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7 17: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嫌弃(xián) B.镶嵌(qiàn) C.镜匣(jiá) D.嗜好(shì)
2.益飞想在朗诵稿中用上“香飘十里”这个词语,下面的词语中与这个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落英缤纷 B.气吞山河 C.手舞足蹈 D.面如土色
3.对下面这两个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A.句①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十分浓郁,强调了香气蔓延的范围非常广阔。
B.句②写出了桂花香气四溢,体现了其香气持续的时间特别长。
C.说明了故乡全年都有桂花开放,花香无时无处不在,已浸入小村每个人的心中。
D.两个“浸”字把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感情。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桂花雨》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作者回忆了与桂花相关的场景,把思乡之情倾注其中。
B.《落花生》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助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多的特点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体面的人。
C.《白鹭》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和它在不同场景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文章,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书写
5.看拼音,写词语。



三、判断题
6.《桂花雨》一文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7.《落花生》一文的作者是冯骥才。( )
8.《白鹭》一文中的开篇和结尾相呼应。( )
9.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像一首诗。本课通过赞美白鹭,表达了作者爱寻常、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
10.“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句话以问句的形式引人遐想。( )
四、填空题
11.读句子写词语。
白鹭是一首jīng qiǎo( )的诗。色素的pèi hé( ),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hè( )太大而xián( )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12.根据本单元所学,完成情境式默写。
(1)我看见一只白鹭站在那里,它可真漂亮:那 的蓑毛,那全身的 ,那 的长喙,那 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2)《蝉》中作者用“ , ”两句说明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13.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几句话描写了 的场景,从中可以体会到“我”对桂花的 之情。
为了能更好地赞美桂花,益飞读了《桂花雨》这篇课文,并梳理了内容,请你填一填。(填序号)
①摇桂花 ②带桂花 ③桂花香 ④赏桂花 ⑤桂花雨
本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作者先写了( ),接着写了童年时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 ),最后写离开家乡后( ),给母亲( ),在作者心中最美好的是记忆中的( )。
五、修改病句
14.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想的镜匣。(修改病句)
15.《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写的。(修改病句)
16.读了《白鹭》这一课,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修改病句)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白 鹭(节选)
①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②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③……
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7.选文中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可以概括为“ 图”“ 图”。
18.体会选文的意境之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于树顶的白鹭孤傲不群,嗜好独特。
B.黄昏低飞的白鹭清纯美丽,灵动而富有生命力。
C.选文描绘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写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
19.为什么作者说见到白鹭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读画“ ”的句子,说说在你心目中,白鹭是什么样的形象。
在我心中,白鹭实在是 , 。
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②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腐烂——( ) 稚嫩——( )
22.为什么摇下来的桂花为最佳?
23.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24.本文以“桂花雨”为咏叹对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书面表达
25.习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学会如何描写自己的心爱之物了! 现在请你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一篇习作,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它的,它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要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第1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C B C B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掌握。
C. 镜匣(jiá)—— xiá。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香飘十里”这个词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香气传播得很远,强调了香气的浓郁和持久。
A.“落英缤纷”形容花瓣纷纷飘落的美景,是直接描写,没有使用夸张。
B.“气吞山河”形容气势很大,可以吞没山河,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得跳起舞来,是直接描述动作,没有夸张。
D.“面如土色”形容脸色像土一样灰暗,是比喻,而不是夸张。
因此,与“香飘十里”修辞手法相同的是“气吞山河”,两者都使用了夸张。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这两个句子都出自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描写的是故乡的桂花。
句①的关键词是“桂花盛开的时候”,这明确指出了时间是桂花开放的季节(通常是秋季)。它用“浸”字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来极言花香之浓、范围之广。
句②的关键词是“全年”。桂花不可能在四季都盛开,这里的“香气”并非指鲜花散发出的香气,而是指桂花被加工(晒干、腌制)后,全年用于食品(如桂花糕、桂花茶)中,从而使香气弥漫全年。它强调的是花香以另一种形式在时间上的延续。
C.桂花的花期是短暂的,不可能全年开放。作者的真实意图是:桂花带来的美好(它的香气、它的用途、它代表的回忆和情感)弥漫全年,陪伴着村民们的生活。说“花香已沁入小村每个人的心中”是合理的,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升华;但说“全年都有桂花开放”则是事实性错误,曲解了作者的原意。因此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B.《落花生》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助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多的特点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体面的人”。此项说法不恰当。
故选B。
5.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精”“配”“鹤”“镜”“悠”“惠”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格子的中间,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6.×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的主旨。
《桂花雨》一文作者的是琦君,作者通过回忆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并未体现信赖。而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通过描写人与珍珠鸟之间从陌生到熟悉、从疏远到亲近的过程,展现了信赖带来的美好,因此“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珍珠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故该说法错误。
7.×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的作者。
《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非冯骥才。
故错误。
8.√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正确。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开头和结尾相呼应,表达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
故本题判断为正确。
9.√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通过阅读可知,本课通过赞美白鹭,表达了作者爱寻常、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故本题叙述正确。
10.√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此句出自《白鹭》,是郭沫若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作者的疑问,暗含着作者否定的态度。再结合白鹭的行为,就能明白白鹭不是在“望哨”,而是在悠闲地生活。以问句的形式引人遐想,引人思考。
故题干叙述正确。
11. 精巧 配合 鹤 嫌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精”“配”“鹤”“嫌”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2. 雪白 流线型结构 铁色 青色 长 短 白 黑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及诗词名句的默写。
(1)书写时注意“流”“铁”“短”“黑”的正确写法。
(2)《蝉》全诗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根据意思可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说明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书写时注意“高”“藉”的正确写法。
13. “我”和大人一起摇桂花 喜爱 ③ ① ④ ② ⑤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和信息匹配。
先看语句,“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这是对具体行为和场景的呈现,所以①处概括为:“我”帮大人摇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
从“我可乐了”“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些表述,能感受到“我”摇桂花时的开心,对桂花满是喜爱,所以②处填与喜爱相关的词。
回忆《桂花雨》课文,开篇作者会先写桂花的香气,也就是③桂花香,这是对桂花初步的印象呈现。接着,文中描述童年和母亲、乡亲们一起欣赏桂花的情节,对应④赏桂花,这是围绕桂花展开的生活场景。然后,有离开家乡后摇桂花的内容,即①摇桂花 ,这是对童年摇桂花情节在离开家乡后的延续书写。摇桂花后会给母亲带桂花,对应②带桂花,体现对母亲的牵挂和桂花传递的情感。而在作者心中,最美好的是记忆里的桂花雨,也就是⑤桂花雨,这是全文情感和回忆的凝聚点,“桂花雨”是独特且饱含童年欢乐与思乡情的意象。
14.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例句搭配不当,“设想”在原句中使用不当,原句“田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想的镜匣”想表达“田被设计成适合白鹭的镜匣”,强调“人为规划”的结果,而非“构思过程”。可以改为“设计”。句子改为: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5.《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桂花雨》是琦君写的。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这个句子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即“的作者是”和“是……写的”两种表述方式混用。
改为:《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或者:《桂花雨》是琦君写的。
16.读了《白鹭》这一课,我受到很大的触动。/《白鹭》这一课,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本题缺少主语。“使”字导致本句缺少主语,“读了《白鹭》这一课”这个动作的执行者应该是“我”,但加上“使”字后,主语就被掩盖了。可以将“使”去掉或者是去掉“读了”。
改为:读了《白鹭》这一课,我受到很大的触动。或者:《白鹭》这一课,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17. 枝头独立 空中低飞 18.A 19.因为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静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因此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0. 一幅画 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导语】这篇《白鹭》节选以细腻地笔触勾勒出白鹭的两种生命姿态:晴日树顶的孤傲与黄昏低飞的灵动。作者通过“望哨”的设问将鸟人格化,又以“恩惠”赋予自然景象情感价值,最终以“散文诗”的比喻完成对白鹭的审美升华。文字间流淌着对乡居生活的诗意观照,将寻常鸟禽转化为承载美学理想的意象,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以小见大”的观物方式。
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
从第①段“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可知,可概括出:白鹭立顶图;从第②段“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可知,可概括出:白鹭低飞图。
1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从第①段“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可知,这里体现的是白鹭的悠然、独特,并非“孤傲不群”,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9.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从第②段“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可知,黄昏时白鹭低飞的景象,为乡居生活增添了清澄、富有生命力的美好画面,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是“一种恩惠”。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对乡居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20.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④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可知,这里作者将白鹭比作诗,突出其具有诗意的美。在思考自己心中白鹭的形象时,要结合文中白鹭的姿态、给人的感受等。比如,从白鹭的外形和姿态来看,它身形优美、动作优雅,像画一样富有美感。
示例:在我心中,白鹭实在是一幅画,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墨画。
21. 新鲜 成熟 22.桂花成熟时,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香味最足。 23.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对作者来说,摇桂花是件大事,作者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 24.本文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恋与深深的乡愁。
【导语】《桂花雨》以清新质朴的笔触,通过“摇桂花”这一童年趣事,展现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作者运用通感手法,将嗅觉(香飘十里)、视觉(桂花如雨)、触觉(满头满身)巧妙融合,营造出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文字间流淌着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哲理。文中母亲的形象和孩子的童真形成温暖对照,体现了传统家庭生活的美好。结尾"好香的雨"的感叹,既是童趣的自然流露,也暗含对简单幸福的礼赞。
21.本题考查找反义词。
“腐烂”指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从第①段的“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可知“新鲜”表示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与“腐烂”意思相反。
“稚嫩”指形容年幼或不成熟,从第①段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可知“成熟”表示桂育到完备的阶段,与“稚嫩”意思相反。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第①段的“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可知摇下来的桂花花朵是完整且新鲜的,要是等桂花自然开过,落到泥土里,特别是被风雨吹落的话,香味就会减弱很多,因此摇下来的桂花是最佳的。
示例: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而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香味就差多了。
23.本题考查概括短文内容及分析情感。
第二自然段先是写“我”一直盼着摇桂花,常追问母亲;接着写因要刮台风,母亲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最后写“我”和大家一起摇桂花,桂花纷纷落下,满头满身都是。整体就是围绕“摇桂花”这件事,从盼到实际参与的过程。
从文中“这下,我可乐了”“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些语句,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摇桂花过程中充满了喜悦,心情是快乐的。
示例: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母亲提前摇桂花的情景,作者的心情是非常快乐、兴奋的。
2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主旨感情。
文章围绕桂花展开,从对桂花的喜爱,到摇桂花的快乐场景,都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回忆。桂花是故乡的象征,摇桂花等童年经历是故乡生活和童年时光的重要部分。所以,以“桂花雨”为咏叹对象,实则是借桂花雨这一与故乡、童年紧密相关的事物,表达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童年美好岁月的深切怀念。
示例:本文寄托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家乡、亲人和美好时光的深厚感情。
25.例文:
我的心爱之物
在我的床头,摆放着一只可爱的小熊玩偶,它是我最心爱的宝贝。
这只小熊玩偶浑身毛茸茸的,那一身洁白如雪的毛摸起来柔软极了,就像云朵一样轻柔。它的耳朵小小的,总是竖着,仿佛在时刻倾听着周围的动静。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如同两颗明亮的黑宝石,透着机灵劲儿。它的鼻子是一个黑色的小三角,嘴巴弯弯的,像是一直在微笑。
这只小熊玩偶是我六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那天,当我看到这个小熊玩偶时,就立刻被它的可爱模样吸引住了。从那以后,它就一直陪伴着我。
每一个夜晚,我都会抱着它入睡。在我害怕黑暗的时候,它就像一个勇敢的守护者,给予我无尽的安全感。我会把我的小秘密告诉它,它总是静静地听着,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害怕,有我在呢。”当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会对着它倾诉,它那可爱的模样仿佛能让我的烦恼减少一半。
它不仅仅是一个玩偶,更像是我的一位知心朋友。它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日子,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像那深深扎根在心底的大树,永远不会消失。我会好好珍惜我的小熊玩偶,让它永远陪伴在我的身边。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习作题要求围绕“心爱之物”展开创作,审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核心对象:明确要写的是“心爱之物”,即自己非常喜爱的物品,范围很广,像玩具、文具、手工艺品、宠物(若将其视为特殊的“物”)等都可以。
内容要求: 外形描写:要详细写出心爱之物的样子,比如颜色、形状、材质、特殊的装饰等,让读者能清晰想象出它的模样。来历说明:讲述是如何得到这个心爱之物的,是别人赠送的,还是自己购买、制作的,背后的故事能让物品更具情感价值。成为心爱之物的原因:要体现出对它的喜爱之情,说明它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比如它陪伴自己度过了难忘的时光,承载了特殊的回忆,或者有独特的意义等。要求写作时内容要充实,不能过于简略,要把各个部分的内容充分展开。
二、立意。
文章立意在于表达对心爱之物小熊玩偶的深厚情感,通过讲述小熊玩偶的外形、来历以及陪伴自己的经历,体现出小熊玩偶不仅是一个物品,更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伙伴与精神慰藉,传递出对这份陪伴的珍视与喜爱。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篇直接点明我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引出下文。
中间:可以从它的外形及和它之间的经历等方面去介绍。介绍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并写清楚为什么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结尾:首尾呼应,抒发对物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