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计算的起始课。教材通过分西瓜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形和具体的情境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分蛋糕、分西瓜等情境,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 观察图形的变化,直观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理解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原因。
2. 思考如何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 能够与他人交流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 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
1.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原因。
2. 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体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彩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生日蛋糕情境导入
(1) 教师展示小红过生日分蛋糕的情境图,说:“同学们,小红过生日啦,她把蛋糕平均分成了 8 块,妈妈吃了 2 块,小红吃了 1 块。”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2) 教师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人一共吃了几块蛋糕?”“妈妈比小红多吃了几块蛋糕?”等,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 + 1 = 3(块),2 - 1 = 1(块)。
(4) 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我们用分数来表示吃的蛋糕,又该怎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 教师展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6) 教师强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教师鼓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8)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1. 观察生日蛋糕情境图,获取信息。
2. 提出数学问题,列出整数加减法算式。
3. 思考用分数表示蛋糕时的问题。
4.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问题提出:☆☆☆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日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知探究 分西瓜情境探究 同分母分数加法探究
(1) 教师展示分西瓜的情境图,说:“同学们,现在有一个西瓜,弟弟吃了它的 1/8,哥哥吃了它的 2/8。”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2) 教师提问:“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让学生思考并列出算式 1/8 + 2/8。
(3)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来理解这个算式。给学生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 8 份,分别涂出 1/8 和 2/8。
(4)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正确涂出相应的分数。
(5)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说一说从图中能看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6)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8 表示 1 个 1/8,2/8 表示 2 个 1/8,1 个 1/8 加 2 个 1/8 是几个 1/8 呢?”让学生回答。
(7) 教师总结:“1 个 1/8 加 2 个 1/8 是 3 个 1/8,也就是 3/8,所以 1/8 + 2/8 = 3/8。”
(8)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1. 观察分西瓜情境图,获取信息。
2. 列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
3. 用圆形纸片涂出 1/8 和 2/8,观察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4. 思考并回答 1 个 1/8 加 2 个 1/8 是几个 1/8。
评价任务 观察准确:☆☆☆
算式列出:☆☆☆
操作正确:☆☆☆
设计意图 通过分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列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再借助圆形纸片的操作,直观地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总结出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减法探究 分西瓜减法探究 同分母分数减法算理探究
(1) 教师再次展示分西瓜的情境图,说:“那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列出算式 2/8 - 1/8。
(2) 教师让学生继续用圆形纸片来理解这个算式,把涂好的 2/8 去掉 1/8,观察剩下几分之几。
(3)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
(4)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说一说从图中能看出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8 表示 2 个 1/8,1/8 表示 1 个 1/8,2 个 1/8 减去 1 个 1/8 是几个 1/8 呢?”让学生回答。
(6) 教师总结:“2 个 1/8 减去 1 个 1/8 是 1 个 1/8,也就是 1/8,所以 2/8 - 1/8 = 1/8。”
(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8) 教师对比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1. 思考并列出同分母分数减法算式。
2. 用圆形纸片操作,去掉 1/8,观察剩下几分之几。
3. 上台展示作品,回答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4. 思考并回答 2 个 1/8 减去 1 个 1/8 是几个 1/8。
评价任务 算式列出:☆☆☆
操作准确:☆☆☆
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 通过分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列出同分母分数减法算式,再借助圆形纸片的操作,直观地理解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总结出计算方法。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
(1) 教师展示题目:“计算下面各题。3/5 + 1/5,2/7 + 2/7,4/5 - 2/5 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让他们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4) 教师展示题目:“填空。3 个 1/8 加上 4 个 1/8 等于几个 1/8,也就是几分之几等。”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5)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讲解,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6) 教师展示题目:“判断题。判断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式的对错。”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7) 教师展示题目:“一块巧克力,妹妹吃了它的 1/8,姐姐吃了它的 3/8。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妹妹比姐姐少吃了几分之几?”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8)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 独立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2. 上台展示答案,说明计算过程和方法。
3. 完成填空、判断等练习。
4. 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评价任务 计算准确:☆☆☆
思路清晰:☆☆☆
讨论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总结 知识总结与回顾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算理是什么?”让学生总结。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遇到的困难,说:“大家可以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理解,是怎么解决的。”激发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相关的练习题,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8) 教师宣布下课,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1. 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 分享学习收获和困难。
3. 记录课后作业。
4. 倾听教师评价和鼓励。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
收获分享:☆☆☆
作业接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分享收获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科书上第 81 页“做一做”的练习题。
2.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2/9 + 3/9 和 5/7 - 2/7 的计算过程。
3. 计算 4/6 + 1/6,7/8 - 3/8 等题目。
拓展作业
1. 思考:如果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该怎么计算呢?
2. 找一找生活中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加法:1/8 + 2/8 = 1 + 2/8 = 3/8
减法:2/8 - 1/8 = 2 - 1/8 = 1/8
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创设生日蛋糕、分西瓜等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借助圆形纸片进行操作,直观地理解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效果较好。
3. 组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时,部分学生对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加强引导。
2. 课堂练习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完成练习,需要在今后合理安排时间。
3.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还不够到位,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