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2课时《用尺规比较线段的长短》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2课时《用尺规比较线段的长短》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08: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用尺规比较线段的长短》第2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线与角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础上,教学用尺规比较线段的长短。它是几何图形学习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度量和计算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圆规的使用较为陌生。教学中需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用尺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物体的长短比较,如树的高度、铅笔的长度等,感知线段长度的比较。
2. 观察圆规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了解其在比较线段长短中的作用。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不用尺子测量,如何用其他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2. 思考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的原理和步骤。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用尺规比较线段长短的过程和结果。
2. 能够与他人交流分享用尺规解决线段比较问题的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圆规,掌握其使用方法。
2. 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掌握记录方法。
难点
1. 理解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的原理。
2. 准确用圆规进行操作,比较线段长短。
3. 运用尺规解决实际生活中线段比较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学具圆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情境引入
(1) 教师展示图片,提问:“下图中哪棵树高?哪支铅笔长?窗框相邻的两条边哪条边长?你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比较方法。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那怎么判断哪支铅笔长?窗框相邻的两条边哪条边长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教师讲解:“比较大树、铅笔、窗框边的长度其实就是比较线段的长度。”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线段比较问题。
(4) 教师展示两条线段AB和CD,提问:“怎样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5)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法,如用尺子量长度(度量法),并说:“除了度量法,不用尺子测量长度,还有其他办法进行比较吗?”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欲望。
(6) 教师展示用绳子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说:“可以用一根绷紧的绳子,比一比。”并进行简单演示。
(7)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绳子怎么量出同样长度的线段呢?”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工具。
(8) 教师引出圆规:“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也可以用它量出同样长度的线段。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怎么用圆规比较线段的长短。” 1. 观察图片,思考物体长短的比较方法。
2. 思考并回答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
3. 观察用绳子比较线段的演示。
4. 思考没有绳子时的测量工具。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思考积极:☆☆☆
回答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生活中物体长短比较的情境,引出线段比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比较方法,为引入圆规比较线段长短做铺垫。
认识圆规 工具认知 圆规介绍
(1) 教师说:“我们先来认识圆规。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圆规,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引导学生拿出圆规进行观察。
(2) 教师展示圆规,讲解圆规各部分的名称:“这是圆规的手柄,这两只脚,一只脚有针尖,用来固定端点;另一只脚有铅笔芯,用来画圆或量取长度。”并在黑板上画出圆规的示意图进行标注。
(3)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圆规的各部分,感受其结构特点。
(4) 教师提问:“圆规的针尖脚和铅笔芯脚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各部分的功能。
(5) 教师总结圆规的作用:“圆规不仅可以用来画圆,还可以用它量出同样长度的线段。”
(6) 教师展示用圆规画圆的简单过程,说:“我们先看看圆规画圆的基本操作,把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旋转手柄,有铅笔芯的脚就画出了一个圆。”让学生对圆规的使用有初步印象。
(7) 教师强调圆规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圆规时,要注意针尖脚固定牢固,旋转手柄时要平稳。”
(8) 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一个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画圆的感受和方法。 1. 拿出圆规,观察其各部分结构。
2. 摸一摸圆规各部分,感受结构特点。
3. 思考圆规各部分的作用。
4. 尝试用圆规画圆并交流感受。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
思考准确:☆☆☆
操作规范:☆☆☆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圆规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圆规画圆的基本操作,为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奠定基础。
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 实践操作 比较方法
(1) 教师再次展示两条线段AB和CD,说:“现在我们用圆规来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并讲解操作步骤:“先将有针尖的脚固定在线段AB的端点A上,另一只脚调整到B端。”同时在黑板上进行示范操作。
(2) 教师强调:“这一步要注意保持圆规的开口大小不变,也就是线段AB的长度被圆规量取下来了。”
(3) 教师继续说:“然后保持开口不变,再将有针尖的脚固定在线段CD的端点C上,转动手柄,在CD上画弧。”并完成操作。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弧后的结果,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根据弧与线段CD端点的位置关系判断两条线段的长短。
(5) 教师总结判断方法:“如果弧线在D点的左边,说明线段AB比线段CD短;如果点B与点D重合,那么AB = CD;如果点B在点D的右侧,那么AB > CD。”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6) 教师强调记录方法:“为了方便记录,可以记作:AB < CD 或 AB = CD 或 AB > CD。”
(7)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圆规比较课本上两条线段的长短,并记录结果。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8)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比较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1. 观察教师用圆规比较线段的操作过程。
2. 思考并回答根据弧的位置判断线段长短的方法。
3. 动手用圆规比较课本线段并记录结果。
4. 上台展示比较过程和结果。
评价任务 观察专注:☆☆☆
判断准确:☆☆☆
操作熟练:☆☆☆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和判断标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展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用直尺和圆规作等长线段 作图学习 等长线段
(1)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学会了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那怎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呢?”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师展示已知线段AB,说:“我们要作一条线段等于AB。先画一条射线,以射线的端点为起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射线。
(3) 教师讲解操作步骤:“用圆规量取线段AB的长度,将有针尖的脚固定在A点,另一只脚调整到B点。”同时进行操作演示。
(4) 教师接着说:“保持圆规开口不变,将有针尖的脚移到射线的端点,在射线上画弧,与射线相交于一点C。”并完成操作。
(5) 教师总结:“线段AC就是与线段AB等长的线段。”
(6) 教师强调操作要点:“操作时要注意圆规开口大小不变,画弧要准确。”
(7)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8)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图过程,进行评价和指导。 1. 思考用直尺和圆规作等长线段的方法。
2. 观察教师的作图操作过程。
3. 动手作等长线段并同桌互查。
4. 上台展示作图过程。
评价任务 思考积极:☆☆☆
观察仔细:☆☆☆
操作规范:☆☆☆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和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用直尺和圆规作等长线段的方法。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展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能力强化
(1) 教师展示题目:“用圆规比一比下面每组中两条线段的长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教师展示题目:“在直线l上画出长为3厘米的线段AB,再用圆规在直线l上做线段BC,使BC = AB。”让学生进行作图操作,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必要的帮助。
(3)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和讲解,强调操作的规范和注意事项。
(4) 教师展示题目:“你能用圆规比较出哪只小蚂蚁爬行的路线比较长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圆规比较折线段和直线段的长短。
(5)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圆规将左边折线段的每一小段卡住,将其依次移到右边线段上,再比一比。”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6) 教师展示题目:“看一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看似不等长但实际等长的线段,体会用直尺或圆规比较线段长度比目测更可靠。
(7) 教师展示题目:“如下图所示,两根木条AC与BD重叠在一起。(1)如果AB = CD,那么AC____BD。(2)如果AB > CD,那么AC____BD。”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8)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组练习题,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1. 完成线段比较和作图练习。
2. 上台展示练习结果。
3. 尝试用圆规比较小蚂蚁爬行路线的长短。
4. 参与小组竞赛。
评价任务 练习准确:☆☆☆
展示清晰:☆☆☆
竞赛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用尺规比较线段长短和作等长线段的能力。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课堂总结 知识回顾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用了哪些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要注意什么?怎样用直尺和圆规作等长线段?”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遇到的困难,说:“大家可以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理解,是怎么解决的。”激发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们认识了圆规,学会了用圆规比较线段的长短和用直尺、圆规作等长线段。用圆规比较线段时要注意开口大小不变,作等长线段时要准确画弧。”
(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相关的练习题,用圆规比较身边物品的长度。”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更多可以用尺规解决的线段比较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8) 教师宣布下课,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1. 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 分享学习收获和困难。
3. 记录课后作业。
4. 倾听教师评价和鼓励。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
收获分享:☆☆☆
作业接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分享收获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科书上第64 - 65页相关的练习题。
2. 用圆规比较身边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3.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你自己画的已知线段。
拓展作业
1. 用圆规和直尺设计一个由等长线段组成的图案。
2. 思考:如果有三条线段,如何用圆规比较它们的长短顺序?
板书设计
用尺规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圆规
结构:手柄、针尖脚、铅笔芯脚
作用:画圆、量取线段长度
二、比较线段长短
方法:圆规量取、画弧比较
结果记录:AB < CD 等
三、作等长线段
步骤:量取、画弧
要点:开口不变、画弧准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比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详细讲解圆规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通过示范操作和学生实践,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用尺规比较线段长短和作等长线段的方法。
3. 组织课堂练习和小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用圆规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圆规的使用不够熟练,操作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加强指导。
2. 对于一些拓展性的题目,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
3.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在小组竞赛中没有足够时间完成所有题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