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2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进一步认识分数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航模小组男女生人数问题等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后续分数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基础,但对于建立分数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可能存在困难。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航模小组、图书角等情境,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 观察不同物体数量和分数的关系,理解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的含义,建立分数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2. 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能够与他人交流生活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 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能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 能够运用解题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1. 建立分数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2.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算理。
3. 灵活运用解题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形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分数表示导入
(1) 教师展示各种伞的图片,问:“用分数表示各种伞的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
(2)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和所取的份数,再写出分数。
(3) 教师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写出分数。
(4)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让他们说一说思考过程。
(5) 教师总结:“求一份或几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可以把平均分成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 教师强调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7)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
(8) 教师引出本节课要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 观察伞的图片,用分数表示各种伞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 上台展示答案,说明思考过程。
3. 思考生活中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例子。
4. 倾听教师总结,为新课做准备。
评价任务 分数表示:☆☆☆
思路清晰:☆☆☆
举例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用分数表示伞的数量占比,复习分数的意义,建立分数与平均分的联系,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做铺垫。
新知探究 航模小组问题探究 阅读理解问题
(1) 教师展示教材第87页的题目:“航模小组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阅读题目,思考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
(2) 教师提问:“‘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在题目中的含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指导。
(5)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6) 教师总结:“表示把12名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将其平均分成3份,女生占其中的1份,男生占其中的2份。”
(7) 教师强调理解分数含义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8)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男、女生的人数。 1. 阅读题目,获取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
2. 参与小组讨论,理解分数在题目中的含义。
3.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4. 思考求男、女生人数的方法。
评价任务 信息获取:☆☆☆
讨论积极:☆☆☆
理解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析解答问题 解题方法探究 女生人数求解
(1) 教师问:“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2)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或圆形卡片代表学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3) 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卡片或小棒平均分成3组,观察每组的数量。
(4)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5)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并让他们说一说如何得到女生人数。
(6) 教师总结:“求女生人数就要把12人平均分成3组,求其中1组是多少人,用12÷3 = 4(人)。”
(7) 教师强调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8)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男生的人数。 1. 思考求女生人数的方法。
2. 用小棒或圆形卡片进行平均分操作。
3. 上台展示操作过程,说明得到女生人数的方法。
4. 思考求男生人数的方法。
评价任务 方法思考:☆☆☆
操作正确:☆☆☆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建立分数与平均分、除法之间的联系。
男生人数求解 解题方法拓展
(1) 教师问:“怎样求男生的人数呢?”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先求出1组的人数,再求2组的人数。
(3) 教师让学生独立计算男生的人数。
(4) 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计算。
(5)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和答案,并让他们说一说思考过程。
(6) 教师总结:“求男生人数就要把12人平均分成3组,求其中2组是多少人,先算12÷3 = 4(人),再算4×2 = 8(人)。”
(7) 教师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总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取的份数=总数的几分之几的数量。”
(8)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的正确性,用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看是否等于总人数。 1. 思考求男生人数的方法。
2. 独立计算男生人数。
3. 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和答案,说明思考过程。
4. 参与答案检验。
评价任务 方法运用:☆☆☆
计算准确:☆☆☆
检验认真:☆☆☆
设计意图 通过求男生人数,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教师展示题目:“图书角有45本图书,其中4/9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3)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和解题过程,并让他们说一说思路。
(4) 教师展示题目:“学校饲养组养了20只兔子,其中1/4是黑兔,黑兔有多少只?”让学生继续练习。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6)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内的解题情况。
(7) 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强调关键步骤。
(8) 教师展示题目:“一袋面粉25千克,已经吃了2/5,还剩多少千克?”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 1. 独立完成图书角故事书数量的题目。
2. 上台展示答案和解题过程,说明思路。
3. 完成兔子和面粉相关的题目。
4. 参与小组交流和代表发言。
评价任务 计算准确:☆☆☆
思路清晰:☆☆☆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拓展练习 综合应用练习
(1) 教师展示题目:“分针从‘12’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数一数,填一填。”让学生观察分针转动情况,运用分数知识填空。
(2) 教师提示学生先确定分针转动的大格数和每大格对应的分数。
(3)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4)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让他们说一说思考过程。
(5) 教师展示题目:“一盘鱼有15条。一只猫吃了1/3,另一只猫吃了1/5,谁吃得多?”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优劣。
(7)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8) 教师展示题目:“一根绳子63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7,第二次用去全长的3/7,两次共用去了多少米?”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题。 1. 观察分针转动,运用分数知识填空。
2. 上台展示答案,说明思考过程。
3. 参与小组讨论,比较解题方法。
4. 用不同方法解决绳子问题。
评价任务 应用准确:☆☆☆
讨论积极:☆☆☆
方法多样:☆☆☆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总结 知识总结与回顾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是什么?”让学生总结。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遇到的困难,说:“大家可以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理解,是怎么解决的。”激发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总数÷平均分成的份数=每份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总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取的份数=总数的几分之几的数量。”
(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相关的练习题,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8) 教师宣布下课,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1. 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 分享学习收获和困难。
3. 记录课后作业。
4. 倾听教师评价和鼓励。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
收获分享:☆☆☆
作业接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分享收获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科书上第87页“做一做”和第88 - 89页练习十七的练习题。
2. 有36个苹果,其中2/9是红苹果,红苹果有多少个?
3. 一袋大米50千克,吃了3/5,还剩多少千克?
拓展作业
1. 思考:如果题目中的分数是带分数,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找一找生活中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的复杂问题,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航模小组问题:12名学生,1/3女生,2/3男生
女生:12÷3 = 4(人)
男生:12÷3×2 = 8(人)
解题方法:总数÷平均分份数×取的份数=数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航模小组男女生人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学生参与度较高。
2. 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和圆形卡片,直观地感受平均分与分数的关系,教学效果较好。
3. 组织课堂练习和小组交流,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理解分数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加强引导。
2. 课堂练习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完成拓展练习,需要在今后合理安排时间。
3.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还不够到位,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