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导墅片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
A.铁器牛耕的出现
B.筒车的发明
C.使用耒耜
D.曲辕犁的推广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文修武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3.“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文化专制的加强
B.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5.《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901年,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1911年,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爆发.能体现上述历史的主线是( )
A.西方列强侵华史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C.中国人民探索史
D.西方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7.某班要举办一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主题展览,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B.谭嗣同就义
C.《辛丑条约》签订
D.《青年杂志》创办
8.“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民主与和平,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 )
A.爱国、救亡
B.民主、科学
C.自强、求富
D.和平、发展
10.“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11.下列是毛泽东的一些活动,据表中信息,他参加的是( )
8月28日
毛泽东在歌乐山林园会见蒋介石
10月8日
毛泽东出席张治中欢送晚宴
10月10日
国共双方代表共同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12.朝鲜决定于2013年3月11日起不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的效力.朝鲜声称将不受停战协定的约束,可在任何时间向任何对象实施精确打击.这里“《朝鲜停战协定》”是哪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3.分析如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
②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5.达 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多才多艺,在艺术和科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是( )
A.
B.
C.
D.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7.“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有了第一台纺纱机.”材料反映了哪一改革的成果( )
A.明治维新
B.1861年改革
C.百日维新
D.伯利克里改革
18.解读数据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指标
年份
1770年
1800年
1861年
英国的煤产量
600万吨
1200万吨
5700万吨
美国的铁产量
5万吨
13万吨
380万吨
A.三角贸易后来居上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电力工业兴起
19.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如图,观察右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大陆会议/单极格局
B.慕尼黑会议/全球化趋势
C.巴黎和会/多极化趋势
D.雅尔塔会议/一超多强趋势
21.下列是英国在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按其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牛顿建立力学理论体系
②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22.莎士比亚在作品中赞叹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如果用列夫 托尔斯泰这位杰出人物的成就来证明的话,下列哪一选项符合?( )
A.出版了《物种起源》
B.撰写了《战争与和平》
C.创作了《向日葵》
D.谱写了《英雄交响曲》
23.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
A.
B.
C.
D.
24.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
A.恐怖组织
B.印巴冲突
C.巴以冲突
D.伊朗核危机
25.一个法国明星和他的尼日利亚女友到中国香港来旅游,他们一路被骑着日本摩托车的记者们跟踪.他们驾驶的是装配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吃的是澳洲的龙虾,喝的是苏格兰威士忌.这些消息是一个意大利人传出来的,使用的是美国人比尔 盖茨的技术…“”.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的哪一特点( )
A.政治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欧洲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虽历经磨难,但仍自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中国古代一位民族英雄致荷兰殖民者的一封信: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洋人自印度至南洋而至中国,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档,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
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起草了一份万人请愿书,尖锐地申明:“使(假使)前此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
材料三
据新华社2015年5月13日电,国务院发布通告,为使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中央及各地、各部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光明日报》2015年5月14日
材料四
2015年5月,中国社科院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深圳首次超越香港位列第一。﹣﹣摘自《深圳商报》2015年6月9日
(1)材料一中提到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是从我国哪一朝代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鸿章和康有为的主张。他们分别领导了哪一重大运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什么事件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为什么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4)材料四中深圳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哪项决策?为了加快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你认为我们丹阳应该向深圳特区学习什么?
27.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的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
甲:(刘邓)制定了攻击华北铁路线日军据点的计划,并且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这个攻击计划在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英)伊文思《邓小平传》)
乙:我军已胜利完成渡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跟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制中原。(《邓小平文选》)
上面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此前的1939年,欧洲爆发了什么战事,成为了二战的开始?此后的1941年,日本又挑起了什么战争,使得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
(2)传记的描述需有广阔的视野。
邓小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岁月,是他的最后20年.这时他面对的复杂局面是:1.文化大革命走到尽头,……国民浪涌到了崩溃边缘。2.苏联在1991年轰然坍塌。3.“四小龙”悄然兴起。(摘编自袁伟时《觅路与清障》)
上面史料中,“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轰然坍塌”指什么历史事件?为挽救“国民经济”,邓小平在农业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领域各采取了什么重大改革举措?
(3)传记的价值在于借鉴。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上面史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
28.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五幅图片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请根据图片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选出的中共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谁?
(2)指出图二会议的是发生在什么时期?这次会议主要意义是什么?
(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4)图四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图五会议首次使用了哪一重要的科学理论称谓?
(5)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29.近代以来,全球联系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是其主要推动力量,国际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如图
材料“互联网+”是2015年的热点词汇。有人说,“互联网+”就是全民互联网和全产业的互联网;也有人说,“互联网+”这个世界非常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据2015年《光明日报》
(1)材料一中,促成1500年前后“全球开始统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在“全球统一”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加强世界联系的重大发明,请再举一例。
(3)材料三中提到的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哪次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的?五星红旗开始“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指的是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能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4)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我们在“互联网+”大世界中的生活。
30.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
6月10日,美国大使奉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郑会欣《“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
材料三
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美)罗伯特 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推行这一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哪些?(举一个国家为例)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雅尔塔进行的秘密谈判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易,请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这场交易中,美苏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叫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你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导墅片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
A.铁器牛耕的出现
B.筒车的发明
C.使用耒耜
D.曲辕犁的推广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生产工具的变化.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选择A项;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原始农耕时期出现;D是唐朝出现.
故选A.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文修武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分析】由题干中“汉武”“治国的核心思想”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相关知识.
【解答】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上的大一统,其中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把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这是他治国的核心思想.
故选C.
3.“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识记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解答】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故选A.
4.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文化专制的加强
B.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解答】由材料中的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集权统治越来越强化,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故D项表述错误.AC两项概括不全面,应排除.
故选B.
5.《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爆发.
【解答】题干中1514年的325年后,是1840年.鸦片战争1840年6月正式爆发.
故选A.
6.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901年,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1911年,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爆发.能体现上述历史的主线是( )
A.西方列强侵华史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C.中国人民探索史
D.西方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是鸦片战争的后果,1901年,《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条约,这都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911年,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爆发,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A、B、C都不能全面概括上述三个事件的主题.D项西方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全面概括了三个事件的主题.
故选D.
7.某班要举办一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主题展览,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B.谭嗣同就义
C.《辛丑条约》签订
D.《青年杂志》创办
【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列强侵华战争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A、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洋务运动是近代化在中国器物技术方面的探索;
B、谭嗣同就义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的一幕,戊戌变法是近代化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辛丑条约》签订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属于“侵略与反抗”;
D、《青年杂志》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故选C.
8.“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意义与移风易俗.
【解答】题干材料中的“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概况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和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故选C.
9.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民主与和平,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 )
A.爱国、救亡
B.民主、科学
C.自强、求富
D.和平、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体现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提出了中国人追求了近百年的“民主”、“科学”的理想,并使之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
故选B.
10.“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召开党的重要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选C.
11.下列是毛泽东的一些活动,据表中信息,他参加的是( )
8月28日
毛泽东在歌乐山林园会见蒋介石
10月8日
毛泽东出席张治中欢送晚宴
10月10日
国共双方代表共同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
【解答】依据表中信息,这是重庆谈判.因为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结果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故选D.
12.朝鲜决定于2013年3月11日起不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的效力.朝鲜声称将不受停战协定的约束,可在任何时间向任何对象实施精确打击.这里“《朝鲜停战协定》”是哪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应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为了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入朝作战,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故选B.
13.分析如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
②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972年到1985年中美贸易的变化.
【解答】结合所学,思考此时期内中美关系的变化.分析四个选项,从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开始,中美贸易有了极其缓慢的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贸易开始迅速增长,至今呈稳定发展的趋势.
故选D.
14.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点,重点理解事件的历史意义.
【解答】“中国新生”是指1949年新中国诞生,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伟大转折”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故选B.
15.达 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多才多艺,在艺术和科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达 芬奇的有关知识内容.
【解答】A、《蒙娜丽莎》是达 芬奇的美术代表作;
B、“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的作品,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
C、是《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的作品;
D、是雅典娜女神雕像.
故选A.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解答】英国和法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D.
17.“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有了第一台纺纱机.”材料反映了哪一改革的成果( )
A.明治维新
B.1861年改革
C.百日维新
D.伯利克里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解答】1868年在日本明治天皇进行了明治维新,其中规定:向欧美学习,材料描述的就是明治维新的成果.
故选A.
18.解读数据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指标
年份
1770年
1800年
1861年
英国的煤产量
600万吨
1200万吨
5700万吨
美国的铁产量
5万吨
13万吨
380万吨
A.三角贸易后来居上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电力工业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表格内容“1770年英国煤产量600万吨,到1800年增加到1200万吨,再到1861年增加到5700万吨”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为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故选C.
19.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知识点.
【解答】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此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故选D.
20.如图,观察右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大陆会议/单极格局
B.慕尼黑会议/全球化趋势
C.巴黎和会/多极化趋势
D.雅尔塔会议/一超多强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与多极化趋势.
【解答】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由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故选C.
21.下列是英国在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按其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牛顿建立力学理论体系
②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在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方面的成就.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英国的莎士比亚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哈姆雷特》;17世纪下半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瓦特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研究,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故按时间的先后排列为②①④③.
故选B.
22.莎士比亚在作品中赞叹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如果用列夫 托尔斯泰这位杰出人物的成就来证明的话,下列哪一选项符合?( )
A.出版了《物种起源》
B.撰写了《战争与和平》
C.创作了《向日葵》
D.谱写了《英雄交响曲》
【分析】本题考查托尔斯泰作品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
【解答】题干中“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列夫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体现了对人民同情.
故选B.
23.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联盟.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是欧盟的旗帜,B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旗帜,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旗帜,D是联合国的旗帜.
故选A.
24.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
A.恐怖组织
B.印巴冲突
C.巴以冲突
D.伊朗核危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而巴以冲突则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故选C.
25.一个法国明星和他的尼日利亚女友到中国香港来旅游,他们一路被骑着日本摩托车的记者们跟踪.他们驾驶的是装配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吃的是澳洲的龙虾,喝的是苏格兰威士忌.这些消息是一个意大利人传出来的,使用的是美国人比尔 盖茨的技术…“”.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的哪一特点( )
A.政治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欧洲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应重点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骑着日本摩托车的记者们跟踪.他们驾驶的是装配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吃的是澳洲的龙虾,喝的是苏格兰威士忌”判断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经济格局,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虽历经磨难,但仍自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中国古代一位民族英雄致荷兰殖民者的一封信: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洋人自印度至南洋而至中国,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档,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
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起草了一份万人请愿书,尖锐地申明:“使(假使)前此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
材料三
据新华社2015年5月13日电,国务院发布通告,为使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中央及各地、各部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光明日报》2015年5月14日
材料四
2015年5月,中国社科院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深圳首次超越香港位列第一。﹣﹣摘自《深圳商报》2015年6月9日
(1)材料一中提到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是从我国哪一朝代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鸿章和康有为的主张。他们分别领导了哪一重大运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什么事件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为什么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4)材料四中深圳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哪项决策?为了加快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你认为我们丹阳应该向深圳特区学习什么?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
(2)本题主要考查李鸿章和康有为的主张和作为.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的目的.
(4)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丹阳应该向深圳特区学习的内容.
【解答】(1)根据材料一“荷兰”及信的内容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根据材料二“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可知,李鸿章的主张是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根据“使(假使)前此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者”可知,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为此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变法图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3)根据“为使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中央及各地、各部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警醒世人,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言之有理也可.
(4)材料四中深圳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快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我们丹阳应该向深圳特区学习﹣﹣敢闯敢拼,不断追求自主创新的精神;加强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等.
故答案为:
(1)郑成功;明朝.
(2)李鸿章: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康有为:变法维新.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
(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警醒世人,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言之有理也可)
(4)对外开放的决策(或改革开放);敢闯敢拼,不断追求自主创新的精神(或加强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
27.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的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
甲:(刘邓)制定了攻击华北铁路线日军据点的计划,并且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这个攻击计划在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英)伊文思《邓小平传》)
乙:我军已胜利完成渡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跟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制中原。(《邓小平文选》)
上面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此前的1939年,欧洲爆发了什么战事,成为了二战的开始?此后的1941年,日本又挑起了什么战争,使得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
(2)传记的描述需有广阔的视野。
邓小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岁月,是他的最后20年.这时他面对的复杂局面是:1.文化大革命走到尽头,……国民浪涌到了崩溃边缘。2.苏联在1991年轰然坍塌。3.“四小龙”悄然兴起。(摘编自袁伟时《觅路与清障》)
上面史料中,“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轰然坍塌”指什么历史事件?为挽救“国民经济”,邓小平在农业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领域各采取了什么重大改革举措?
(3)传记的价值在于借鉴。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上面史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太平洋战争和千里跃进大别山.
(2)本题主要考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苏联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优秀品质.
【解答】(1)根据“攻击华北铁路线日军据点”,“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可知,这是1940年8月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根据“大别山”“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制中原”可知,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根据“苏联在1991年轰然坍塌”可知,这是指1991年苏联的解体;邓小平在农业的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的产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邓小平,在经济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3)根据“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可知,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以人民为本,自我反思.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
(1)百团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太平洋战争;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苏联解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以人民为本;自我反思.(或实事求是)(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均可)
28.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五幅图片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请根据图片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选出的中共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谁?
(2)指出图二会议的是发生在什么时期?这次会议主要意义是什么?
(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4)图四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图五会议首次使用了哪一重要的科学理论称谓?
(5)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及主要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和毛泽东思想.
(4)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
(5)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的感想.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遵义会议的会址,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中共七大会址,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4)根据图四可知,这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图五会议是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这次会议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重要的科学理论称谓.
(5)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他能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
故答案为:
(1)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陈独秀.
(2)长征时期;意义: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延安;毛泽东思想.
(4)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理论.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他能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
29.近代以来,全球联系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是其主要推动力量,国际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如图
材料“互联网+”是2015年的热点词汇。有人说,“互联网+”就是全民互联网和全产业的互联网;也有人说,“互联网+”这个世界非常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据2015年《光明日报》
(1)材料一中,促成1500年前后“全球开始统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在“全球统一”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加强世界联系的重大发明,请再举一例。
(3)材料三中提到的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哪次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的?五星红旗开始“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指的是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能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4)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我们在“互联网+”大世界中的生活。
【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联合国建立和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相关知识.
(4)本题考查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成1500年前后“全球开始统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2)据材料二图片“爱迪生”“电灯泡”“卡尔 本茨”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加强世界联系的重大发明,如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等.
(3)材料三中提到的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雅尔塔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的;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五星红旗开始“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能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得到亚非许多国家的支持.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互联网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如我们可以网上购物;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等.
故答案为:
(1)新航路的开辟;作用: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飞机等.
(3)雅尔塔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国重返联合国);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或中国得到亚非许多国家的支持).
(4)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网上购物;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等.
30.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
6月10日,美国大使奉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郑会欣《“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
材料三
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美)罗伯特 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推行这一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哪些?(举一个国家为例)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雅尔塔进行的秘密谈判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易,请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这场交易中,美苏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叫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你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分析】(1)本题考查绥靖政策到达顶峰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二战后冷战政策实施的原因.
(4)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据材料一“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绥靖政策导致的.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了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英法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但二战爆发不久法国便遭到德国的进攻,可见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英国和法国.
(2)据材料二“他(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可知,指出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的直接原因是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在雅尔塔进行的秘密谈判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易,据材料二“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可知,美国的诉求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据材料二“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可知,苏联的诉求是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
(3)据材料三“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可知,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分别是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4)通过对上述三则材料的分析可知,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贡献等.
故答案为:
(1)政策:绥靖政策;国家:英国、法国.
(2)直接原因: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美诉求: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苏诉求: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
(3)原因: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实体”:北约和华约.
(4)国家利益.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贡献等.
2016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