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刘义庆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理解课文的基本见容。(重点)
【知识与技能】
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难点)
【过程与方法】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
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
者
介
绍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
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背景资料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唐代时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遗闻逸事三大类。
其艺术特点包括:
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
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字词清单
太傅( ) 俄( )而
雪骤( ) 差( )可拟( )
无奕( )女 王凝( )之
谢道韫( ) 柳絮( )
fù
é
zhòu
yì
yùn
chā
nǐ
nínɡ
x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朗读指导
内集:
儿女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高兴的样子。
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不及。
课前预习检查
【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课前预习检查
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何似”,宾语“何”前置)
3、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
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
【特殊句式】
课前预习检查
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二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疏通文意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风而漫天飞舞。”
公大笑乐。
译文: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她就是谢太傅长兄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朗读课文,自主讲述故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经过:
寒雪日
家中
谢太傅、儿女们
咏雪
起因
发展
结果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精读课文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撒盐空中差可拟。”形象生动描绘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与盐接近,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未若柳絮因风起”。将飘飞的雪花比作随风飞舞的柳絮,既生动形象地写出雪的轻盈、柔美,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又极具美感。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乐什么?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
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一乐,感家庭雅趣之乐;
二乐,赏后辈才智之乐;
三乐,赞兄女聪慧之乐
《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更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
作品赏析
(1)叙事平实 文章只是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叙述出来,未加任何评价,但由最后对谢道韫身份的交代可知作者的态度,这是本文的叙事特点。
(2)语言精炼 本文语言十分精炼。如文章首句只有短短十五个字,却包含了环境、人物、事件,内容十分丰富,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
赏析“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句的妙处。
将飘飞的雪花比作随风飞舞的柳絮,既写出雪的轻盈、柔美,也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极具美感。
研读赏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骤
“骤”字用得传神,写出了雪的急,表现出雪景的壮观,为下文“咏雪”做铺垫。
“撒盐空中差可拟。”
突出雪之色和下落之态,同时照应上文的雪“骤”,形象生动。
语言描写
比喻
除去文中的两种比喻,你认为“白雪纷纷何所似”?用七个字回答。
[示例]好似梨花漫天舞
未若柳絮因风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
对于胡儿和谢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
谢太傅虽未对两人所给比喻的优劣做出任何点评,但从他“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可能认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好。文章结尾只对谢道韫做了介绍,也隐含着谢安对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肯定,这是咏雪,更是咏才情。
读透课文,领悟咏雪之妙
赏雪之韵
(1)赏析两个比喻。“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那编者又更喜欢谁的比喻呢?齐读最后一句,思考:这句话的用意何在?
这一句是用来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她不仅是谢家的女儿,更是嫁给了另外一个世家大族,王家。补充身份,说明作者更赞同谢道韫的回答。
读透课文,领悟咏雪之妙
谢道韫的雪若柳絮,更胜一筹,是一种超越形态的意境美,给人丰富的想象,后世用“咏絮之才”形容有才情的女子。“咏絮之才”的谢道韫,是当时很有名的才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读透课文,领悟咏雪之妙
补充资料1:
“明学术”“戒溺爱”“尚勤俭”“慎交友”“重忍耐”
——《谢氏家训》
补充资料2:
诗书传家、重视教育。
千百年来,谢氏人文荟萃,累世簪缨,为相为将,震烁古今,都与重视教育有关。谢安主张身教重与言教。他的子侄辈,直接在他的精神的熏陶下成长起来。谢安兄弟们都在外做官,他很关注子侄辈的教育。不过他实行的是“不言之教”,经常带他们游观山水,与他们谈玄说理,赏诗品文,以他的名士行为作示范,有时也略加点拨,从不板起面孔正面说教,却在这“不言之教”中传递着家风。
读透课文,领悟咏雪之妙
正因为谢家有“诗书传家、重视教育”的门风,所以,“讲论文义”应该是他们家常有的事儿。俗话说“将门出虎子”。一个孩子的品质特点常常带有家庭的教育和风气,即所谓“家风”。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一代代相传下来的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往往能在家庭中看出成因。
读透课文,领悟咏雪之妙
直击中考
请赏析“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句的妙处。
【答题指导】
将飘飞的雪花比作乘风起舞的柳絮,突出了雪花飘飞的轻盈姿态,同时引发人们对春天即将来临的联想,极具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