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西师大版二上3.5《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西师大版二上3.5《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16: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五课时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西师大版)二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温故孕新
03
情境导入
05
变式深化
06
巩固练习
07
课堂小结
04
合作探究
08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能选择米尺、卷尺等工具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掌握“估测—实测”的方法,知道测量较长距离用卷尺更便捷。
01
02
通过小组合作测量黑板、教室门的实践,经历“讨论工具→实际测量→交流反馈”的过程,提升动手操作与估测能力。
03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测量的趣味性,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温故孕新
1.用你的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各有多长。
1厘米
1米
温故孕新
2.在合适的答案后的( )里画“√”。
图钉 刚出生的宝宝 一根跳绳
大约长1米( )
大约长1厘米( )
超过1米( )
大约50厘米( )
超过1米( )
大约50厘米( )



情境导入
不方便。
用直尺去测量黑板和教室的门,大家觉得方便吗?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能用直尺测量铅笔、橡皮这些短物体的长度。
合作探究
探究1
测量黑板的长边和短边
合作探究
测量黑板的长边和短边。
如果用直尺测量黑板的边,会遇到什么问题?
直尺太短了,要量很多次,特别麻烦。
合作探究
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需要更合适的工具。
测量黑板的长边和短边。
用什么工具测量更方便呢?
合作探究
测量较长物体时,用米尺或卷尺更方便,通常用“米”作单位。
合作探究
用米尺来测量黑板的长边和短边。
测量方法:
把测量工具的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米尺紧紧贴着黑板的边,最后看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合作探究
分工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边。1人负责对齐0刻度,1人负责把米尺紧贴黑板的长边,1人观察刻度,1人记录结果。
小组活动
注意:先将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黑板的一端,然后量1米做一个记号,一直量到黑板的另一端。
合作探究
黑板的长边大约是3米。
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黑板的短边。
合作探究
我们测的短边大约1米。
我们的结果也是大约1米。
现在分享短边的测量结果。
合作探究
测量较长的距离或物体,还可以用卷尺,它更方便收纳和测量超长距离。
测量时,一定要注意把工具的0刻度对齐物体一端,拉直工具,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合作探究
探究2
估测与测量教室门的宽和高
合作探究
先估一估教室门的宽和高,再量一量。
想一想:
教室门的宽大约是多少?高大约是多少?可以用“米”或“厘米”作单位,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身高、1米的长度感来猜。
小组内交流,说说你估测的理由。
合作探究
先估一估教室门的宽和高,再量一量。
我觉得门宽不到1米,因为我两臂伸开是1米,门比我的臂展窄,所以宽约80厘米。
合作探究
先估一估教室门的宽和高,再量一量。
门高看起来比我高很多,我身高1米多,所以门高约2米。



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以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为标准去估测物体的长度。
合作探究
测量门的宽和高,用什么工具合适?
测量门宽可以用米尺。
测量门高,可以用卷尺,因为门很长,直尺太短了。
测量较长物体,卷尺更方便。
合作探究
测量时要注意三点。
①把卷尺的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
②沿着物体边缘拉直卷尺,不能弯曲;
③读取刻度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避免看错。
合作探究
用卷尺实测,验证估测结果。
测门宽时,把卷尺0刻度对齐门的一侧边缘。
测门高时,从地面开始拉直卷尺到门顶端。
小组合作测量吧!
合作探究
先估一估教室门的宽和高,再量一量。
门宽90厘米,不到1米。
门高大约2米。
如果不是整米数,还可以用几米几厘米来描述。
门高1米95厘米。



“几米几厘米”表示“几米+几厘米”。
合作探究
当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米数时,可以用“大约长几米”“比几米短一点”“比几米长一点”或“几米几厘米”等来描述测量结果。
合作探究
大家的估测和实测结果相差大吗?有没有估得特别准的?
我估门宽80厘米,实测90厘米,差不多!
我估门高2米,实测1米 95 厘米,几乎一样!
估测能让我们先对长度有个“大致感觉”,再通过实测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变式深化
探究3
迁移应用
变式深化
3 人一组,用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再说一说。
方法:首先,被测的同学要站直,脚后跟、臀部、背部尽量靠紧墙面,这样身体是垂直于地面的;然后,拿卷尺的同学要把卷尺的0 刻度对齐地面;接着,沿着身体直直向上拉直卷尺,直到头顶;最后,平视卷尺,读取头顶对应的刻度。
变式深化
每组分工:1人被测(站直、贴紧墙面),1人测量(拿卷尺对齐0刻度、拉直垂直),1人记录(把身高结果写下来,如 “××的身高是1米□□厘米”)。
要求:完成后,组内交换角色,保证每个人都能体验“被测、测量、记录”三个任务。
小组活动
变式深化
3 人一组,用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再说一说。
测量时,有没有小组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一开始卷尺没拉直,后来调整了,让卷尺紧紧贴着身体,结果就准确了。
变式深化
我们用卷尺测量了身高,谁来总结测量的关键步骤?
被测的人要站直,靠紧墙。
卷尺0刻度对齐地面,直直的向上拉。
读刻度时要平视,这样才不会看错。
巩固练习
1.圈出你认为合适的答案。
晶晶张开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她张开两臂测量黑板的长度,量了3次,还差1臂的长度才能量完,这块黑板长约( )。
3米
3米40厘米
4米
巩固练习
2.商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鼎高1米33厘米 , 口长110厘米 , 口宽79厘米 , 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将上面画线部分的长度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1米33米=133厘米
1米33米>110厘米>79厘米
巩固练习
3.二年级的明明领着妹妹去放风筝,结果风筝不小心落在了树上,他们找来3根长2米的竹竿,用绳子绑好(忽略接头处的长度)。他们能把风筝取下来吗
2×3=6(厘米)
6<7
风筝距地面7米。
答:他们不能把风筝取下来。
巩固练习
4.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小明
2米
我有多高?
高约( )厘米
高约( )厘米
100
50
巩固练习
5.小金的爸爸高1米72厘米,小金的的身高1米31厘米,爸爸比小金高多少厘米?
1米72厘米-1米31厘米=41厘米
答:爸爸比小金高41厘米。
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学会用米尺和卷尺测量长物体了。
我还知道测量时,可以先估测,再实测。
板书设计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工具:米尺 卷尺
方法:对齐0刻度、拉直、准确读数
估测:用身边的长度作参考 先估再测
分层作业
拓展迁移:
1.回家后,估一估、量一量家里卧室门的宽和高或阳台长度,记录结果,下节课分享。
2.帮爸爸妈妈测量身高,看看家人的身高是多少。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