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适合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适合鲁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16: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经典作品四大名著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哲理。下列描述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
B.《水浒传》中张顺在城门引爆炸药
C.《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丹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制作过程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4.人类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具有助燃性,是一种重要燃料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二氧化碳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5.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停止加热后,不能立即读取数据
C.将装置中的铜粉换成木炭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大约是反应前装置内空气总体积的四分之一
6.如图是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②中硫燃烧生成的产物不同
B.装置①和②中的实验现象不同
C.装置③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D.能将底部的水换成细沙的是装置③
7.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寻找安全出口 ③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④跳楼 ⑤打湿床单,披在身上 ⑥携带贵重物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9.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效。如图是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③④表示的均是阳离子 D.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10.葡萄皮上的“白霜”是葡萄自身分泌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之一为齐墩果酸(C30H48O3),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是葡萄的“天然卫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齐墩果酸由30个碳原子、4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B.齐墩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齐墩果酸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CO2
D.可以用水洗净葡萄表面的“白霜”
11.大量排放的CO2造成了碳循环的失衡,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修复大气中CO2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升高
B.将CO2压入地下实现碳封存,CO2分子间隔变小、运动停止
C.CO2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D.江河湖海的水体吸收CO2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错误的是 (  )
二、填空题(共35分)
13.(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甲烷分子:   ;(2)氖气:    ;(3)三个氮原子:    ;
(4)五个铵根离子:   ;(5)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14.(8分)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面粉   B.白糖   C.豆油
(2)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B.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Na+、Cl-和H2O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4)在室温下(20 ℃)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

由此可知,图中所示A、B、C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15.(8分)水是生命之源,被誉为“百药之王”。许多古籍记载了净水方法:
a.《酒谱》(宋):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经宿色如绛。
b.《养生要集》(东晋):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
c.《物理小识》(明):寻常定水,矾、赤豆、杏仁……皆可。
(1)“经宿色如绛”指静置一晚,使水中   杂质沉于水底部。
(2)“矾”[明矾,化学式:KAl(SO4)2·12H2O]溶于水后,铝离子 (写符号)]与水反应产生胶状物对杂质    ,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3)“生命吸管”是当今户外净水实用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超滤膜能滤去全部杂质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活性炭能吸附异味 d.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水
16.(14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    (填“黑色”或“白色”)固体,若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如图A所示,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g。(用含m1和m2的式子表示)
(2)利用B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玻璃管上方小气球的变化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实验C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该反应    (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9分)
17.(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
应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验满方法是             。
(3)D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        。
18.(14分)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反应,是生活、生产中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某兴趣小组以燃烧为主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认识燃烧
(1)在化学课上同学们观察过铁丝、乙醇、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下列现象中,属于三者燃烧时共有的是    (填字母)。
A.发光  B.产生火焰 C.放热  D.有黑色固体生成
(2)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项目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3)通过图1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请分析,在此实验中,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项目三】理解调控燃烧的意义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的发动机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图2为火箭发动机运行简图,请回答。
(5)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内阀门来调控火箭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了增大火箭的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            。
四、计算题(共10分)
19.(10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称取7 g某金属铝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2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资料:铝是活泼金属,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铝[Al2(SO4)3]和氢气。
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A
2.C
3.C
4.D
5.B
6.A
7.D
8.C
9.D
10.B
11.B
12.C
13.(1)2CH4 (2)Ne (3)3N (4)5NH4+
14.(1)B 
(2)bacd  
(3)AB 
(4)B
15.(1)难溶性
(2)Al3+   吸附 
(3)ad 
16.(1)白色    m2-m1 
(2)先变大后变小         加热时瓶内气体膨胀,气压增大,气球会变大;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 。
(3)右 
17.(1)长颈漏斗 
(2)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置E的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18.(1)AC 
(2)略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4)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
(5)略
(6)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和液氧充分燃烧       。
19.19.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