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节空气的组成练习试题(含答案)(适合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节空气的组成练习试题(含答案)(适合鲁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15: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组成
第1课时 定量认识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2.英国科学家瑞利发现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后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的密度,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
A.H2  B.He  C.H2O  D.Ar
3.下列事实能说明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请在横线上填写有关物质的名称。
(1)煤能在空气中燃烧:    ;
(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    ;
(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
(4)澄清的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
4.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汞槽和曲颈甑中汞的作用都是消耗氧气
B.实验结束,曲颈甑中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说明空气为混合物
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时,曲颈甑中的汞取少量即可
D.结束加热后不需要冷却,可立即测量玻璃钟罩中汞柱上升的高度
5.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固体小颗粒
B.可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该实验证明了O2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D.该实验还不能证明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现象是         。
(2)实验前后,在读取数据时,小气球需保持的状态是    。
(3)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4)在实验中,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完成表格。
(5)实验中,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所测得氧气的含量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①              ;
②          。
7.下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惰性电热板”通电发热后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左右隔板间距离为20 cm。关于该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电热板上的红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B.反应后剩余的主要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反应结束后切断电源,冷却至室温后左右隔板间距离约为4 cm
D.可用足量的铜粉替代红磷进行实验
8.小科在图甲装置中装入过量的红磷,利用传感器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结合实验过程,可知小科是在图乙中的    时刻打开止水夹的。
(2)打开止水夹后,水从烧杯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位大约上升至刻度    处。
(3)实验后,小科用图像来反映装置内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9.某研究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实验。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白磷,按图1装置连接好。数据采集开始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引燃白磷;待火星熄灭后,从热水中取出试管,再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通过初始压强(p1)与反应结束后的压强(p2),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b段,说明试管放入热水中,空气受热,压强变大
B.c点时,压强最大,白磷停止燃烧,已消耗全部的氧气
C.d~e段,表示的是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的过程
D.p1和p2分别为a和e所对应的压强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注空气质量
1.工业制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氧气生成 B.分离液态空气是化学变化
C.是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 D.工业制氧制得的是纯净的氧气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气可以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B.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常用作保护气
C.氮气常用于生产硝酸和氮肥,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B.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C.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体积的21%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4.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氩气   ③氮气 ④水    ⑤二氧化碳 ⑥二氧化硫
(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   。
(2)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是    。
(3)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是     。
5.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6.实验小组欲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
B.采集一瓶气体样品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在指定环境中倒掉,重新盖上玻璃片即可
C.可根据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比较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D.午后树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通常比人员密集的教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7.校园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C.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2.5、PM10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D.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
8.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越来越关注。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空气质量监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并认识了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1是某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该日的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B.图2的显示屏中显示出的污染物可能有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C.图2中太阳能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空气质量报告可以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9.人体吸入的空气的质量对健康至关重要。
某日某时泰安市空气质量监测情况
(1)当日空气污染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为    。
(2)请选择其中一种污染物:    ,并列举其来源:   。
(3)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    (填“≥”“≤”或“=”)10 μm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会增加PM10的是    (填字母)。
A.焚烧落叶  B.工地扬尘 C.汽车尾气的排放  D.燃放烟花爆竹
(4)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防PM2.5专用口罩的网上销售,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5)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       。
10.充分利用空气这一宝贵资源,会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善。利用空气制取氮气和氧气的流程如图所示:
(1)经过步骤①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②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空气变为液态空气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能量变化为    。
(2)步骤③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
(4)“气调保鲜”是一种食品保鲜技术,它通过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下图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
①冰箱中常用的是“气调保鲜”,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填“富氧”或“富氮”)空气。
②富氧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能是    (填字母)。
A.1∶2  B.1∶3 C.1∶5  D.1∶6
答案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组成
第1课时 定量认识空气的组成
1.B
2.D
3.(1)氧气  ;
(2)氮气  ;
(3)水蒸气  ;
(4)二氧化碳  。
4.B
5.B
6.(1)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
(2)干瘪 
(3)促进空气的流动,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
(4)
(5)①铜粉不足        ;
②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或其他合理答案)     。
7.C
8.
T4 
(2)1 
(3)B
9.B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注空气质量
1.C
2.C
3.A
4.(1)①  。
(2)③  。
(3)②  。
(4)⑤   。
5.A
6.A
7.A
8.B
9.
(1)臭氧    二级  。
(2)二氧化硫   化石燃料的燃烧(与上一空对应,合理即可)  。
(3)≤   ABCD 
(4)吸附 
(5)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
10.(1)混合物     物理变化   放出热量  。
(2)沸点  (3)化学性质不活泼     。
(4)①富氮  ②A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