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7 17: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生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磅礴(páng) 绷着脸(bēng) 委屈
B.擎着(qíng) 憧憬(tóng) 悬涯
C.黑魆魆(xū) 逶迤(wēi) 豪迈
D.歼灭(jiān) 山涧(jiān) 政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们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B.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照亮了前进的路。
C.表演一结束,台下就响起了翻天覆地般的掌声。
D.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3.下列对联中,( )是抗日时期某澡堂为唤醒民众救亡意识特意张贴的。
A.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
B.万里雄师归国土;一杯春酒洗胡尘
C.复仇雪恨,每饭不忘;杀贼驱倭,投箸而行
D.不逐倭奴,终生含垢;未雪国耻,满面蒙污
4.丽丽在观看《狼牙山五壮士》后,不禁感慨:“五位壮士______。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写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A.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5.小刚准备参加演讲比赛,作为朋友,你会提醒他写演讲稿时注意( )
①观点要鲜明,主题要突出。
②观点隐藏于材料中,让听众自己领悟道理。
③不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因为演讲是比较严肃的。
④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引用名言警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书写
6.看拼音写词语。
三、判断题
7.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8.句子是否是比喻句:班长马宝玉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
9.《七律·长征》中“七律”是指每句七个字的律诗,诗歌的中间四句用了对偶手法。( )
10.“万水千山”在诗中形容无数的山,无数的水,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四、填空题
12.看拼音,写词语。
身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活动现场,我想到八十多年前的景象:那时rì kòu( )穿着统一的zhì fú( ),驾驶着tǎn kè( )进犯南京城,将子弹无情地射向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现在,中华儿女继承了革命先烈jiān qiáng bù qū( )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huì jí( )所有力量,让中国yì lì( )在世界的东方。
1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
(2)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
(3)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
(4)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1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完成练习。
①昂( )挺胸 ②气( )山河 ③悬( )绝壁 ④( )钉截铁
⑤全神( )注 ⑥粉身( )骨 ⑦横七( )( ) ⑧热血( )腾
(1)词语⑦含有数字,类似的词语还有 、 、 。
(2)词语①含有身体部位,类似的词语还有 、 。
(3)新角度 读到词语④,乐乐想到了以下画面,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宝玉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B.五位壮士掩护部队主力撤离后跳崖。
C.敌人紧追五位壮士不放。 D.壮士们举起石头砸向敌人。
(4)新素材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新闻摘要中。(填序号)
新闻摘要 ①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的消息让国人 。 ②植物学家在台州仙居的神仙居景区内的 上发现一种百合花的新品种,并命名为“神仙居百合”。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5.用小标题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16.照样子,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出五个战士的特点。
17.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如第②句话概括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这是“ ”的描写;第③句话描写了马宝玉沉着指挥,这是“ ”的描写。下列关于这种写法好处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个战士群体的英雄形象。
B.“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
C.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D.有点有面,增强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个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18.文中对五位英雄的称呼开始是“五个战士”,后来又变成了“五位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19.五位壮士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请你为他们写一段颁奖词,歌颂一下他们的英勇壮举吧。
快乐阅读。
挥手之间
①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站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②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他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皮鞋,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像是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了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主席。主席在汽车边站定,目光平视,望着全体送行的人。他眼睛里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笑意,向人们点了点头。
③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在人群里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飞机舱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④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⑤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有删改)
资料:本文写的是毛泽东同志乘机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机场与前来送别的军民挥别的场景。当时处于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国民党统治集团试图挑起内战,毛泽东同志前往重庆进行争取和平的谈判。
20.“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在人群里移动”,这种场景可以用( )来形容。
A.虎视眈眈 B.万众瞩目 C.目光如炬 D.左顾右盼
21.语文要素 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对 的描写是“点”的描写,对 的描写是“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22.下列对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民众对毛主席的崇拜之情。
B.“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向着飞机涌了过去”表现了民众对毛主席的不舍。
C.两次都将民众比作风卷过水面,语言略显单调。
D.“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疾风卷过水面”表现了民众不平静的心情。
23.“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你在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心情?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4.新题型 从毛主席在飞机舱口向大家挥手的这一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写在批注框里。
六、书面表达
25.习作。
题目:第一次______
人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滑雪,第一次独自睡觉……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自己最难忘的第一 次;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450字。
《第2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D D C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易错字的辨析。
A.绷着脸(bēng)——běng;
B.憧憬(tóng)——chōng,悬涯——悬崖;
D.山涧(jiān)——jiàn。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C.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形容掌声不恰当。可改为“排山倒海”。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
A.意思是战胜敌人接受投降,威风凛凛传至万里之遥;有名的城市和胜地重新展现出厚重的历史意义。此对联主要强调的是胜利后的威严与胜地的历史意义,与“抗日时期”和“民众救亡意识”关联性不强;
B.意思是万里之外的雄师部队回归国土;一杯春天的酒洗去外敌入侵带来的尘埃。此对联表达了对军队胜利归来的期盼和用酒洗去外敌带来的屈辱的愿望,但与澡堂场景的关联性不强;
C.意思是报仇雪恨,每一顿饭都不能忘记;杀贼驱逐倭寇,放下筷子就行动起来。此对联表达了强烈的抗敌复仇的决心,但投箸而行这样的表述但与澡堂场景的关联性不强;
D.意思是如果不驱逐倭寇,就会一辈子都带着耻辱;没有洗刷国耻,就如同满脸都蒙着污垢。此对联将不抗日、不雪国耻与个人的“含垢”“蒙污”联系起来,表达了抗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于在澡堂这样的公共场所张贴,能够强烈地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句与事迹的匹配。
A.强调的是守护祖国疆土的坚决态度,侧重于领土的守护,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牺牲的具体事迹和精神内涵不太契合。
B.表达的是即便地位卑微也不忘为国担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没有直接体现出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为国家英勇献身的壮举。
C.主要是说英雄也有柔情的一面,与狼牙山五壮士在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英勇赴死的核心精神关联不大。
D.生动地描绘了为了国家的危难而不惜牺牲生命,把死亡看得如同回家一样坦然的高尚精神和英勇行为,这与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的英雄事迹高度吻合,充分体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伟大精神。所以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最为恰当。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写演讲稿。
演讲稿的目的是清晰地传达演讲者的观点和思想给听众,如果观点隐藏于材料中,让听众自己去领悟道理,会使听众难以准确把握演讲的核心内容,降低演讲的效果,②表述错误;
演讲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能够增加演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演讲更加鲜活、富有感染力。同时,故事可以更好地阐释观点,让听众通过具体的事例更容易理解演讲者想要表达的道理,并非演讲是严肃的就不能引用生动的故事,③表述错误;
故选C。
6.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豪”“集”“宣”“制”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7.√
【详解】本题考查对《狼牙山五壮士》内容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石头下落时的密集、迅猛,体现出五位壮士砸向敌人时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比喻贴切,表意清晰,语句通顺,符合修辞手法的运用规范,所以该表述正确。
8.×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句。
比喻句需具备本体、喻体及相似性。此句中“班长马宝玉”是本体,“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并非将其比作具体事物(无喻体),而是描述他跳下深谷的状态与以往冲锋时一致,属于行为类比,并非比喻。故该项是错误的。
9.√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句,共有四联,每句七字,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
《七律·长征》中间四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句中运用了对偶手法,“金沙水”对“大渡桥”,“拍”对“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暖”字温馨喜悦,描写了战胜困难的激动 “寒”字冷峻严酷,体现了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故本题叙述正确。
10.√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在诗歌中含义理解的判断题。
“万水千山”出现在如毛泽东《七律 长征》诗中,是形容山水众多,借山水象征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故该表述正确 。
11.√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开篇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出红军面对漫长且艰难的长征征程,毫无惧色,把历经的无数艰难险阻都看得极为平常,充分体现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本句正确。
12. 日寇 制服 坦克 坚强不屈 汇集 屹立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寇”“制”“强” “集”“屹”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3.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辨析。
(1)从“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可以明显看出这是人物所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
(2)“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中的“回头望望”是动作描写,“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神态描写,所以是神态、动作描写。
(3)句中“砸”“走”“纵”“跳”都是人物的肢体动作,因此是动作描写。
(4)句中“拧”“抢”“夺”“举”是动作描写;“同志们!用石头砸!”是人物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所以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14. 首 壮 崖 斩 贯 碎 竖 八 沸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三番五次 七嘴八舌 手舞足蹈 C ⑧ ③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词语仿写、词语理解与选词填空。
①昂首挺胸:仰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无所畏惧或坚决的样子。
②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③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④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也比喻雄健有力。
⑤全神贯注:指精神高度集中。
⑥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⑦横七竖八: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纵横杂乱。
⑧热血沸腾:形容情绪高涨,热烈激昂。比喻激情高涨。
(1)含有数字的词语还有:十全十美、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2)含有身体部位的词语还有:口是心非、目瞪口呆、提心吊胆。(3)④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也比喻雄健有力。
A.“马宝玉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体现了果断决定。恰当。B.“五位壮士掩护部队主力撤离后跳崖”体现了英勇果断的牺牲精神。恰当。
C.“敌人紧追五位壮士不放”描述敌人的追击行为,并未体现壮士的果断决心,与“斩钉截铁”无关,因此不恰当。D.“壮士们举起石头砸向敌人”体现了坚决行动。恰当。
故选C。
(4)①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的消息让国人热血沸腾。因为“热血沸腾”形容情绪激动、自豪,符合航天成就带来的振奋心情。故选⑧。
②植物学家在台州仙居的神仙居景区内的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百合花的新品种。因为“悬崖绝壁”形容陡峭的山崖地形,符合景区地貌特征(神仙居景区以险峻著称)。
故选③。
15.痛击敌人 16.① 葛振林 ②勇猛刚烈 ③宋学义 ④一丝不苟 17. 面 点 C 18.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19.为责任,他们全力以赴;对人民,他们忠心耿耿。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震撼着亿万人的心灵。他们是时代楷模,是人民英雄,是中国脊梁!
【分析】这段战斗描写以短句与动词群构建紧张节奏(如“拖住”“引上”“打下去”),通过五位战士的个性化动作(马宝玉的沉着指挥、葛振林的怒吼射击等)塑造群像英雄主义。环境描写“崎岖山路”“横七竖八的尸体”侧面烘托战况惨烈,而“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的总结性语句,凸显了战术智慧与顽强意志的交织。语言风格刚健有力,符合革命叙事的美学特征。
15.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①句写了五壮士主动承担掩护任务,将敌人引向险要地形,为队伍争取撤退时间。
第②句写了借助狼牙山地势居高临下的优势,以少敌多,有效阻击敌人进攻。
第③-⑥句通过人物动作描写,体现五壮士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英勇形象。
第⑦-⑧句写了敌军伤亡惨重,五壮士成功完成阻击任务。
紧扣“阻击敌人”核心事件,突出“英勇”精神,可以概括为:五壮士狼牙山英勇阻击敌人。
16.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人物性格的分析。
(1)马宝玉:沉稳果敢(出自第③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2)葛振林:勇猛刚烈(出自第④句“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3)宋学义:力量强悍(出自第⑤句“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4)两个小战士:专注果决(出自第⑥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7.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和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这段文字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群体描写与个体特写的有机结合,生动展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场景。第②句“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是从“面”的角度描写整体战斗情况,展现了战士们协同作战的英勇形象;而第③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则是从“点”的角度刻画马宝玉个人的战斗表现。这种写法既能让读者把握整体战况,又能通过具体细节感受每个人物的英勇。
C.“形象有趣”表述不当,因为文本展现的是悲壮的战斗场面,而非趣味性内容。
故选C。
18.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文中对五个英雄的称谓从“五个战士”变为“五位壮士”,这一变化体现了作者情感的升华和人物形象的深化。开篇第①句使用“五个战士”这一中性称谓,客观描述他们作为普通军人的战斗行为;而随着战斗的展开,通过第②-⑥句对他们英勇作战的细节描写,特别是第⑦⑧句展现的战斗成果,人物的英雄形象逐渐丰满,最终作者用“五位壮士”这一充满敬意的称谓,表达对他们英勇无畏精神的崇高敬意。“战士”侧重军人身份,而“壮士”则强调其英勇壮烈,这一称谓变化生动展现了人物从普通军人到战斗英雄的形象升华,也反映了作者情感的递进过程。
19.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为狼牙山五壮士写一段颁奖词,歌颂他们的英勇壮举。
示例:你们以少敌多,为保家卫国不惜牺牲,铁血铸就永恒丰碑;你们用大无畏的精神,彰显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本色,永垂不朽!
20.B 21. 毛主席 前来送别的人群 不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既担忧不舍又爱戴敬仰的复杂心情,还写出了毛主席从容镇定的伟人气度,以及领袖和群众之间的亲密无间 22.C 23.在生活中,我等妈妈下班回家给我过生日的时候感觉时间特别长。从这句话中我能体会到人民群众不安又担忧的依依惜别之情。 24.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在历史转折的时刻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精神面貌,以及为国家、为人民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导语】《挥手之间》以细腻笔触,还原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前的机场送别场景。通过点面结合,既勾勒人群涌动、挥手的宏大画面,又聚焦毛主席神态、动作细节,在一静一动、一群体一个体的交织中,传递出民众对领袖的不舍与牵挂,更彰显毛主席奔赴未知的勇气与担当,以朴素文字承载厚重历史情感。
2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语境匹配。
A.“虎视眈眈”:指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心怀不善、伺机攫取,含贬义。文中群众看主席是崇敬、关切,用贬义词来形容不恰当。
B.“万众瞩目”:形容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从第③段“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在人群里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可知,众人目光聚焦主席,“万众瞩目”贴合语境。
C.“目光如炬”:形容眼光明亮有神或见识高明 ,侧重个人目光状态,不是群体注视场景,用该词语来形容不恰当。
D.“左顾右盼”:形容人左右张望、心神不安,与文中群众专注看主席的状态相悖,用该词语来形容不恰当。
故选B。
21.本题考查点面结合的描写及其作用。
“点”是个体细节,文中第②段“毛主席走下车来……向人们点了点头”、第⑤段“主席也举起手来……一动不动了”,对毛主席动作、神态的刻画,属于“点”,故第①空可填:毛主席的动作、神态。
“面”是群体呈现,第①段“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雷鸣般的掌声”、第③段“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一动不动地望着”等,对人群整体反应的描写,属于“面”,故第②空可填:人群的整体反应。
点面结合,通过“点”突出毛主席形象,“面”展现群众情感,让场景既有细节又有广度,增强感染力,故第③空可填:让场景立体,既突出主席形象,又展现群众情感,增强感染力。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C.两次用“风卷水面”比喻,并非单调,而是反复强化 民众看到主席、望着主席登机时的激动与不舍,从不同场景(汽车到来、主席登机 )渲染情感,是有意的修辞叠加,该项理解错误。
故选C。
2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性思维。
“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体现的是因强烈情绪(不舍、担忧、期待等 )导致的主观时间感知延长。联系生活,当处于对结果未知的紧张等待(如考试成绩、手术结果)、与重要的人分离等场景时,就会有这种觉得时间漫长的感受,需结合自身经历,选取因情绪让时间“变长”的具体情境。
结合文本背景(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民众担忧其安全)和场景(民众望着毛主席登机),“时间好长”并非客观时间真长,而是民众因不舍毛主席离去、担忧谈判风险,内心的眷恋与不安放大了时间感受,由此体会到民众对毛主席深深的爱戴与牵挂。
示例:在等待重要面试结果时,内心满是忐忑,每隔几分钟就看一眼时间,感觉那半小时无比漫长。 从这句话能体会到人们对毛主席即将登机离开的不舍与担忧,这种强烈的情感让他们觉得这片刻时间被无限拉长,深刻反映出民众对领袖深厚且真挚的情感。
24.本题考查写批注。
先聚焦“毛主席在飞机舱口挥手”这一细节,联系文本背景(赴重庆谈判,肩负争取和平重任),结合前文民众对毛主席的不舍与担忧,分析动作背后的情感、决心,从领袖与民众的情感联结、毛主席的担当与胸怀等角度,挖掘细节蕴含的深意。
示例:体会到毛主席对民众的不舍与安抚,他以庄重挥手传递坚定信念,既有奔赴谈判的无畏担当,也饱含对延安人民的深情,让民众感受到领袖与他们站在一起,共赴使命的力量。
25.例文:
第一次滑雪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心情愉快地去老界岭滑雪,老界岭白白的一片雪地,我们穿上租来的滑冰鞋,走向滑冰场,妞妞姐姐和汉文都滑过好几次了,他们滑的很好,已经很快的进入赛道飞快的滑了起来了,我第一次来,不会滑,我很害怕,小心翼翼的不敢滑,妈妈鼓励我,只要坚持用心学,就一定能学会。
妈妈把我领到了初学者滑雪道,姐姐跑来教我,她让我身子向前倾,腿稍稍弯曲,姐姐边说边做示范,我认真地看着,我照着这样的姿势向前滑去,妈妈扶着我滑了一圈又一圈,妈妈和我都累得满头大汗,我终于敢自己慢慢地向前滑一点了,可是,雪地太滑了,我不会刹车,结果冲向前摔了一跤,妈妈连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我更加胆怯了,就不想滑了。
姐姐和汉文跑过来对我说:“不要放弃,把两脚内八字向里瞥一下就能刹住车了。”我自己又练了一会,虽然又摔了几跤, 但已经熟练多了。
后来,妈妈让我到初级赛道去滑,我对妈妈说:“我不敢,我害怕。”妈妈说:“没事,我相信你一定行。”我就小.心翼翼地去了初级赛道,妞妞姐姐不放心就跟着我滑,不一会我就学会了,姐姐也放心了。我们滑了一圈又一圈,很快半天就过去了,我们都滑得很棒了。  
我高兴地说:“我会滑雪了。”“坚持就是胜利。”妈妈笑着说。是的,只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什么事都能做到。我们玩得筋疲力尽,恋恋不舍得回家了,我们玩的真是快乐无比。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习作。
本次作文首先明确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第一次    ”为题写一篇习作。首先要根据所写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要求写的内容是记叙我们生活中的第一次,第一次骑车,第一次滑雪,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游泳……第一次的经历总是令人难忘的。写一写这一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体会等,注意要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表达要注意:一要抓环境,做铺垫。特定的环境中的人的出现、事的发生,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好有关自己生活中的第一次的趣事,就必须抓好环境描写。二要抓场面,显特别。要想让读者被你的第一次吸引,就要注意周围人的反应,可以结合大家整体表现出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三要抓心理,表情感。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的经历,要写好自己的第一次,应该抓自己的动作,边叙述边写自己的体验,突出自己的心理感悟,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