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识字 第2课 树之歌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植物园里的这些树你都认识吗?请根据拼音选出树名,并完成练习。
梧桐 水杉 枫树 松树 白杨
我发现:上面有关树的字都是_________字旁,“梧、_________、_________”等字的读音和它们右部的字的读音相同。
二、选择题
2.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外公想回家乡养老,他常说:“ ”( )
A.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B.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C.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三、未命名题型
3.换一换。给下列字换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
绵—( )( ) 洼—( )( )
伯—( )( ) 场—( )( )
四、填空题
4.[新情境题]根据语境,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培养人才不容易,可以说“十年 ,百年 ”。
(2)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因为“树无根 ,人无志 ”。
(3)秋天到了,树叶落了一地,我会想到:“ ,叶落归根。”
五、语言表达
5.看图,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高大的榕树看上去像 。
椰树的叶子像 。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精彩阅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6.这首儿歌写了哪几种树?用“○”圈出来。
7.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
8.(口语交际)请你说一说:你喜欢枫叶吗?为什么?
类文阅读。
树的家庭
①我走进森林的世界。
②我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多的树:有红松、有椴树、有柳杉、有白桦……
③它们组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④红松像慈祥的老爷爷,椴树像魁梧的爸爸,柳杉像美丽的妈妈,而小白桦像伶俐的妹妹。
⑤走进树的家庭,我想起我的家。
9.树的家庭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家庭?(多选)( )
A.和睦 B.各有特点 C.忙碌 D.大
10.为什么“走进树的家庭,我想起我的家”?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松树和大松树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啊!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mō)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tuō)起来的呀!”
小松树听了,害羞地低下了头。
1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12.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说了什么?用“ ”画出来。
13.梧、柏和松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它们都与植物有关。在课本中我还能找到 字和 字,它们也有这个偏旁。
14.读画线的句子,想想“我”把 比作 。
七、书面表达
15.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想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么样的?先说一说,再写一段通顺的话。
参考答案
题号 2
答案 B
1.
木 桐 枫
【详解】本题考查偏旁部首、形声字、看拼音写汉字。
白杨(bái yáng):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树干挺直,树皮灰白色,木材可用于建筑等,也常作为绿化树种。
梧桐(wú tóng):落叶大乔木,树干端直,树皮绿色平滑,常被视为吉祥、高贵的象征,其木材可制乐器等。
水杉(shuǐ shān):中国特产的古老珍稀孑遗树种,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形优美,对研究古植物学等有重要价值。
枫树(fēng shù):落叶乔木或灌木,秋季叶片常变为红色、橙色等,非常美观,其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等,枫叶也常成为文化创作素材。
松树(sōng shù):常绿乔木,种类繁多,树形挺拔,木材用途广泛,且松树四季常青,常象征坚韧、长寿,松针、松果等也有各自价值。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杨”“梧”“桐”“枫”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这些树名的字,像“杨、桐、杉、枫、松”,偏旁都是木字旁,因为树木相关的字,常以“木”为形旁表意。
形声字中,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梧”右部“吾”表音;“桐”右部“同”表音,读音和“桐”相近;“枫”右部“风”表音,读音和“枫”相近。故填“桐、枫”。
2.B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的掌握。
A.“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B.“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C.“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意思是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题目说的是爷爷退休后搬回了老家生活,即回归故土,所以应该用“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故选B。
3. 棉 木棉 桂 桂花 柏 松柏 杨 杨树
【解析】略
4. 树木 树人 不长 不立 树高百尺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俗语谚语、名篇名句理解和默写。
(1)书写时注意“树”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长”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树”“高”的正确写法。
5. 一把绿色的大伞 扇子
【解析】略
6.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 7.梧桐树叶像手掌。
松柏四季披绿装。 8.喜欢。因为枫叶秋天叶儿红,颜色鲜艳,非常美丽。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植物认知儿歌,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向学生介绍了多种树木的特点。儿歌运用了比喻(“梧桐树叶像手掌”)和拟人(“松柏四季披绿装”)等修辞手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又拓展了自然科学知识。三个层次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从信息提取到修辞识别,最后到主观表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整体而言,这是一篇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优秀阅读材料。
6.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从“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这里明确提到了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这七种树。
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比喻句是“梧桐树叶像手掌”,把梧桐叶比作手掌。拟人句是“松柏四季披绿装”和“桦树耐寒守北疆”,这里“披绿装”和“守北疆”都是人才会做的动作。
8.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先回答是否喜欢枫叶,并说明原因,合理通顺即可。
示例:喜欢。因为枫叶在秋天变得红红的,非常漂亮,像火一样。
不喜欢。因为枫叶秋天变红后就落了,不能一直看到绿色的叶子。
9.ABD 10.因为“我”的家庭也像树的家庭一样和睦,每种树的特点让“我”想到“我”的家人的特点。
【解析】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文中第③段明确提到“它们组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这直接说明了树的家庭是“和睦”且“大”的,AD正确。
其次,文中第④自然段分别将红松比作慈祥的老爷爷,椴树比作魁梧的爸爸,柳杉比作美丽的妈妈,小白桦比作伶俐的妹妹,这表明每种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B正确。
故选ABD。
1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将红松比作慈祥的老爷爷,椴树比作魁梧的爸爸,柳杉比作美丽的妈妈,小白桦比作伶俐的妹妹,树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人类家庭中不同成员的特点,呈现出一种和睦、温馨的氛围。
这种树的家庭所展现出的和谐与温暖,让作者联想到了自己的家,也许作者自己的家庭也充满了关爱、和睦与亲情,与树的家庭所营造的氛围有相似之处,从而引发了作者的联想。
示例:作者看到树之间如同家庭成员般的相互关联和陪伴,就如同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亲人之间的相互依靠和支持,所以当走进树的家庭时,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自己的家。
11.4/四 12.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tuō)起来的呀! 13. 木 林 树 14. 大山 爷爷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巧妙地传递了“谦逊”的主题。文章结构清晰,三个自然段层层递进:先交代场景,再通过对话展现小松树的骄傲,最后由风伯伯点明真相。拟人手法生动,特别是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的细节描写,使说教不显生硬。结尾“害羞地低下了头”的描写,既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又自然收束全文。语言简洁明快,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渗透品德教育。
11.本题考查数自然段。
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即换行空两格,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共有4个自然段。
1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第③自然段“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可知,“风伯伯摸着头说”后面内容即为风伯伯的发言,故应画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3.本题考查偏旁部首和汉字造字法。
“梧、柏、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相同的偏旁是“木”,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植物有关。木字旁的字还有:杨、柳等。
1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第③自然段“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山”比作“爷爷”,赋予其长辈的形象,用“托起来”的动作生动解释“海拔高导致视野开阔”的科学原理,使抽象道理具象化。
15.例文:
在一个风很大的下午,两个小朋友放学回家,大风吹起了他们的头发,连走路都很困难。
这时,他们突然发现路边的一棵小树被风吹得摇摇摆摆、歪歪扭扭,眼看就要折了。不停摇摆的小树好像在给他们说:“快来救救我!快来救救我!”小朋友们很担心,他们决定冒着风险拯救小树。他们分工合作,一个小朋友找来木棍儿用绳子绑在小树的树干上,来支撑小树,不让小树再被吹倒。另外一名小朋友做了一个“爱护树木”的牌子,提醒所有的人都来保护小树。一会儿,他们就完工了。
小朋友们看着精神抖擞的小树,开心地笑了,他们还时常给小树浇水、培土,路过的阿姨夸他们是好孩子。
【详解】本题考查看图写话。
写好看图写话,一定仔细观察图片,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上的内容,抓住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也就是什么时间谁在哪干什么。二想:这一步很关键,通过图上信息去想像人们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通过人物的表情,去猜测人物的心情。三说:把从图中找到的信息和想象到的内容连成一段话,说一说。四写:写话时一定要掌握写话的格式,正文部分,开头空两格。写的时候,一定要把图片中事情叙述完整。
认真观察第一幅图可知,两个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棵小树快歪了,观察第二幅图片,两个小朋友把歪倒的小树扶了起来,给小树旁边拉起了栏杆,同时立了一个牌子,牌子上面写着爱护小树;观察第三幅图片,图片上两个小朋友正在给小朋友们浇水,观察第四幅图片,一个阿姨竖起大拇指正在夸赞两个孩子,写话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环境、语言和人物的内心想法来让内容丰富起来。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组织语言表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