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7 10: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本题注重基础,考查字词、文学常识等课内知识)
1. 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1)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词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阴 huì( ) 拮 jū( ) 褴褛( )( ) 嗤笑( )
文学常识填空。(5分)
(1)《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2)《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__________》。我们在文中认识了活泼健康的少年__________和变得麻木困苦的中年__________。
4. 综合性学习。(8分)
学习了《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班级举办了“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活动。
(1)【人物画廊】请从杨二嫂、于勒中任选一人,仿照示例,为他/她写一段人物简介。(4分)
示例: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少年时天真活泼、勇敢机智,是“我”心中的小英雄;中年后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而变得麻木、迷信,成了辛苦麻木的农民代表。
(2)【情节续写】假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真的发财回来了,菲利普一家的反应会是怎样的?请展开想象,进行简要的片段描写(不少于50字)。(4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故乡》选段,完成5-8题。(15分)
选段内容(略):从“这来的便是闰土”至“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
选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中年闰土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4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一句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文中闰土恭敬地叫“我”一声“老爷”,而母亲却让“我”和闰土“还是照旧(哥弟称呼)”。你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态度?(4分)
“我也说不出话”一句,包含了“我”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16分)
守山翁
李亮
①老陈是这山最后的主人。儿子在城里买了房,接了他三次,他回了三次。他说:“我走了,谁来看这些树?”
②这山是村里的集体财产,包产到户后,没人愿意要这偏远的荒山,老陈便要了。他像打磨一件瓷器一样,用了三十年光阴,把一座秃岭打磨得郁郁葱葱。松柏、杉木、毛竹,都是他的兵,他一声令下,它们就漫山遍野地站直了。
③老陈最得意的,是山腰那一片果园。桃三李四杏八年,他记得每一棵果树是哪年栽的,喜欢什么肥料,怕什么虫子。秋天,果子熟了,他并不急着摘去卖,总要留一些给过路的鸟雀和山下的孩子们。
④村里的青壮年都走了,只剩下些老人和孩子。孩子们也陆续被父母接进了城。山,越来越静了。
⑤这天,来了几个穿西装的人,带着图纸和测量仪器。他们在山上转了半天,最后找到老陈,说公司看中了这片地方,要开发成度假山庄,价钱好商量。
⑥老陈蹲在门槛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像山里清晨的雾。良久,他摇摇头:“不卖。”
⑦“老汉,你一个人守着这荒山有啥意思?卖了钱,去城里享清福不好吗?”
⑧老陈磕磕烟袋锅,站起身,指着满山的树说:“你看它们荒吗?它们每一个都有名字,都认得我。我走了,它们会哭的。”
⑨来人笑了,觉得这老头真是迂腐得可爱。
⑩他们走后,老陈一个人在山上坐了很久。夕阳给他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他和他守护的山林,沉默地融为一幅画。
晚上,老陈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儿子在电话那头叹气:“爸,您这是何苦……”
老陈没解释,只是轻轻地说:“根扎下了,就挪不动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0. 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他像打磨一件瓷器一样,用了三十年光阴,把一座秃岭打磨得郁郁葱葱。
阅读第③段,说说老陈为什么“总要留一些(果子)给过路的鸟雀和山下的孩子们”。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文章中的“老陈”和《故乡》中的“闰土”,他们都扎根于土地,但他们的精神面貌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文章结尾老陈说:“根扎下了,就挪不动了。”这句话有怎样的深刻含义?(2分)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①,牛衣②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缫车:抽丝的工具。②牛衣:用粗麻编织的衣服,这里指穿粗布衣服的农人。
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富有乡村特色的场景?请用自己的话描述。(3分)
词的最后一句“敲门试问野人家”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3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6. 《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从鲁智深、武松、林冲三人中任选一位,结合一个具体情节,分析其性格特点。
三、写作实践(50分)
17.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题目一: 以《他(她),留在了那片土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陈守护着山林,闰土守护着家庭,菲利普夫妇守护着他们虚幻的梦想……“守护”一词,含义丰富。它可能是一份责任,一种坚持,一个习惯,亦或是一份深情。
请以“守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字数不少于600字。
【拓展延伸题】(附加题,10分)
18. 乡土文化探究。你的家乡(乡村)一定有一些独特的风物、手艺或习俗,例如:村口的老槐树、端午包粽子、编竹筐的手艺、唱山歌等等。请选择其中一项,简要介绍它,并谈谈它承载了人们怎样的情感或记忆。
-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8分,每空2分)(1)鸡声茅店月 (2)月是故乡明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4分,每空1分)晦 据 lán lǚ chī
3. (5分,每空1分)(1)法 莫泊桑 (2)《呐喊》 闰土 闰土
4. (8分)
(1)(4分)示例:于勒,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年轻时行为不端,挥霍家产,被家人送往美洲。后来据说发了财,成为菲利普一家的希望。最后却被发现沦为一个穷苦潦倒、以卖牡蛎为生的老水手,遭到家人的嫌弃和躲避。(人物出处1分,经历概括3分)
(2)(4分)示例:父亲的脸会瞬间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喊道:“哦!我亲爱的于勒!我就知道你会有出息的!”母亲则会立刻扑上去拥抱他,眼泪汪汪地诉说着思念,并急切地打量他华丽的衣着,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享受这“意外之财”。(想象合理2分,描写生动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5. (4分)外貌描写(“灰黄的脸”“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的手”);神态描写(“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动作描写(“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语言描写(“老爷!……”)。(答出两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6. (3分)不矛盾。(1分)“欢喜”是因为见到童年时期的好友,内心自然感到高兴;(1分)“凄凉”是因为想到自己困苦的处境和与“我”之间巨大的身份差距,感到悲伤。这一复杂神情深刻揭示了闰土内心的矛盾与痛苦。(1分)
7. (4分)闰土的态度: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认为“我”是老爷,自己是奴仆,不敢逾越。(2分)母亲的态度:善良,念及旧情,希望保持一份纯真的情谊。(2分)
8. (4分)对闰土巨大变化的震惊与同情;对造成闰土悲剧命运的社会的悲愤;对与闰土之间隔膜的悲哀与无奈;对童年美好友谊逝去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二)课外阅读(16分)
9. (3分)老陈三十年如一日守护荒山并将其变绿,面对开发商的巨额购买诱惑,他为了守护山林和自己的信念而坚决拒绝。
10. (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老陈改造荒山比作“打磨瓷器”,(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改造荒山的精心、耐心以及所付出的漫长艰辛,突出了他对山林的热爱。(1分)
11. (4分)原因:体现了老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和对孩子们的关爱。(2分)品质:表现了他的善良、仁爱和无私。(2分)
12. (4分)闰土:在生活的重压下变得麻木、顺从,精神上是困苦的。(2分)老陈:乐观、坚定、有主见,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爱和自豪,精神上是富足和独立的。(2分)
13. (2分)既指老陈的根(生命、情感、信念)已经深深扎根于这片山林,无法离开;(1分)也暗含了对那些离开土地的人们的复杂情感,以及一种文化传承上的忧虑。(1分)
(三)古诗文阅读(6分)
14. (3分)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村子南北都响起了缫丝车的吱呀声,穿着粗布衣服的农人在古老的柳树下叫卖黄瓜。(场景描述完整即可)
15. (3分)塑造了一个平易近人、谦和、富有生活情趣、与农民关系融洽的太守(官员)形象。
(四)名著阅读(8分)
16. (8分)示例:我选择鲁智深。(1分)情节:“拳打镇关西”。(1分)分析:鲁智深听闻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辱,先是慷慨赠银相助,次日又故意去找镇关西的麻烦,三拳将其打死。(2分)这体现了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的性格;同时,他打死人后假意骂其“诈死”,一边大步离开,又显得粗中有细,有勇有谋。(4分)(结合情节2分,分析性格4分,表达1分)
三、写作实践(50分)
17. (50分)略(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给分)
【拓展延伸题】(附加10分)
18. (10分)示例:我选择介绍家乡的“打糍粑”。(2分)介绍:每年腊月,几家人凑在一起,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槽,青壮年男子用木槌反复捶打,直至米粒变成绵软柔韧的米团,再捏成圆饼状,寓意团团圆圆。(4分)情感:它承载了乡亲们迎接新年的喜悦,是邻里间互助合作的见证,也凝聚了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美满的深切期盼。(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