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鲁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近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翻拍纪录片,剧组到我们班招募工作人员(包括导演、编剧、演员、道具师等),并征集拍摄创意。
请同学们做好准备,根据拍摄要求,挑选自己喜欢的职位(每人至少2个职位),踊跃参与到纪录片的拍摄中来。
了解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了解作者
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共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即:晚年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百草园
三味书屋
字词积累
窜(cuàn) 觅食( mì ) 罚跪( ɡuì )
拗( ǎo ) 确凿( záo ) 轻捷( jié )
云霄( xiāo ) 倘若( tǎnɡ ) 鉴赏( jiàn )
啄食( zhuó ) 和蔼( ǎi ) 恭敬( ɡōnɡ)
质朴( pǔ ) 博学( bó ) 渊博( yuān)
倜傥( tì tǎnɡ) 淋漓( lín lí ) 盔甲( kuī )
绅士( shēn) 人迹罕至( hǎn )
字词积累
人声鼎沸(dǐnɡ fèi) 菜畦( qí ) 锡箔( bó )
皂荚( zào jiá ) 油蛉( línɡ ) 蟋蟀( shuài )
斑蝥( máo ) 敛( liǎn ) 脑髓( suǐ )
竹筛( shāi ) 秕谷( bǐ ) 书塾( shú )
宿儒( rú ) 蝉蜕( tuì ) 狗窦( dòu )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从课文的标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一段经历。
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的两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表现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表达了自己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作了交代。
四个方面:
(1)总说是“我”的乐园(第1段);
(2)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3)美女蛇的故事(第3-6段);
(4)雪地捕鸟(第7-8段)。
2.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点的?
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没有矛盾
不矛盾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
“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
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为什么百草园是乐园?
第1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美好)
乐景
(2)
(神奇)
乐闻
(3-6)
(有趣)
乐事
(7-8)
丰富的景物
神秘的传说
有趣的捕鸟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第二段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是对百草园的整体描写。
第一个“不必说”后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写景物。第二个“不必说”后是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写景物。
长吟
弹琴
又酸又甜
深入探究——有趣美景
菜畦
桑葚
蜂
黄蜂
皂荚树
何首乌根
覆盆子
鸣蝉
蟋蟀
覆盆子
视觉
颜色
形状
——听觉
声音
——味觉
味道
有趣的动植物
碧绿
紫红
黄
肥胖
高大
臃肿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百草园的菜畦
百草园的
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百草园的皂荚树
轻捷的叫天子
肥胖的黄蜂
鸣蝉在树叶
里长吟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通读1-8自然段,思考:鲁迅是怎样评价百草园的?请同学们找出评价性的句子。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成人视角
儿童视角
③
②
①
为什么百草园是乐园?
自学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表达效果 能厘清内容,概述准确
行为表现 自信、勇敢、进步
默读课文2-8自然段,鲁迅说百草园是他的乐园,找找文中写的“百草园之乐”具体“乐”在哪里,作者用怎样的句式把“百草园”的“乐”连缀起来的?
互学
展学
组内交流分享,分配展示任务。(展学任务分配:一名学生读,一名学生说乐在哪里,小组成员补充)
小组展示成果。其它小组倾听、补充或评价。
课文研读,句句斟酌
(美好)
(神奇)
(有趣)
有丰富的景物
有神秘的传说
有趣味的活动
乐景(2)
乐闻(3-6)
乐事(7-8)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再现了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段?
四个片段:
1. 提问“怪哉”一虫的事。(12—16)
2. 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17—19)
3. 师生读书的场面。(21—23)
4. 学生做游戏,画画儿。(24)
三味书屋后园
作者眼中他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表面严厉,实则和蔼、宽容、淳朴、亲切。如:“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2)方正,质朴,博学。如:“因为我早就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补充背景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的。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作者对此并不抵触,而且也享受游戏的乐趣。
怎样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先生”这样做可取吗 为什么
私塾的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更何况提问的是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答并有怒意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主 题:
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百草园
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