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的感觉器官
2.6 保护感觉器官
核心素养
01
科学观念
知道人体主要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简单方法(如不用脏手揉眼、避免噪音伤害耳朵等),初步建立健康生活的科学认知。
02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简单案例分析,能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保护感觉器官的合理建议(如“为什么看电视时要保持距离”)。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分“保护”与“伤害”感觉器官的行为(如对比戴耳机音量过高与适中的区别)。
03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简单的保护感官小实验(如用蒙眼游戏体会眼睛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如“医生与病人”对话),实践保护感官的具体方法。
04
态度责任
养成爱护感觉器官的意识,愿意主动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写字时保持正确姿势)。初步形成关爱他人感官健康的责任感(如提醒同伴不要直视强光)。
PART 1
科学导入
黑夜探险记 —— 小手的神奇感受
“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现在正走在漆黑的夜晚小路上,周围静悄悄的,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这时候,我们的小手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呢?”
看,这个小朋友正在黑夜中走路,他伸出了小手。大家猜猜,当他的小手碰到路边的小草时,会觉得痒痒的吗?摸到光滑的石头,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黑夜中可能接触到的物体 小手的感受
小草:一片丛丛叠叠、细细软软的绿色植物,叶片边缘有点点锯齿 摸起来毛毛的、软软的,像有无数根细小的羽毛在轻轻蹭手心,偶尔会被叶片边缘的小锯齿轻轻扎一下,痒痒的
石头:一块表面凹凸不平、形状不规则的灰黑色硬块,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带着棱角 凉凉的、硬硬的,光滑的地方像被打磨过的玻璃,带着棱角的地方有点硌手,用力按也不会变形
树枝:一根带着分叉的褐色枝干,表面有粗糙的纹路,可能还挂着几片干枯的叶子 粗糙的、带着纹路的触感,像老人手上的皱纹,有的树枝顶端有点尖,摸起来硬硬的,干枯的叶子一碰可能会簌簌掉渣
泥土:一堆松散的、深色的土块或粉末,可能混着小石子 湿湿的、黏黏的(如果是刚下雨),或者干干的、沙沙的(如果是晴天),捏一把会从指缝里漏出来,带着点土腥味
“小朋友们,在黑夜里,我们的眼睛看不太清楚,这时候小手就变得特别重要啦,它能帮我们感知周围的事物。其实,我们身体的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的大本领,少了谁都不行哦。”
那我们该怎么保护这些重要的感觉器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保护它们的好方法吧!”
PART 2
探索与实践
蒙眼游戏大冒险
选一位小朋友蒙上眼睛,其他小朋友悄悄藏好坐好。蒙眼小朋友要靠听声音、摸物品、闻气味、走直线等方法来完成游戏。
你会有什么发现?
温馨提示
游戏时注意安全,蒙眼小朋友慢慢走,大家不要推挤、吵闹,遵守规则
蒙眼游戏 - 游戏进行时
发现大分享
蒙眼后,你发现自己找东西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哪些感觉器官帮了你大忙?”
我们组发现蒙眼后看不见,耳朵听声音特别重要,听到小伙伴笑声就能找过去”
“蒙眼摸东西,手能感觉到物体形状、位置,帮我们判断”
发现总结
听觉 - 靠声音定位
触觉 - 摸形状、位置
嗅觉 - 特殊气味辅助
身体语言猜猜猜
用身体动作表达想法,请同学猜一猜表达的意思
游戏收获
通过这个游戏,你们发现身体动作能很好表达想法吗?不用说话,怎么让别人更明白自己意思?
戴手套摸物大挑战
戴手套摸一摸盒子里的物品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实验规则说明
先戴上手套,将手伸进盒子,不能看,只能摸;
摸完后说出摸到物品的特点,猜猜是什么,和小伙伴交流判断.
实验结果与讨论
戴手套和不戴手套摸东西,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手套会影响我们判断?
感觉器官为什么重要
感觉器官为什么对我们这么重要呢?没有它们,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生活场景对比
小组讨论
“从吃饭、玩耍、学习、认识新朋友方面想想,感觉器官怎么帮助我们?失去它们,会遇到什么困难?”
小组讨论
生活 - 享受美食、感受快乐;
学习 - 获取知识;
安全 - 感知危险
那我们怎样保护感觉器官呢?
说一说
保护眼睛需要注意些什么?
说一说
保护眼睛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不用小棒掏耳朵
说一说
保护耳朵需要注意些什么?
说一说
保护感觉器官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喝烫水
不用力擤鼻子
不抠鼻孔
保护感觉器官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用扇闻法闻实验物品气味
不触摸不熟悉的实验用品
PART 4
拓展思考
眼科医生
眼科医生可以借助医疗设备和仪器了解眼睛的健康状况,治疗眼部疾病。
眼科医生需要熟悉眼睛的构造,掌握一些与眼睛有关的光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