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乌鸦喝水 课件+教案 (7)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乌鸦喝水 课件+教案 (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8 18:37:55

文档简介

乌鸦喝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乌.处”等9个生字,会写“可.里”4个字.
2.朗读课文,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3.让学生懂得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谜语导入,诱发兴趣
1.谜语:“身黑似木炭,腰插两把扇,往前走一步,就得扇一扇。”
师:是什么,这么多小朋友都猜出来了,大家一起说。
生:乌鸦。(预设)
师:真聪明,都猜对了,就是“乌鸦”。(板书:乌鸦喝水)
2.学生猜出谜底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乌鸦的简笔图1,指着“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指名读。(真亲切,像是老早熟识了的朋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在轻松的活动中感受到老师就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通过与“乌鸦”打招呼,拉近了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师:猜猜这个“乌”字更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
生:鸟。(指名讲)
师:说的真好,大家看呢——出示“鸟”的生字卡片。长得像不像,真的就差一点点,怎么记?
生:有亮亮眼睛的是什么“鸟”。(指名说)
师:黑黑的乌鸦配上黑黑的眼睛就黑不溜秋,眼睛跟它身上的羽毛一样的黑,可能就看不出来了,所以乌鸦的“乌”有没有点啊?
生:没有。(齐答)
师:我们再读读课题,第19课、乌鸦喝水。
活动2【讲授】新授
二.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谈话导课。 昨天,我们大家一起初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和小乌鸦见了面。(课件出示伴有乌鸦叫声的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现在,小乌鸦衔来了许多字词卡片来考考大家了,小朋友们有信心过关吗? 2.复习检测。 (课件出示字词卡片) 开火车认读。 3. 区分“乌”“鸟”等。
【设计意图】: 由于一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上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字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边读边思,突出主题
听课件范读。把生字放回课文里读一读,标出自然段。
师:这些生字朋友回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认识他们吗?(认识)好,我们再读课文,老师要求读完后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开始读吧!
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说说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此时的乌鸦心情怎样? ⑴“口渴”的教学。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口渴”时的感受。 ⑵“到处”的教学。 学生观看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的动画,想一想:乌鸦为了找水,飞过了哪些地方呢?谁能演一演“乌鸦到处找水喝”? ⑶朗读指导。 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请打开书,把课文的第一句话读一读。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师评价、鼓励)重点指导“到处”,乌鸦找水的心切、着急,读得稍重而缓。
【设计意图:想象、体验与表演是为朗读而铺垫,通过这一系列情境活动,孩子们自然而然便能体会到应重读“到处”一词,这比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应怎么读效果更好。】 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你会说什么呢?心情怎样?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学生评价) ⑷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乌鸦却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请勾出来。
⑸(播放乌鸦看到水,找到瓶子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及瓶里水的多少,并用手指当乌鸦嘴伸向课前准备的装有水的透明瓶子,来感受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⑹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⑺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评价)学习第二、三段:
1. 小乌鸦没有被困难吓倒,它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默读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 全班交流。(师板书:想办法,喝着水)
3. 学生观看乌鸦放石子的动画课件,思考:乌鸦是怎么放石子 的?(理解“一个一个地”的含义)我们也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4.分组合作做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用彩笔把瓶子里水的位置 作个记号)
5.交流。 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书上是用哪个词来描述的?
6.说话训练。 你能用“渐渐”一词说一句话吗?
7.朗读指导。 (强调许多、一个一个、渐渐、喝着水了) 8.有感情地齐读二、三自然段。(师评价)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当我们碰到了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要不畏惧困难,善于动脑筋去解决。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通过动画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朗读感悟课文。】
四.合作讨论,拓展思维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师板书: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2.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要是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
3.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4.师小结: 乌鸦聪明,同学们更聪明,通过认真读书,积极开动脑筋,不但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而且,就是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也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
【设计意图】: 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既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五.沟通课内外,拓展实践
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类似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举办“寓言故事赛”。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
六.盘点收获,拓展延伸。
七. 1.这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2.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 这一盘点,使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使学生一课有一得,天天有进步。
活动3【作业】作业
八.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故事新编:在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乌鸦是怎么想办法喝到水的。
课件20张PPT。乌鸦喝水身黑似木炭,
腰插两把扇,
往前走一步,
就得扇一扇。
(打一动物)猜一猜我会认乌(wū)鸦(yā)喝(hē)渴(kě)瓶(píng)石(shí)办(bàn)法(fǎ)旁(páng)许(x?)我会读: wū yā pínɡ zi bàn fǎ kě shì
乌 鸦 瓶 子 办 法 可 是
xiǎnɡ le xiǎnɡ dào chù zhǎo shuǐ
想 了 想 到 处 找 水
hěn ɡāo hē bù zháo zěn mo bàn
很 高 喝 不 着 怎 么 办 我会读:
乌 鸦 瓶 子 很 高 到 处
找 水 可 是 办 法 石 子
喝 不 着 想 了 想 怎 么 办
乌 处 找
鸟 外 我比一比: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读一读,想一想,乌鸦看到什么?乌鸦看到一个瓶子。瓶子里有什么? 瓶子有水 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在喝水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又想了什么办法?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照样子,说一说:
乌鸦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把 ﹍﹍放到﹍﹍﹍。
﹍﹍把 ﹍﹍﹍﹍﹍﹍。照样子,说一说: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
太阳公公慢慢升起了。
慢慢除了乌鸦的办法,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水流到土里,还是喝不到水呀!这家伙真笨,可以用吸管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