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素养检测
一、 选择题
(2025盐城期末)“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在光伏板下方的水域进行水产养殖。下图为“某地‘渔光互补’生产景观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 图中反映出该地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是( )
A. 水能 B. 电能
C. 太阳能 D. 风能
2 “渔光互补”生产方式的好处是( )
A. 增强太阳辐射 B. 减轻水体的污染
C. 增加生产成本 D. 提高土地利用率
(2025泰州期末)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5题。
3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 西北内陆区 B. 东部季风区
C. 半干旱地区 D. 寒温带地区
4 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是( )
A. 太行山脉 B. 横断山脉
C. 黑河—腾冲 D. 秦岭—淮河
5 下列行为有助于我们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是( )
A. 科技兴农 B. 毁林开荒
C. 围湖造田 D. 开垦陡坡
农业的根基是粮食,粮食的根基是土地。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据此完成6~7题。
6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总量不足 B. 人口数量庞大
C. 国土面积狭小 D. 山区面积广大
7 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为保证粮食安全,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培育良种,抵抗病害
B. 少用农药,降低污染
C. 占用耕地,投资建厂
D.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8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铁矿 D. 重稀土
(2025南通期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由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构成,其中一次电力是指核电、水电、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所发出的电力。下图为“我国2010—2023年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9~10题。
9 据图可知( )
A. 石油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B. 清洁能源成为主导能源
C. 煤炭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D. 一次电力消费占比上升
10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可( )
A. 促进我国科技进步
B. 促进煤矿开采
C.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D. 实现能源自给
(2025徐州阶段练习)我国水土资源配合不佳是导致农业缺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图为“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区耕地、水资源的比重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 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区的水土配合情况正确的是( )
A. 广东、广西的水土配合最差
B. 河北、山东的水土配合最佳
C. 浙江比福建的水土配合好
D. 北方比南方的水土配合好
12 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降水量 B. 地形、土壤
C. 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 地形、降水量
(2025徐州期中)“风吹麦浪穗飘香,遍地金黄收割忙”。2024年5月末华北平原丰收,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图1为“华北平原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如下图所示),图2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16题。
图1 图2
13 华北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14 华北平原发生春旱的原因有( )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②春季降水较少 ③工农业需水量小 ④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
B. 西线方案利用京杭运河输水
C. 彻底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D. 东线工程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16 下列应对春旱的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打机井,合理利用地下水 ②兴修水库
③培育抗旱新品种 ④节约用水,改进灌溉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我国近海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这些资源是( )
①矿产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可再生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8 (2025宿迁期中)下列关于海洋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有利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洋为人类发展海洋运输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B. 发展海洋事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海洋资源
D. 海洋污染严重,灾害频发
“国信1号”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随季节在我国东部海域游弋,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国信1号”主要养殖大黄鱼等高端经济鱼类,大黄鱼生长的最适宜水温为22~28 ℃。图1为“‘国信1号’游弋路线图”(如下图所示),图2(见右栏上图)示意“国信1号”照片。据此完成19~20题。
图1
图2
19 “国信1号”随着季节在我国东部海域移动,是为了获得( )
①适宜水温 ②优质海水 ③消费市场 ④充足饵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 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主要目的有( )
①减轻近海养殖压力 ②减轻海洋污染 ③提供新鲜优质海产品 ④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二、 非选择题
21 中国是矿产资源生产大国,也是矿产资源消耗大国。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2.37亿吨,对外依赖度高达72%。中国某钢铁集团2024年以1.3亿吨的钢产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其旗下的某公司开发出的超高强度汽车钢,比普通钢材轻50%,却强3倍。下图为“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________,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种类丰富,质量相差________(填“悬殊”或“很小”)。
(2) 据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相对________,分布不均;其中钨矿、铝土、铅锌、铜矿、锡矿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地区。
(3) 该公司开发出超高强度汽车钢,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国铁矿对外依赖性高,钢铁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请你为以上钢铁工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2 图1为“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如下图所示),图2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中所示资源均属于________资源(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
(2) 北方耕地应以________(填“旱地”或“水田”)为主,在灌溉方式上,应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3) 为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____________引水工程,该工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西三条调水路线。为有效调控北方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带来的影响,可以修建________。
(4) 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我国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低,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5) 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出2点即可)
(6) 图2中,①和②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一线。
(7)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____,其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②所在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3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________;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该河中游流经________高原,此高原是世界上____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 三条路线中成本最低的是________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________将水输送到天津等地。
(4) 中线开挖渠道后可自流北上,由此判断该线路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填“北高南低”或“北低南高”)。
(5) 我国降水季节上存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____________(填“兴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图1 我国海洋牧场的分布示意图
(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据图1,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数量最多的海域是________。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水养殖生产国。“国信1号”是我国研发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标志着我国渔业养殖从“固定牧场”模式,实现“南北接力”全季节养殖。
图2 “国信1号”照片
(2) 与“固定牧场”相比,海上“移动牧场”养殖方式在养殖环境方面存在什么差异?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莱州湾海域实施。莱州湾是渤海三大海湾之一,是山东最大的海湾,受冬季寒潮天气影响,封冻期长达4个月。
(3) 充分利用海洋空间,加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我国东部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冬季莱州湾海面易封冻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填“纬度因素”或“海陆因素”)。
第三章素养检测
1. C 2. D 3. B 4. D 5. A 6. B 7. C 8. D 9. D 10. C 11. C 12. D 13. C 14. A 15. A 16. A 17. A 18. D 19. A 20. B
21. (1) 大 悬殊 (2) 集中 丙 (3) 科学技术的进步(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拓宽铁矿进口渠道;加强对废旧钢铁的回收再利用;固体废弃污染物合理处置,减少对大气、水源和土地的污染;进行技术攻关,鼓励开发节能、节水、节材等工业的研究和推广等。
22. (1) 可再生 (2) 旱地 (3) 南水北调 东 中 水库 (4) 污染 浪费 (5) 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来浇花;使用节水器具;少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任答2点即可) (6) 秦岭—淮河 (7) ⑤ 草地 水稻
23. (1) 长江 黄河 黄土 水土流失
(2) 东 京杭运河 (3) 北低南高
(4) 夏秋多,冬春少 兴建水库
24. (1) 黄海
(2) “移动牧场”可灵活选择水温、水质适宜的海域,养殖环境灵活,有利于提升养殖品质。
(3) 受季风影响大,风力强 纬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