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7 14: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获得更多的赔款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3.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4.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订立的条约使清政府受到的损失是(  )
A.丧失了领事裁判权
B.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
C.天津被增开为商埠
D.外国的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可以自由航行
5.“百年华章·盛世国宝——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国宝巡展”于2021年3月在深圳拉开帷幕,下图所示展品为曾流失海外的牛、虎、猴、猪四尊圆明园兽首。导致这些文物流失海外的侵略者是 (  )
A.八国联军 B.英军 C.英法联军 D.俄军
6.某位历史学家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以不同面目出现的侵略中国的强盗中,沙皇俄国实际上成了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其依据是俄国(  )
A.割占我国香港岛   B.强占我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C.大肆劫掠圆明园   D.获得兵费赔偿白银2亿两
7.“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几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B.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8.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片“大海棠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和外蒙古的独立,变成了今天的一只“大公鸡”。割占“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
A.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B.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0.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A.增开更多的沿海城市为通商口岸
B.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经商传教
C.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和永久居住
D.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3.“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________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横线中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4.以下各项史实中,不能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提供证据的是(  )
A.被迫再次割地赔款增开商埠
B.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
C.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5.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不属于这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开埠通商,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
D.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16.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   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   ”处应该填写(  )
A.德意 B.俄奥
C.英法 D.美日
17.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8.电影《傲蕾·一兰》歌颂了达斡尔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英勇事迹,揭露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略行径。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侵吞了中国东北地区大片领土,其中包括(  )
A.巴勒喀什池东南地区 B.库页岛
C.辽东半岛 D.伊犁地区
19.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下列哪一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并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
20.1860年,在北京的居民有可能看到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  )
乾隆帝 B.康熙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
21. 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挑战,中国先是拼命抗拒,继而是不情愿地被迫接受与适应,中外关系的旧有秩序改变。下列能较好地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C.索取巨额的赔款 D.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2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被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但关于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情况的记录存在差异(如下表)。据此可知 (  )

A.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B.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C.中外历史资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 D.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
23. 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语”每每可见可闻。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逐渐被“洋”取代。这反映了(  )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逐渐确立平等关系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D.清政府外交赢得了西方国家的认同
24.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清朝谈判代表桂良等人对此事耿耿于怀。但1877年后,清廷已经在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闭关政策”开始解除
B.清政府与列强地位平等
C.天朝观念已经被摒弃
D.清政府接受了国际惯例
25.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道:“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强调的是要 (  )
A.准确理解西方侵略的原因
B.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辩证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D.理性看待西方国家的侵略
二、非选择题
26.简答题。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片“秋海棠叶”,可后来中国版图像只“大公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版图形状变化的原因。
27.读图说史。
(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记载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其罪魁祸首是谁?图三见证了他们的什么罪行?
(2)火烧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事件中,列强如此嚣张的原因是什么?
(3)圆明园被焚及文物流失海外的史实给了你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等)。
……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千米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规定,准许华工出国到英、法属地或其他外洋地方做工。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答出三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答出三点)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
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 
焚掠后的圆明园残迹
(1)材料一中的“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一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指什么事情
(3)面对材料二这“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答案
1-5DBDCC 6-10BBDBA 11-15CDDDB 16-20CDBBD 21-25ADCDD
2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7.(1)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内的文物进行了大肆掠夺。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英法列强的侵略野心。
(3)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实现反抗外国侵略的真正胜利,就必须把国家建设得更为强大。
28.(1)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增开的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获得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掠卖华工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清政府腐朽性质进一步暴露。
29、(1)英国和法国。
(2)火烧圆明园。
(3)圆明园是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丽的皇家园林,现在只剩下矗立在那里的石柱,向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它警示中国人——勿忘国耻,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