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课时《口算乘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1课时《口算乘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08: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口算乘法》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是表内乘法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后续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基础。口算是笔算的基石,掌握本节课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与算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可借助摆小方块的经验,通过摆、想、比的过程,运用迁移类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但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可能存在困难,需教师引导。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游乐园场景中的价格信息,提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
2. 观察不同的口算方法,能分析其特点和适用情况。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培养推理意识。
2. 思考如何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口算乘法的过程和思路。
2. 能够与他人交流分享口算乘法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3. 能熟练运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
1.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2. 能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准确总结口算乘法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方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与问题 情境导入
(1)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展示游乐园热闹场景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瞧,游乐园里可真热闹啊!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 当学生回答看到旋转木马、价格牌等时,教师进一步提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价格信息。
(4) 学生回答旋转木马8元、激流勇进10元、碰碰车12元、过山车20元等信息后,教师说:“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5)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筛选,选择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坐过山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等。
(6) 教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7) 教师强调学习口算乘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8)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1. 观察游乐园图片,分享看到的事物。
2. 找出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3.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和目标。
评价任务 观察表达:☆☆☆
问题提出:☆☆☆
目标明确:☆☆☆
设计意图 用游乐园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究与发现 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整十数乘一位数探究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1:“坐过山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教师提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3) 当学生回答坐过山车每人20元,要求3人需要多少钱后,教师追问:“怎样列式呢?”让学生列出算式20×3。
(4) 教师说:“请你们用小方块摆一摆,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5)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讨论过程,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6) 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计算方法,预设学生可能回答:“20+20+20=60”“20乘3可以看作是2个十乘3,是6个十,也就是60”“2×3=6,20×3=60”等。
(7)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呈现用加法和乘法计算的两种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对于“2个十乘3是6个十”的方法,教师借助小方块图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
(8) 教师强调想“二三得六”算20×3=60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这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1. 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 小组合作,用小方块摆一摆,计算20×3。
3. 代表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和思路。
4. 倾听教师点评,理解算理。
评价任务 题意理解:☆☆☆
方法探究:☆☆☆
汇报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探索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探究
(1) 教师出示题目“200×3”,说:“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这道题该怎么计算吗?”让学生先自己算一算。
(2) 教师组织学生同伴间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教师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和方法,预设学生可能回答:“200乘3可以看作2个百乘3,是6个百,也就是600”等。
(4)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借助类推法完成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5) 教师出示“2000×3”,让学生尝试口算,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思路。
(6)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总结规律。
(7) 教师强调在口算时,可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8) 教师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 自己计算200×3,并与同伴交流方法。
2. 汇报计算结果和思路。
3. 尝试口算2000×3并说思路。
4. 归纳总结口算方法,完成巩固练习。
评价任务 类推计算:☆☆☆
规律归纳:☆☆☆
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计算200×3和2000×3,引导学生借助类推法完成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并尝试归纳出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活动三: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探究
(1) 教师出示教材第40页相关内容,说:“坐碰碰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12×3。
(2) 教师说:“你能用小方块摆一摆并算一算吗?”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摆小方块的过程,说:“先在第一行摆1条和2个小方块表示每人12元钱,然后在第二行、第三行分别这样摆小方块,这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过程。
(4) 教师提问:“这时整条的小方块是3条,1条表示1个10,3条就是多少个?单个的小方块是每行2个,3行就是多少个?”引导学生分析计算。
(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所以一共就是30+6=36(个),也就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是12×3=36(元)。”
(6) 教师说:“如果不借助小方块图,怎样口算‘12×3’呢?”引导学生从小方块图中抽象出算理。
(7) 教师引导学生把12分成10和2,分别乘3后再相加,即10×3=30,2×3=6,30+6=36。并强调这种方法的简便性。
(8) 教师出示“12×4”,让学生尝试口算,并请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和思路,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 读题,列出算式12×3。
2. 小组合作,用小方块摆一摆,计算12×3。
3. 展示摆小方块的过程,分析计算结果。
4. 尝试口算12×4并汇报思路。
评价任务 操作计算:☆☆☆
算理抽象:☆☆☆
巩固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用小方块摆一摆、算一算,直观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引导学生抽象出算理,总结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方法总结
(1) 教师说:“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能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吗?”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
(2)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预设学生可能回答:“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
(4)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完善,强调这种方法的步骤:一分,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二乘,用分成的两个数分别乘一位数;三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5) 教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6)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要注意准确性和速度,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
(7)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口算乘法方法,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8)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口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1. 小组讨论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 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口算方法。
4. 接受教师的鼓励和要求。
评价任务 讨论总结:☆☆☆
方法理解:☆☆☆
态度接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和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进行引导和规范,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巩固与应用 课堂练习 综合巩固
(1) 教师布置教材第41页“做一做”的题目,说:“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如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口算方法。
(3) 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和口算思路,进行全班交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讲解,强调口算方法的运用。
(4) 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八第2题,让学生完成,进一步巩固口算乘法。
(5) 教师再次巡视,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 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八第5题,包括“4筒羽毛球一共多少只?”“一只羽毛球3元,一筒多少钱?”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7) 教师请学生汇报解题结果和思路,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和运用口算方法。
(8) 教师出示教材第42页练习八第9题:“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让学生拓展思维,挑战自我。 1. 独立完成“做一做”题目并交流思路。
2. 完成练习八第2题。
3. 思考并解答练习八第5题。
4. 尝试解答拓展题目。
评价任务 练习准确:☆☆☆
思路清晰:☆☆☆
拓展挑战:☆☆☆
设计意图 通过有层次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口算乘法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与评价 课堂总结
(1)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呢?”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当学生回答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等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
(3)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参与度、计算准确性、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自己编写一些口算乘法题目并解答等。
(5) 教师再次强调口算乘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口算乘法解决问题。
(6) 教师宣布下课,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7)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8) 教师整理教学资料,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回顾本节课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倾听教师总结和评价。
3. 记录课后作业。
4. 接受教师的鼓励和要求。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
表现评价:☆☆☆
作业接受:☆☆☆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八第3、4、6题。
2. 口算下面各题:30×5 = ,400×2 = ,21×3 = ,32×2 = 。
3. 填空:( )×( ) = 180(写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式)。
拓展作业
1. 解决实际问题:小明买了5本笔记本,每本1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 探索规律:观察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1×5 = ,12×5 = ,13×5 = ,你能根据规律写出14×5 = ,15×5 = 的结果吗?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20×3 = 60(2个十×3 = 6个十)
200×3 = 600(2个百×3 = 6个百)
2000×3 = 6000(2个千×3 = 6个千)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2×3 = 36(10×3 + 2×3)
方法:一分、二乘、三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参与度较高。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通过摆小方块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3. 练习设计有层次,涵盖了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 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有时会重复学生的话,浪费了一些课堂时间。
2. 在学生说算理时,对于个别理解困难的学生,引导不够及时和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透彻。
3.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拓展练习部分留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略显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