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小猫
在数学活动课上,小虎正确地描出了一系列点,并把它们顺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小虎兴奋地说:“真没想到,分布在四个象限内的这些点,居然能连成一只可爱的小猫.”
不料,此话一出,立刻遭到小新的反对:“你说得不对,坐标系内的点并不只分布在四个象限中,还有些点在坐标轴上,它们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比如,图中的(-2,0),(2,0),(3,0)三个点在x轴上,(0,-2),(0,2),(0,4)三个点在y轴上.”
小虎马上更正:“我说错了,我忘了在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就像在x轴上的点都不在y轴上一样.”
没想到,小新又纠正道:“这话也有问题,原点就是一个特殊的点,它既在x轴上,也在y轴上.”
这时,老师问了小虎一个问题:“你能根据这只猫眼睛的大致位置,说出它们的坐标分别是什么吗 ”
小虎思考了一下,答道:“它两只眼睛的坐标分别为(-1.5,2.5)和(-0.5,2.5).”
老师说:“小虎回答得对.小虎,你能在坐标系中描出到x轴距离为4、到y轴距离为5的点M吗 ”
小虎一听,不假思索地说:“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描出坐标为(4,5)的点吗?”他边说边在图中画出点M,没等画完就发现自己错了,急忙更正:“哦!错了!到x轴的距离为4,不是说横坐标为4;到y轴的距离为5,也不是说纵坐标为5.所以,这个点的坐标不是(4,5),而应该是(5,4),这个点M才符合条件.这次,总该没错了吧?”
小新一听,说:“你考虑得还是不够全面,还有三个点呢.你看,(5,-4),(-5,-4)和(-5,4)这三个点也是符合条件的.”
老师说:“小新考虑得很全面.距离是非负数,你们很容易发现:一个点到x轴的距离是它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它的横坐标的绝对值.”
小虎笑着说:“看来我要加油了.”坐标系中的创新“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点的坐标规律题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难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这部分题一般都运用到“循环”来解答,下面举两例一起看一看.
例1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P1,P2,P3,…,均在格点上,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P1(0,0),P2(0,1),P3(1,1),P4(1,﹣1),P5(﹣1,﹣1),P6(﹣1,2),…,根据这个规律,点P2024的坐标为 .
解析:根据各个点的位置关系,可得出下标为4的倍数的点在第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所以点P2024在第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因为P4(1,﹣1),P8(2,﹣2),P12(3,﹣3),…,可知横、纵坐标的绝对值均是下标的.
而 2024÷4=506,且P2024在第四象限,所以P2024(506,﹣506).
故填(506,-506).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点的坐标特征发现四个象限内点的下标的规律.
例2 如图2,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5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 )
A.(2025,0) B.(2025,1)
C.(2025,2) D.(2024,0)
图2
解析:因为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分别运动到点(1,1),(2,0),(3,2),(4,0),(5,1)…,所以每次运动后点的横坐标等于运动次数,纵坐标以1,0,2,0,每4次为一个循环.
所以第2025次运动后点P的横坐标为2025.
因为2025÷4=506......1,所以第2025次运动后,点P的纵坐标与第1次运动后相同,此时,点P(2025,1).
故选B.
点评:解题关键是先确定横坐标的递增规律,再结合循环规律确定纵坐标.
图1坐标为你揭开面积之谜
学面直角坐标系后,我们可以借助点的坐标求图形的面积,下面以求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来说明求解的思路.
一、当三角形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时,通常选择这一边为底,根据两个顶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差的绝对值确定底边的长,再根据第三个顶点的坐标确定底边上的高
例1 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2),B(-3,0),C(2,0),求△ABC的面积.
图1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ABC的底边BC在x轴上,根据点C,B的横坐标差的绝对值可计算出BC的长,BC边上的高为AD的长,也就是点A的纵坐标.由此可计算出△ABC的面积.
解:因为BC= ,AD=2,所以S△ABC.
二、当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坐标轴平行时,通常以这条边为底边,根据横坐标(底边平行于x轴)或纵坐标(底边平行于y轴)差的绝对值确定这条边的长,再根据第三个顶点到底边的距离确定底边上的高
例2 如图2所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1),B(-2,-4),C(2,2),求△ABC的面积.
图2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ABC的底边AB平行于y轴,则AB的长度等于它们的纵坐标差的绝对值;AB边上的高为CD,根据CD平行于x轴可确定CD的长等于这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
解:因为AB=,CD=,所以S△ABC.
三、当三角形的三边都不与坐标轴平行时,一般构造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长方形(正方形),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差来确定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例3 如图3所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2),B(1,2),C(-2,-1),求△ABC的面积.
图3
分析:观察可知△ABC的三边都不与坐标轴平行,此时可构造一个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正方形ADEF.用正方形ADEF的面积减去△ABD,△BCE,△ACF的面积即得△ABC的面积.
解:过点A,C分别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过点A,B分别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它们的交点为D,E,F,得到正方形ADEF.
所以S△ABC=S正方形ADEF-S△ABD-S△BCE-S△ACF=4×4--=16-2--2=.确定点的坐标方法多
一、根据距离确定坐标
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在y轴的右侧,点P到x轴的距离为6,且到y轴的距离是到x轴距离的,则点P的坐标是( )
A.(6,3) B.(3,6) C.(-6,-3) D.(3,6)或(3,-6)
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绝对值解答.
解: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为6,且到y轴的距离是到x轴距离的,所以点P到y轴的距离是3.
因为点P在y轴右侧,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6或-6.即点P的坐标为(3,6)或(3,-6).故选D.
二、根据图形确定坐标
例2 已知a+b>0,ab>0,在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是( )
A.(a,b) B.(-a,b) C.(-a,-b) D.(a,-b)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判断出a,b的正负,观察图形判断小手盖住的点在第二象限,据此解答.
解:因为a+b>0,ab>0,所以a>0,b>0.点(a,b)在第一象限,选项A不符合题意;点(-a,b)在第二象限,选项B符合题意;点(-a,-b)在第三象限,选项C不符合题意;点(a,-b)在第四象限,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三、根据线段最短确定坐标
例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B(2,-1),经过点A的直线a∥x轴,点C是直线a上的一个动点,当线段BC的长度最短时,点C的坐标为( )
A.(0,-1) B.(-1,-2) C.(-2,-1) D.(2,3)
分析:根据经过点A的直线a∥x轴,可知点C的纵坐标与点A的纵坐标相同.当BC⊥a时,线段BC的长度最短,由此可确定点C的横坐标与点B的横坐标相同.
解:如图2,因为a∥x轴,所以点C的纵坐标为3.
因为当BC⊥a时,BC的长度最短,且点B的坐标为(2,-1),所以点C的横坐标为2.所以点C的坐标为(2,3). 故选D.
四、探索规律确定坐标
例4 如图3,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1分钟,它从原点运动到点(1,0);第2分钟,它从点(1,0)运动到点(1,1),而后它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在与x轴、y轴平行的方向上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单位长度,那么在第2021分钟时,这个粒子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44,4) B.(44,3) C.(44,5) D.(44,2)
分析:找出粒子运动与坐标之间的关系即可.
解:由题意,知(0,0)表示粒子运动了0分钟,(1,1)表示粒子运动了2=1×2(分钟),将向左运动;(2,2)
表示粒子运动了6=2×3(分钟),将向下运动;(3,3)表示粒子运动了12=3×4(分钟),将向左运动.于是(44,44)表示粒子运动了44×45=1980(分钟),此时粒子将会向下运动.
所以在第2021分钟时,粒子又向下移动2021-1980=41(个)单位长度,此时粒子的坐标为(44,3).故选B.当心坐标系下的陷阱
陷阱1 对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理解不准
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有一点M,点M到x轴的距离为5,到y轴的距离为4,则点M的坐标是( )
A.(5,4) B.(4,5) C.(-4,5) D.(-5,4)
错解:选A.
剖析:错解误认为到x轴的距离就是横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就是纵坐标的绝对值,且没有考虑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正解: .
陷阱2 忽视分类讨论而漏解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3a+12,a+6)是坐标轴上的一点,则点M的坐标为 .
错解:由点M(3a+12,a+6)是坐标轴上的一点,得a+6=0,解得a=-6.
此时3a+12=-18+12=-6,故点M的坐标为(-6,0).
故填(-6,0).
剖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包含x轴和y轴,本题中没有明确点M在哪个坐标轴上,故需要分点M在x轴或y轴上分类求解.
正解: .
参考答案:例1 C 例2 (-6,0)或(0,2)把握特征 快速解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为四个象限,在坐标轴上以及四个象限内,点的坐标各有特征.如果同学们能熟练掌握这些特征,就能迅速解决点的坐标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
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
简记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例1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2)所在象限是第 _______ 象限.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m2+1)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要判断一个点所在象限,关键是确定其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符号.
(1)因为-3<0,-2<0,所以点P在第三象限.故填三.
(2)因为m2≥0,所以m2+1>0.所以点P(-1,m2+1)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
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点P(x,y)在x轴上x为任意实数,y=0;
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
例2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在x轴上,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标为( )
A.(3,0) B.(0,3)
C.(3,0)或(-3,0) D.(0,3)或(0,-3)
(2)已知点P(m+2,m-1)在坐标轴上,则m的值为_______.
解析:(1)因为点P在x轴上,所以点P的纵坐标为0.又因为点P到y轴的距离为3,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3,所以点P的坐标为(3,0)或(-3,0).故选C.
(2)分以下两种情况:
当点P在x轴上时,m-1=0,解得m=1;
当点P在y轴上时,m+2=0,解得m=-2.
所以m的值为1或-2.故填1或-2.
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x=y;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x=-y.
例3 已知点P(2a+5,10-3a)位于两坐标轴所成角的平分线上,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
解析:当点P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时,2a+5=10-3a,解得a=1.此时点P的坐标为(7,7).
当点P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时,2a+5+10-3a=0,解得a=15.此时点P的坐标为(35,-35).
所以点P的坐标为(7,7)或(35,-35).故填(7,7)或(35,-35)
四、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同.
例4 已知点M(3,2)与点N(a,b)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且点N到y轴的距离为4,那么点N的坐标是( )
A.(4,-2)或(-5,2) B.(4,-2)或(-4,-2)
C.(4,2)或(-4,2) D.(4,2)或(-1,2)
解析:因为点M(3,2)与点N(a,b)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所以M,N两点的纵坐标相同.所以点N的纵坐标为2.
因为点N到y轴的距离为4,所以点N的横坐标为4或-4,所以点N的坐标为(4,2)或(-4,2).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