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练习试题(含答案)(适合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练习试题(含答案)(适合鲁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15: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3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制取装置应主要考虑 (  )
①反应物颜色  ②反应物状态 ③反应物硬度  ④反应条件 ⑤气体的密度  ⑥气体的溶解性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相对纯净的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5)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         时才能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如果选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3.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关于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就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B.催化剂可以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C.在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
D.只要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4.氧烛(如图)是一种常用于潜艇中的化学氧源,主要成分是NaClO3(在有催化剂和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同时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镁粉(与氧气反应,提供NaClO3反应所需的热量)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启动装置的作用是引燃镁粉
B.使用前后,产氧药块中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C.氧烛中涉及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只有分解反应
D.镁粉过少会使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多将减小产氧量
5.为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B.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C.可通过对比图2中的bd或ac点来比较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D.实验后两瓶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不同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开展氧气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浓H2SO4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从而得到干燥的氧气。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②的仪器名称:    。
(2)根据所给的试剂,在实验室里选择一种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上图中的发生装置    。
(3)若选择乙、丙、丁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导管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   、   接   。验满的操作为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小明同学在利用乙装置制氧气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发现过氧化氢溶液不能流下来,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7.某探究小组进行了“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的系列探究,该小组分别取1 g不同的催化剂,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5%的过氧化氢溶液20 mL,进行了如下实验:
(1)写出实验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MnO2粉末与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相同的催化效果,你认为此结论是否科学     (填“是”或“否”)。理由是           。
(3)能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形态有关的实验组合是 (填实验序号)。
(4)在一定温度下,另取2 g红砖小颗粒,向其中加入8%的过氧化氢溶液20 mL,继续实验,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实验丙快。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写两条):      。
答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C
2.(1):①  试管  ,②  酒精灯  。
(2)AF 
(3)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a 
(5)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
3.C
4.C
5.D
6.(1)锥形瓶  。
(2)乙  。
(3)c 、  b 接   e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4)略
(5)导管右端被夹紧,装置内气体无法排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7.
(1)略
(2)否      实验温度不同,变量不唯一      。
(3)丙、丁
(4)过氧化氢浓度不同、加入催化剂的质量不同(合理即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