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灯光 分层练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歼灭(jiān) 倚着(yǐ)
B.璀璨(cuǐ) 豫皖苏(wǎn)
C.黑魆魆(xū) 郝副营长(hǎo)
D.憧憬(tóng) 千钧一发(jū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照样 宏伟 赞叹
B.猛烈 歼围 茂密
C.功破 指挥 电钮
D.憧憬 焦急 狙击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教窒里。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王老师讲谋。
B.妈妈的钱包掉了。她一边找一边自言自语:“我的钱包到哪里去了呢?真急死人了!”
C.妹妹唱歌真好听。我和爸爸一起鼓起掌来,那掌声震天动地。
D.黄继光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用他的身躯堵住了机枪口。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B.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C.“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5.下列对《灯光》这篇文章叙事顺序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课文整体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
B.课文开头和结尾照应,结构严谨。
C.课文中间是对往事的追忆。
D.课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
6.结合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郝副营长代表着老一辈的革命先烈,正是他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了今日的辉煌与灿烂。
B.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幸福的生活。
C.文章采用正叙的方式,做到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D.电灯在和平年代是生活中的普通用品,但在战争年代,它却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7.按意思写词语。
①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②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③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天安门广场的灯光( )使人感到光明,( )使人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 )不点燃那本书,后续部队( )可能在黑暗中停留更长的时间。
(3).( )战士们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4).这火光( )微弱,( )对于黑暗中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采用 的叙述法式讲述了一个关于 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 在 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第二次是 在 时的自言自语;第三次是 跟 谈话时说的。
(3).课文的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2)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一个整编师。(改为“把”字句)
(3)这个火光微弱。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四、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11.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在文中找出表示动作的字或词语。
(2).联系课文,“多好啊”在课文中出现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灯光》的作者是 。
(4).郝副营长深情地说了这番话还陷入了 ,表现了他为了革命 的献身精神和为解放祖国,为造福 而跳动的火热的心。
12.课外阅读。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那同志一只手哆哆嗦嗦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②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短文的主人公是 。
(2).标序号的语句主要运用了 、 、 描写。
(3).加点词语“模糊”和“清晰”是一对反义词,既然战士牺牲时,卢进勇眼睛“模糊”了,但为什么又写“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说说你的理解。
(4).品读下列语句,关于两个句子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那同志)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在柏林》)
A.相同点:细节描写,都用了数数字来表现人物。
B.不同点:(1)中的数字,是无名战士数火柴的数量,体现了无名战士托付火柴时的郑重,侧面写出了无名战士的虚弱,以及火柴的珍贵。
C.不同点:(2)中的数字,是疯了的老妇人机械重复着“一、二、三……”这代表了她的三个儿子,反映了战争的危害,更包含了一股强大的悲愤。
D.相同点:这些数字就是数字,都表示数量。
(5).“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是 描写,作用是 。
(6).课本上我们也学过一篇王愿坚的文章《 》。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两个题目的作用。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D
2.C
3.C
4.A
5.ABCD
6.C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7. (1).憧憬(2).千钧一发(3).震天动地
8. (1).不但;而且(2).如果;就(3).因为;所以(4).虽然;但是
9. (1).插叙;灯光(2).游人;漫步;郝副营长;战斗前;郝副营长;“我”(3).它象征着光明和幸福的生活,象征着美好的期盼,也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精神。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10.(1).灯照耀着建筑。(2).这一仗,我们把敌人一个整编师消灭了。(3).这个火光虽然微弱,但是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四、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11.(1).划着 、点燃、望了、说、用上、学习、靠在、望着。(2).一共出现了三次。从中体会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3).王愿坚(4).对未来的憧憬里;大无畏;人民
12.(1).那同志(或:无名战士). (2).神态;动作;语言(3).“模糊”是因为卢进勇为无名战士的牺牲流下了眼泪,泪水模糊了视线。“清晰”是因为无名战士的手像一只路标,指向了部队前进的方向,让卢进勇看到了希望。(4).D(5).环境;渲染了此刻悲伤的气氛,烘托出无名战士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精神(6).灯光;题目的作用:①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灵魂。②“火柴”和“灯光”都有“光”,暗含了主要人物作为一名革命战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如同指引革命前进的“光”,升华了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