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现象,下列现象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樟脑丸在衣柜里逐渐消失 B.水变成冰,体积变大
C.蜡烛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
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3.下列关于2NO+O2=2N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表示一氧化氮和氧气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B.参加反应的NO的质量等于生成的NO2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多选】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均正确的是 ( )
5.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6.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 g A和4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又知D的化学式量为18,则A的化学式量为 ( )
A.96 B.23 C.92 D.46
7.将两份m1 g的镁条和足量氧气分别置于密闭装置和开放装置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0~t1 s时,没有氧化镁生成
B.m3C.m2 g与m1 g之差等于被消耗的氧气质量
D.m1 g与m3 g之差等于逸散的氧化镁的质量
8.【多选】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丙一定为催化剂 B.丁属于化合物
C.a的值为12 D.当甲为2 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9.学习小组加热锥形瓶中的铜粉(如图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借助传感器测得氧气含量(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注射器替代图1装置中的气球完成实验
B.图1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C.据图2的数据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约为64 g
D.装置气密性对氧气含量变化的测定无影响
10.已知:Cu(OH)2CuO+H2O。一定质量的Cu(OH)2加热一段时间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浓硫酸中,增重1.8 g,已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7.8 g,剩余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为12.8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剩余固体为纯净物
B.原固体中Cu(OH)2的质量为20 g
C.剩余固体中Cu(OH)2与CuO的质量之比为49∶40
D.反应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小
二、填空题
11.(12分)围炉煮茶让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生活。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明代古籍《茶疏》中记载:“火必以坚木炭为上”。请写出“木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引燃木炭可以使用打火机。某打火机所含锌片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锌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唐朝开始盛行铁壶煮茶,现代工业上用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下炼铁,同时得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茶叶中富含硒、钙、钾、氟等元素,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12.(4分)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6O),常用作燃料,其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工业生产乙醇(C2H6O)的两个反应如下:
(1)原子经济性=×100%,它是绿色化学的重要指标。上述两个反应中,原子经济性更好的是反应 (填“①”或“②”)。
(2)若用反应①制取23 g乙醇,理论上至少需要乙烯(C2H4)的质量是 。
13.(15分)天然气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燃料之一。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构成1个甲烷分子的微粒是 。
(2)该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元素种类 ②物质总质量 ③物质种类 ④原子种类
⑤分子种类 ⑥原子个数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
(4)甲烷除了可以作燃料外,在工业上还可利用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产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4.(18分)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将10 g水加入10 g酒精中,一段时间后,称量混合液,质
量仍为20 g。
(1)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实验二:如图1,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1~2分钟。
(2)冷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三:称取短镁条和陶土网的质量为m1(如图2所示),然后在空气中点燃短镁条;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物质与陶土网一起再次称量,质量为m2。
(3)写出短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短镁条的质量;而实验事实是m2【微观解释】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分析与总结】
(6)根据以上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应在 容器中进行实验。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按图3所示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白色固体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反思与交流】
(7)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原因是 。
(8)图3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
15.(14分)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己糖。兴趣小组对己糖组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己糖由哪些元素组成呢
【猜想与假设】
(1)猜想1:己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猜想2:己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猜想3:己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同学们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查找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实验探究】
(2)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
【讨论与交流】
(3)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
(4)大家认为实验1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实验拓展】
(5)现称取17.1 g己糖加热,测得生成26.4 g CO2和9.9 g H2O,则己糖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数目比为 。
四、计算题
16.(7分)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查阅资料得知氯酸钾(KClO3)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也可以生成氧气,同时还会生成氯化钾。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1)共制得氧气 g。
(2)计算反应前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答案
1.D
2.D
3.B
4.AD
5.B
6.D
7.C
8.AD
9.A
10.C
11.(1)(2)(3)略
(4)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2.(1)①
(2)14g
13.(1)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
(2)①②④⑥
(3)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略
14.(1)不能 酒精和水混合属于物理变化
(2)玻璃棒a端下沉
(3)略
(4)一部分镁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5)①②③
(6)密封
(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8)橡皮塞冲出
15.
(1)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2)
(3)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影响实验结果 。
(4)反应物中有氧气,可以提供氧元素,不能判断己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5)12:22:11 。
16.(1)9.6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