【解答】 A. 牛奶富含蛋白质,面包富含淀粉。在胃中,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分解蛋白质,因此牛奶中的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A错误;
B. 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这些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食物进行充分消化。因此,早餐中的食物在小肠中得到主要的消化,B正确;
C.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将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牛奶中的蛋白质不能被胆汁消化,因此胆汁不能消化牛奶,C错误;
D. 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中的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肝脏分泌的胆汁会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5.【答案】B
【解析】【解答】A、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
B、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可以消化多种食物,与消化食物有关,与吸收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
C、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装和小肠绒毛,两者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长,长约5-6米; 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小肠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
6.【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②是食道,食道是一条细长的管道,基本上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A说法正确。
B、③是肝脏,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可以把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B说法正确。
C、④是胃,胃属于消化道,胃腺分泌的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胃能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既具有消化功能又具有吸收功能,C说法正确。
D、⑤是胰腺,胰腺分泌的胰液,可通过导管进入小肠,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
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①胃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胃腺能分泌胃液,并能初步将蛋白质消化为多肽。
②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
③肠腺能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多种食物。
④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多种食物。
⑤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
7.【答案】A
【解析】【解答】A. 糯米属于谷物类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A符合题意;
B. 咸蛋黄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中糖类含量非常少,B不符合题意;
C. 五花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糖类含量极少,C不符合题意;
D. 鱿鱼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糖类含量极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谷物、薯类等植物性食物中,而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中含量较少。糯米属于谷物,富含淀粉(多糖),是粽子的主要成分。
8.【答案】D
【解析】【解答】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题干中,米饭主要成分为糖类;炒猪肝、清蒸鲫鱼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选项中,D炒青菜含维生素丰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合理膳食,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9.【答案】C
【解析】【解答】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缺钙和维生素D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所以,小田要补充的营养成分是钙和维生素D,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例如:
①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缺乏维生素D,会造成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②缺乏含铁的无机盐,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表现头晕乏力;
③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
④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
⑤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⑥神经炎和脚气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造成的。
10.【答案】D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 正确 。
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表示氧气进入血液,b表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B 正确 。
C、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C 正确 。
D、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小肠具有很长的肠管、丰富的消化液、大的吸收面积等特点,而胃主要是初步消化蛋白质和暂存食物的场所,D 错误 。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1.【答案】D
【解析】【解答】 肠道显微胶囊吞咽经过的路径就是消化道从上到下的顺序:②口腔→③食道→⑤胃→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 胃、 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肝脏、胰腺、唾液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12.【答案】D
【解析】【解答】A 、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 C 引起的,缺乏维生素 A 会患夜盲症,A 错误。
B 、神经炎是缺乏维生素 B1 引起的,缺乏维生素 C 会患坏血病,B 错误。
C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缺乏碘引起的,缺乏钙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质疏松症,C 错误。
D 、儿童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 D 或钙引起的,维生素 D 能促进钙吸收,D 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谷物的种皮、标准米、标准粉、肾脏等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
【答案】13.B
14.D
15.A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
(2)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⑤大肠。
(3)图中,过程甲发生在人体口腔,通过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分解为a麦芽糖;过程乙是淀粉等进一步在小肠中完成分解的过程,在胰液、肠液等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b葡萄糖,然后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13.【答案】C
14.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然后会经过咽、食管,经过②胃,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在④小肠内被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继续通过⑤大肠,然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A.过程甲发生在人体口腔,能把淀粉初步分解为a麦芽糖,A错误。
B.过程甲是淀粉初步分解的过程。在人体中,淀粉的初步分解开始于口腔,通过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正确。
C.过程乙是淀粉进一步分解的过程,在小肠中完成。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胰淀粉酶,能够进一步分解淀粉。因此,胰液参与过程乙,C正确。
D.b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D正确。
故答案为:A。
16.【答案】C
【解析】【解答】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基础,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有利于体内组织细胞的更新,主要是由于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17.【答案】D
【解析】【解答】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都不提供能量,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都不能提供能量。
18.【答案】A
【解析】【解答】A、馒头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牛奶和鸡蛋提供优质蛋白质,支持身体生长和修复。西蓝花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C、K)、矿物质(如钙、钾)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营养全面,搭配合理。A符合题意B、小米粥和馒头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能量充足但缺乏多样性。鸡蛋提供蛋白质,但缺少蔬菜或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B不符合题意
C、牛奶和鸡蛋提供蛋白质和少量脂肪。西蓝花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缺少碳水化合物,无法满足青少年活动所需的即时能量。能量供应不足,搭配不合理。C不符合题意
D、豆浆和牛奶均富含蛋白质,但重复摄入同类营养素。馒头提供碳水化合物。鸡蛋进一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但缺少蔬菜或水果,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源不足。蛋白质过剩,营养不均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果营养不当,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发生营养缺乏症或肥胖症。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各种食物:食物尽量多样化,粗细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膳食要清淡少盐。按照“平衡膳食宝塔”,在一日三餐中摄取量最多的是糖类,其次是蔬菜水果类,第三是含蛋白质多的食物,最少的是油脂类食物。
19.【答案】D
【解析】【解答】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胆汁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胰液和肠液中的酶能将脂肪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质的种类 消化场所 消化酶或消化液 消化产物
淀粉 口腔、小肠 唾液淀粉酶、肠液、胰液 葡萄糖
蛋白质 胃、小肠 胃液、胰液、肠液 氨基酸
脂肪 小肠 胆汁、肠液、胰液 甘油、脂肪酸
20.【答案】D
【解析】【解答】A、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主要在口腔中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图示过程若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通常是在小肠等部位,唾液不会进入小肠参与后续的消化吸收过程,所以①不可以表示唾液腺,②也不是唾液,A错误。
B、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所以若①是胰腺,其分泌的②胰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脂肪酶,B错误。
C、在小肠中,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胰液和肠液中脂肪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是小分子物质,它们可以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但题干中说“③可以是脂肪”,脂肪在没有被分解的时候是不能直接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所以从整个吸收过程来看,进入毛细血管的不是脂肪,C错误。
D、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若④为毛细血管,那么③可以表示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分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2)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21.【答案】D
22.【答案】A
23.【答案】B
【解析】【解答】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可见,B符合题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欧肠腺和胃腺,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和胰腺。
24.【答案】C
25.【答案】D
【解析】【解答】A、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利于吸收,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与食物的消化有关,与吸收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8.【答案】(1)肝脏;胆汁;不含;Z
(2)葡萄糖
(3)5;蛋白质
【解析】【解答】(1)图一中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重约1.5kg,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首先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然后胆汁从胆管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图中Z初始消化部位是小肠,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2) 图二中X曲线 初始消化部位是口腔,因此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最终在小肠被分解为葡萄糖。
(3)图中C部位是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应是胃,对应图一器官是5胃。
【分析】图一:1肝脏,2胆囊,3十二指肠,4小肠,5胃,6胰腺,7大肠。图二: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X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9.【答案】(1)坏血
(2)80℃热加工;平均值
(3)下降;B组;80℃热加工时间越长,西瓜的维生素C含量比例下降越高
(4)直接加入新鲜水果或减少水果热加工时间
【解析】【解答】(1)维生素C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正常的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若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坏血病。
(2)本实验探究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的加工方式是80℃热加工。为减少实验误差,同种处理需重复实验多次求平均值。
(3)根据数据分析,加工后西瓜和芒果的维生素C含量均下降。其中A组和B组形成了以加热时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80℃热加工时间越长,西瓜的维生素C含量比例下降越高。
(4)当下不少人喜欢喝“水果茶"。结合实验结论,从食物营养角度,对“水果茶”制作的合理建议是:直接加入新鲜水果或减少水果热加工时间。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30.【答案】(1)哪种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把三种水果都写出来也给分、只写“维生素”不给分)
(2)四;用1支滴管取不同的果汁,容易造成果汁间的污染,使实验数据不准确(意思对给分)
(3)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偶然性)(或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桔子
(5)坏血
【解析】【解答】(1)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小明想知道桔子、苹果和葡萄三种水果中哪种含的维生素C较多,小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哪种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
(2)第四步中“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分别吸取不同的果汁逐滴滴入到加碘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不合理,因为用一支滴管取不同的果汁,容易造成果汁间的污染,使实验数据不准确。
(3) 重复实验三次并取平均值,可减小单次实验的偶然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准确 。
(4)根据实验结果,桔子汁用的最少为5滴,其内含有的维生素C最多,因此小明的实验结论是:三种水果中桔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
(5)同桌小芳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小明告诉她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患了坏血病,因为牙龈经常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建议小芳平时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做到均衡膳食养成良好地铁食习惯学会健康的生活。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
31.【答案】(1)消化道;消化腺
(2)糖类;②⑦
(3)蛋白质;④
(4)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2.【答案】(1)D
(2)④;能量
(3)Ⅱ;蛋白质
【解析】【解答】(1)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根据小明现状出现低血糖的表现此时补充糖类最为合适,巧克力含有糖类。
故答案为:D。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够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糖类在④小肠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通过小肠壁吸收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组织细胞内,经过呼吸作用释放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能提供能量。根据合理膳食要求,小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早餐里应该有适量的蛋白质。图(二)中,Ⅰ和Ⅲ早餐食物搭配较为合理,而Ⅱ号早餐中应添加一些蛋白质会更合理。
【分析】图中: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小肠。
(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脂肪是备用能源,在肥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