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8 08: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史学家吴于廑教授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里指出“从公元前第二千纪中叶起,到公元十三世纪止,游牧世界各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历时长久的迁徙和冲突浪潮。”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
第一次:公元前2000纪,印欧人的迁徙;
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第三次:13世纪蒙古人西征;
——第6课
——第6课
——第11课

/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古印欧人的概念
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
印欧人
印欧人实际并非一个统一的族群,而是西方语言学家研究的成果。1786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发现,从印度的梵语到西方的希腊语、拉丁语,都有许多同源词语。他进而认为,它们最初可能都来自同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原始印欧语”。由此推断,从东方的印度人到西方的凯尔特人,最初可能都有某一个共同的来源——印欧人。
/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
约BC2000年
西欧北部
凯尔特人
约BC2000年
欧洲北部
日耳曼人
约BC2200年希腊人
约BC1900年
赫梯人
约BC2000年
波斯人
约BC1500年
雅利安人
印欧人
南迁·赫梯人
东迁·雅利安人
西迁·希腊人
印欧人凭借武力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夏商时期--青铜文明时代)
起源: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思考 根据所学,分析印欧人迁徙的特征。
①时间:持续时间长,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②空间:区域广泛,以南迁为主;
③方式:武力征服或与被征服者融合;
④影响:形成多种新族群,对早起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
——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
材料 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
材料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 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
——麟剑《人类源流史》
①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
②游牧民族的性格
③发达文明的吸引
④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
思考 根据所学,分析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迁徙地区 影响
新族群 发展概括
南迁
小亚细亚
东迁
伊朗高原
西迁
巴尔干地区
东迁
印度河→恒河流域
赫梯人
波斯人
希腊人
雅利安人
政治:赫梯帝国兴起和衰落。
军事:对外扩张,扩大版图,与古埃及争霸;
经济: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并传播;
政治:波斯帝国的兴起。
军事:对外扩张,地跨亚非欧;
思想: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交流;
政治:城邦国家的兴起。
思想:希腊文明形成;
政治:印度列国时代。
思想:形成印度文明(如:种姓制度和佛教)并对东南亚产生影响。
思考 根据所学,分析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完成以下表格。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材料一: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爱奥尼亚人在公元前两千纪初南下到了希腊地区。公元前1650年前后,另一支印欧种人阿卡亚人也到达了希腊本土,并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3世纪后期,多利亚人进入了希腊,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这次全球大迁徙有三大成就:马拉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材料二: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印欧人不断与农耕民族融合,产生了多元区域文化
(1)摧毁或破坏了旧文明。
①摧毁了旧的古文明,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和文化的浩劫;(克里特文明、
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
(2)促进新文明的发展。
②促进了先进技术的传播和商贸的扩大;
③促进了文明的融合与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④通过征服和融合,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民族;
印欧人
赫梯人
(1)建立:
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
(2)鼎盛:
公元前14世纪
(3)衰落:
公元前13世纪末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赫梯人冶铁实物
技术革新:
轻型马拉战车、发明冶铁技术
在西亚,印欧人与当地人融合,形成赫梯人。公元前17世纪,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影响1:对旧的文明造成冲击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印欧人的迁徙
3、迁徙的影响:
(1)赫梯人:(赫梯帝国)
波斯人
印欧人
①建立帝国:公元前6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
地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②影响: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影响2: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印欧人的迁徙
3、迁徙的影响:
(2)波斯人:(波斯帝国)
希腊人
①形成:
②成就:
③地位:
公元前2000年左右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影响3:推动了文明的新发展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印欧人的迁徙
3、迁徙的影响:
(3)古代希腊
①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
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②列国时代:
③社会状况:
婆罗门 雅 利 安 人 祭司贵族 祭祀和教育
刹帝利 世俗贵族 战争和行政
吠舍 一般平民 农牧工商业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仆役奴婢
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
影响4:新文明影响周边地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印欧人的迁徙
3、迁徙的影响:
(4)雅利安人:
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爱奥尼亚人在公元前两千纪初南下到了希腊地区。公元前1650年前后,另一支印欧种人阿卡亚人也到达了希腊本土,并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3世纪后期,多利亚人进入了希腊,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这次全球大迁徙有三大成就:马拉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并用史实说明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合作探究
(1)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赫梯人灭掉古巴比伦;征服印度河流域;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腊。)
(2)通过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
(3)整体上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4)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文化、商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及先进制度的确立与扩大。(波斯首次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域统一起来;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其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亚洲
欧洲
/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迁徙概况
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日耳曼南迁
罗马
安息
贵霜
东汉
匈奴扩张
大月氏
人西迁
汉朝的商品仅需经过两个国家即可到达罗马帝国,东西方商业、文化往来繁荣
①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
②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迁徙概况
2.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
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匈奴人、鲜卑人、氐人和羌人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
(1)中国:①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人民南迁。
(2)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3)西亚: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迁徙概况
3.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中期
西亚: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多神崇拜
6世纪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迁徙影响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欧游牧民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据2世纪下半期到三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
——吴兴勇《匈奴与世界民族大迁徙》
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 ——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
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
——叶洵灶《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
①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
②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
③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了可乘之机
④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迁徙影响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欧游牧民迁徙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游牧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仓粮、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马的驯养和较迟出现的冶铁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发明,他们使游牧民获得新的作战能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政治格局: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区域文化: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本民族文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从本质上看,游牧世界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扩大了农耕文明区。
P36【学思之窗】: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提示:
(1)态度:最初阿图尔夫并未意识到农耕文明或罗马文明的力量,强烈要求消除罗马,毁灭罗马文化,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
(2)原因:经济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意图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罗马帝国的制度文化相对先进。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 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多元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小结
P37【问题探究】:结合相关史事,看看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是如何相互学习的?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 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 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农耕民族向游牧民族学习的重要例证。同时,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等在建立政权之前,无不学习汉文化,并且在统治中学习中原制度,任用汉人为辅臣,最终基本汉化,显示了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学习的一面。
②埃及人从入侵者那里学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并利用战车的机动性进行对外扩张。在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入主西罗马帝国后,接受基督教,并且以基督教主教为顾问和官员,也学习罗马法。
③最重要的是,这些入主农耕地区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后来基本都转向农耕和定居生活,接受了被征服地区的制度和文化。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以后,带来了亲兵制度和村社,有助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
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2018·海南高考·6)
表1 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 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A
2.魏晋时期,内迁黄河流域较久的少数民族大多不再以异族自居,如拓跋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羌人认为祖先是有虞氏,匈奴铁弗部也自称系大禹的嫡脉相传。这反映出( )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社会矛盾趋向于缓和
C.中原文化长期领先 D.少数民族溯清了族源
A
3.从公元前2千纪起,一直到13世纪,欧亚大陆的游牧世界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激烈的冲突中游牧民族一度取得优势并征服了农耕世界,但最终结果却是农耕世界稳步发展,游牧世界日趋缩小。这说明了( )
A.游牧民族军事优势逐渐丧失
B.农耕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
C.游牧民族缺乏国家治理经验
D.自然地理条性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不利
B
4.下表为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
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 B.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落的进程 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
D
路线 概况
西线 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人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东线 9—10世纪时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5.有学者指出,印欧人最初可能生活在里海地区,曾在那里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依靠畜牧为生,所以只要他们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就会朝那里迁徙。该学者旨在论证( )
A.牛耕对农业具有革命性影响
B.印欧人大迁徙植根于其生产方式
C.原始畜牧业起源于里海地区
D.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人类种群分布
B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感謝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