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4章呼吸系统检测题
一、选择题
1.(2025七下·罗湖期末)如图①~④表示呼吸全过程的四个环节,a、b代表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中,隔肌收缩
B.经过④过程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C.图中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最低
D.组织细胞利用a气体分解有机物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2.(2025八上·鹿寨开学考)为了探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某同学做了个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如下,并绘制了肺内气压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D向下时,表示呼气过程
B.图甲中玻璃罩模拟的是胸廓
C.图乙AC段代表呼气的过程
D.图乙中的D点,膈肌是收缩状态
3.(2025七下·罗湖期末)“二手烟”又称被动吸烟,指非自愿吸取其他吸烟者喷吐的烟雾的行为。下列关于“二手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烟雾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烟的主要有害成分焦油和尼古丁完全可以被呼吸道清除
C.如果肺受损,会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人长期接触“二手烟”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4.(2025七下·福田期末)我们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人体内痰形成的部位是③
C.①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 D.④有软骨做支架保证气流通畅
5.(2025七下·增城期末)如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中气体进出肺泡是由于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变化引起的
B.②过程中气体由肺泡进入血管需要穿透两层细胞
C.③过程表示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D.④过程中血液含有的二氧化碳减少
6.(2025七下·深圳期末)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肺内气压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曲线bc的状态时,隔肌收缩
B.曲线 ab 表示吸气
C.b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
D.在c点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7.(2025七下·庐江期末)图甲、乙表示人体呼吸时的不同状态,图丙是肺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态时,肋间肌和隔肌都舒张B.由甲到乙,可对应曲线bcd段
C.c点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D.b→c→d表示完成了两次完整的呼吸运动
8.(2025七下·深圳期末) 小敏患有鼻炎,喷药后常常觉得嘴巴很苦,这是因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有共同的通道( )
A.喉 B.咽 C.气管 D.口腔
9.(2025·无锡)某同学做了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模拟实验,并绘制了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变化曲线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图甲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顶部下降
C.图丙中b点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图丙中bc段与图乙都表示吸气过程
10.(2025七下·韶关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其结构与功能不相符的是( )
A.①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
B.④内的软骨起到支架作用,保证气流畅通
C.吞咽时,④处的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异物不会进入气管
D.⑥内肺泡数量多,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11.(2025七下·湛江期中)如图为模拟呼吸运动示意图,两种状态分析正确的是
A.甲呼气 膈肌舒张 膈顶上升
B.甲吸气 膈肌收缩 膈顶上升
C.乙吸气 膈肌舒张 膈顶下降
D.乙呼气 膈肌舒张 膈顶下降
12.(2025·永州模拟)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顺序是(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13.(2025·阳西模拟)如下表,人体呼吸过程中膈和肋骨的位置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呼吸状态 肋骨位置变化情况 膈的位置变化情况 胸腔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上升 ① 变大 由外界进入
呼气 下降 ② 变小 由内部呼出
A.①下降、②上升 B.①上升、②上升
C.①下降、②下降 D.①上升、②下降
14.(2025七下·福田期末)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穿过肺泡壁进入血液B.甲处氧气浓度大于乙处
C.甲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乙处D.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15.(2025七下·湛江期中)如图是人体组织细胞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血管在人体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B.该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C.该血管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D.物质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降低,含氧量升高
16.(2025七下·金牛期末)呼气时人体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 )
A.心脏 B.血液 C.肺泡 D.细胞
17.(2024七下·长沙期末)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变化情况的是( )
A.B.C.D.
18.(2024七下·兴宁月考)如图是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两种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B.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
C.a进入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D.b进入血液需要经过4层细胞
19.(2024七下·兴宁月考)如图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例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例比氧气比例高
B.呼出的气体更容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吸入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比氧气比例高
D.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例比二氧化碳比例高
20.(2024七下·荣昌月考)图一表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图二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血管甲处流动脉血B.图一中的c代表氧气
C.血液流过图二的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图二中的丁处流静脉血
21.(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②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①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
C.③过程要穿过两层上皮细胞 D.④过程中的气体来自组织细胞
22.(2024七下·覃塘期末)下列关于人体肺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数目多 B.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
C.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D.肺泡壁很薄
23.(2024七下·忠县期末)下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其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4.(2024七下·兴文期末)图一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的①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B.图二中b表示氧气,从肺泡到毛细血管需要穿过2层细胞
C.图二中血液从A端流到B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图二所示的肺泡内气体按照d方向出肺泡时,膈肌处于图三中的乙状态
25.(2024七上·莱州期末)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 )
A.组织细胞 B.血液 C.心脏 D.肺泡
二、读图理解题
26.(2025七下·项城期末)在探究人体呼吸运动机制的实验中,有图1所示的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相应实验过程,同时有图2所示的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依据所给资料及所学知识,对以下问题展开分析并解答。
(1)图1模拟实验中,若想模拟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应让④处于 (填“舒张”或“收缩”)状态,此时胸廓容积会 。
(2)图2曲线中,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的时间段是 ,此时肋骨间肌肉和隔肌处于 状态,如图1中的 (填“甲”或“乙”)状态。
(3)鼻属于呼吸道的一部分,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除了能温暖、湿润空气外,还能 ,其内表面的 能分泌黏液吸附灰尘等杂质。
27.(2024七下·南宁期中) 图一中甲、乙图是膈肌运动示意图,图二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表示呼气过程的是 图,其中2表示的结构是 。
(2)图一中乙图所示过程膈肌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3)图二中a和b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a代表的气体是 ,该物质完成此过程需要透过 层细胞,该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三、实验探究题
28.(2024七下·江城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于是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是两个活塞),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甲瓶起到 作用;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呼气时应该关闭活塞 (填字母)。
(2)图1中该小组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变化现象是:甲瓶 ,乙瓶 ,由此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明显增加。
(3)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查找资料发现空气中也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于是改装实验装置如图2,进一步进行实验:反复吸气和呼气,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据此提出的问题是: ?
②一段时间后,甲瓶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
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 ,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 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小组应该多次进行 。
四、综合应用题
29.(2024七下·雅安期末)四川某地5路公交车上,一名女孩因糖果卡住喉咙出现呼吸困难、喘气等症状,公交车司机见状后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施救,帮助女孩化险为夷。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紧急解除呼吸道部分或完全堵塞的现场救护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如图一所示。图二是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公交车司机按照图一所示方法对小女孩进行施救时,小女孩膈顶部位置 ,肺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所形成的较大气流把异物冲出。此过程相当于人体正常呼吸运动中的 状态。
(2)小女孩被施救成功后,空气能顺利入肺,在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如图二所示,该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其中b代表的物质是 ,此时血液变为 。
(3)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其中分布的 还能温暖到达肺部的气体,同时,呼吸道还能对入肺的气体进行 。但在流感高发季节,卫健部门仍会提醒大家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原因是 。
30.(2025七下·湛江期中)材料分析:材料一: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人由于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使呼吸系统的防御机能受到损害,病人抵抗力明显降低,常发生多种不同的并发症。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材料二: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束胸使胸部不能充分扩张,肺组织不能充分舒展,以影响全身的氧气供应。百害无一利,对青春期的女生影响更大,不仅影响正常发育,甚至危及性命。
依据材料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灰尘经过人体呼吸系统的顺序是:鼻→咽→ →气管→支气管→ 。
(2)束胸直接影响图甲中的 (填字母)所示生理过程的进行,引起体质下降。
(3)图乙中a、b过程的原理是通过 实现的;c、d表示气体,分别是 和 。
(4)血管甲、丙分别是 、 (填血管名称),它们分别流 、 (填血液类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a气体是由外界指向肺泡,可以推测,为吸气的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A说法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④过程是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所以,经过组织细胞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B说法正确。
C、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C说法错误。
D、组织细胞中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所以,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呼吸的过程,此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以下基础内容。
一、人体的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过程:
①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由血液循环系统参与完成。
④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吸气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因此,通过呼吸全过程,组织细胞得到了氧,同时把它产生的 二氧化碳排到外界环境。
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出肺,完成呼气运动。
2.【答案】B
【解析】【解答】A.图甲中,D 代表膈肌。当 D 向下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这是吸气过程,不是呼气过程,A错误。
B.图甲的实验装置里:A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B小气球代表的是肺,C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D橡皮膜代表的是膈,B正确。
C.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廓扩大,气体入肺,C错误。
D.曲线CDE段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状态,胸廓缩小,D错误。
故选B。
【分析】(1)图甲中:A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B小气球代表的是肺,C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D橡皮膜代表的是膈。
(2)图乙中AC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CE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3)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3.【答案】B
【解析】【解答】A、呼吸道自上而下按顺序排序正确的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烟雾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说法正确。
B、呼吸道能使进入肺的空气变得清洁、温暖和湿润,但不能完全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B说法错误。
C、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是构成肺的基本单位,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如果肺受损,会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说法正确。
D、吸烟致癌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公认,二手烟也称为环境烟草烟雾,是指不吸烟的人在没有自愿的情况下吸入到由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和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吸烟的危害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自上而下按顺序排序正确的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使进入肺的气体变的清洁、温暖和湿润,但是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2)吸烟致癌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公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诱发溃疡。
4.【答案】B
【解析】【解答】A、图中,⑥是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A说法正确。
B、③是喉,喉是发声的器官,人体内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B说法错误。
C、①是鼻腔,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C说法正确。
D、④是气管,气管有“C”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气体的通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5.【答案】D
【解析】【解答】A 、①是肺与外界气体交换,靠呼吸运动,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变化引起气体进出,A 正确。
B 、②是肺泡内气体交换,气体穿肺泡壁(一层细胞 )和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 ),共两层细胞,B 正确。
C 、③是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 )在血液中运输,C 正确。
D 、④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不是减少,D 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呼吸运动依靠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舒张,引起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从而实现气体进出肺泡 。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气体从肺泡进入血管需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这两层细胞,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扩散出血液 。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二氧化碳主要在血浆中运输 。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
6.【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处于曲线bc的状态时,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为呼气状态,此时膈肌舒张,A说法错误。
B、曲线 ab 状态时,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表示吸气,B说法正确。
C、ab状态为吸气状态,所以,b点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C说法错误。
D、处于曲线bc的状态时,为呼气状态,所以,c点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呼气和吸气的过程。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①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②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的过程。
7.【答案】B
【解析】【解答】A、图甲膈肌下降,表示吸气状态。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A错误。
B、由甲(吸气)到乙(呼气),是先吸气后呼气,对应丙图曲线中先肺容量上升(bc段吸气) 后肺容量下降(cd段呼气),所以对应曲线bcd段,B正确。
C、结合题图丙可知,c是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C错误。
D、图丙中: b→c→d只包括一次吸气(bc段)和一次呼气(cd段),表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运动,而不是两次,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8.【答案】B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9.【答案】A
【解析】【解答】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依靠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等 )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 A正确。
B. 图甲中,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表示呼气过程,而不是膈肌顶部下降 , B错误。
C.图丙中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错误。
D.图乙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图丙中bc段代表呼气,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错误。
答案为:A。
【分析】分析图1和图2可知,甲为呼气,乙为吸气,ab段是吸气,bc段是呼气。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A支气管和气管顺序颠倒,错误;B.咽和喉的顺序颠倒,错误;C.口腔不属于呼吸道,错误.D顺序正确.综上所述A、B、C选项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3.【答案】A
【解析】【解答】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14.【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b是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可以推出,b二氧化碳,A说法错误。
B、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所以,甲处氧气浓度小于乙处,B说法错误。
C、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所以,甲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乙处,C说法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a是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的,b是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的,可以推出,a是氧气,b二氧化碳,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因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经过肺泡后,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即血液成分由静脉血变成肺静脉里的动脉血。
15.【答案】D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的静脉血管,在人体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A说法正确。
B.毛细血管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B说法正确。
C.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特点适于进行物质交换,C说法正确。
D.血液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组织细胞内物质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壁非常薄,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内径小,仅容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2)气体扩散是指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将其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有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氧气减少的静脉血。
16.【答案】D
【解析】【解答】呼气时人体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产生的。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通过吸气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呼吸。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如下图所示
17.【答案】B
【解析】【解答】气体扩散是指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但是不能无限增多;而且,流经肺泡之前的血液中氧气含量也不为0,只是血液中氧气含量比较低而已,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
(1)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2)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中,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直到平衡为止,所以,经过肺泡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18.【答案】A
【解析】【解答】A.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这是肺泡的结构特点之一,故A正确。
B.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a为二氧化碳,b为氧气,故B错误。
C.气体进入肺泡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呼吸运动直接实现的,故C错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肺泡中的b氧气扩散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图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气体交换是基于气体扩散的原理,即气体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中,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肺泡。
19.【答案】A
【解析】【解答】ACD.从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例示意图可以看出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例比氧气比例低;吸入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比氧气比例高;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例比二氧化碳比例高,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B.呼出气含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更易变浑浊,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20.【答案】D
【解析】【解答】A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可知图一中的血管甲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图一中的c代表二氧化碳,AB错误。
CD.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所以血液流过图二的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图二中的丁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甲是肺动脉,乙是肺部的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丁是上下腔静脉,戊是体动脉,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21.【答案】A
【解析】【解答】A.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进行②呼气过程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
B.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①吸入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呼出的气体,B正确。
C.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上皮细胞,C正确。
D.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可见,④过程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①吸气过程,②呼气过程,③氧气进入毛细血管,④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22.【答案】C
【解析】【解答】A、肺泡数目多,增大了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A说法正确。
B、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每个肺泡与支气管相通,B说法正确。
C、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C说法错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适于进行气体交换,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数量很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23.【答案】C
【解析】【解答】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说明外界气压<肺部气压,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变小,A正确;
B、图甲中,B点时的气压差为零,说明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B正确;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表示吸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其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甲图表示的是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图,可以表示发生在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AB段差值小于零,说明在吸气(外界气压大,把气体压入肺中);BC段差值大于零,说明在呼气(肺内气压大,把气体压出体外);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胸廓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都增大,肺内气体压力相应缩小,气体吸入; 呼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胸廓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都减小,肺内气体压力相应增大,气体排出;图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从肺泡进入血液;同时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从血液进入肺泡。结果: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4.【答案】D
25.【答案】A
【解析】【解答】A、组织细胞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呼出气体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组织细胞,A 正确。
B、血液主要起运输作用,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等,它不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场所,B 错误。
C、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流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它不产生二氧化碳,C 错误。
D、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在这里进行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而不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地方 ,D 错误。
故选A。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26.【答案】(1)舒张;缩小
(2)AB段;收缩;甲
(3)清洁空气;黏膜
【解析】【解答】(1)图1中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胸腔,④模拟膈肌。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气体排出 。因此,若模拟呼气时胸廓变化,应让④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胸廓容积会缩小 。
(2)图2中,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时,气体进入肺,是吸气过程。AB 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对应吸气 。吸气时,肋骨间肌肉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对应图 1 中的甲 状态(甲中膈肌下降,肺扩张,模拟吸气 )。因此, 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的时间段是AB 段 ,此时肋骨间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对应图1中的甲 状态 。
(3)鼻腔前部的鼻毛,除温暖、湿润空气外,还能清洁空气 ,阻挡灰尘等大颗粒物质 。鼻腔内表面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吸附灰尘、细菌等杂质,进一步清洁空气 。
【分析】(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7.【答案】(1)甲;肺
(2)收缩
(3)二氧化碳;2;气体扩散作用
【解析】【解答】(1)图一中甲图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肺回缩,表示呼气。1模拟气管,2模拟肺,3模拟膈肌,
(2)图一中乙图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二氧化碳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进入血液。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分析】(1)图一中1模拟气管,2模拟肺,3模拟膈肌,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
(2)图二中cd表示肺的通气,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管4是肺动脉,5是肺静脉。
28.【答案】(1)对照;A
(2)变化不明显;变浑浊明显;二氧化碳
(3)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4)重复实验
【解析】【解答】(1)图1中,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甲瓶起到对照作用;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呼气时应该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使呼出气体通入乙瓶。
(2)图1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使空气通过甲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少,甲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呼气时打开B,关闭A,使呼出气体进入乙装置,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故该小组观察到实验现象是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甲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由此得出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3)①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查找资料发现空气中也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据此提出的问题是: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
②甲瓶中所装试剂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瓶中所装试剂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乙瓶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由此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或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产生的。
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并从循环系统进入肺泡,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小组应该多次进行重复实验。
【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 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 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常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
(3) 生物学的 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4)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 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29.【答案】(1)上升;大于;呼气
(2)气体扩散;二氧化碳;动脉血
(3)毛细血管;温暖、湿润、清洁;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0.【答案】(1)喉;肺
(2)B
(3)呼吸运动;二氧化碳;氧气
(4)肺动脉;肺静脉;静脉血;动脉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