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改造家庭网络(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课《第二节 改造家庭网络》内容,承接前序网络接入与协议知识。先从定义、IPv4/IPv6 差异、查询方法解析 IP 地址,解答数据传递问题;再以家庭网络改造为载体,通过四大任务实现知识落地。整体遵循 “解决问题 - 实践应用” 逻辑,呼应学科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目标,是 “理论 - 实践 - 创新” 教学关键环节。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1、理解 IP 地址是网络设备 “唯一标识” 及保障数据准确传输的作用,能区分 IPv4(32 位十进制)与 IPv6(128 位,解决地址耗尽)的格式和应用场景。2、认识到家庭设备增多(智能家电、移动设备)带来的网络需求变化(信号覆盖、速度稳定性),感知网络改造的必要性和意义。二、计算思维1、能通过分析 IP 地址冲突致网络中断的现象,推理 “唯一性” 对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培养 “因果关联” 逻辑思维。2、规划家庭网络改造时,能综合考虑设备位置(如路由器覆盖全屋)、设备需求(如高清电视需稳定连接)等,形成 “多维度分析 - 优化方案” 思维模式。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能熟练掌握 Windows 电脑和手机的 IP 地址查询方法,独立统计路由器、电脑、手机等家庭常见设备的 IP 地址,具备基础数字化信息采集能力。2、能参考教材示意图,绘制标注设备连接关系的家庭网络连接图、规划路由器位置的房屋网络设备平面图,初步制定改造预算清单,培养数字化规划与设计能力。四、信息社会责任感1、网络改造实践中,能考虑家庭成员不同需求(如老人用智能电视、学生用电脑学习),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树立 “技术服务于全体成员” 的责任意识。2、结合无线路由器安全防护功能,强化家庭网络安全意识,不泄露设备 IP 地址、Wi-Fi 密码等敏感信息,养成规范用网习惯。
重点 1、掌握 IP 地址的概念、IPv4 与 IPv6 格式及电脑端、手机端查询方法,能独立统计家庭设备 IP 地址。2、理解家庭网络改造的统计 IP、画示意图、画平面图、做预算四大核心任务,能结合家庭实际完成基础改造规划。
难点 1、准确理解 IPv4 地址 “32 位二进制转十进制” 的逻辑(如 “192.168.1.1” 的构成),不混淆地址格式与设备标识的关系。2、结合家庭房屋结构(如墙体遮挡、房间布局)规划无线路由器位置,确保信号全覆盖,平衡 “设备布局” 与 “信号质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复习回顾:提问 “上节课学习的 TCP/IP 协议像‘普通话’助力设备通信,但若教室有两名同学同名,老师喊名会认错人 —— 网络中设备众多,数据如何精准找到‘目标设备’?”2. 案例引入:展示 “家庭两台电脑 IP 地址相同致均无法联网” 的案例图片,提问 “大家是否遇到过类似网络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3. 引出课题:通过讨论明确 “IP 地址是设备的唯一标识”,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IP 地址与家庭网络改造’。 复习:结合 TCP/IP 知识,思考 “数据找目标设备” 并作答。案例:看案例图、忆经历,讨论析因,想 “设备标识” 作用。引题:参与讨论,懂 IP 地址是设备标识,明确主题,愿解家庭网络问题。 复习:用 “普通话”“同名同学” 类比,衔接 TCP/IP 知识,引学生疑问,为新知铺垫。案例:借家庭网络故障案例,贴近生活促共鸣,引导思考 “设备标识” 重要性,培养问题意识。引题:讨论明确核心概念,引出课主题,让学生感知知识实用,激发解决家庭网络问题兴趣,明确目标。
讲授新课 一、IP 地址(一)概念与作用讲解1、结合教材定义 IP 地址为 “互联网协议分配的统一格式地址”,类比 “家庭住址” 讲其确保数据精准传输的作用;结合导入案例,强调同一网络 IP 重复会冲突断网。2、展示 IPv4 示例 “192.168.1.1”,讲 32 位(四组 8 位二进制转十进制,0-255,小数点分隔)格式及智能设备增多致地址不足的问题;展示 IPv6 示例(如 “2409:8a15:2819:9950:150:4032:1217:7aC6”),讲 128 位格式及解决 IPv4 地址耗尽的作用。ip地址查询实践1、电脑端:结合教材图 1-2-4,分步演示 Windows 查 IP 步骤(Win+I→网络和 Internet→状态→查看网络属性→定位 IPv4/IPv6 地址),标关键步骤;巡视指导,解答 “找不到选项”“地址无显示” 等问题(如确认联网)。2、手机端:结合教材图 1-2-5,演示安卓查 IP 步骤(设置→关于手机→状态信息→IP 地址),说明苹果路径(设置 - 无线局域网 - 已连 Wi-Fi 右侧 “i” 图标 - IP 地址);引导同桌互查记录。问题讨论与总结提讨论题 “家里路由器 IP 为何多为 192.168.1.1 或 192.168.0.1”,引学生懂 “私有 IP 地址段”(家用不公开),强网络安全认知。总结:强调 IP 地址是设备 “数字身份证”,查询统计是家庭网络改造基础,为后续规划、排障提供依据。二、改造家庭网络系统(一)需求分析展示家庭网络问题案例(如卧室信号弱、智能设备连网不稳),提问 “家里有类似问题吗?设备增多后有哪些新需求?”总结发言,明确改造核心需求:信号全覆盖、连接稳定、支持多设备同时在线。(二)改造任务拆解与指导任务一(统计 IP):展示设备 IP 统计表,列常见设备;说明路由器 IP 查询方法(电脑端默认网关),要求课后完成全设备统计,课堂先填已查的电脑、手机 IP。任务二(画连接示意图):展示教材样例图,讲要素(接入端→光纤猫→路由器→终端)及标注(直线 / 波浪线);发空白图纸,巡视指导,纠正连接错误、设备遗漏。任务三(画设备平面图):展示教材样例图,说明步骤(画房屋结构→标现有设备→规划新增设备),强调路由器放中心、避遮挡;举例弱信号区加扩展器。任务四(做预算):展示预算清单,列改造设备,结合市场价引导按自家需求填清单、估总价。 1、听 IP 地址定义与作用,借 “家庭住址” 类比和导入案例,理解 IP 地址唯一性的重要性。2、对比学 IPv4 与 IPv6 格式,明确差异,掌握 IPv6 解决地址不足的优势。1、按步骤用电脑查 IP 地址,记到 “家庭网络设备 IP 地址统计表”“电脑” 栏。2、回家用手机查 IP 地址,记到统计表 “手机” 栏。1、参与讨论,懂私有 IP 地址段概念及网络安全意义。2、听总结,明确 IP 查询统计的后续应用价值,梳理课核心知识点。1、结合自家情况发言,分享网络问题及新需求。2、听总结,明确家庭网络改造核心方向。任务一:课堂填电脑、手机 IP 到统计表,明确课后统计其他设备。任务二:按样例和指导,在空白图纸画自家网络连接草图。任务三:按步骤画房屋与设备平面图,规划新增设备位置。 用生活化类比降抽象概念难度,结合旧案例强知识关联,助学生速懂核心原理。借直观示例对比,让学生分清两种 IP 地址,理解技术迭代必要,为后续实践打理论基础。1、演示 + 实操,让学生掌握多设备 IP 查询方法,提数字化操作能力,实现理论到实践转化。2、同桌互查保记录准确,养严谨实操习惯,同时借互助提学习效率。1、借实际问题拓知识,结合技术与安全认知,提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丰富知识维度。2、梳理实践意义,衔接后续学习,让学生感知知识实用,明确目标,强学习动力。用真实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激共鸣,让学生感知改造必要。借发言与总结,引学生从 “使用者” 视角想需求,为后续改造定目标。1、拆复杂改造为 4 个具体任务,降难度,让学生明确操作方向。2、结合样例、实操与指导,兼顾课内外,提学生规划、绘图与计算能力,实现知识落地。
课堂练习 填空题:IP 地址是设备在网络中的( ),IPv4 地址由( )个十进制整数组成,每个整数的范围是( )。(答案:唯一标识;4;0-255)操作题:快速复查自己手机的 IP 地址,确认记录在统计表中的地址是否准确,同桌互相核对。简答题:假设你家有 1 台路由器(放在客厅)、2 部手机、1 台智能电视(在卧室),且卧室信号弱,你会如何规划网络改造?需要购买哪些设备?(参考答案:新增 1 个无线扩展器,放在客厅与卧室之间;设备清单:无线扩展器 1 个,预算约 100 元)反馈与讲解:公布基础题答案,针对应用题,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思路,教师点评并补充 “设备选择需考虑兼容性(如扩展器要与路由器品牌一致)”,帮助学生完善改造方案。 1. 按场景想改造方案、列设备预算;2. 分享方案,结合建议完善。 考规划能力,拓思路,助形成全面方案。
课堂小结 板书核心(IP 知识、改造四任务),引回顾。 随板书理知识,明框架。 串知识,强记忆。
板书 一、IP 地址核心作用:设备 “唯一标识”(防冲突,确保数据准确传输)格式对比:IPv4:32 位 → 4 个十进制(0-255),例:192.168.1.1(地址不足)IPv6:128 位 → 解决地址耗尽,例:2409:8a15:2819:9950:150:4032:1217:7aC6查询方法:电脑:Win+I → 网络和 Internet → 状态 → 查看网络属性手机:设置 → 关于手机 → 状态信息二、家庭网络改造(四大任务)统计:家庭设备 IP 地址(填统计表:路由器、电脑、手机等)画图 1:网络连接示意图(光纤→光纤猫→路由器→终端,标连接方式)画图 2:房屋与设备平面图(路由器放中心,避遮挡,全覆盖) 围绕板书 “IP 地址” 与 “家庭网络改造(四大任务)”,开展 “记 + 练”: 1、记 IP 地址作用(设备唯一标识)与格式(IPv4/IPv6 差异); 2、实操查电脑、手机 IP;3、按板书填设备 IP 统计表,绘网络连接示意图与房屋设备平面图。 借助板书搭建清晰知识框架:1. 帮助学生系统梳理 IP 地址与网络改造知识,避免理解偏差;2.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 IP 查询、统计填表、绘图等实操技能;3. 提升学生解决家庭网络问题的能力,强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