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对于中国在战场上的失败你有何感想?
导入
洋务运动是指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时间
主张
目的
领导者
口号
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开明官员。(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的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内: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外:列强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1860)
内忧
外患
1861年俄国开始农奴制改革
1865年美国实现南北统一
1868年日本开启明治维新
同期的世界,各国纷纷图强求变
洋务运动的背景:
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洋务运动掀起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太平军、捻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势力)。 ——摘自《曾文正公全集·奏稿》,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二),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版,第588页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
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合作探究
洋务运动的时间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阶段: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9世纪60s~90s
60年代
70年代
90年代
前期
后期
“自强”
军事工业
“求富”
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口号: “自强”“求富”。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两江总督曾国藩
闽浙总督左宗棠
直隶总督李鸿章
湖广总督张之洞
恭亲王奕?(xin)
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中 央
地 方
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晚清 “中兴四臣”
中国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模型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末第一个
官办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
1862年8月,安庆内军械所的科学家徐寿和华蘅芳合作,手工制成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类似,“以火蒸水”,运转自如。后来,他们又制成以螺旋桨推进的汽轮“黄鹄号”。这些情况说明,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发展近代工业的条件。
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后
兵器 传统武器
制造方式 手工制造
近代武器
机器制造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大炮的厂房
鸦片战争时期
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洋务运动的内容: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造船
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
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用工业 主办人 行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李鸿章
航运
能源
重工业
性质:
口号:
第二阶段
时间:19世纪70年代起
求富
官督商办
开平
上海
武昌
汉阳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湖北织布局
轻工业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官,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
1861年恭亲王奕訢创办的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洋务运动的内容: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第一批留美幼童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
唐国安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唐绍仪
民初国务总理
据不完全统计,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有30人进入工矿、铁路、电报行业,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有5人进入教育界,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有24人进入外交界,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有20人进入海军,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
洋务运动的内容:
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标志着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的过渡和转型。
汉阳造
88式
汉阳造
88式
1895年
1895年
洋务运动的内容:
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北洋舰队总吨位41200吨位,名列东亚第一,世界第九。
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初步建成,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建立新式海陆军:
海
创办者 创办企业 成立时间 地点 特点备注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安徽怀宁,后迁至南京 (最早)仿造西式枪炮的开端
崇 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1867年,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 天津 天津机器局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上海 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上海 中国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 1876年 河北滦县 开平煤矿;大型近代化煤矿
机器织布局 1878年初建,1893重建 上海 ——
天津电报总局 1880年 天津 ——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福州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兰州织呢局 1878-1880年 兰州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近代毛织厂,是我国机器毛纺织工业的雏端。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0年 武汉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湖北枪炮厂 1890年 湖北 ——
湖北织布局 1892年 武汉 略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一览表
小结
思考探究
Q: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1)地位
进步性
局限性
结果:失败。
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发展起来,客观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性质
(3)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教材补遗】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而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3)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4)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洋务派力量既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5)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背景
时间
国家
过程
结果
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妥协退让。
19世纪中期,从东南海疆开始
美国、日本
(1)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兵侵略台湾,遭到抵抗,大败而归;
(2)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入侵台湾;
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南部。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兵入台,部署防务。日本难以取胜,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1874年侵台日军在台湾留影
琉球地图
背景
浩罕国
俄
日占
琉球
李鸿章“海防论”
左宗棠“塞防论”
新疆不复,于肢体无伤;海疆不防, 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
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
二者并重。
收复新疆
1864年,新疆内乱。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
1875年,左宗棠发兵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西北渡过危机。
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史背景:
中法战争——西南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示意图
19世纪中后期,法国用武力侵占中国的藩属国越南后开始将矛头指向中国。
2.起止时间
3.主要经过
19世纪70年代,法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大对外战争,在中法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遗址
(3)镇南关大捷:1885年,中法战争的转折点
(1)马尾海战:1884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2)台湾之战:1884年,击退法军;
中法战争——西南边疆危机
3.主要经过
左起:冯子材、镇南关、法军将领尼格里(Fran ois Oscar de Négrier)
1885年,中法两国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等。从此,法国势力侵入中国西南地区,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中法战争——西南边疆危机
结果
1885年(光绪十一年)6月9日大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Jules Patenotre,1845—1925)在天津商谈签订条约事宜。中法会谈,越南作为附属国在旁听。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中法越南新约),22.7×36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Q:想一想:中国打了胜仗为何却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奇怪的结局:
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
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危机示意图
思考探究
Q:观察地图,思考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边疆
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特点:①边疆危机地域更广。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边疆危机主要在东南沿海、东部沿海、东北边疆;这一时期扩大到西北、西南,造成边疆地区“危机四伏”。
②出现新的侵略国家。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以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走入侵略者的行列。
③侵略方式由以往的商品输出为主逐渐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方式: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5、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6、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7、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创办近代民用企业(3)兴办新式教育(4)建立新式海陆军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9、评价:①积极性②局限性
1、东南:美、日侵略台湾
2、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
3、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
1.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2.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在奏章中认为仅有枪炮和炮舰,不能使一个国家强大;要使用它们和使它们运行,还得靠制造业、矿业和近代运输业的支持。为此,洋务派( )
A.尝试创办民营企业以“求富”
B.重视诱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开始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技术
D.积极主动应对国际市场挑战
3.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了当时( )
A.“求富”目标已实现 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
C.海防建设十分紧迫 D.海军规模领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