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1课时 外流区为主
1. 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2. 理解并学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 知道我国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的分布;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建议用时:15分钟
1 下列河流中注入太平洋的是( )
A. 黑龙江、长江、雅鲁藏布江
B. 辽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C. 海河、珠江、怒江
D. 淮河、珠江、辽河
2 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B. 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C. 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 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可能有结冰期
(2025淮安期中)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据此完成3~4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流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B. 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 我国的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D. 外流区的河流都自西向东注入了太平洋
4 我们国家最长的内流河是( )
A. 塔里木河 B. 黄河
C. 额尔齐斯河 D. 怒江
5 (2025宿迁期中)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B. 外流区的河流都注入了太平洋
C. 与北方河流相比,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
D. 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下图为“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年际变化和流域降水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6~7题。
6 据图可知,青海湖( )
A. 2016年流域内降水最多
B. 2001年流域内降水约13毫米
C. 2012年湖水水量增加约900毫米
D. 2001—2006年湖水水量一直在增加
7 青海湖( )
A. 水量变化与气温无关
B. 水量变化只与降水有关
C. 水量变化不影响人类活动
D. 水量增加利于生态恢复
8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
A. 青海湖 B. 洞庭湖 C. 鄱阳湖 D. 太湖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杭运河是历史时期我国南北方物资运输的重要纽带,见证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1) 京杭运河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________河、________河、长江、钱塘江。
(2)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________、________、苏、浙4省(填简称)。
(3) 历史上京杭运河上的船只络绎不绝,以“漕运”著名。2023年4月4日,京杭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优点或缺点,任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京杭运河经过的江淮平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造就了古代的文明。该地农业发展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用时:15分钟
(2025苏州期末)我国疆域广阔,地理事物分布的区域特征显著。图1为“我国四条地理分界线和部分河流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2(见右栏上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0~12题。
图1 图2
10 关于图1中甲、乙、丙、丁四条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线以东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多为平原和盆地
B. 乙线以西以种植业为主,以东以畜牧业为主
C. 丙线为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以西为季风区
D. 丁线接近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1 关于图1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河结冰期长,水量季节变化小
B. ②河通航里程长,货运量大,因此有“黄金水道”之称
C. ③河含沙量大,是冲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力
D. ④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12 图2对应的河流最可能是图1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2025徐州期中)关于我国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河流受地势的影响,向四周流
B. 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西部内陆地区
C. 非季风气候区内,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D. 受夏季风影响,东部河流汛期多出现在春秋季节
(2025连云港期中)下图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4~16题。
14 与内流区的河流相比,我国外流区的河流( )
A. 水流平缓 B. 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流量较大 D. 无结冰期
15 影响我国内流区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温 C. 降水 D. 植被
16 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有结冰期且结冰期最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湖面海拔3 196米,平均水深16米。20万—200万年前,青海湖形成并与黄河水系相通,13万年前,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青海湖演变成今天的样态。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不断上升,有人认为500年后青海湖或有可能再次流入黄河,成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下图为“青海湖周边地理环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7~18题。
17 20万—200万年前,青海湖属于( )
A. 大洋区 B. 内流区
C. 淡水湖 D. 咸水湖
18 近年来青海湖水位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跨流域调水 ③地壳强烈上升 ④大气降水增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 图1为“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如左下图所示),图2为“松花江某水文站获得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图”(如右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湖泊:a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b________,位于________省北部,该省的简称是________; c________。
(2) 河流: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东西走向),⑤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3) 上述河流①~⑥中,我国的第一长河是________(填圈码),含沙量最大的是________(填圈码)。
(4) 试分析图2中M、N两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季和________季。N汛期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1. 运用地图记住长江的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和综合治理措施。
2. 阅读“长江水系图”和“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记住长江主要支流和水利枢纽的名称、位置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建议用时:15分钟
1 (2025宿迁期末)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地点分别是( )
A. 宜宾、湖口
B. 宜昌、河口
C. 宜昌、湖口
D. 宜宾、河口
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图为“长江各河段四项生态保护功能强度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2~3题。
2 长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河口
3 长江调蓄水量最强的河段集中于中游地区,主要因为( )
A. 河道变宽
B. 港口密布
C. 湖泊众多
D. 森林茂密
(2025泰州期中)图1(见右栏上图)为“长江三峡的位置示意图”,图2(见右栏上图)为“三峡风光图”。据此完成4~6题。
图1 图2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水经注》
4 “两岸连山”的“山”主要指的是( )
A. 秦岭
B. 巫山
C. 雪峰山
D. 太行山
5 三峡主要位于长江的( )
A. 源头 B. 上游
C. 中游 D. 下游
6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反映该河段( )
A. 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
B. 地势落差小,水流缓慢
C. 纬度位置高,结冰期长
D. 生态环境弱,含沙量大
7 (2024宿迁期中)长江是我国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流域内工农业发达,航运价值高,素被称为( )
A. “鱼米之乡”
B. “丝绸之乡”
C. “黄金水道”
D. “水能宝库”
8 长江主要支流中,从上游到下游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雅砻江、湘江、赣江
B. 汉江、嘉陵江、赣江
C. 岷江、乌江、嘉陵江
D. 嘉陵江、汉江、岷江
9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长江发源于A________山脉,注入B东海。
(2) 支流: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3) 城市:a________。
(4) 水电站:e________,f________。
(5) 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点:g________,h________。
(6) 在图上填出鄱阳湖。
建议用时:15分钟
中华鲟属洄游性鱼类,成年后主要栖息于海洋,繁殖期则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其产卵场环境需满足水流湍急、水温20 ℃以下、水质清澈无污染等要求。葛洲坝建成后,中华鲟洄游通道受阻,产卵场被迫压缩至坝下江段。下图为“中华鲟原产卵场分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2题。
10 长江( )
A. 干流自西向东注入黄海
B. 干流大部分河段有结冰期
C. 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11 中华鲟每年洄游至长江横断山区河段产卵的原因可能是该河段( )
①海拔较高,水温较低 ②人口较少,水污染小 ③落差较大,水流湍急
④河道弯曲,泥沙淤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 为了保护中华鲟,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建保护区 B. 围湖造田 C. 疏浚河道 D. 修水电站
(2025连云港一模)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巧妙之处在于,用鱼嘴将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有效控制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图1(见下页左栏)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图2(见下页左栏)为“成都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
图1 图2
13 都江堰建成前,成都平原水旱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平坦,夏季降水集中
B. 岷江泥沙淤积严重
C. 高大山脉阻挡了夏季风
D. 当地受台风影响大
14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下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 内江、外江、灌溉、防洪
B. 外江、内江、发电、灌溉
C. 内江、外江、防洪、排沙
D. 外江、内江、航运、防洪
(2025苏州期中)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5~17题。
15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淡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 ②交通网密集、便于运输 ③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④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 长江经济带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条件是( )
A. 水位季节变化大
B. 运量巨大,通航里程长
C. 落差大,流速快
D. 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17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以下各省区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湖北实行退田还湖,减弱洪灾
B. 青海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区
C. 江苏加强工农业的水污染治理
D. 湖南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钢铁等工业
18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如图(见下页左栏)为“我国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长江发源于________高原,自西向东注入________。
(2) 长江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长江中下游的________季节变化大。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平原最易发生________灾害。
(3) 金沙江河段的水能资源比三峡河段更为丰富,主要原因是金沙江河段__________(填“落差”或“水量”)更大。
(4) 在长江流域大保护背景下,中下游河段含沙量明显减少,得益于中上游__________、修建水库等措施的实施。
(5) 目前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简述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人为原因。
(6) 简要分析洞庭湖变小、变浅后长江下游河段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
(7) 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长江流域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9) 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被称为“黄金水道”,其航运发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为长江流域的绿色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1. 知道黄河的概况:发源地、长度、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上中下游的分界、注入的海洋。
2. 会读“黄河水系图”,识记黄河流域主要支流和省级行政中心。
3. 简要分析黄河忧患的形成原因,并能提出治理措施。
建议用时:15分钟
1 综合治理黄河的首要任务是( )
A. 抗旱 B. 防洪 C. 发电 D. 治沙
2 长江、黄河源地的分水岭是( )
A. 唐古拉山脉 B. 巴颜喀拉山脉
C. 喜马拉雅山脉 D. 秦岭
3 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有( )
A. 陇、川 B. 青、藏 C. 青、川 D. 甘、藏
(2025苏州期末)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多年来,黄河流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变好。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2为“黄河流量、含沙量变化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6题。
图1 图2
4 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化最大的河段是( )
A. 兰州—青铜峡 B. 青铜峡—河口
C. 河口—陕州 D. 陕州—利津
5 河口水文站流量比青铜峡水文站流量明显减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流经灌区,引水多
B. 沙漠地区蒸发量大
C.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 农业对河水污染严重
6 为促进黄河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在上游退耕还林还草 ②在中上游开垦陡坡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
④在中下游加固堤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25盐城阶段练习)下图为“黄河流域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7~9题。
7 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段( )
A. 源头—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8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A. 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 陡坡地建梯田
C.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 植树种草
9 黄河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
A. 巴颜喀拉山脉与渤海
B. 各拉丹冬峰与东海
C. 喜马拉雅山脉与黄海
D. 昆仑山脉与渤海
10 (2025宿迁期中)下图为“黄河水系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黄河发源于________山脉北麓,最后注入我国的内海乙________。
(2)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________为上游。
(3) 黄河下游,河床逐年抬高,有“__________”之称,该现象容易造成决口泛滥,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在上、中游地区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下游地区应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建议用时:15分钟
11 黄河三角洲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
A. 豫 B. 冀 C. 鲁 D. 晋
12 黄河入海口输沙量最少的月份可能是( )
A. 6月 B. 8月
C. 7月 D. 1月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15题。
13 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水能较为丰富的有( )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14 上题中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A. 支流较多,含沙量大
B. 降水丰富,且多暴雨
C. 河道宽阔,河水流速大
D. 多峡谷,地势落差大
15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错误的是( )
A. a—太行山脉 B. b—阴山山脉
C. c—华北平原 D. d—黄土高原
(2025连云港期中)河流入海口处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2为“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6~18题。
图1 图2
16 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 )
A. 上游河段 B. 中、上游河段
C. 中游河段 D. 中、下游河段
17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减缓,主要原因是( )
A. 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B. 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C. 下游地区整治地上悬河成效显著
D. 河口地区注重生态保护退耕还湖
18 近几年,黄河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退耕还林政策使中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B. 地势阶梯交界处实行了水能的有效开发
C. 控制了沿岸各城市引黄灌溉的范围
D. 下游建筑用沙量增加
1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图为“黄河流域简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A________山脉,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________”字,向东注入海洋。黄河属于____________(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 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C是______;D是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3) 黄河自古多忧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进行了有效的治理。请你写出一条治理黄河的措施。
(4) 黄河流经B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陡增,请分析其原因。(试从黄土土质、植被覆盖率、降雨等级等方面来分析)
(5) 针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请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1课时 外流区为主
【基础过关】
1. D 2. A 3. C 4. A 5. B 6. A 7. D 8. C
9. (1) 黄 淮 (2) 冀 鲁 (3) 优点:利用京杭运河河道,工程量小,成本低。缺点:流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密度大,导致水质较差;需要动力引水,工程量大,耗费资金大(任答1点即可) (4) 地形平坦,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能力提优】
10. D 11. D 12. A 13. B 14. C 15. B 16. A 17. C 18. D
19. (1) 青海湖 洞庭湖 湖南 湘 鄱阳湖 (2) 黄河 长江 珠江 淮河 塔里木河 雅鲁藏布江 (3) ② ① (4) 春 夏 夏季风带来的雨水,使河流水量变大
第2课时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基础过关】
1. C 2. A 3. C 4. B 5. B 6. A 7. C 8. A
9. (1) 唐古拉 (2) 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汉江 湘江 赣江 (3) 重庆
(4) 三峡 葛洲坝 (5) 宜昌 湖口 (6) 图略
【能力提优】
10. D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16. B 17. D
18. (1) 青藏 东海 (2) 径流量 洪涝 (3) 落差 (4) 植树种草 (5) 围湖造田;乱砍滥伐导致泥沙增多。 (6) 湖泊面积缩小,湖泊的蓄洪能力下降。 (7) 沿河分布 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8) 亚热带季风气候 (9) 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量大,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 (10)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退田还湖,治理水污染
第3课时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基础过关】
1. D 2. B 3. C 4. C 5. A 6. C 7. C 8. D 9. A
10. (1) 巴颜喀拉 渤海 (2) 河口 (3) 地上河 水土保持
【能力提优】
11. C 12. D 13. B 14. D 15. B 16. B 17. B 18. A
19. (1) 巴颜喀拉 几 外流河 (2) 河口 小浪底 (3) 植树种草,加固大堤,疏通河道等。 (4)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5) 合理放牧,合理开采,植树种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