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的感觉器官
2.4 我们怎么知道
核心素养
01
科学观念
道人类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信息,初步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认识到不同感觉器官分工不同(如眼睛看颜色、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等)。
02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简单比较,描述不同感官获取的信息(如“糖是甜的”“风是凉的”)。能初步将感官功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吃饭时用到舌头和鼻子”)。
03
探究实践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并简单描述特征(如用眼睛看形状、用手摸软硬)。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感官辨别常见物体(如水果的气味、声音的强弱)。
04
态度责任
对感知周围世界充满兴趣,主动参与感官探究活动。初步养成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如“不用脏手揉眼睛”“不长时间戴耳机”)。
PART 1
科学导入
神奇的感觉器官
眼睛 —— 心灵的窗户
眼睛就像一台超级厉害的相机,能帮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像美丽的花朵、好玩的玩具。看,这里有好多漂亮的颜色和形状,眼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们哦!
耳朵 —— 声音的接收器
这是我们的耳廓,它像一个小喇叭,能把声音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这里哦。
鼻子 —— 气味的探测器
我们的鼻子就像一个超级灵敏的小侦探,能闻到各种气味。香香的味道能让我们心情变好,臭臭的味道提醒我们要注意卫生哦。看,这里有好多不同气味的东西,鼻子一下子就能闻出来!
舌头 —— 味道的品尝师
“舌尖最喜欢甜味,舌两侧能尝出酸味和咸味,舌根对苦味最敏感哦”。
皮肤 —— 奇妙的触觉大师
“小朋友们,我们的皮肤可厉害啦,它就像一个超级敏感的小卫士,能让我们感觉到物体是软是硬、是冷是热、是光滑还是粗糙。看,当我们触摸这些东西时,皮肤会把感觉告诉我们哦!”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超级有趣的游戏 —— 猜猜袋中物。老师在袋子里放了好多东西,不打开袋子,你们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猜猜里面都有什么。
PART 2
探索与实践
袋子里面有什么
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能猜出袋子里面有什么吗?可以用什么方法?
1、用听、闻、摸的方法,辨别袋子里面有什么。
2、打开袋子看一看,我们的判断对吗?
不了解的物质不能随便尝或闻。
3、尝一尝,馆它们是什么?
4.议一议:上面的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分别观察到了什么?
用耳朵听到叮当声,判断袋子里有铃铛。
用鼻子闻到橘子味,判断它是橘子。
用鼻子闻到香皂味,判断它是香皂。
用手摸出苹果的形状,判断它是苹果...
填一填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知道了感觉器官有这么多厉害的本领,那想一想,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会怎么样?没有了耳朵呢?”
怎样描述物体
“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场观察大比拼。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感觉器官知识,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方面来说哦,看看谁能说得最全面、最准确!”
1. 看一看: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把它们描述出来。
1
2
4
3
感官 观察 物体 描述物体特征
记录单
我用( )( )到了 ,它们 。
我用(眼睛)(看)到了 ,它们 。
1
2
4
3
2. 听一听:走进大自然,我们能听到哪些声音?
3. 闻一闻:说说它们是什么气味的?
4. 摸一摸:你有什么新发现?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学习 任务单上吧!
回想一下,你平时接触过的东西,哪些摸起来和石头
相同?哪些不同?
5. 尝一尝:你尝到了什么味道?
PART 3
拓展思考
感觉器官生病了怎么办
“小朋友们,看这些图片,这些小朋友的感觉器官好像生病了,看起来好难受呀。想一想,如果我们的感觉器官生病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看电视和玩手机要节制:看电视、玩手机虽有趣,但不宜过久。每次 20 分钟后,需远眺窗外绿树或天空放松眼睛,避免视力下降。(配图建议:小朋友远眺窗外绿树的卡通图)
不用脏手揉眼睛:手上细菌多,脏手揉眼易引发眼病。眼睛不适时,应用干净毛巾轻擦。(配图建议:小朋友用毛巾擦眼图,脏手揉眼动作标红叉)
读写姿势要正确:读写时保持端正坐姿,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减轻用眼负担,提升清晰度。(配图建议:简笔画展示正确读写姿势)
眼睛的保护小妙招
远离噪音:放鞭炮、工地施工等高分贝环境会损伤听力,遇到时可用手捂耳或迅速离开。配图建议:小朋友捂耳卡通形象,背景为放鞭炮场景,虚线标远离方向。
勿掏耳朵:棉签、手指等硬物易伤鼓膜,耳屎可自行排出,无需清理。配图建议:耳朵卡通图旁标注棉签、手指等物品并打红叉。
游泳防进水:游泳后将头歪向一侧轻跳,排出耳内积水,预防发炎。配图建议:小朋友歪头跳跃的可爱图片。
耳朵的保护小窍门
不挖鼻孔:卡通图中小朋友想挖鼻孔,小精灵摆手制止。挖鼻孔易伤鼻内血管、带入细菌,引发疾病。鼻子不适可用纸巾轻擦。
远离刺鼻气味:农药、油漆等刺鼻气味会刺激鼻腔。闻到时应立即捂鼻或离开,配图为小朋友捂鼻逃离有刺鼻物品的场景。
保持空气清新:常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流通,呼吸更舒畅。在空气差的封闭空间,可戴口罩保护鼻腔,搭配开窗与戴口罩的卡通图。
鼻子的保护小方法
不吃太烫的食物:刚出锅的饭菜、热水温度过高,直接入口易烫伤舌与口腔。待食物冷却至不烫手再食用,可有效保护舌头。展示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搭配小朋友吹凉食物的动作图示。
饭前要洗手:饭前洗净双手至关重要,否则手上细菌会污染食物,进而引发口腔及肠胃不适。配以小朋友执行 “洗手七步法” 的图片,旁注 “洗手七步法,细菌都赶走”。
不随便吃奇怪的东西:小石子、碎玻璃等尖锐异物切勿入口,易划伤舌与口腔。进食时认准家长准备的食物,对危险物品(用红色叉号标注)坚决说 “不”。
舌头的保护小知识
勤洗澡换衣:皮肤易沾染灰尘细菌,勤洗澡、常换衣可保持清洁,降低生病风险。配小朋友开心洗澡,旁堆干净衣物的卡通图。
夏日防晒:夏季阳光强烈,长时间暴晒会致皮肤晒伤、泛红发痒。外出戴帽、穿长袖,保护肌肤。配戴帽穿长袖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耍图。
远离尖锐物:小刀、碎玻璃等尖锐物品易划伤皮肤,玩耍时需远离。不慎划破,及时告知家长处理。展示小朋友远离尖锐物场景,危险物品用红圈标注。
皮肤的保护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