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4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4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09:0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决问题1》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4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以剪纸小组剪窗花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对比分步计算与综合算式,助其理解运算顺序和括号作用。内容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能力,是从分步到综合算式的重要过渡。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掌握基本加减法和混合运算顺序,但综合算式列法和括号使用不熟练。有一定问题分析能力,面对实际问题易运算顺序混乱。教学需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式、交流提升综合算式理解与应用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从中提取与数量关系相关的数学信息。
2. 观察线段图,理解其对分析数量关系的直观呈现作用。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 思考括号在综合算式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 能够清晰表达综合算式的列法和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
2. 理解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3. 明确括号在改变运算顺序中的作用。
难点
1. 学会借助直观图分析题意,理清数量间的关系。
2. 能正确使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避免运算顺序错误。
3.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与问题 复习导入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道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题,说:“同学们,先来看这些题目,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指名学生回答。
(2) 当学生回答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教师总结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3) 教师提问:“混合运算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思考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黑板上写下课题。
(5)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可能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图片,如购物消费、物品分配等,说:“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7) 教师再次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8)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两步计算问题,如“小明有10元钱,买铅笔用了3元,买本子用了2元,还剩多少钱?”让学生尝试口头列式解答,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1. 回答练习题的计算方法。
2. 思考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观察图片并发现数学问题。
4. 尝试口头列式解答简单问题。
评价任务 运算顺序:☆☆☆
问题思考:☆☆☆
初步列式:☆☆☆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巩固运算顺序,自然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探究与发现 阅读理解 信息提取与分析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P12例4的题目,说:“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提取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2) 当学生回答剪纸小组要剪96张窗花,第一天剪了14张,第二天剪了15张是已知条件,还剩多少张没剪是未知条件后,教师给予肯定和总结。
(3) 教师说:“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大家想一想,已知什么?问题是什么?如何表示更清晰明了?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画一画。”让学生自主尝试画线段图。
(4)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画图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5) 教师说:“哪位小勇士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组是怎么画的?”请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线段图。
(6) 教师对学生的线段图进行评价和补充,强调线段图要清晰地表示出总数、各部分数量以及问题之间的关系。
(7) 教师再次展示正确的线段图,说:“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加深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
(8)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再次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为后续列式计算做准备。 1. 阅读题目,提取数学信息。
2.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3. 展示并讲解自己的线段图。
4. 根据线段图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评价任务 信息提取:☆☆☆
画图表达:☆☆☆
关系明确:☆☆☆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题目、提取信息和画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为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分析解答 列式计算与讨论
(1) 教师说:“大家独立思考,可以怎么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用分步列式或综合列式算一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
(2)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可能会发现不同的列式情况,如96 - 14 - 15和96 - (14 + 15)。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说:“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互相检查讨论组内其他人的书写计算是否有误。”
(4)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内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有的小组用总数先减去第一天剪的数量,再减去第二天剪的数量;有的小组先求出两天一共剪的,再用总数减去剪完的得到剩下的。
(5) 教师说:“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吗?”引导学生将分步算式转化为综合算式。
(6) 教师展示两种综合算式,提问:“对比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结果和运算顺序。
(7) 当学生发现两个综合算式结果相同,遇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它们的和后,教师给予肯定和总结。
(8) 教师说:“解答正确吗?检验一下吧!”引导学生思考检验方法,如用剪完的加上还剩的,看是否等于总数。 1. 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2. 参与组内交流,分享和检查解题思路。
3. 代表小组发言,展示解题方法。
4. 思考并进行检验。
评价任务 思路清晰:☆☆☆
算式转化:☆☆☆
结果检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和代表发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综合算式的列法和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括号作用讲解 深入理解括号
(1)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在‘14 + 15’ 外面加括号呢?”引导学生思考括号的必要性。
(2) 当学生回答如果没有括号,算式就变成了96 - 14 + 15,此时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与先算“两天一共剪的”不符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详细解释。
(3) 教师再次强调括号在改变运算顺序中的作用,说:“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在列综合算式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括号。”
(4) 教师展示一些没有括号和有括号的对比算式,如8 - 3 + 2和8 - (3 + 2),让学生计算并比较结果,进一步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5) 教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括号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说:“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6) 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例子,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7) 教师总结说:“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每一步要求什么来考虑列算式,如果需要改变运算顺序,不要漏掉括号。”
(8) 教师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例题,强调括号在其中的重要性。 1. 思考括号的必要性并回答问题。
2. 计算对比算式,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3. 举例说明括号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 回顾例题,强化对括号重要性的认识。
评价任务 括号理解:☆☆☆
对比计算:☆☆☆
举例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深入讲解括号的作用,结合对比算式和实际例子,让学生充分理解括号在综合算式中的重要性,避免在列综合算式时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巩固与应用 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 教师出示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1题,说:“书店一共进了80本童话书。上一周卖了25本,这一周卖了38本,还剩多少本?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先想一想数量关系,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2)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3) 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和讲解,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5) 教师出示“做一做”第2题,说:“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红队得了多少分?这道题有点难度,大家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6) 教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7) 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解题方法和算式。
(8) 教师对小组的解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再次强调数量关系和括号的重要性。 1. 独立完成基础练习题,列综合算式解答。
2. 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参与全班交流。
3. 独立思考并参与小组交流难题的解题思路。
4. 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
评价任务 算式列写:☆☆☆
思路交流:☆☆☆
方法掌握:☆☆☆
设计意图 通过基础练习和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总结与评价 课堂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2) 当学生回答学会了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理解了线段图和括号的作用等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和方法。
(3)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解题思路的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师再次强调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列式的良好习惯。
(6)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7) 教师宣布下课,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8)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1. 回顾本节课内容并回答收获。
2. 倾听教师总结和评价。
3. 记录课后作业。
4. 接受教师的鼓励和要求。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
表现评价:☆☆☆
作业接受:☆☆☆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材第16页第1 - 3题。
2. 商店运来50箱饮料,第一天卖了12箱,第二天卖了18箱,还剩多少箱?列综合算式解答。
3. 小明有20元钱,买文具用了8元,买零食又用了6元,还剩多少钱?请列出综合算式。
拓展作业
1. 学校组织活动,需要租大巴车。一共有90名学生,一辆大巴车能坐30人,已经租了2辆,还需要租几辆大巴车?列综合算式解答。
2. 小红有一些糖果,给了弟弟5颗,给了妹妹3颗,自己还剩12颗。小红原来有多少颗糖果?请用综合算式表示。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例:剪纸小组要剪96张窗花,第一天剪14张,第二天剪15张,还剩多少张没剪?
方法一:96 - 14 - 15 = 67(张)
方法二:96 - (14 + 15) = 67(张)
列综合算式注意:根据数量关系列式,需改变运算顺序用括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以及括号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通过画线段图、列式计算、对比分析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借助直观图分析题意时,仍存在困难,不能准确理清数量间的关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2. 少数学生在列综合算式时,对括号的使用不够熟练,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和错题分析来强化。
3.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