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的战友邱少云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战士们zhì dìnɡ( )了详细的作战方案,也精心地做了wěi zhuānɡ( ),在离敌人dì bǎo( )不远的地方隐蔽起来。面对敌人的hōnɡ zhà( ),战士们连一声ké sou( )的声音都没有发出。
2.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山坳(ào) 潜伏(qián) 扯掉(chě) 居高临下(jù)
B.暖和(huo) 干涸(hé) 咳嗽 (ké) 蜷一下腿(quán)
C.摧毁(chuī) 掀翻(xiān) 伪装(wěi) 看家本领(kàn)
D.蔓延(màn) 趁着(chèn) 警戒(jǐng) 毕毕剥剥(bāo)
3.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
A.曼延 棉布 扭转 千钧一发
B.呻吟 激动 暗淡 漫山遍野
C.歼灭 璀璨 憧憬 岌岌可危
D.狭窄 隐藏 退却 一触即发
4.选词填空。
激烈 强烈 猛烈
( )的战斗开始了,( )的炮火弥漫在阵地周围。战士们都有一个( )的愿望,那就是尽快结束战斗。
5.山顶上不时地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缩句)
6.邱少云是一名伟大的战士。(改为感叹句)
7.敌人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只好把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8.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改为反问句)
二、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
①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②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③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9.新题型 揣摩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内心情感的变化。
10.语文要素 选文第2自然段是对战前邱少云所处环境和状态的“ ”(点 面)的描写,表现了邱少云 的革命精神;第③自然段是对整个战斗情景的“ ”(点 面)的描写,表现了战士们的 和战斗的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课文同人物精神·舍己为革命)
我和战友黄继光【注】
有令峻
①敌人调来了一个营的兵力集中冲锋,在上午11点多的时候占领了597.9高地,然后,敌人就抓紧在交通沟的沟口上修起了一个碉堡。
②敌人的碉堡位于我方阵地的东南方向。碉堡的前边一直到我方阵地,是一条100多米的开阔地。碉堡的右边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从左右两边都过不去,无法从侧面把这个火力点打掉。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但我们的机枪对敌人的机枪形成不了压制和威胁。敌堡的射击孔位置比较低,也比较小,我们的机枪子弹打不进射击孔里去。
③就在这时,黄继光站了出来,对营长秦长贵说:“营长,我去!”接着,六连连长万福来的通讯员吴三羊也说:“我去!”教导员申维恒的通讯员肖登良说:“我也去!”
④营长秦长贵大喊了一声,说:“好!你们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由黄继光任组长,马上出发!”又命令机枪手,“机枪掩护!”
⑤黄继光背上背了一支带刺锥的步枪,背个黄挎包,腰间扎了一条皮带。他们三个人出发后,左手拿手雷,右手和小臂撑在地上匍匐前进,开始行进得还比较顺利。但又行进了三四十米,也就是离敌堡还有四五十米时,敌人的机枪一个劲儿扫射,吴三羊、肖登良就中弹倒下了。黄继光往前又冲了十几米,在离碉堡还有20多米时,也中弹倒下了。营长秦长贵把拳头往前边的土坡上狠狠地一砸,大叫了一声,哎呀!我就想,该我上了。刚才我就在琢磨从哪里往上冲,既能隐蔽自己不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又能尽快地接近敌人的碉堡。也就过了十几秒钟,只见黄继光趴在那里,双手在身子前边动了一下,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扑到敌堡前,左手把手雷从射击孔塞了进去,并用胸膛堵住了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
⑥手雷比手榴弹引爆的时间短,也就两秒钟。手榴弹拉了弦之后要过四秒才爆炸。黄继光显然是算好了手雷的引爆时间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尽全力冲到敌堡射击孔前的距离,才做出了这个重要的决定。
⑦手雷“轰”的一声爆炸了,敌堡顶上升起了一团烟雾。营长秦长贵一看,大喊了一声:“司号员,吹冲锋号!”冲锋号响了,战士们一跃而上,冲出了工事。几股队伍一起冲杀,快速来到敌人占领的交通沟上,冲沟中的敌人一顿扫射,打死打伤了许多敌人,重新占领了阵地。
⑧敌人这个碉堡,从垒起来到被黄继光炸了,一共也就六七个小时。
(选文有删改)
【注】本文是作者采访抗美援朝战士李继德而创作的一篇纪实文章,通过李继德老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11.选文是如何展现黄继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的?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完成表格。
遭遇的困境 黄继光的选择 黄继光人物形象
难以攻下碉堡时 (1) 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
(2) 不畏生死,继续前行
自身受伤中弹时 (3)
12.请结合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战场环境特点并分析写战场环境的作用。
13.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的加点词。
14.说说黄继光和邱少云之间的共同点。
轻松阅读。
奋不顾身的“新时期英雄战士”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向群所在部队奉命赶到湖北荆州长江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
8月10日凌晨4时许,李向群和战友在巡查中发现一处管涌,他一边发出紧急信号,一边抱起沙袋堵住管涌洞口,洞口冲出的混沙喷得他像个泥人,他全然不顾,拼尽全力死死地压住沙袋,直到战友们赶来及时排除了险情。
13日,大平口幸福闸出现3处管涌,李向群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探管涌,一分钟后,他从下游10米处冒出来,向连长报告:“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说完,他抱起一个沙袋又扎入水中。在李向群的带动下,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堵住了管涌。
16日17时30分,他所在的9连奉命赶到南坪筑堤护坝。当时,洪水已经漫过大堤,他看到站在子堤上码沙袋很危险,就把一名新战士拉下来,自己跳上去干起来。
17日凌晨4时50分,他发现距作业点300米处的内堤滑坡,立即和几名战友冒死跳入水中,手挽手搭起一道人墙,挡住风浪的冲击,直到大部队上来,保住了大堤。
连日来,李向群带病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由于过度疲劳,4次晕倒在大堤上。17日上午,连长见他脸色不好,让他留下休息。可连队一上堤,李向群又跟上来。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
21日上午,听到紧急集合的哨音后,李向群又从病床上爬起来,坚持加入抗洪队伍,10时左右,他第3次晕倒,村民把他扶到阴凉处,缓解后的李向群继续坚持战斗,但因极度虚弱疲劳,第4次晕倒在大堤上,再也没能醒……
“我要上大堤!”这是党龄仅8天、不满20岁的李向群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5.请梳理李向群的事迹,完成时间轴。
8月10日 13日 16日 17日 21日
16.画线的段落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17.从加点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堵住了管涌。
②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
18.请结合邱少云和李向群的事迹,说说你对“英雄”的理解。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答案 B A
1. 制定 伪装 地堡 轰炸 咳嗽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装、轰、嗽”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错误。 居高临下(jù)—— 居高临下(jū):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B.正确。
C.摧毁(chuī)——摧毁(cuī):指用强力破坏;毁坏。
看家本领(kàn)—— 看家本领(kān):照管、看守家里或工作单位的门户的本领。
D. 毕毕剥剥(bāo)—— 毕毕剥剥( bō):状声词。形容敲击或爆裂的声音。
[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壳。
3.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BCD字形正确。
A.“曼延”改为“蔓延”。
4. 激烈 猛烈 强烈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①“激烈”着重指动作、言论等剧烈,常用来形容战斗、竞争等场景,所以“(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②“猛烈”强调气势大、力量大,多形容炮火、风雨等,故“(猛烈)的炮火弥漫在阵地周围”。
③“强烈”侧重于程度深、力量大,可形容愿望、情感等,因此“战士们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尽快结束战斗”。
5.山顶上腾起青烟。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的主语是“山顶上”,谓语是“腾起”,宾语是“青烟”;去掉修饰语“不时地”“一团一团的”。故缩为:山顶上腾起青烟。
6.邱少云真是一名伟大的战士啊!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陈述句改为感叹句的方法:在句中加上程度副词“很、真、太、多么”等;句末加上感叹词“啊、呀、哇”等;句尾句号改为感叹号“!”
本句在“伟大”前面加上“多么”;在句末加上感叹词“啊”;句尾的句号改为感叹号。
故原句改为:邱少云是一名多么伟大的战士啊!
7.敌人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不得不把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详解】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
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需添加两个否定词且不改变句意。原句中“只好”表示只能如此,可替换为“不得不”,通过“不得不”的双重否定结构强化语气,既保留原意又符合句式要求。
故可改为:敌人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不得不把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8.趁着风势,一团烈火难道不是把他整个儿包住了吗?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本句在肯定词“把”前面加上否定词“不是”;在否定词“不是”前面添加反问词“难道”;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句号改为问号。故改为:趁着风势,一团烈火难道不是把他整个儿包住了吗?
9.担心、紧张 矛盾、痛苦 极度悲痛 10. 点 顾全大局、不惧牺牲 面 愤怒 勇猛、激烈
【导语】这段文字聚焦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场景,以“我”的心理活动侧面烘托,借“千斤巨石”比喻凸显其意志如钢,末句复仇口号收束,简洁有力,让英雄壮举与战友情感、战斗决心交融,感染力强。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担心、紧张:从原文“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可知,“我”担忧邱少云因烈火灼烧的剧痛暴露,使潜伏任务失败,所以内心紧张、揪着,体现对战友安危和任务成败的双重担心。
矛盾、痛苦:“不敢、不忍看”是“我”不忍心目睹战友被活活烧死的惨烈场景,“忍不住不看”是因心系战友生死、牵挂任务,这种矛盾心理,深刻展现“我”对战友的疼惜与对局势的担忧交织的煎熬。
极度悲痛:看到战友承受巨大痛苦却纹丝不动,“我”既为他的痛苦感到极度痛心,又被其钢铁般意志震撼、折服,悲痛与崇敬之情交融,故而内心如刀绞。
10.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①第2自然段聚焦邱少云个体,写烈火中他如“千斤巨石”纹丝不动,是“点”的描写。
②这一细节凸显他为严守潜伏纪律,甘愿承受烈火焚身痛苦,表现出顾全大局、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是对个体英雄行为的刻画。
③第3自然段写“我们”全体战士黄昏冲锋,高呼报仇口号,是“面”的描写。
④从整体展现战斗场景,战士们喊着为邱少云报仇,表现出因战友牺牲产生的愤怒(报仇决心)。
⑤“勇猛冲上阵地”表现战斗中战士们的勇猛,以及战斗氛围的激烈,是对群体战斗风貌的呈现。
11. 临危请命,整装上阵 队友不幸牺牲时 扑向枪口,炸毁碉堡 12.战场环境特点:敌我双方之间的战场视野开阔,缺乏掩体;敌军碉堡左右两侧分别是山沟、山崖,我军难以逾越。
作用:为下文黄继光扑向枪口,炸毁碉堡的行为做铺垫。 13.“猛扑”表现了战士黄继光的动作之大、力量之猛,体现出黄继光的迅猛和果敢,突显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4.黄继光和邱少云都有舍己为人的精神,他们都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们。邱少云面对包围着自己的烈火,一声不吭,坚毅面对;黄继光面对敌人冒着火舌的机枪,勇敢前行,都体现了他们的勇敢无畏。邱少云在面临危险时,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动;黄继光也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选择最佳的突破方法,都体现了他们能顾全大局,心思缜密的品质特点。
【解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中“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第③段中“就在这时,黄继光站了出来,对营长秦长贵说:‘营长,我去!’”可知,我军遭遇的困境是难以攻下敌人的碉堡,黄继光请命去炸毁它;
结合第⑤段中“但又行进了三四十米,也就是离敌堡还有四五十米时,敌人的机枪一个劲儿扫射,吴三羊、肖登良就中弹倒下了”可知,我军遭遇的困境是队友牺牲在敌人的枪火中;
结合第⑤段中“也就过了十几秒钟,只见黄继光趴在那里,双手在身子前边动了一下,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扑到敌堡前,左手把手雷从射击孔塞了进去,并用胸膛堵住了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可知,黄继光自身受伤中弹时,用自己的身体扑向枪口,炸毁碉堡。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环境描写。
结合第②段中“敌人的碉堡位于我方阵地的东南方向。碉堡的前边一直到我方阵地,是一条100多米的开阔地。碉堡的右边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从左右两边都过不去,无法从侧面把这个火力点打掉”可知,从“是一条100多米的开阔地”可知,敌我双方之间的战场视野开阔,缺乏遮挡的掩体;从“碉堡的右边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可知,敌人的碉堡左右两侧分别是山沟、山崖,我军无法过去。
战场环境不仅包括地质特征、天气情况、地形地貌、空中环境、地下环境和海洋环境,还包括了社会文化、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因素。结合第②段中“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可知,文中对于敌军双方具体的环境描写,是为下文黄继光舍身炸毁碉堡的英雄行为做出铺垫。
13.本题考查字词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第⑤段中“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可知,这段主要讲了黄继光舍身炸毁碉堡的过程,“猛扑”意思是向某人或目标猛冲,文中形容黄继光动作的迅速与果敢,从中深刻体现出黄继光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我和战友黄继光》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我的战友邱少云》写了邱少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煎熬,严守纪律、壮烈牺牲的经过。赞扬了邱少云是一个严守纪律、勇于牺牲,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
即二人的共同点:他们都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在战场上,他们不惧牺牲,勇往直前,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都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战斗中,保护队友,心思缜密,能够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都是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都是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
15. 排除一处管涌 堵住3处管涌 南坪筑堤护坝 与战友搭人墙保大堤 牺牲在大堤上 16.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李向群和战士们堵住管涌的情形,塑造了战士群像。 17. 从“争先恐后”一词体会到战士们积极主动抢险,体现了解放军奋勇抢险的精神。 从“硬是”一词中体会到李向群身体的虚弱,以及班长对他的关爱。 18.所谓“英雄”,就是在困难与敌人面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分析】15.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
题目的意思是在对应的时间点上,概括当时李向群做的事情。这个事情可以理解为:李向群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上具体做了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例如8月10日,内容在第二自然段,李向群堵住了一处管涌。按照时间节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作简要概括,意思表达明确,搭配恰当,即可得分。
16.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赏析。
画线的段落是第三自然段,仔细阅读该段落,针对主人公李向群的描写有动作、语言的描写,是详写的部分,可以理解为“点”。最后一句是对战友表现的概括性表达,属于略写,可以理解为“面”。所以这个段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点面结合的手法既突出重点,突出主人公精神品质,体现李向群高度的责任感和舍身抗洪的精神,又顾及全局,将参与抗洪抢险的战士们的表现概括出来,体现了战士们坚守岗位,英勇无畏与灾害作斗争的伟大精神。
17.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
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联系句子内容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战士们争着抢着要去做的是一件辛苦又危险的事情,但想到这件事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危,一旦失守将会面临更大的危害,他们奋不顾身地抱着沉重的沙袋跃入水中。由此可以体会到解放军战士们在抢险救灾上的积极、勇敢和舍身抗洪的精神。
②硬是:指无论如何也要这么做。文中指排长态度坚决地拽着李向群去卫生院。为什么排长态度那么强硬呢?侧面反映出李向群已经过度劳累,身体状况很不好了,如果再继续工作将会晕倒甚至丧失生命,必须要治疗和休息了。这是排长对李向群的关心和爱护。
可是李向群为了能多为抗洪抢险出一份力,坚持不休息,奋斗在前线,所以排长才需要“硬是”拽着他去卫生院,可见李向群尽职尽责和舍身抗洪的精神。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体会思想情感。
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中,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致使整个作战计划落空,顽强地忍受烈火的焚烧,纹丝不动,不发出一声呻吟,直到牺牲。体现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本文从几个时间点描写李向群积极勇敢,始终坚持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最后晕倒在大堤上,再也没有醒过来。
两篇文章两位主人公,为了坚决执行自己的任务,舍生忘死,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
联系主人公的事迹,体会事迹中人物的精神品质,结合“英雄”谈一谈,有理有据,没有语法错误,即可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