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6 散 步
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
课前预习
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回环句”的妙处,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难点)
了解作者及文章相关背景,积累“分歧、各得其所”等重点词语。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重点)
学习目标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 》《散步》《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作者简介
要求:
采用圈点法标出生字词。
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朗读课文
信服 嫩芽 分歧 取决 拆散
委屈 粼粼 一霎时
qí
xìn
nèn
shà
chāi
wěi
lín
jué
字音识记
【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使儿
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词语积累
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整体感知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初春
田野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其乐融融。
作者一家人这次散步与我们平常的散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再读课文,从散步的过程体现人物关系的角度(母子、父子、夫妻、祖孙),分组谈论阅读中的发现。
品读明情
从文中的“散步”一事,我读出了家人之间的关爱、尊重,读出了祖孙之间的和谐、谦让,读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孝顺。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
讨论:你从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母子情深?
①第2段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展示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跃然纸上。②第2段最后一句回环句“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
品味语言
请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言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以从修辞、环境描写、句式对称美和字词句的锤炼等方面)
说话的格式:我最喜欢第x段的……因为……
(1)写景的句子
A.第四自然段:“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B.第七自然段:“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陪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才华、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孝敬。
母亲改变主意的细节描写,折射出一个幸福的家庭互敬互爱的融洽气氛。
景物描写,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点明了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景色怡人。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加以品味。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环境描写,这一段描绘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色,展现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富有诗意。既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又用环境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愉快的心情。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作用: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①语言朴素亲切,多用短句,如话家常;
②用写景烘托渲染;
③使用对称句与回环句增强语言的诗意美。
这篇散文选取了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一生活画面,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温馨情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同时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旨点睛
结构图解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B.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状的儿子。
C.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D.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解析:A.蜜——密;B.状——壮;D.绝——决。
C
当堂检测
2.对下列画线词的语境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趣味,情趣)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人生的使命)
C.后来发生了分歧。(意见不一致)
D.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解析:这里“委屈”是动词,是“使人受到委屈”的意思。
D
当堂检测
3.下面五个句子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课文《散步》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______。其实,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
①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 ②内容好像比较浅
③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④但仔细品味 ⑤滋润着家人的心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②④①⑤③ D.①③⑤④②
解析:A项,第6段中的“严重关头”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也表现了“我”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的强烈的责任感。横线前“一家人散步的琐事”与②句“内容好像比较浅”相衔接,故②句放在首位,排除A、D两项。④句中的“但”是对“内容好像比较浅”的转折,句子衔接紧密,②④相连;“撑起一个温暖的家”与“滋润着家人的心灵”相比,先是这样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进而撑起一个温暖的家,⑤③相连。据此可知句子排序为:②④①⑤③。
C
当堂检测
4.下列各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解析:题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忍受,耐苦支持。A.忍受,耐苦支持;B.久煮;C.忍受,耐苦支持;D.忍受,耐苦支持;故选B。
B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