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四章 地貌
一、单选题
1.下图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河流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按照河流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3.①阶段河流( )
A.以下切侵蚀为主
B.以侧蚀为主
C.以溯源侵蚀为主
D.落差大,流速快
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下图示意该自然保护区内等高线分布,R地建有雨林防火瞭望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
A.100m
B.140m
C.120m
D.160m
5.R地雨林防火瞭望塔不能及时发现火情的地点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暑假期间,家住天津的小明路过当地一座桥梁(图a)时发现,一侧河岸出现大量浮藻。随即同行的小亮拍下照片,小明的身影与桥梁走向几乎平行(图b)。据此完成问题。
6.拍摄照片的地点和大致朝向分别为( )
A.甲;东北
B.甲;西南
C.乙;东北
D.乙;西南
7.拍摄照片时,当地时间接近( )
A.7:00
B.11:00
C.15:00
D.19:00
8.照片中的浮藻位于( )
A.凸岸,该岸水位整体比对岸低
B.凸岸,该岸水位整体比对岸高
C.凹岸,该岸水位整体比对岸低
D.凹岸,该岸水位整体比对岸高
四川省康定市瓦约村遗址在澜沧江一处废弃古河道里。下图为瓦约村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瓦约村古河道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0.与瓦约村沟谷沉积物相比,达德沟沟谷沉积物( )
A.粒径大,磨圆度差
B.粒径大,磨圆度好
C.粒径小,磨圆度差
D.粒径小,磨圆度好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全新世时期,南坡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新扇体叠覆在老扇体之上)。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在地壳运动中,强烈的地壳运动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条件和物质基础。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造成不同时期大青山前缘洪积扇规模差异的因素有( )
①断层活动强度
②岩石性质
③干湿状况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三个时期洪积扇堆积物平均粒径的粗细关系是( )
A.Ⅱ期>Ⅰ期>Ⅲ期
B.Ⅰ期>Ⅱ期>Ⅲ期
C.Ⅲ期>Ⅱ期>Ⅰ期
D.Ⅰ期>Ⅲ期>Ⅱ期
乾坤湾位于延安市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构成一个太极图,此处为特殊形式河曲,一般来说蛇曲只形成于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但此处“S”形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完成下面小题。
13.乾坤湾蛇曲深深嵌入岩层的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下切侵蚀
B.流水溯源侵蚀
C.流水的侧蚀
D.冰川侵蚀
14.从航拍图中发现B处有一个村落,B处所在地貌名称和流水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沉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沉积
塔什库尔干谷地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地,地势西高东低,塔什库尔干河贯穿全境。曲曼古湖是由曲曼滑坡体堵塞塔什库尔干河干流形成的堰塞湖。如图示意塔什库尔干谷地周边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曲曼滑坡体发源于( )
A.南部山脊
B.南部沟谷
C.北部山脊
D.北部沟谷
16.当曲曼古湖水位达到最高时,湖面的海拔为( )
A.2800~3000m
B.3000~3200m
C.3200~3400m
D.3400~3600m
斯托克顿沙丘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长约32公里,总面积420公顷,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沙丘系统,被称为“海边的撒哈拉大沙漠”。这里不少沙丘高度超过40米,是著名的滑沙胜地,目前沙丘有向内陆扩展的趋势。下图为斯托克顿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形成斯托克顿沙丘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18.游客进行滑沙活动的场所主要位于沙丘的( )
①迎风坡
②背风坡
③缓坡
④陡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地球各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图中各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①、②、⑦三部分组成,其中②为生物圈
B.④和⑤合称为岩石圈,位于软流层附近
C.⑥圈层的上部为液态物质,是岩浆的主要来源
D.①、②、⑦三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0.关于图中各圈层之间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②圈层中有生物,其他圈层内没有生物
B.纵波能穿过⑤圈层,但不能穿过⑥圈层
C.①圈层中的大气是不停运动的,③圈层中的岩石也在不停地运动
D.②圈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而④圈层则是不连续但规则的
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下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图示②河段可能形成( )
A.沟谷
B.三角洲
C.牛轭湖
D.“V”形谷
22.与①河段相比,③河段( )
A.地形平坦,适合农耕
B.河道狭窄,水流速度快
C.多见“S”形弯曲河道
D.河床底部常见大石块
下图示意某河流的垂直剖面,箭头表示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的大小随季节发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据图可知( )
A.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B.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C.河流北岸侵蚀严重
D.河流自东向西流
24.当遮蔽区面积达到最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B.广州正午室内阳光照射面积最大
C.杭州雷峰塔正午日影达最小
D.广州日出时间晚于地方时6点
鄱阳湖受季风气候影响,丰水期湖面辽阔;枯水期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如下图。图中沙岭沙山由松散沙粒组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鄱阳湖畔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 )
A.庐山风化的物质
B.长江携带的泥沙
C.枯水季节的湖滩
D.周边地区的农田
26.根据图中沙山的位置推测其形成的主导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某河谷景观图,谷地中有零星聚落分布。甲、乙两地均有较多堆积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7.关于图中甲、乙堆积物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甲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川搬运、堆积
②乙处堆积物主要来自流水搬运、堆积
③甲处堆积物成分可能与当地基岩不同
④乙处堆积物棱角更分明、磨圆度较差(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影响图中聚落发展规模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气候
图左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向正东拍摄的某地新月形沙丘照片,图右是某人工防沙治沙促进自然修复的梭梭林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据图中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0.判断图中梭梭树的生长习性及其主要生态环境功能是( )
A.根系发达,耐旱耐盐
B.枝叶繁茂,喜光惧寒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防风固沙,调节径流
下图为某区域河流和水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弯曲状湖形成的过程是( )
①河流侧向自由发展形成河曲
②河曲最弯曲处的河岸被河流截弯取直
③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
④河曲受到流水作用,不断发展,变得愈来愈弯,形成“Ω”形曲流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
32.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陡崖
二、材料分析题
33.查找资料,说出雅丹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位于冀西北山地,属阴山山脉余脉和燕山余脉交接地带,山谷冬季易积雪,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赛事的举行地。左图为张家口崇礼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右图示意该地一气象站多年来冬至日每小时风向与变温。
注: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北方为270°
(1)简析张家口市崇礼区山谷冬季易积雪的主要原因。
(2)简述图示气象站气温的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的关系。
(3)实际观测发现图示气象站冬季白天风速偏大而夜晚偏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35.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喀斯特峰丛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说明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气候和地质条件。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图中显示四条登山路线中,④线路的等高线最稀疏,因此坡度最缓,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
2.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发育前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横剖面呈V形;河流发育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拓宽;河流发育后期以侧蚀为主,河谷进一步拓宽,横剖面呈U形。因此,按照河流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3.答案: B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及图示信息可知,①阶段河流弯曲度大,流速较慢,以侧蚀作用为主,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4.答案: B
解析:
5.答案: A
解析:
6.答案: B
解析: 首先看方向标,图a中有N(北)标识。读图a,桥梁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小明的身影与桥梁走向几乎平行即西北-东南向,在图b中,小明面向码头、浮藻的方向。图a中,码头在甲的西南,若拍摄照片的地点在甲处,应朝着西南方向拍摄,能同时拍到小明身影与桥梁走向平行,小明看到码头、浮藻,B正确;码头在乙的西北,若拍摄照片的地点在乙处,朝着西南方向拍摄,看不到码头、浮藻,D错误;若拍摄照片的地点在甲处或乙处,朝着东北方向拍摄,拍看不到码头、浮藻,AC错误。故选B。
7.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拍摄照片的地点在甲处,朝着西南方向拍摄的,所以看到小明的身影与桥梁走向(西北-东南)几乎平行,朝向应为西北向,由以上推测,拍摄照片时,太阳应位于东南天空。暑假期间天津,11:00的太阳位于东南天空,影子较短且朝向西北,B正确;7:00的太阳位于东北,影子较长且朝向西南,A错误;15:00、19:00的影子均朝向偏东方向,CD错误。故选B。
8.答案: D
解析: 在图b中,小明看到的码头、浮藻均位于一侧河岸,读图a可见,码头位于凹岸,所以浮藻位于凹岸,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凹岸受到水流的侵蚀作用。由于离心力等因素,水流会向凹岸汇聚,使得凹岸的水流速度更快、水的深度更大,从而导致凹岸的整体水位比对岸(凸岸)要高。而凸岸主要发生堆积作用,水流速度相对较慢,水位相对较低。综上,D正确,排除C。故选D。
9.答案: B
解析: 古河道最初为澜沧江的一段,因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逐渐弯曲,两岸距离不断缩短,形成裁弯取直的趋势,应是由②向①演化,随后④中泥石流堆积体堵塞了原河道,河流改道;最后③为旧河道被废弃的阶段,故正确演化顺序为②①④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 A
解析: 达德沟沟谷沉积物以泥石流堆积体为主,搬运距离短且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通常粒径较大且磨圆度较差,相比之下瓦约村古河道中的冲积物粒径更细、磨圆度更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 B
解析: 洪积扇规模与河流搬运能力呈正相关。断层活动强度会影响山体高差、地表物质松散程度,进而影响河流流速、地表物质迁移所需力量大小,进而影响河流的搬运能力,①正确;
干湿状况影响植被状况和河流流量,对河流搬运能力有直接影响,③正确;
岩石性质在几个时期并没有明显变化,②错误;
洪积扇发育的三个时期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④错误。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 B
解析: 期洪积扇规模远大于II期,Ⅱ期洪积扇规模又大于Ⅲ期,说明洪积扇形成时期的河流搬运能力I期>II期>Ⅲ期,河流搬运能力越强,搬运、堆积到山前的堆积物平均粒径越大,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 A
解析: 坚硬的岩层比松散堆积物更坚硬,需要的侵蚀作用更强,需要速度较快的流水下蚀作用,A正确;流水溯源侵蚀使得河谷向上游延伸,使河谷变长,B错误;流水侧蚀会使河流更加弯曲,但不是河流深深嵌入岩层的主要外力作用,C错误;乾坤湾位于陕西省,所处纬度较低,且海拔不高,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A。
14.答案: D
解析: 由河流形态判断,B处位于凸岸,凸岸泥沙不断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土地面积大,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D正确。故选D。
15.答案: D
解析:
16.答案: B
解析:
17.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此处海岸沙丘形成过程为:海浪搬运带来泥沙遇到海岸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滩,由于沙滩沙子裸露干燥,有海风吹拂、搬运,由于风力搬运的沙子在海边地形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沙丘,因此形成沙丘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D正确;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堆积等其他作用在此过程中并不起主导作用,排除ABC。故选D。
18.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滑沙活动要求沙丘坡度较陡,富有刺激性,而沙丘一般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因此②④正确,排除①③。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19.答案: D
解析: 地球外部圈层由①、②、⑦三部分组成,其中②为水圈,A错误;④和③合称为岩石圈,位于软流层附近,B错误;⑥圈层的上部为液态物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来源,C错误;①、②、⑦三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D正确。故选D。
20.答案: C
解析: ②圈层中有生物,其他圈层内也有生物,A错误;横波能穿过⑤圈层,但不能穿过⑥圈层,B错误;①圈层中的大气是不停运动的,③圈层中的岩石也在不停地运动,C正确;②圈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④圈层是不连续也不规则的,D错误。故选C。
21.答案: C
解析: 沟谷一般位于山区,②处没有山地,不是沟谷,A错误;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②处不是入海口,B错误;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被称为牛轭湖,②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可能形成牛轭湖,C正确;“V”形谷是由河流快速下切侵蚀未固结岩石或年轻地形形成的典型侵蚀地貌,其横断面呈V字形,表现为谷底狭窄、两侧坡度陡峭的特征,一般出现在河流上游山区,D错误。故选C。
22.答案: A
解析: ①河段位于河流出山口,可能是冲积扇,据图可知,①河段位于山区,③河段位于河流入海口,是三角洲平原,①河段地形不如③平坦,③河段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耕,A正确;①河段两侧是山,河道比③狭窄,①水流速度快,B错误;②河段是河流中下游平原平缓地带,河流侧向侵蚀形成的弯曲河道,多见“S”形弯曲河道,C错误;河流沉积大的石块先沉积,小的后沉积,①河段位于上游,河床底部常见沉积的大石块,D错误。故选A。
23.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全年正午太阳来向为北方,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全年正午太阳位于北方,AB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南半球受到偏左的地转偏向力,因此,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流,C错误,D正确。故选D。
24.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当遮蔽区面积最大时,此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最小,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杭州雷峰塔正午日影达最小,C正确;此时时间接近7月初,靠近地球公转的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广州正午室内阳光照射面积最大时为北半球冬至日,B错误;广州日出时间晚于地方时6点为北半球冬半年,D错误。故选C。
25.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注入鄱阳湖的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枯水期水位下降,附近沙洲和河漫滩出露地表,该地盛行东北风,风力大,裸露的泥沙被东北风搬离地面,受地形、植被阻挡,风力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沙山,C正确;
庐山风化的物质颗粒大,不是鄱阳湖畔沙山的主要沙源,长江携带的泥沙多会堆积到下游区域,故不是鄱阳湖畔沙山的主要沙源,AB错误;
读图可知,周边地区农田较少,D错误。
故选C。
26.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鄱阳湖西侧湖畔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枯水季节湖滩。读图可知,图中沙山位于湖滩地的西南方位,推测该地的盛行风为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7.答案: B
解析: 甲处为河流凸岸,堆积物不是主要来自冰川搬运、堆积,主要来自河流上游,①错误;乙处为冰川搬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②错误;甲处为河流凸岸,甲处堆积物主要来自河流上游,成分可能与当地基岩不同③正确;乙处为河流凹岸,以侵蚀为主,堆积物棱角更分明、磨圆度较差,④正确;故选B。
28.答案: B
解析: 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较大,聚落一般位于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陡峭的山地限制了聚落的扩展和发展。土壤、水源、气候差异较小,ACD错误,故选B。
29.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月形沙丘具有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特点,照片中左下方向为其迎风一侧;再结合材料可知,拍摄沙丘照片时镜头朝向正东,故可判断出其余三个方向,图中左为北,右为南,可判断出该地盛行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梭梭树种植在沙漠中,具有防沙治沙的生态效益,故应能够适应沙漠环境:干旱少雨,土地含水量低、含盐量高,故梭梭树具有根系发达,吸收地下水的能力强,耐旱耐盐的特点,A正确;该地气候干旱,生长环境较恶劣,梭梭树枝叶较为稀疏,B错误;该地降水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调节径流均不是梭梭树的主要生态环境,CD排除。故选A。
31.答案: B
解析: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是河流侧向自由发展形成河曲。随着侧向侵蚀的不断发展,河道变得愈来愈弯,形成“Ω”形曲流,出现曲流颈。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河曲的颈部,河道被迫裁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答案: A
解析: 牛轭湖是地势平缓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形成河曲,之后自然的裁弯取直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平原地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3.答案: 雅丹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有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地区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解析:
34.答案: (1)纬度高,气温低,降雪量大,且有利于积雪的保存;山地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强,易形成降雪;山谷水汽多,难以扩散,为降雪提供条件;地处两山脉交界处,冷暖气流活动频繁,降雪量大。
(2)夜晚气温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幅度大致呈正相关,风向变化越大,气温上升幅度越大;白天风向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幅度呈负相关,风向变化越大,气温下降幅度越大。
(3)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造成夜间实测风速偏小;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造成白天实测风速偏大。
解析: (1)礼区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通常较低这有利于降雪的形成,低温环境有利于积雪的保存。崇礼地处阴山山脉东段大马群山余脉和燕山余脉交接处,境内山峦起伏、沟谷交错。这样的地形有助于阻挡冷空气的活动,形成冷空气滞留,使得暖湿气流在山地区域凝结成大量的降雪。同时,地形抬升效应也增强了降水的强度,导致降雪量更加大。山谷水汽多,难以扩散,为降雪提供条件。
(2)由图可知,18时-9时,主要吹东南风,10时-18时,吹西南风。风向大致由东南风转向西南风。
(3)由图两曲线的变化可知,夜晚气温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幅度大致呈正相关,风向变化越大,气温上升幅度越大;白天,风向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幅度呈负相关,风向变化越大,气温下降幅度越大。
(4)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会与冬季的西北风叠加导致风速偏大,晚上为山风,风向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冬季风削弱了山风,风速会偏小。
35.答案: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溶蚀作用强;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于水,被流水溶蚀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地貌,我国西南地区多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溶蚀作用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易溶于水,湿热的气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现在各种喀斯特地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