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多收入多少?——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多收入多少?——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10: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主题) 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多收入多少?——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第7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本课时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核心内容。学生应能正确进行包含两步以上的小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掌握其运算顺序。
课标强调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发展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通过“黄金周期间两个旅行社收入比较”这一复合问题,引出需要先分别计算日均收入再求差,或先求总收入差再除以天数的两种解题思路,从而自然过渡到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中应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先审题、再确定步骤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在“比较旅行社日均收入”这一实际问题中,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形如52.5÷7 - 47.6÷7或(52.5 - 47.6)÷7的综合算式,明确需要进行多步计算。
2. 学生通过对比两种解法,理解并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知道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并能正确、规范地进行脱式计算。
三、学习重点
1.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是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四、学习难点
1. 理解两种不同解法背后的数量关系,即“分别求差”与“先求差再分”,并能用综合算式准确表达。
2. 在脱式计算过程中,保持每一步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因中间步骤出错而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问题分析:让学生独立阅读题目,说出“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多收入多少万元”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已知条件,以及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评价其信息提取和逻辑分析能力。
2. 算式列写: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观察其是否能想到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评价其符号意识和建模能力。
3. 计算过程:检查学生的脱式计算过程,重点关注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尤其是括号内的计算是否优先,以及每一步的竖式或口算是否准确。
4. 结果验证:让学生用另一种方法计算结果,看是否一致,评价其验算意识和思维的全面性。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小数加、减、乘、除单一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算技能的综合与提升。
五年级学生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运算顺序,但将此规则迁移到小数运算中,尤其是在处理含有小数的复杂算式时,仍可能出现顺序混乱或计算失误。他们可能更习惯于分步列式,对列综合算式感到困难。因此,教学中必须强化“运算顺序”的规则,通过直观的板书演示和反复的口头复述(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计算流程。同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列综合算式可以更简洁地表达解题思路。
七、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呈现背景信息,明确研究对象。
教师:“国庆‘黄金周’期间,大家都去旅游了。我们来看看两家旅行社的收入情况。”
板书信息:“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共收入52.5万元,阳光旅行社共收入47.6万元。黄金周一共7天。”
(2)、聚焦核心问题,引发思考。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学生提问:“哪家旅行社收入高?”“高多少?”等。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想知道哪家旅行社经营得更好,光看总收入可能不够公平,因为……”
启发学生想到:“应该比较平均每天的收入。”
明确问题:“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多收入多少万元?”
板书问题。 二、合作探索,构建算式。 (1)、分析第一种思路,列分步算式。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算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出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的收入。”
列式:52.5 ÷ 7 = 7.5(万元)
继续问:“再算什么?”
回答:“算出阳光旅行社平均每天的收入。”
列式:47.6 ÷ 7 = 6.8(万元)
最后:“它们的差就是多出的部分。”
列式:7.5 - 6.8 = 0.7(万元)
总结:“这是一种分三步走的方法。”
(2)、分析第二种思路,引入综合算式。
教师:“有没有更快一点的方法?能不能把这三步合并成一步?”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最后是要算差,而这两个数都是除以7得到的,所以可以先把52.5和47.6的差算出来,再除以7。”
列式:(52.5 - 47.6) ÷ 7
解释:“这里为什么要加括号?因为我们要先算52.5减47.6,如果不加括号,按照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顺序,就会先算47.6÷7,那就错了。”
计算:(52.5 - 47.6) = 4.9,然后4.9 ÷ 7 = 0.7(万元)
对比两种方法,得出相同结果,说明都正确。 三、归纳法则,巩固练习。 (1)、总结运算顺序,形成规则。
教师:“从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一样。”
师生共同总结:
1.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专项计算练习,强化技能。
出示几道混合运算题,让学生脱式计算:
① 6.4 ÷ 0.8 - 1.5 × 4
② (1 - 0.2) ÷ (1 - 0.84)
③ 10 - 3.8 × 0.4 ÷ 7.6
④ 1.2 × (5.2 - 2.5) ÷ 0.3
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运算顺序和每一步的准确性。
八、作业与检测(对应学习目标)
一、基础练习
1. 脱式计算:
8.4 ÷ 0.7 + 2.5 × 3 = ______
(12.6 - 4.8) ÷ 0.6 = ______
15.2 - 3.6 × 2.5 = ______
0.9 × (7.2 + 2.8) ÷ 5 = ______
二、应用提升
2. 林丽出生时体重是3.25千克,3个月后体重是7千克。林丽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多少千克?(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拓展思考
3. 不计算,说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
4.8 × 12 - 4.8 × 2
6.28 ÷ 0.8 ÷ 5
4.82 ÷ 0.25 + 1.25 ÷ 0.25
九、学后反思
1. 我学会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知道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 我能用综合算式来解决像比较日均收入这样的实际问题,这样更简洁。
3. 我在计算时要注意每一步都不能出错,特别是中间步骤的结果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