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1课时《数与运算1》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第1课时《数与运算1》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07: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与运算》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复习与关联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三年级上册数与运算相关知识的复习整理,涵盖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混合运算以及分数的认识与简单运算。通过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知识,但可能存在知识零散、理解不深入的问题。他们在整理复习方法上较为欠缺,需要教师引导掌握整理技巧,构建知识体系。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知识结构图,发现多位数乘一位数、混合运算和分数运算之间的联系。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用所学数与运算知识分析。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2. 思考分数在平均分中的应用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多位数乘一位数、混合运算和分数运算的过程。
2. 能够与同学交流数与运算知识的应用和复习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
2. 熟练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 掌握分数的认识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
难点
1. 初步掌握整理复习的基本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2.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和分数运算的算理。
3. 灵活运用数与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知识结构图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知识结构导入
(1) 教师展示小丽整理的“知识结构图”,说:“同学们,这是小丽整理的关于数与运算的知识结构图,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提问:“从这个结构图中,你能看出我们本学期学习了哪些数与运算的知识?”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
(4) 教师布置任务:“现在大家也试着画一画这样的知识结构图,把我们学过的数与运算知识整理一下。”
(5) 教师巡视学生画图情况,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6)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层次。
(7)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
(8) 教师总结:“通过画知识结构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复习数与运算的知识。” 1. 观察小丽的知识结构图,思考包含的知识内容。
2. 回答教师关于知识内容的问题。
3. 尝试画自己的知识结构图。
4. 展示作品并介绍思路。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回答准确:☆☆☆
画图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整理复习的兴趣,初步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为后续复习奠定基础。
知识梳理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口算复习
(1) 教师展示题目:“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300×4 = ,32×3 = ”让学生独立计算。
(2)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情况,观察学生的计算方法。
(3) 教师请学生回答答案,并让他们分享计算思路。
(4) 教师总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先分别算出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再相加。如300×4,想3个百乘4等于12个百,就是1200;32×3,想30×3 = 90,2×3 = 6,90 + 6 = 96。”
(5) 教师强调口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和数的组成。
(6) 教师出示类似的口算题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抢答。
(7) 教师对学生的抢答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8)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口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1. 独立完成口算题目。
2. 回答答案并分享计算思路。
3. 参与抢答练习。
4. 思考口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任务 计算准确:☆☆☆
思路清晰:☆☆☆
抢答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口算练习和思路分享,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口算能力。
笔算复习 笔算方法复习
(1) 教师展示题目:“列竖式计算。129×8 = ,105×7 = ,580×4 =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
(2)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过程,观察学生是否掌握笔算的步骤和方法。
(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4)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竖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5) 教师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6) 教师强调进位的标记和处理方法。
(7) 教师出示一些容易出错的笔算题,让学生进行辨析和计算。
(8) 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方法。 1. 独立完成笔算题目。
2. 展示竖式并讲解计算过程。
3. 辨析和计算易错题。
4. 倾听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评价任务 计算规范:☆☆☆
讲解清晰:☆☆☆
纠错及时:☆☆☆
设计意图 通过笔算练习和讲解,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突破进位的难点,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和计算的准确性。
混合运算复习 混合运算顺序复习 运算顺序讲解
(1) 教师展示题目:“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42 - 38 + 27,24÷6×5,35 - 14÷7,8×9 + 41,25 + (32 - 27),(3 + 5)×8”让学生先思考运算顺序。
(2) 教师请学生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3) 教师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 教师让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5)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情况,观察学生是否正确运用运算顺序。
(6)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
(7)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价,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8) 教师出示一些综合的混合运算题进行巩固练习。 1. 思考题目运算顺序并回答。
2. 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 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思路。
4. 完成巩固练习。
评价任务 顺序判断:☆☆☆
计算准确:☆☆☆
讲解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练习,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分数知识复习 分数认识与运算复习 分数表示复习
(1) 教师展示题目:“填一填,说一说。( )/( ),( )/( ),( )/( ),( )/( ),( )/( )”并给出一些平均分的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把一个(一些)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3) 教师请学生回答答案,并让他们解释分数的含义。
(4) 教师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
(5) 教师总结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是1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
(6) 教师出示一些分数比较大小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7)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强调分数比较大小的关键。
(8)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用分数表示图形并解释含义。
2.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
3. 完成分数比较大小的练习。
4. 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任务 表示准确:☆☆☆
比较正确:☆☆☆
应用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分数表示和比较大小的练习,复习分数的认识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复习 加减法计算复习
(1) 教师展示题目:“算一算。1/7 + 3/7 = ,1 - 2/9 = ,6/8 - 4/8 = ,1/5 + 4/5 = ”让学生计算。
(2) 教师请学生回答答案,并让他们分享计算思路。
(3) 教师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 教师强调1可以化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计算。
(5) 教师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6)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情况,观察学生是否正确运用计算方法。
(7)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
(8)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价,强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2. 回答答案并分享计算思路。
3. 完成巩固练习。
4. 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思路。
评价任务 计算准确:☆☆☆
思路清晰:☆☆☆
讲解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和讲解,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课堂练习 综合练习 基础练习
(1) 教师展示题目:“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让学生完成。
(2) 教师展示题目:“连一连,填一填。(1)涂色部分可以用3/4表示的是( )。(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沿折线剪开后,每一部分占整张长方形纸的( )。”让学生思考并选择。
(3) 教师展示题目:“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用口算。22×3,15×6,204×7,913×8,41×2,156×9,190×5,2600×4”让学生计算。
(4) 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解解题思路。
(6)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7) 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基础练习题进行巩固。
(8) 教师总结基础练习的重点和易错点。 1.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 完成连线和填空题目。
3. 计算各题。
4. 展示答案并讲解思路。
评价任务 练习准确:☆☆☆
思路清晰:☆☆☆
纠错及时:☆☆☆
设计意图 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表示、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等知识的掌握,强化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拓展练习 拓展应用练习
(1) 教师展示题目:“估一估,连一连,再计算验证。1700×3,192×3,302×8,42×6”让学生先估算,再连线,最后计算验证。
(2) 教师提示学生估算的方法,如把多位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3) 教师巡视学生估算和计算情况,观察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准确性。
(4) 教师请学生分享估算和计算的结果,以及估算的思路。
(5) 教师展示题目:“计算下面各题。(182 - 18)×8,173 - 26 + 35,72 + 8×65,54 - (62 - 34),63÷(44 - 37),87×5 + 13×5”让学生计算。
(6) 教师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的准确性。
(7)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解思路。
(8)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拓展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1. 进行估算、连线和计算验证。
2. 分享估算和计算结果及思路。
3. 完成拓展计算题目。
4. 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思路。
评价任务 估算合理:☆☆☆
计算准确:☆☆☆
思路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的准确性。
拓展提升 分数墙拓展 分数墙探究
(1) 教师展示“分数墙”,说:“这是用分数砌成的分数墙,大家观察一下,在分数墙里你能找到哪些分数?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数墙中找出不同的分数。
(3) 教师请学生回答找到的分数,并让他们进行排序。
(4) 教师提问:“1里面有几个1/2、几个1/3、几个1/4……几个1/9?”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5) 教师总结:“1里面有2个1/2、3个1/3、4个1/4 、5个1/5、 6个1/6、 7个1/7、 8个1/8、 9个1/9 。”
(6) 教师提问:“哪几个不同分数相加的和等于1?”让学生小组讨论。
(7)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指导。
(8)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1. 观察分数墙,找出分数并排序。
2. 回答1里面包含不同分数的个数。
3. 参与小组讨论不同分数相加和为1的情况。
4.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结果。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回答准确:☆☆☆
讨论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分数墙的探究,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总结 总结与作业布置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复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混合运算以及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运算。大家来说说自己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发言。
(2)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和复习方法。
(3) 教师布置作业:“自主梳理相关内容,与同学交流复习收获;完成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4)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整理和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6)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7) 教师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教师宣布下课。 1. 回顾本节课内容,分享复习收获。
2. 记录作业内容。
3. 倾听教师评价和鼓励。
4. 明确课后学习方向。
评价任务 收获分享:☆☆☆
作业接受:☆☆☆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强化复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包括多位数乘一位数、混合运算和分数运算的题目。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3. 找一找生活中运用分数表示和计算的例子,记录下来。
拓展作业
1. 思考:如果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因数中间有0,应该怎样计算?
2. 尝试用分数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等。
板书设计
数与运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分别算几个百、十、一,再相加
笔算:从个位乘起,满几十进几
混合运算
无括号:从左到右,先乘除后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
分数
认识: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运算:同分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复习的方法,提高了对知识体系的认识。
2.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如口算、笔算、混合运算和分数运算练习,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3. 拓展提升环节的分数墙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图时,部分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加强引导。
2. 课堂练习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完成拓展练习,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3.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