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一(上)9月第三次物理作业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32分)
1.歼-2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机动性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在执行某次飞行任务时,歼-20战斗机由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不断减小至零时,战斗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该战斗机的( )
A. 速度减小,位移减小
B. 速度减小,位移增大
C. 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2.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到零时运动停止
C.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3.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不仅在购车方面有国家和地方双补贴、免缴购置税等好政策,而且在出行上部分城市也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免受限号的政策,受到大家的青睐.为检测某新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如图所示是一次在平直公路上试验时,动力车整个刹车过程中位移与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力车的初速度为40 m/s B. 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C.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0 s D. 刹车过程经过6 s时动力车的位移为30 m
4.电梯、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加速时会使乘客产生不适感,其中不适感的程度可用“急动度”来描述。急动度是描述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汽车工程师用急动度作为评判乘客不舒适程度的指标,按照这一指标,具有零急动度的乘客,感觉较舒适。图为某汽车加速过程的急动度j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5.0s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5.0~10.0s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在0~5.0s时间内,汽车加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2.0m/s2
D. 在5.0~10.0s时间内,乘客感觉较舒适
5.如图所示,平滑曲线a、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甲和乙的位置一时间(x—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2时刻,两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B. 在t1时刻,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乙车的路程大于甲车的路程
D.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6.2021年5月,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在靠近火星表面的过程中,着陆器先经过火星的大气层减速,当速度减为4.6×102 m/s时打开降落伞,经过90 s速度进一步减为1.0×102 m/s,此时着陆器与降落伞分离,经过对着陆点的探测后平稳着陆.若着陆器从打开降落伞到与降落伞分离的运动是竖直向下的,则从打开降落伞到与降落伞分离这个过程中,着陆器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分别为( )
A. 5.1 m/s2,竖直向上 B. 4 m/s2,竖直向上
C. 4 m/s2,竖直向下 D. 1.1 m/s2,竖直向下
7.如图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系统由A、B两个小盒子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固定在运动的小车上,B盒固定在桌面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计算机自动算出A、B间的距离x1.经过短暂的时间T后,系统进行第二次测量,得到A、B间的距离x2.则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8.为了针对高空抛物的现象,某小区物业在一楼距离地面2 m处架设一台有自动抓拍功能的频闪相机,已知物体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相机拍照周期为0.01 s,每层楼高为3 m,某次发现物体在相机连续拍摄两次的过程中下降的高度为0.2 m,g取10 m/s2,则物体是从几楼掉下来的( )
A. 5 B. 6 C. 7 D. 8
二、多选题(10分)
9.进行运动过程的分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能力。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关于该物体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可能不断减小,之后一直变大
B. 物体的速度可能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 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来越小
D. 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10.下列描述直线运动的四个图像中,a为加速度,x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其中B、D选项中的图像皆为抛物线,则所描述的运动一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三、实验题(16分)
11.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将小球从某位置静止释放,当小球从光电门中经过时,光电门1、光电门2记录它的遮光时间分别为、。两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测得实验时所用小球的直径为d(d很小)。当地重力加速度记为g,完成下面的问题:(计算结果均用题中字母表示)
(1)小球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 。
(2)若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应满足关系式 。
(3)多次调节两光电门之间的高度差h,并同时记录对应的、,获得多组实验数据后,某同学作出h与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图像的斜率为k,则当地重力加速度 ;若测量时小球的直径d偏小,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12.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某次实验过程中,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某一清晰点开始,描出O、A、B、C、D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各点与O点间距离,已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两位小数);
(4)当电源频率高于50Hz时,如果仍按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算出的速度测量值将比速度的真实值 (填大、小或相等)。
四、计算题(42分)
13.气球以4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 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上掉落,则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g取10 m/s2)
14.短跑运动员完成百米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百米赛跑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
(1)该运动员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3)该运动员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15.泥石流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图甲所示。现将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简化,如图乙所示,泥石流从A点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直线下滑,加速度达到8 m/s2,A距斜面底端B长度为100 m,泥石流到达B点后没有速度损失,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一辆车停在距离B点右侧160 m的C点,当泥石流到达B点时,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6 m/s2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求逃生。求:
(1)泥石流到达B时的速度大小;
(2)车行驶过程中,泥石流距离车的最小距离;
(3)车的加速度大小可以调整,但确保安全,车的最小加速度是多大?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歼-2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机动性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在执行某次飞行任务时,歼-20战斗机由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不断减小至零时,战斗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该战斗机的( )
A. 速度减小,位移减小
B. 速度减小,位移增大
C. 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答案】C
【解析】由于此过程中该战斗机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在不断减小,但战斗机的速度始终在增加,且当加速度减小为0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只要战斗机的速度方向不反向,则其位移将始终增大,故选C。
2.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到零时运动停止
C.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若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0时,速度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可能恰为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不可能再向相同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小,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不仅在购车方面有国家和地方双补贴、免缴购置税等好政策,而且在出行上部分城市也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免受限号的政策,受到大家的青睐.为检测某新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如图所示是一次在平直公路上试验时,动力车整个刹车过程中位移与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力车的初速度为40 m/s B. 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C.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0 s D. 刹车过程经过6 s时动力车的位移为30 m
【答案】B
【解析】根据v2-v02=-2ax和图像得0-v02=-2a×40,400-v02=-2a×0,解得v0=20 m/s,a=5 m/s2,A错误,B正确;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t== s=4 s,C错误;刹车过程中6 s内的位移等于4 s内的位移,x== m=40 m,D错误.
4.电梯、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加速时会使乘客产生不适感,其中不适感的程度可用“急动度”来描述。急动度是描述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汽车工程师用急动度作为评判乘客不舒适程度的指标,按照这一指标,具有零急动度的乘客,感觉较舒适。图为某汽车加速过程的急动度j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5.0s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5.0~10.0s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在0~5.0s时间内,汽车加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2.0m/s2
D. 在5.0~10.0s时间内,乘客感觉较舒适
【答案】C
【解析】由急动度的的物理意义可知,在0~5.0s时间内,急动度增加,加速度逐渐增加的变快,在5.0~10.0s时间内,急动度不变,则加速度均匀增加,故AB错误;由急动度的的物理意义可知,图像的面积代表加速度的变化量,在0~5.0s时间内,汽车加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故C正确;急动度越小乘客越舒适,在0~5.0s时间内急动度较小,乘客感觉较舒适,故D错误。故选C。
5.如图所示,平滑曲线a、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甲和乙的位置一时间(x—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2时刻,两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B. 在t1时刻,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乙车的路程大于甲车的路程
D.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均为负的,所以在t2时刻,两车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B.在t1时刻,甲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即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B错误;在t1 t2时间内,乙车行驶的路程等于甲车行驶的路程,C错误;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同,时间也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D正确。
6.2021年5月,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在靠近火星表面的过程中,着陆器先经过火星的大气层减速,当速度减为4.6×102 m/s时打开降落伞,经过90 s速度进一步减为1.0×102 m/s,此时着陆器与降落伞分离,经过对着陆点的探测后平稳着陆.若着陆器从打开降落伞到与降落伞分离的运动是竖直向下的,则从打开降落伞到与降落伞分离这个过程中,着陆器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分别为( )
A. 5.1 m/s2,竖直向上 B. 4 m/s2,竖直向上
C. 4 m/s2,竖直向下 D. 1.1 m/s2,竖直向下
【答案】B
【解析】由加速度定义式a=可知a= m/s2=-4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故A、C、D错误,B正确.
7.如图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系统由A、B两个小盒子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固定在运动的小车上,B盒固定在桌面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计算机自动算出A、B间的距离x1.经过短暂的时间T后,系统进行第二次测量,得到A、B间的距离x2.则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T时间内小车的位移为x2-x1,经短暂时间T后测量,故可认为小车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0=,C正确.
8.为了针对高空抛物的现象,某小区物业在一楼距离地面2 m处架设一台有自动抓拍功能的频闪相机,已知物体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相机拍照周期为0.01 s,每层楼高为3 m,某次发现物体在相机连续拍摄两次的过程中下降的高度为0.2 m,g取10 m/s2,则物体是从几楼掉下来的( )
A. 5 B. 6 C. 7 D. 8
【答案】D
【解析】由v==得,物体被频闪相机拍照时的速度为v= m/s=20 m/s,所以由v2=2gh得h=20 m,则物体下落了n===>7(层),所以物体由8楼落下.
二、多选题
9.进行运动过程的分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能力。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关于该物体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可能不断减小,之后一直变大
B. 物体的速度可能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 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来越小
D. 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答案】BC
【解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不确定,需分情况讨论。若加速度和速度反向,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还未减小到零,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加速度还未减小到零,此后物体的速度反向逐渐变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开始匀速运动,速度不再变大,如图甲所示,综上可知物体的速度不可能不断减小,之后一直变大,A错误。
若加速度和速度同向,则物体的速度会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如图乙所示,B正确,D错误。
加速度又称速度的变化率,则加速度不断减小,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来越小,C正确。
10.下列描述直线运动的四个图像中,a为加速度,x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其中B、D选项中的图像皆为抛物线,则所描述的运动一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图像A中加速度不变,即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初速度是否为零,是加速还是减速,都是不确定的,故A错误;图像中相邻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移之比为,因此,可以用来描述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由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可知与成正比,所以C图像可以描述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由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可见它的图应该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D图像是弯曲的,不可以描述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三、实验题
11.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将小球从某位置静止释放,当小球从光电门中经过时,光电门1、光电门2记录它的遮光时间分别为、。两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测得实验时所用小球的直径为d(d很小)。当地重力加速度记为g,完成下面的问题:(计算结果均用题中字母表示)
(1)小球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 。
(2)若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应满足关系式 。
(3)多次调节两光电门之间的高度差h,并同时记录对应的、,获得多组实验数据后,某同学作出h与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图像的斜率为k,则当地重力加速度 ;若测量时小球的直径d偏小,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答案】(1) 小于
【解析】(1)小球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3)对(2)中表达式变形有,则在h与图像中,解得,若测得的d值偏小,则g的测量值偏小。
12.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某次实验过程中,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某一清晰点开始,描出O、A、B、C、D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各点与O点间距离,已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两位小数);
(4)当电源频率高于50Hz时,如果仍按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算出的速度测量值将比速度的真实值 (填大、小或相等)。
【答案】(1)交流 (2)A (3)0.62 1.80 (4)小
【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3)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由图知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由
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4)如果电源频率高于50Hz时,则由,可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变小,而仍按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计算中所用时间间隔偏大,故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
四、计算题
13.气球以4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 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上掉落,则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g取10 m/s2)
【答案】7.0 s 66 m/s
【解析】方法一(分段法)
设重物离开气球后经时间t1上升到最高点,则t1==0.4 s,上升的高度h1==0.8 m;
重物上升到最高点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由最高点经t2落到地面,则h0+h1=gt22,
t2== s=6.6 s
重物落到地面的时间t=t1+t2=7.0 s.
重物落至地面时速度大小v=gt2=10×6.6 m/s=66 m/s.
方法二(整体法)
重物由掉落至落地全过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整个过程中重物的位移x=-217 m,由x=v0t-gt2,代入数据解得t=7 s或t=-6.2 s(舍去).落到地面时的速度v=v0-gt=4 m/s-10×7 m/s=-66 m/s,负号说明末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
14.短跑运动员完成百米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百米赛跑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
(1)该运动员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3)该运动员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平均速度公式=,
该运动员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9.1 m/s.
(2)设该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 s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由运动学规律得s1=at02,
s1+s2=a(2t0)2,
t0=1 s,
求得a=5 m/s2.
(3)设该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s,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t1+t2,
v1=at1,
s=at12+v1t2,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s′,则s′=at12,
求得s′=10 m.
15.泥石流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图甲所示。现将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简化,如图乙所示,泥石流从A点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直线下滑,加速度达到8 m/s2,A距斜面底端B长度为100 m,泥石流到达B点后没有速度损失,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一辆车停在距离B点右侧160 m的C点,当泥石流到达B点时,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6 m/s2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求逃生。求:
(1)泥石流到达B时的速度大小;
(2)车行驶过程中,泥石流距离车的最小距离;
(3)车的加速度大小可以调整,但确保安全,车的最小加速度是多大?
【答案】(1)40 m/s (2)80 m (3)1 m/s2
【解析】(1)设泥石流到达B时的速度大小vB,
则有v-v=2a泥1sAB
解得vB=40 m/s。
(2)车行驶过程中,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设速度相等时的时间为t,则有
vB+a泥2t=a车t,t=4 s
s泥=vBt+a泥2t2,s车=a车t2
Δs=160+s车-s泥=80 m。
(3)两车相遇,有vBt+a泥2t2-at2=160
Δ=6 400-1 280(4+a)≤0
解得a≥1 m/s2
所以车的最小加速度为1 m/s2。
第1页 共12页